【摘自第1章:終生跑者】
以下有三種拖累運動表現的問題。如果你出現其中任何一種(三者通常一起出現),那你的腳每次觸地,都會加速關節與軟組織損耗。
.姿勢不佳
.動作範圍受限
.習慣性動作模式不佳
雖然你的身體天生耐用110年,但如果過度操勞,20年內便可能報廢。
如果你擁有一份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合約,這或許還有討論的空間。但如果你僅是因為熱愛跑步呢?那會怎樣?
人體是神奇且適應力驚人的機器。無論過去受過什麼傷,或是可能出現新的傷害,當你要它跳時,它就會跳。大腦下達命令,身體就會服從,直到不堪負荷、停止運作為止。
但上述情形是有代價的,而那就是:如果你想長期享受跑步(我所說的「享受」,也包括發揮身體這部神奇機器的全部潛力,包括速度、力量與耐力),就必須以另一種信念來支持完成任務的信念:
如果你要求身體達到運動員的水平,那支持身體就是你的工作。
支持身體意味著:你必須不斷努力養成並維持以下習慣:
.尋找最佳姿勢來傳送力量
.開發身體的動作系統,讓各部位達到原本該有的完整動作範圍
.練習並精通良好的動作模式與姿勢
.增加肌力與體能,讓你從第1公里到第42公里(甚至更遠)都能維持良好的動作模式
如果你的傷嚴重到必須到診所求診,可能十分熟悉以下場景:你從醫生穿的鞋子就可以判斷她沒在跑步,你有預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檢查你的阿基里斯肌腱病變或與髕骨肌腱炎後,醫生直視你的眼睛,彷彿你太早被瘋人院放出來似的,因為解決方案與診療室裡的消毒藥水味道一樣明顯。
「別再跑步了。」她說道。
這並不是我的立場。我是站在你這邊的。我希望你今天就能跑步,希望你跑得好、有所進步,並且有一天,我希望你成為田徑運動會上的狠角色,甚至將來某一天在90~95歲年齡層裡是唯一站上400公尺起跑線的人。
請將本書當成終生跑者維持高運動表現的手冊吧。
關鍵原則
在開始之前,我希望你思考一下《跑者身體調校指南》立基的關鍵原則。
重點在於表現
說到預防受傷,你可能會想到雜誌文章裡提到的技巧,像是減少腳踝內旋角度或降低足部著地的衝擊力道。這通常包括使用矯正鞋墊、選擇較柔軟的地面跑步(高爾夫球場草地優於人行道)等。但這些技巧就像OK繃,僅能暫時延緩問題。
本書的目標是激勵並指導你達到12項明確且可衡量的標準,這些標準能夠重新設定你的動作模式與動作思維。努力做到並維持這些標準,不僅能夠降低受傷風險,還能避免關節過度磨損。當你解決各種問題並重新訓練身體以更好的方式移動,運動表現也會大幅提升──力量變大、速度變快,並持續更久。你的受傷風險確實會降低,但更重要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表現也會更好。
改變「完成任務」的心態
你能在清晨4點半起床,天還沒亮就完成每日跑步里程,這種高度自律的精神值得肯定。真的很厲害!但我對你有更高的要求。我希望你再多付出一些努力,將跑步品質提升到更高的標準。這意味著,你必須問自己這些問題:
.每一公里的表現如何?
.跑步前有暖身嗎?讓身體系統與肌肉做好準備。
.你有補充足夠水分嗎?
.跑步後有收操嗎?
.從事占據大部分日常時間的活動時(站立、移動與坐著),你是否會注意自己的姿勢與力學品質?
.你是否會進行適當的身體保養,來抵消不良動作模式的影響?
