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培養強韌自信心
相信自己,你們是很棒的爸爸媽媽!
這裡有一些讓心態更健康的關鍵,能幫助家長與小朋友一起增強信心。
有效的溝通原則
1. 隨時留意孩子們的優點
孩子出生後的頭兩年,爸爸媽媽會對他們每一次的進步喜極而泣、對他們踏出的每一步都歡欣無比。但是長大後,卻忘記孩子們也需要相同的熱情與真心。
對他們來說,父母的感情、愛、感受、關心和驕傲,應該要每天都一樣。愛的情感與表現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們需要父母成為他們的頭號粉絲,為他們的各種小成就大聲鼓掌與喝采。
把握每個好時機,告訴孩子你喜歡、欣賞他們哪些優點——尤其是那些看起來很「平常」或是大家不覺得特別的事情,例如面帶微笑、記得關門、自己刷牙、分享每天發生的事情等等⋯⋯你的欣賞,會讓孩子想要維持繼續這些優點。
2. 每天都保留一段與孩子共享的時間
只要幾分鐘就好,請把這段時間完完全全留給孩子們。大家一起分享、玩遊戲、聊天講話。這樣的共享時間是非常重要的,能滿足孩子想被關心的基本需求。
3. 用正面詞彙說出對孩子的期許和評論
家長的意見裡盡量避免出現否定。
對孩子說出已經存在的狀況,而不是他們缺少的東西。
指出你們看到的、希望孩子做到,以及你們即將要做的。
明確描述你希望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一再責備他們沒有做到的事情。
4. 生氣的時候,不要把孩子本身與他們的行為相提並論
在孩子做出「蠢事」的緊要關頭時刻,爸爸媽媽總是很難好好應對。這時請記得:不要把孩子跟他們做的事情混為一談。
和孩子溝通時,重點要放在:爸爸媽媽覺得你們做的事情是不對的,但是我們不會因此就不愛你們。
請避免對孩子說:「你太糟糕了,有夠爛的!」而是試著說:「我沒有辦法接受你做的這件事。」
5. 孩子表現出焦躁時就讓他們動動身體
身心是相互連結的,孩子缺乏自信時,可能也會焦躁不安、鬧脾氣。這時爸媽不妨帶孩子做些放鬆的活動,這個方法對小小孩也很有效。
6. 拒絕讓「厄運太太」和「表現先生」干預
請讓孩子隨著他們自己的節奏成長。
不要用「四歲了還不會寫名字,你自己不擔心嗎?」去挑剔孩子,也不要用「你就是一定要參加運動比賽!」來逼迫孩子。他們不是競技用的動物。
爸媽的任務只有陪伴與關心孩子們、提醒他們曾經成功做到的事情,讓他們變得更主動。剩下的部分,孩子會自己完成。
7. 請記得孩子並非只是個學生
當學校成為知識的殿堂後,學生的表現則變成評量孩子的標準。但是,大家卻忽略了透過親子互動,傳遞重要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價值,這些事情有多重要。
孩子可以是沒自信的好學生,也能是充滿自信的壞學生,但他們遠遠不止如此。
就如哲學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所說:「孩子不是需要填滿的容器,而是要被點燃的火炬。」
所以,請與孩子分享家族的歷史、哲學、經歷,還有每個家族成員最厲害的地方。這些與他人相處的智慧,可以補足智商不足的地方,甚至比智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