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跑馬拉松的小孩 怎麼會怕困難? ⅹ 唐寶寶 彤彤.彤彤媽
「跑步不難,難的是穿上跑鞋,離開家門的那一刻,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你需要開始,才會變得厲害。大家好,我是彤彤。」文字很難表現說話的速度與特色,這集節目的開場,由彤彤一字一字緩慢的說出每集節目都會出現的標語,與魁哥及眾多聽友流暢讀出的標語相比,特別令人印象深刻。
彤彤是個年輕的唐氏症跑者。在受《跑步不要聽》訪談前不久,在二〇二三年宜蘭的三星安農溪馬拉松,完成了自己的初馬,完賽時間五小時三十五分。
從一圈操場跑不完,到月跑量三百公里
唐寶寶進入青春期以後,容易因為代謝問題而發胖,再加上肌肉低張力,便會陷入惡性循環。越胖就越不動,越不動就越胖。
醫師建議讓彤彤在青春期前養成運動的習慣,然而學習任何運動對她來說都是非常辛苦的。彤彤媽曾經嘗試過讓她去學游泳,但因無法克服下水的恐懼而失敗。學腳踏車非但無法離開輔助輪,彤彤的肌肉協調性也讓她很難踩踏前進,甚至還會後退。彤彤小時候也玩直排輪,但她養不出興致來。唯獨跑步,彤彤可以早上自己一個人去操場跑十五公里。
起初,彤彤媽帶著女兒跑步,當時完全不懂配速,連一圈四百公尺的操場都跑不完,母女倆一起在場邊喘氣。
「怎麼可能跑得完什麼一公里、兩公里?我們連一圈都跑不完!可是就一直練一直練,終於稍微進步一點。後來我們以操場五圈做切割,差不多是兩公里 ,每次練跑,就說要跑幾個五圈,每跑完五圈,就可以吃點、喝點。講到吃吃喝喝她最喜歡,就沒那麼抗拒跑步。跑久了,操場、河濱、山路上,那些運動的人都會幫她加油,即使是不認識的人都喊著彤彤加油。」
彤彤幾乎沒有右眼視力,跑步容易跌倒,尤其在不熟悉的路面風險更高。她第一次跑十公里的賽事,跌得手腳到處是傷口。跑人生第三場半馬蘇花馬時,也跌了好大一跤,被嚇到放聲大哭,一旁不認識的跑者都來關心,幸好沒有受傷,隨即站起來繼續跑下去。後來,隨著彤彤的身體能力訓練起來,跌倒的次數也減少了,就算跌倒也不太會造成傷害。
唐寶寶常有「固著性」,一旦他們認定了一件事,就絕不輕易改變;相反的,也有可能認定不接受,那就無論如何都不願意。「固著性」對彤彤來說反而有正面效益,她認定了跑步,接受跑步,就會一直跑下去。
彤彤最大月跑量曾經來到兩、三百公里。其中,彤彤媽的努力帶領、跑圈朋友的持續鼓勵,以及彤彤本人「固著」的意願,都是她能克服許多限制的因素。
彤彤妳跑得比團長還快!
彤彤與母親彤彤媽加入了臺北市以及汐止、宜蘭等地的跑團一起活動。因為先天限制,想要鼓勵女兒多運動的彤彤媽,不得不煞費苦心挑選賽事。關門時間要長,賽道起伏要平,看起來不要太難,最好要有豐富多元的補給當誘因,才會去報名。二〇二二年元旦,彤彤完成了自己的初半馬,跑了兩小時五十幾分。
以唐寶寶來說,初半馬不但沒被關門,還能順利在三小時內完賽,其實是相當不錯的成績。堅持練習很難,尤其在炎熱的夏天,彤彤練習意願往往比較低。但整體來說,彤彤從跑步中得到非常大的樂趣與成就感,多數時候都能樂在其中,跑步帶給她相當大的自信。
彤彤媽說:「她跑了六場的半馬賽事,每一場都比前一場更進步,就越來越得意啊!每個跑者都對她非常好,那些跑得超快、超遠的跑團神人,看到她在跑,都給她很多的鼓勵。我們初半馬跟『Run希望跑團』一起跑,跑了快三小時才進終點。跑團團長跑全馬,晚了一些些進來,一看到彤彤就大聲說:『彤彤妳跑得比團長還快!』彤彤就非常高興,覺得自己真的很厲害。」
「好多厲害的人一直說她很棒,她就真的覺得自己很棒,就會很愛這件事。」密集的鼓勵讓彤彤願意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挑戰下一場比賽。因此能享受賽道,享受與跑友共跑,甚至享受拼成績的過程。
彤彤的第三場半馬是蘇花馬拉松,一場下雨天的賽事,在賽道途中彤彤甚至不想因為進補給站而停下來,希望趕快跑到終點,繼續推進成績。二〇二三年上半年,彤彤的半馬成績已經推進到兩小時十七分。
訪談當下,魁哥與象總不約而同的發出「哇喔!」的讚嘆聲,彤彤也得意地笑了。
初全馬在寒風細雨下勇奪分組第一
跑者都喜歡涼快的天氣,彤彤也不例外,淋雨跑步更是特別開心,開心時跑步就會加速,一加速,連彤彤媽都跟不上。跑完六次半馬之後,彤彤信心大增,於是彤彤媽立了一個目標:如果自己練習時可以跑到三十公里,那就去跑全馬吧!