你能持之以恆地訓練,非常值得讚許。但若能將投入的心力提升到更高層次,每次訓練都能帶來更大收穫。
負起身體日常保養的責任
你是跑者,而且非常忙碌,以至於你想將預防受傷與復健的工作交給專業人士。換言之,你希望由他們來煩惱這些事情。運動醫學產業樂意幫你分擔這項任務,同時讓你荷包變瘦。當然。你有時的確需要醫生或物理治療師來協助你解決問題與做醫療決策。但事實上,身體這部跑步機器的日常保養工作,可以且應該由你自己來做。
這是本書的基本準則,也是我教學的指導方針。在保養跑步機器方面,你可以自己更換機油、為輪胎充氣。我知道你很忙,每天行程滿檔,也知道你有老闆、配偶要對付,還要幫孩子做科展計畫。因此,我只要求你每天花10分鐘做日常保養。
全年無休
我僅要求10分鐘的保養工作,但你每一天都要做到。全年無休,不要找任何藉口。
學無止境
我在本書提供的方法將幫助你解決問題,讓你的跑步不再受限。你解決的每一個問題,都有助於發掘你的運動潛能。但新的問題會不斷冒出來,而這是你新思維的一部分。在舊的「完成任務」模式裡,當身體開始出現疼痛不適時,你通常會伸展大腿後側肌群與冰敷,想趕快搞定。新的模式則提倡不同態度:當你遇到新問題時,與其硬碰硬或陷入絕望,我希望你欣然接受。
問題會不斷出現。每個問題都是一份禮物,等待你去拆開,裡頭藏著你不知道自己能達到的表現境界或更高效率。有朝一日,你將能夠參與全美大師田徑賽(Masters Track and Field Nationals)90~95歲組別。致力於解決一路上冒出來的問題,就是你的入場券。
以鬆動取代伸展
對於緊繃的肌肉來說,隨便伸展兩分鐘帶來的危害勝過好處。試想一下,如果你抓住最喜愛的T恤兩端,用力拉長並維持不動一段時間,會發生什麼事。結果就是,衣服會變得鬆垮、失去彈性。請把這個畫面套用到你的肌肉組織。如果你在拉長與伸展肌肉後劇烈跑步,你覺得你擁有足夠的肌力、體能與特定協調能力來支持這個變化嗎?而這個因素的改變又會如何影響跑步這個複雜的生理過程?這就像是在賭博。從現在開始,請將隨意伸展肌肉至動作範圍末端的方法從課表裡刪除,改成用鬆動術改善整體動作範圍(重點放在關節與關節窩的相對位置、組織與滑動面健康與動作模式品質等)。這種鬆動術廣泛應用於本書所有計畫裡。
我非常讚賞勇敢、努力與完成目標。但在充分發揮身體跑步潛能方面,我們應該以不同角度討論。
【摘自第6章:標準3:柔韌的胸椎】
問題:你的胸椎是否柔韌且排列良好?
你中背的12節胸椎不容忽視。跑者通常十分在意下背到足部的肌肉與關節,但胸椎對於長跑時維持中立姿勢至關重要。如果你一直沒有多花心思照顧中背(無論是跑步、坐著、行走、說話、打字、發簡訊或呼吸時),那可以從今天開始改變。
主要動機
我們經常聽到「核心」對於跑步很重要(核心的定義因人而異,通常指的是胸廓底部到大腿),但如果胸椎僵緊、有問題,那你辛苦練出的六塊腹肌與緊實臀肌產生的力量便無法有效傳遞。胸椎僵緊不僅阻礙後側鏈運作,還會導致肩膀與頭部無法維持良好對齊,進而讓壓力轉移到頸部與下背。髖部功能也會受影響,使得壓力逐漸擴散至膝蓋、腳踝與足部,這些都是常見的受害部位。而且,你跑步時間越長、姿勢越跑掉,對身體的損害也越大。
胸椎僵緊的後果
胸椎僵緊以及上半身、頸部與頭部姿勢不良會帶來哪些後果?人體是由不同系統組成的龐大系統,因此失能會沿著動力鏈往上往下蔓延,成為全身性問題。
.頸部疼痛。當你的頭部向前突到越過脊椎時,請注意頭部本身重量約5.4公斤,而每往前伸出2.5公分,便會對於頸部帶來4.5公斤負擔。
.肩膀活動度問題。當肩關節處於外旋的中立位置時,你就可以從旋轉力矩中獲得儲存的能量。但要是肩膀前傾的話,就無法產生這種力矩。軟組織此時承受更大壓力,且必須努力穩定肩關節。如同那個頭頂磚塊的女性工人直覺地知道,如果骨骼排列良好,肩膀維持在中立位置,身體結構便能發揮支撐力量來維持穩定。相反地,姿勢不良會導致軟組織磨損。即使久坐的長跑選手頭上沒有負重,但如果他的姿勢不良,中軸沒有穩定好,肩膀就會付出代價。為什麼跑者難以將手臂高舉過頭?這種情況不該發生。
.下背疼痛。僵緊、弓起的胸椎會阻礙身體系統間的力量傳送。當你跑步時,這會將更多壓力傳送到下背部,也就是腰椎區域。
.膝蓋疼痛。脊椎沒有維持中立,膝蓋承受的壓力就會增加。跑者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也就是梨狀肌疼痛(又稱為「深層臀部疼痛」),以及因髖部功能不佳引發的各種膝蓋毛病。
