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習慣,最好時機是小學
請想像一下:兒子、女兒都已經上國中了,還得斥責他們「快去讀書!」真的好累!那些能考上東大的學生們,是從什麼時期開始懂得主動讀書?
●爸媽的煩惱
小學時期該做什麼?
●這樣做,孩子自己會念書
將學習從被迫轉換成主動。
我們調查的75位東大生中,約有48%的人回答「從小學就養成學習的習慣」。
他們表示,因為小學學校作業較少,所以能自己學習的時間比較多。而到了國中,不只要參加社團活動,和朋友的交際也會增加,生活變得忙碌,就比較難規畫好幾個小時的讀書時間。
如果不趁小學時養成習慣,升上國、高中就更難有規律的學習時間,而這正是許多學生不讀書的原因。正因如此,家長必須把握孩子升上國中之前的時間,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且要達到一天不念書就不舒服的狀態。
成績好壞,是孩子自己的責任
主動、獨立自主的態度非常重要。
由父母管理學習環境、準備講義、打造學習行程表,其實就是家長要求孩子讀書的狀態。
以打電動比喻,就像是家長拿著控制器操控孩子。在這種狀態下,如果沒得到好成績時,孩子會認為那是父母的責任,而不是他們的。這樣一來,即使成績很差,他們也不覺得怎麼樣,畢竟他們只是遵照爸媽的指示去做而已。
最理想的狀態,是讓孩子明白不可以把讀書、成績等責任推給父母。
此外,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家庭都會刻意降低學習的門檻,不少學生都有類似經驗:「爸媽在我上小學前,都會陪我一起學習,並且不時稱讚我。」
也就是說,家長只需要讓孩子產生「念書本身就很快樂」的想法,後續就交給他自己即可。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的家庭習慣
.趁孩子讀小學時,就讓他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讓孩子明白讀書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父母。
●東大生的心聲
.上小學前,我只要學會任何簡單事物,爸媽或親戚都會稱讚我,讓我覺得很開心,自然就會主動學習了。
.國小、國中都讀公立學校,但我不知為何從小學起就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上國中後,同樣會在段考前認真讀書。
.我在讀高年級時,透過公文式教育(按:使用拆解為小步驟的教材,強調每日定時定量練習、依個人能力安排進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學能力)發現數學的有趣之處,就開始主動學習了。
在客廳而非房間讀書
現在的孩子幾乎人手一支手機,可以看YouTube、和朋友聯絡,還能玩各種遊戲。除此之外,還有電動、漫畫、動畫等各式各樣的誘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受引誘,專注學習?
●爸媽的煩惱
在哪裡學習比較專注?
●這樣做,孩子自己會念書
在客廳讀書。
讓孩子能專心讀書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讓他在客廳學習,不要關在自己的房間裡。
無論家長在不在家,都要讓孩子在客廳寫作業,藉此養成在客廳讀書的習慣。
父母只需要把書桌與教材擺在客廳即可。讓小孩在這裡完成學校作業、補習班講義等當天的所有任務。與此同時,家長也沒必要一直監督他,只要偶爾拿點心或飲料給孩子,在旁邊靜靜守護即可。
70%東大生,小學時都在客廳讀書
從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驚人事實:約有70%的東大生,小學時都在客廳學習,這數字實在高得令人訝異。我們接著詢問原因,得到了這樣的回答:因為待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就會忍不住想偷懶。
所以,請家長務必整理好客廳,打造出適合學習的環境。
順道一提,有些家庭可能無法讓孩子在客廳學習,這時爸媽則應該整頓孩子的房間,盡可能拉開玩具與書桌之間的距離。只要玩具近在咫尺,小孩子就會忍不住拿來玩,所以必須放遠一點。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的家庭習慣
.客廳是小孩難以偷懶、最適合學習的地方!
.客廳要隨時整理,保持乾淨,營造適合讀書的環境。
●東大生的心聲
.客廳有專屬於我的書桌,所以我都在這裡讀書。因為會被爸媽看見,讀起來就會格外專心。
.在客廳讀書會特別專注,因為這時家人就不會打開電視,會讓我分心的事物也比較少。
.在自己房間讀書時,若聽到客廳的動靜就會忍不住在意,外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客廳讀書時,如果讀到有趣的知識,就能馬上和媽媽分享,所以覺得在客廳學習比較開心。
通常一次學兩種才藝
強化課業的才藝班,最受歡迎的就是英語會話;而運動類的才藝則是參加游泳,或是足球、籃球等團體運動的人最多;至於藝術類別,以鋼琴、芭蕾舞人氣較高。聽起來都很不錯,但時間、金錢有限,實在沒辦法全都參加。東大生小時候都上哪些才藝?
●爸媽的煩惱
小孩該上幾種才藝班比較剛好?