「那次我們在操場要跑三十公里,跑到二十公里出頭,她就有點不想跑了。我說:『妳不是要跑全馬?妳三十公里沒有拿到我不會報名喔!』她就又提起力氣跑下去。跑到二十五公里時,我們從沒跑過那麼遠的距離,有點撞牆,我已經快要不行了,她卻還持續每公里六分半的速度。二十七公里時我問:『妳要不要休息一下?』她說要跑完三十公里再休息。但我很痛苦啊!二十八公里時我又問一次,她還是不要休息,撐到二十九公里,我真的跑不下去了,完全被拉爆。後來跑圈的朋友跟我說:『妳要練啊!不要到時候跑全馬,女兒跑前面妳跟不上。』」
完成了三十公里的訓練目標後,彤彤便踏上全馬的旅途,並順利完成初馬賽事 ——三星安農溪馬拉松。彤彤的初馬特別熱鬧,出動了六人陪跑團,一夥人包下整棟民宿同住,還自辦了一場「選手之夜」,氣氛歡樂有趣,讓彤彤格外開心、難忘。
跑友們總是相當有愛,其中一位跑友在之前的比賽受了傷,但因為很想陪跑,依舊帶傷上陣,最後沒有完賽。「那天下雨,天氣很冷,我們跑得慢,陪跑團的朋友原本速度是三、四個小時就跑完的,不習慣跑這麼慢,身體暖不起來。加上有人帶傷、有人腳磨破,最後終點應到八人,實到三人。」
「無論如何,大家都情義相挺。陪跑到最後的是汐止慢跑團的邱大哥,薑是老的辣,挺過了寒風細雨陪我們跑到終點。他一路都幫彤彤打氣,也很會逗小孩,一直逗她開心。」
在挑戰三星安農溪馬拉松的全程馬拉松之前,其實彤彤母女已經跑過同場賽事的半馬組。
之所以選擇這場賽事,除了風景秀麗、補給豐富之外,還有一大誘因,就是彤彤是F組(二十歲以下組)唯一的參賽女生,半馬只要完賽,就能獲得分組第一。這回全馬也一樣,二十歲以下的女生只有彤彤一人,可以滿足她的虛榮心,讓所有陪跑團通通上凸台合照。F組第一的彤彤,根本就是F1,跑得比
F1還快。
雖然初全馬就拿下分組第一名,彤彤仍希望自己能再快一點,減少被關門的壓力。不過對她而言,參加賽事最重要的還是享受比賽的樂趣,更嚮往參加太魯閣、田中馬拉松這類可以邊跑邊吃吃喝喝,輕鬆完賽的賽事。
彤彤目前參與的六場半馬可說是全國跑透透,足跡遍及臺北、臺中、嘉義、臺南、宜蘭等地。總是與媽媽一起帶著衣保袋,把比賽當作旅行的一部分,到了比賽城市順便爬座小山,當當觀光客。每次出門參加路跑賽總是特別開心,彤彤也期許未來能跑到更多不一樣的地方,探索更多風景。
唐氏症多半會伴隨著肌肉低張力以及心臟問題等先天障礙,不論從事什麼運動,都比一般人的進入門檻更高。二〇二三年的紐約馬拉松,三十三歲的女性唐氏症跑者Kayleigh Williamson用十小時〇九分鐘完成全馬,是紐約馬拉松史上第一個完賽的唐氏症跑者。Williamson與家人牽手通過終點時,激動痛哭,在紐約馬拉松的官方Instagram引起了巨大的迴響。
臺灣似乎沒有類似的認證,彤彤會不會也是臺灣第一個完成全馬的唐氏症跑者呢?就連彤彤媽自己也不清楚。
對唐氏症跑者來說,不論是超過十小時或是五個半小時,能夠完賽都是了不起的毅力展現。但相較於紐約馬的Williamson,彤彤快了將近四個半鐘頭,幾乎是兩倍速前進。雖然有年齡上的優勢,但仍值得所有人佩服與稱讚。
「跑步不難,難的是穿上跑鞋,離開家門的那一刻,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你需要開始,才會變得厲害。大家好,我是彤彤。」文字很難表現說話的速度與特色,這集節目的開場,由彤彤一字一字緩慢的說出每集節目都會出現的標語,與魁哥及眾多聽友流暢讀出的標語相比,特別令人印象深刻。
彤彤是個年輕的唐氏症跑者。在受《跑步不要聽》訪談前不久,在二〇二三年宜蘭的三星安農溪馬拉松,完成了自己的初馬,完賽時間五小時三十五分。
從一圈操場跑不完,到月跑量三百公里