.其他組織敏感點。再說一次,人體是由不同系統組成的龐大系統。依我看來,你的軀幹就是F 1賽車的底盤。髖部與肩膀是兩大動力引擎。胸椎僵緊會妨礙穩定性與力量傳送。這會導致你跑步時穩定身體的複雜機制出現各種問題,包括足部著地的方式,結果就是疼痛。疼痛是明確警訊,代表你有些事情做錯了。
.力量流失。這裡的討論不僅是疼痛,還關乎力量。回到先前比喻,你的軀幹是底盤,髖部與肩膀是引擎。如果你跑步時肩膀前傾、頭部突出、上背姿勢不良,那力量肯定會流失。
如果你的頸部疼痛,或肩膀由於欠缺外旋而前傾,或因下背與髖部承受過多壓力導致下游問題,那你應該更重視這項標準。擁有靈活且排列良好的胸椎,就是改善問題的起點。
打造柔韌的胸椎
想達到良好的姿勢,請按照以下步驟:
站立時保持脊椎中立,肩胛骨內收令肩膀外旋,讓關節處於正確的位置。
手臂放鬆並彎曲成90度,同時維持中軸穩定與正確的肩膀姿勢。
含胸是可怕的錯誤姿勢,你應該極力避免。請注意,我的肩關節內旋,偏離關節窩位置。這不是跑15公里的方式。
除了整天不斷練習穩固步驟(詳見第65頁)外,你也可以用上背鬆動術(詳見第244~245頁)來改善胸椎活動度。
以下有三種拖累運動表現的問題。如果你出現其中任何一種(三者通常一起出現),那你的腳每次觸地,都會加速關節與軟組織損耗。
.姿勢不佳
.動作範圍受限
.習慣性動作模式不佳
雖然你的身體天生耐用110年,但如果過度操勞,20年內便可能報廢。
如果你擁有一份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合約,這或許還有討論的空間。但如果你僅是因為熱愛跑步呢?那會怎樣?
人體是神奇且適應力驚人的機器。無論過去受過什麼傷,或是可能出現新的傷害,當你要它跳時,它就會跳。大腦下達命令,身體就會服從,直到不堪負荷、停止運作為止。
但上述情形是有代價的,而那就是:如果你想長期享受跑步(我所說的「享受」,也包括發揮身體這部神奇機器的全部潛力,包括速度、力量與耐力),就必須以另一種信念來支持完成任務的信念:
如果你要求身體達到運動員的水平,那支持身體就是你的工作。
支持身體意味著:你必須不斷努力養成並維持以下習慣:
.尋找最佳姿勢來傳送力量
.開發身體的動作系統,讓各部位達到原本該有的完整動作範圍
.練習並精通良好的動作模式與姿勢
.增加肌力與體能,讓你從第1公里到第42公里(甚至更遠)都能維持良好的動作模式
如果你的傷嚴重到必須到診所求診,可能十分熟悉以下場景:你從醫生穿的鞋子就可以判斷她沒在跑步,你有預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檢查你的阿基里斯肌腱病變或與髕骨肌腱炎後,醫生直視你的眼睛,彷彿你太早被瘋人院放出來似的,因為解決方案與診療室裡的消毒藥水味道一樣明顯。
「別再跑步了。」她說道。
這並不是我的立場。我是站在你這邊的。我希望你今天就能跑步,希望你跑得好、有所進步,並且有一天,我希望你成為田徑運動會上的狠角色,甚至將來某一天在90~95歲年齡層裡是唯一站上400公尺起跑線的人。
請將本書當成終生跑者維持高運動表現的手冊吧。
關鍵原則
在開始之前,我希望你思考一下《跑者身體調校指南》立基的關鍵原則。
重點在於表現
說到預防受傷,你可能會想到雜誌文章裡提到的技巧,像是減少腳踝內旋角度或降低足部著地的衝擊力道。這通常包括使用矯正鞋墊、選擇較柔軟的地面跑步(高爾夫球場草地優於人行道)等。但這些技巧就像OK繃,僅能暫時延緩問題。
本書的目標是激勵並指導你達到12項明確且可衡量的標準,這些標準能夠重新設定你的動作模式與動作思維。努力做到並維持這些標準,不僅能夠降低受傷風險,還能避免關節過度磨損。當你解決各種問題並重新訓練身體以更好的方式移動,運動表現也會大幅提升──力量變大、速度變快,並持續更久。你的受傷風險確實會降低,但更重要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表現也會更好。
改變「完成任務」的心態
你能在清晨4點半起床,天還沒亮就完成每日跑步里程,這種高度自律的精神值得肯定。真的很厲害!但我對你有更高的要求。我希望你再多付出一些努力,將跑步品質提升到更高的標準。這意味著,你必須問自己這些問題:
.每一公里的表現如何?
