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給家人的話
為什麼不能用「禁止」的方式來保護孩子?
過去,我們常常以「網路太危險」「怕被騙、怕霸凌」為理由,不讓孩子接觸網路。但現在,這樣的作法已經不夠了。
自從 GIGA School校園計畫提前上路後,從小一開始,幾乎每位學生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平板電腦。即使學校裝了限制 YouTube 的設定,還是有孩子學會破解,找到觀看的方法。
孩子的好奇心與行動力,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快、更強。在這樣的時代,「禁止使用」「等大一點再說」這些方法,已經無法真正保護他們。
爸媽也要「一起學」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起就活在網路時代。而多數家長,卻是在成年之後才開始接觸這些科技工具。即使會用手機,對背後的機制與風險還是感到陌生。
但只說「我不懂」「我不會用」並不能當成理由。我們是孩子的守護者,在他們說出「我想要手機」或「可以用社群嗎?」之前,我們要先具備基本的理解與判斷能力。
如果真的不擅長,也沒關係。可以在家中指定一位「數位小幫手」,不論是熟悉3C的親戚、鄰居或朋友,有問題就請他協助查詢、確認,讓全家一起學習。
「過濾功能」不是限制,而是守護
根據規定,十八歲以下的孩子使用手機時,電信公司應提供過濾服務(也稱為「網路防護」),但仍有許多家長選擇關閉它。
部分家長誤以為:
「裝了過濾功能就不能用 LINE?」
「是不是很多 App 都不能用了?」
其實不是。剛開始過濾功能的預設確實較嚴格,但大多數都可以調整設定。啟用過濾功能,不但不會影響日常使用,反而能有效避免孩子接觸到不適當內容。
請記得,在讓孩子使用手機之前,一定要先設定好這層安全防線!
善用數位工具,讓家長也能安心
除了過濾功能,現在還有許多免費的便利服務,可以協助管理孩子的手機使用,例如:
Google 的 Family Link、Apple 的螢幕使用時間功能,這些工具能設定手機的使用時間,限制深夜使用,避免誤觸付費項目,還能遠端查看孩子的使用情況。這不只是控制,更是一種陪伴與引導。
有時我們會說:「我相信孩子,不需要管太多。」但即使是大人,也很難分辨哪些 App 安全、哪些網頁藏有陷阱。這些工具的存在,就是為了減少失誤的機會,幫助孩子養成節制的習慣。
不能忽略LINE 的安全設定
LINE 是孩子最常使用的通訊工具之一。在讓孩子使用前,務必要檢查以下幾項設定:
關閉「自動新增好友」與「允許被加入好友」
停用「透過 ID 加好友」功能
不設定 ID(未滿18歲也無法使用)
關閉「允許其他裝置登入帳號」
啟用「拒絕接收非好友訊息」
這些簡單設定,就能有效降低帳號被盜、接收到垃圾訊息、甚至與陌生人產生聯繫的風險。
孩子犯錯時,先聽他說完
孩子難免會有做錯的時候。可能是按到奇怪的連結、傳錯訊息,甚至和不認識的人聯絡了。
這時候,如果你第一句話是「不是說過不可以嗎!」孩子下次就不敢再講了。他會選擇隱瞞,甚至自己亂處理,問題可能因此越滾越大。
如果孩子願意說:「我好像搞砸了……」請先說:「謝謝你願意告訴我。」再來一起想辦法。
遇到金錢、遊戲、拍片問題,怎麼辦?
網路世界裡還有很多需要陪伴思考的情境,例如:
課金糾紛?
告訴孩子:信用卡就像錢包,不能亂用
關閉電信代付、刪除已輸入的卡號
根據《民法》,未成年可主張取消權(但需視實際狀況)
想當 YouTuber?
與孩子討論上傳影片的風險、年齡限制
請家長陪同確認內容、幫忙設定公開範圍
手機掉了怎麼辦?
啟用螢幕鎖與 GPS 定位功能
掉了馬上聯絡電信公司處理
孩子比你更懂手機沒關係,大人更懂「危險的直覺」
也許孩子對App、社群、拍片剪輯比你還熟,但你的人生經驗與直覺,是孩子所沒有的。
當你覺得「這個人怪怪的」、「這句話哪裡不對勁」,請相信你的判斷力。
你不需要是3C專家,只要願意聽、願意問,就已經是孩子最好的守門人。
給家人的話
為什麼不能用「禁止」的方式來保護孩子?