唐寶寶進入青春期以後,容易因為代謝問題而發胖,再加上肌肉低張力,便會陷入惡性循環。越胖就越不動,越不動就越胖。
醫師建議讓彤彤在青春期前養成運動的習慣,然而學習任何運動對她來說都是非常辛苦的。彤彤媽曾經嘗試過讓她去學游泳,但因無法克服下水的恐懼而失敗。學腳踏車非但無法離開輔助輪,彤彤的肌肉協調性也讓她很難踩踏前進,甚至還會後退。彤彤小時候也玩直排輪,但她養不出興致來。唯獨跑步,彤彤可以早上自己一個人去操場跑十五公里。
起初,彤彤媽帶著女兒跑步,當時完全不懂配速,連一圈四百公尺的操場都跑不完,母女倆一起在場邊喘氣。
「怎麼可能跑得完什麼一公里、兩公里?我們連一圈都跑不完!可是就一直練一直練,終於稍微進步一點。後來我們以操場五圈做切割,差不多是兩公里 ,每次練跑,就說要跑幾個五圈,每跑完五圈,就可以吃點、喝點。講到吃吃喝喝她最喜歡,就沒那麼抗拒跑步。跑久了,操場、河濱、山路上,那些運動的人都會幫她加油,即使是不認識的人都喊著彤彤加油。」
彤彤幾乎沒有右眼視力,跑步容易跌倒,尤其在不熟悉的路面風險更高。她第一次跑十公里的賽事,跌得手腳到處是傷口。跑人生第三場半馬蘇花馬時,也跌了好大一跤,被嚇到放聲大哭,一旁不認識的跑者都來關心,幸好沒有受傷,隨即站起來繼續跑下去。後來,隨著彤彤的身體能力訓練起來,跌倒的次數也減少了,就算跌倒也不太會造成傷害。
唐寶寶常有「固著性」,一旦他們認定了一件事,就絕不輕易改變;相反的,也有可能認定不接受,那就無論如何都不願意。「固著性」對彤彤來說反而有正面效益,她認定了跑步,接受跑步,就會一直跑下去。
彤彤最大月跑量曾經來到兩、三百公里。其中,彤彤媽的努力帶領、跑圈朋友的持續鼓勵,以及彤彤本人「固著」的意願,都是她能克服許多限制的因素。
彤彤妳跑得比團長還快!
彤彤與母親彤彤媽加入了臺北市以及汐止、宜蘭等地的跑團一起活動。因為先天限制,想要鼓勵女兒多運動的彤彤媽,不得不煞費苦心挑選賽事。關門時間要長,賽道起伏要平,看起來不要太難,最好要有豐富多元的補給當誘因,才會去報名。二〇二二年元旦,彤彤完成了自己的初半馬,跑了兩小時五十幾分。
以唐寶寶來說,初半馬不但沒被關門,還能順利在三小時內完賽,其實是相當不錯的成績。堅持練習很難,尤其在炎熱的夏天,彤彤練習意願往往比較低。但整體來說,彤彤從跑步中得到非常大的樂趣與成就感,多數時候都能樂在其中,跑步帶給她相當大的自信。
彤彤媽說:「她跑了六場的半馬賽事,每一場都比前一場更進步,就越來越得意啊!每個跑者都對她非常好,那些跑得超快、超遠的跑團神人,看到她在跑,都給她很多的鼓勵。我們初半馬跟『Run希望跑團』一起跑,跑了快三小時才進終點。跑團團長跑全馬,晚了一些些進來,一看到彤彤就大聲說:『彤彤妳跑得比團長還快!』彤彤就非常高興,覺得自己真的很厲害。」
「好多厲害的人一直說她很棒,她就真的覺得自己很棒,就會很愛這件事。」密集的鼓勵讓彤彤願意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挑戰下一場比賽。因此能享受賽道,享受與跑友共跑,甚至享受拼成績的過程。
彤彤的第三場半馬是蘇花馬拉松,一場下雨天的賽事,在賽道途中彤彤甚至不想因為進補給站而停下來,希望趕快跑到終點,繼續推進成績。二〇二三年上半年,彤彤的半馬成績已經推進到兩小時十七分。
訪談當下,魁哥與象總不約而同的發出「哇喔!」的讚嘆聲,彤彤也得意地笑了。
初全馬在寒風細雨下勇奪分組第一
跑者都喜歡涼快的天氣,彤彤也不例外,淋雨跑步更是特別開心,開心時跑步就會加速,一加速,連彤彤媽都跟不上。跑完六次半馬之後,彤彤信心大增,於是彤彤媽立了一個目標:如果自己練習時可以跑到三十公里,那就去跑全馬吧!