.跑步前有暖身嗎?讓身體系統與肌肉做好準備。
.你有補充足夠水分嗎?
.跑步後有收操嗎?
.從事占據大部分日常時間的活動時(站立、移動與坐著),你是否會注意自己的姿勢與力學品質?
.你是否會進行適當的身體保養,來抵消不良動作模式的影響?
你能持之以恆地訓練,非常值得讚許。但若能將投入的心力提升到更高層次,每次訓練都能帶來更大收穫。
負起身體日常保養的責任
你是跑者,而且非常忙碌,以至於你想將預防受傷與復健的工作交給專業人士。換言之,你希望由他們來煩惱這些事情。運動醫學產業樂意幫你分擔這項任務,同時讓你荷包變瘦。當然。你有時的確需要醫生或物理治療師來協助你解決問題與做醫療決策。但事實上,身體這部跑步機器的日常保養工作,可以且應該由你自己來做。
這是本書的基本準則,也是我教學的指導方針。在保養跑步機器方面,你可以自己更換機油、為輪胎充氣。我知道你很忙,每天行程滿檔,也知道你有老闆、配偶要對付,還要幫孩子做科展計畫。因此,我只要求你每天花10分鐘做日常保養。
全年無休
我僅要求10分鐘的保養工作,但你每一天都要做到。全年無休,不要找任何藉口。
學無止境
我在本書提供的方法將幫助你解決問題,讓你的跑步不再受限。你解決的每一個問題,都有助於發掘你的運動潛能。但新的問題會不斷冒出來,而這是你新思維的一部分。在舊的「完成任務」模式裡,當身體開始出現疼痛不適時,你通常會伸展大腿後側肌群與冰敷,想趕快搞定。新的模式則提倡不同態度:當你遇到新問題時,與其硬碰硬或陷入絕望,我希望你欣然接受。
問題會不斷出現。每個問題都是一份禮物,等待你去拆開,裡頭藏著你不知道自己能達到的表現境界或更高效率。有朝一日,你將能夠參與全美大師田徑賽(Masters Track and Field Nationals)90~95歲組別。致力於解決一路上冒出來的問題,就是你的入場券。
以鬆動取代伸展
對於緊繃的肌肉來說,隨便伸展兩分鐘帶來的危害勝過好處。試想一下,如果你抓住最喜愛的T恤兩端,用力拉長並維持不動一段時間,會發生什麼事。結果就是,衣服會變得鬆垮、失去彈性。請把這個畫面套用到你的肌肉組織。如果你在拉長與伸展肌肉後劇烈跑步,你覺得你擁有足夠的肌力、體能與特定協調能力來支持這個變化嗎?而這個因素的改變又會如何影響跑步這個複雜的生理過程?這就像是在賭博。從現在開始,請將隨意伸展肌肉至動作範圍末端的方法從課表裡刪除,改成用鬆動術改善整體動作範圍(重點放在關節與關節窩的相對位置、組織與滑動面健康與動作模式品質等)。這種鬆動術廣泛應用於本書所有計畫裡。
我非常讚賞勇敢、努力與完成目標。但在充分發揮身體跑步潛能方面,我們應該以不同角度討論。
【摘自第6章:標準3:柔韌的胸椎】
問題:你的胸椎是否柔韌且排列良好?