過去,我們常常以「網路太危險」「怕被騙、怕霸凌」為理由,不讓孩子接觸網路。但現在,這樣的作法已經不夠了。
自從 GIGA School校園計畫提前上路後,從小一開始,幾乎每位學生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平板電腦。即使學校裝了限制 YouTube 的設定,還是有孩子學會破解,找到觀看的方法。
孩子的好奇心與行動力,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快、更強。在這樣的時代,「禁止使用」「等大一點再說」這些方法,已經無法真正保護他們。
爸媽也要「一起學」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起就活在網路時代。而多數家長,卻是在成年之後才開始接觸這些科技工具。即使會用手機,對背後的機制與風險還是感到陌生。
但只說「我不懂」「我不會用」並不能當成理由。我們是孩子的守護者,在他們說出「我想要手機」或「可以用社群嗎?」之前,我們要先具備基本的理解與判斷能力。
如果真的不擅長,也沒關係。可以在家中指定一位「數位小幫手」,不論是熟悉3C的親戚、鄰居或朋友,有問題就請他協助查詢、確認,讓全家一起學習。
「過濾功能」不是限制,而是守護
根據規定,十八歲以下的孩子使用手機時,電信公司應提供過濾服務(也稱為「網路防護」),但仍有許多家長選擇關閉它。
部分家長誤以為:
「裝了過濾功能就不能用 LINE?」
「是不是很多 App 都不能用了?」
其實不是。剛開始過濾功能的預設確實較嚴格,但大多數都可以調整設定。啟用過濾功能,不但不會影響日常使用,反而能有效避免孩子接觸到不適當內容。
請記得,在讓孩子使用手機之前,一定要先設定好這層安全防線!
善用數位工具,讓家長也能安心
除了過濾功能,現在還有許多免費的便利服務,可以協助管理孩子的手機使用,例如:
Google 的 Family Link、Apple 的螢幕使用時間功能,這些工具能設定手機的使用時間,限制深夜使用,避免誤觸付費項目,還能遠端查看孩子的使用情況。這不只是控制,更是一種陪伴與引導。
有時我們會說:「我相信孩子,不需要管太多。」但即使是大人,也很難分辨哪些 App 安全、哪些網頁藏有陷阱。這些工具的存在,就是為了減少失誤的機會,幫助孩子養成節制的習慣。
不能忽略LINE 的安全設定
LINE 是孩子最常使用的通訊工具之一。在讓孩子使用前,務必要檢查以下幾項設定:
關閉「自動新增好友」與「允許被加入好友」
停用「透過 ID 加好友」功能
不設定 ID(未滿18歲也無法使用)
關閉「允許其他裝置登入帳號」
啟用「拒絕接收非好友訊息」
這些簡單設定,就能有效降低帳號被盜、接收到垃圾訊息、甚至與陌生人產生聯繫的風險。
孩子犯錯時,先聽他說完
孩子難免會有做錯的時候。可能是按到奇怪的連結、傳錯訊息,甚至和不認識的人聯絡了。
這時候,如果你第一句話是「不是說過不可以嗎!」孩子下次就不敢再講了。他會選擇隱瞞,甚至自己亂處理,問題可能因此越滾越大。
如果孩子願意說:「我好像搞砸了……」請先說:「謝謝你願意告訴我。」再來一起想辦法。
遇到金錢、遊戲、拍片問題,怎麼辦?
網路世界裡還有很多需要陪伴思考的情境,例如:
課金糾紛?
告訴孩子:信用卡就像錢包,不能亂用
關閉電信代付、刪除已輸入的卡號
根據《民法》,未成年可主張取消權(但需視實際狀況)
想當 YouTuber?
與孩子討論上傳影片的風險、年齡限制
請家長陪同確認內容、幫忙設定公開範圍
手機掉了怎麼辦?
啟用螢幕鎖與 GPS 定位功能
掉了馬上聯絡電信公司處理
孩子比你更懂手機沒關係,大人更懂「危險的直覺」
也許孩子對App、社群、拍片剪輯比你還熟,但你的人生經驗與直覺,是孩子所沒有的。
當你覺得「這個人怪怪的」、「這句話哪裡不對勁」,請相信你的判斷力。
你不需要是3C專家,只要願意聽、願意問,就已經是孩子最好的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