「那次我們在操場要跑三十公里,跑到二十公里出頭,她就有點不想跑了。我說:『妳不是要跑全馬?妳三十公里沒有拿到我不會報名喔!』她就又提起力氣跑下去。跑到二十五公里時,我們從沒跑過那麼遠的距離,有點撞牆,我已經快要不行了,她卻還持續每公里六分半的速度。二十七公里時我問:『妳要不要休息一下?』她說要跑完三十公里再休息。但我很痛苦啊!二十八公里時我又問一次,她還是不要休息,撐到二十九公里,我真的跑不下去了,完全被拉爆。後來跑圈的朋友跟我說:『妳要練啊!不要到時候跑全馬,女兒跑前面妳跟不上。』」
完成了三十公里的訓練目標後,彤彤便踏上全馬的旅途,並順利完成初馬賽事 ——三星安農溪馬拉松。彤彤的初馬特別熱鬧,出動了六人陪跑團,一夥人包下整棟民宿同住,還自辦了一場「選手之夜」,氣氛歡樂有趣,讓彤彤格外開心、難忘。
跑友們總是相當有愛,其中一位跑友在之前的比賽受了傷,但因為很想陪跑,依舊帶傷上陣,最後沒有完賽。「那天下雨,天氣很冷,我們跑得慢,陪跑團的朋友原本速度是三、四個小時就跑完的,不習慣跑這麼慢,身體暖不起來。加上有人帶傷、有人腳磨破,最後終點應到八人,實到三人。」
「無論如何,大家都情義相挺。陪跑到最後的是汐止慢跑團的邱大哥,薑是老的辣,挺過了寒風細雨陪我們跑到終點。他一路都幫彤彤打氣,也很會逗小孩,一直逗她開心。」
在挑戰三星安農溪馬拉松的全程馬拉松之前,其實彤彤母女已經跑過同場賽事的半馬組。
之所以選擇這場賽事,除了風景秀麗、補給豐富之外,還有一大誘因,就是彤彤是F組(二十歲以下組)唯一的參賽女生,半馬只要完賽,就能獲得分組第一。這回全馬也一樣,二十歲以下的女生只有彤彤一人,可以滿足她的虛榮心,讓所有陪跑團通通上凸台合照。F組第一的彤彤,根本就是F1,跑得比
F1還快。
雖然初全馬就拿下分組第一名,彤彤仍希望自己能再快一點,減少被關門的壓力。不過對她而言,參加賽事最重要的還是享受比賽的樂趣,更嚮往參加太魯閣、田中馬拉松這類可以邊跑邊吃吃喝喝,輕鬆完賽的賽事。
彤彤目前參與的六場半馬可說是全國跑透透,足跡遍及臺北、臺中、嘉義、臺南、宜蘭等地。總是與媽媽一起帶著衣保袋,把比賽當作旅行的一部分,到了比賽城市順便爬座小山,當當觀光客。每次出門參加路跑賽總是特別開心,彤彤也期許未來能跑到更多不一樣的地方,探索更多風景。
唐氏症多半會伴隨著肌肉低張力以及心臟問題等先天障礙,不論從事什麼運動,都比一般人的進入門檻更高。二〇二三年的紐約馬拉松,三十三歲的女性唐氏症跑者Kayleigh Williamson用十小時〇九分鐘完成全馬,是紐約馬拉松史上第一個完賽的唐氏症跑者。Williamson與家人牽手通過終點時,激動痛哭,在紐約馬拉松的官方Instagram引起了巨大的迴響。
臺灣似乎沒有類似的認證,彤彤會不會也是臺灣第一個完成全馬的唐氏症跑者呢?就連彤彤媽自己也不清楚。
對唐氏症跑者來說,不論是超過十小時或是五個半小時,能夠完賽都是了不起的毅力展現。但相較於紐約馬的Williamson,彤彤快了將近四個半鐘頭,幾乎是兩倍速前進。雖然有年齡上的優勢,但仍值得所有人佩服與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