你中背的12節胸椎不容忽視。跑者通常十分在意下背到足部的肌肉與關節,但胸椎對於長跑時維持中立姿勢至關重要。如果你一直沒有多花心思照顧中背(無論是跑步、坐著、行走、說話、打字、發簡訊或呼吸時),那可以從今天開始改變。
主要動機
我們經常聽到「核心」對於跑步很重要(核心的定義因人而異,通常指的是胸廓底部到大腿),但如果胸椎僵緊、有問題,那你辛苦練出的六塊腹肌與緊實臀肌產生的力量便無法有效傳遞。胸椎僵緊不僅阻礙後側鏈運作,還會導致肩膀與頭部無法維持良好對齊,進而讓壓力轉移到頸部與下背。髖部功能也會受影響,使得壓力逐漸擴散至膝蓋、腳踝與足部,這些都是常見的受害部位。而且,你跑步時間越長、姿勢越跑掉,對身體的損害也越大。
胸椎僵緊的後果
胸椎僵緊以及上半身、頸部與頭部姿勢不良會帶來哪些後果?人體是由不同系統組成的龐大系統,因此失能會沿著動力鏈往上往下蔓延,成為全身性問題。
.頸部疼痛。當你的頭部向前突到越過脊椎時,請注意頭部本身重量約5.4公斤,而每往前伸出2.5公分,便會對於頸部帶來4.5公斤負擔。
.肩膀活動度問題。當肩關節處於外旋的中立位置時,你就可以從旋轉力矩中獲得儲存的能量。但要是肩膀前傾的話,就無法產生這種力矩。軟組織此時承受更大壓力,且必須努力穩定肩關節。如同那個頭頂磚塊的女性工人直覺地知道,如果骨骼排列良好,肩膀維持在中立位置,身體結構便能發揮支撐力量來維持穩定。相反地,姿勢不良會導致軟組織磨損。即使久坐的長跑選手頭上沒有負重,但如果他的姿勢不良,中軸沒有穩定好,肩膀就會付出代價。為什麼跑者難以將手臂高舉過頭?這種情況不該發生。
.下背疼痛。僵緊、弓起的胸椎會阻礙身體系統間的力量傳送。當你跑步時,這會將更多壓力傳送到下背部,也就是腰椎區域。
.膝蓋疼痛。脊椎沒有維持中立,膝蓋承受的壓力就會增加。跑者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也就是梨狀肌疼痛(又稱為「深層臀部疼痛」),以及因髖部功能不佳引發的各種膝蓋毛病。
.其他組織敏感點。再說一次,人體是由不同系統組成的龐大系統。依我看來,你的軀幹就是F 1賽車的底盤。髖部與肩膀是兩大動力引擎。胸椎僵緊會妨礙穩定性與力量傳送。這會導致你跑步時穩定身體的複雜機制出現各種問題,包括足部著地的方式,結果就是疼痛。疼痛是明確警訊,代表你有些事情做錯了。
.力量流失。這裡的討論不僅是疼痛,還關乎力量。回到先前比喻,你的軀幹是底盤,髖部與肩膀是引擎。如果你跑步時肩膀前傾、頭部突出、上背姿勢不良,那力量肯定會流失。
如果你的頸部疼痛,或肩膀由於欠缺外旋而前傾,或因下背與髖部承受過多壓力導致下游問題,那你應該更重視這項標準。擁有靈活且排列良好的胸椎,就是改善問題的起點。
打造柔韌的胸椎
想達到良好的姿勢,請按照以下步驟:
站立時保持脊椎中立,肩胛骨內收令肩膀外旋,讓關節處於正確的位置。
手臂放鬆並彎曲成90度,同時維持中軸穩定與正確的肩膀姿勢。
含胸是可怕的錯誤姿勢,你應該極力避免。請注意,我的肩關節內旋,偏離關節窩位置。這不是跑15公里的方式。
除了整天不斷練習穩固步驟(詳見第65頁)外,你也可以用上背鬆動術(詳見第244~245頁)來改善胸椎活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