●這樣做,孩子自己會念書
為了讓他獲取豐富的經驗,通常會嘗試兩種以上。
我們訪談東大生得到的結果,發現大多數人都參加過二至三種才藝班,比例最高者約有30%(75位回答的東大生中,有24位在國小低年級上過兩種才藝), 學四種以上才藝的人最高達15%(國小中年級學過四種才藝的人有13位)。
值得玩味的是,許多人參加的都不是強化課業的類型。當然,其中也有不少人是參加學科補習班、珠心算、英語會話等,但學習運動類才藝的人也非常多。有些東大生表示,他們爸媽採取的態度是「各方面才藝都先試試看再說」,學了一年後,再問他們要不要繼續報名。
啟動讀書時不會用到的腦
即使是運動或鋼琴這類與讀書沒有直接關聯的才藝課程,也對讀書很有幫助。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這麼做可以啟動讀書時不會用到的腦,反而有助於提升學習效率。因此,家長不妨讓孩子多方嘗試各種才藝。
學才藝一開始由家長主導即可,不一定要等到孩子主動要求。我們訪談的東大生當中,有高達63.9%的人是被父母送去學才藝的。即使這些家長多半有提供選項讓孩子選擇,但絕大多數都是爸媽先提出「要不要試試看?」持續學了一年後,再賦予孩子要不要繼續的選擇權。
補習或學才藝能否持續,最重要的是當事人的自我意志與情緒。所以,請先讓孩子體驗各式各樣的才藝,只要持續一年左右,第二年開始,他就能確定自己是否有興趣,並主動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樣也能培養出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的家庭習慣
.一開始先讓孩子體驗各式各樣的才藝。
.持續一年後,再賦予孩子「繼續」或「停止」的選擇權。
●東大生的心聲
.學鋼琴讓我培養出音感,對現在的社團活動與興趣相當有幫助。這不僅讓我不討厭音樂課,還養成腳踏實地練習的習慣。
.我不擅長體育,不過小時候學過芭蕾舞,鍛鍊出基礎體力與身體柔軟度。這讓我在面對苦痛時,仍然記得保持笑容,也讓我體會到表演是多麼快樂的事。
.我小時候學過珠心算,這幫助我培養出專注力,並感受到競爭的樂趣。它不僅強化我的計算速度,也讓我不害怕面對數字。
.英語會話課不只對我的學校成績有幫助,也讓我發現自己原來擅長、喜歡朗讀。
.我小時候學過體操,我經常把後手翻與後空翻當成特殊技能,表演給家人、朋友看。
.我跟著爸爸一起參與了一種叫作滾球(按:boules,雙方運動員在規定的場地上,用手投擲球相互對抗)的運動,所以習慣與陌生人對話、認識來自各地的人。此外,這項運動也讓我獲得指導他人的經驗。
請想像一下:兒子、女兒都已經上國中了,還得斥責他們「快去讀書!」真的好累!那些能考上東大的學生們,是從什麼時期開始懂得主動讀書?
●爸媽的煩惱
小學時期該做什麼?
●這樣做,孩子自己會念書
將學習從被迫轉換成主動。
我們調查的75位東大生中,約有48%的人回答「從小學就養成學習的習慣」。
他們表示,因為小學學校作業較少,所以能自己學習的時間比較多。而到了國中,不只要參加社團活動,和朋友的交際也會增加,生活變得忙碌,就比較難規畫好幾個小時的讀書時間。
如果不趁小學時養成習慣,升上國、高中就更難有規律的學習時間,而這正是許多學生不讀書的原因。正因如此,家長必須把握孩子升上國中之前的時間,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且要達到一天不念書就不舒服的狀態。
成績好壞,是孩子自己的責任
主動、獨立自主的態度非常重要。
由父母管理學習環境、準備講義、打造學習行程表,其實就是家長要求孩子讀書的狀態。
以打電動比喻,就像是家長拿著控制器操控孩子。在這種狀態下,如果沒得到好成績時,孩子會認為那是父母的責任,而不是他們的。這樣一來,即使成績很差,他們也不覺得怎麼樣,畢竟他們只是遵照爸媽的指示去做而已。
最理想的狀態,是讓孩子明白不可以把讀書、成績等責任推給父母。
此外,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家庭都會刻意降低學習的門檻,不少學生都有類似經驗:「爸媽在我上小學前,都會陪我一起學習,並且不時稱讚我。」
也就是說,家長只需要讓孩子產生「念書本身就很快樂」的想法,後續就交給他自己即可。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的家庭習慣
.趁孩子讀小學時,就讓他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讓孩子明白讀書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父母。
●東大生的心聲
.上小學前,我只要學會任何簡單事物,爸媽或親戚都會稱讚我,讓我覺得很開心,自然就會主動學習了。
.國小、國中都讀公立學校,但我不知為何從小學起就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上國中後,同樣會在段考前認真讀書。
.我在讀高年級時,透過公文式教育(按:使用拆解為小步驟的教材,強調每日定時定量練習、依個人能力安排進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學能力)發現數學的有趣之處,就開始主動學習了。
在客廳而非房間讀書
現在的孩子幾乎人手一支手機,可以看YouTube、和朋友聯絡,還能玩各種遊戲。除此之外,還有電動、漫畫、動畫等各式各樣的誘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受引誘,專注學習?
●爸媽的煩惱
在哪裡學習比較專注?
●這樣做,孩子自己會念書
在客廳讀書。
讓孩子能專心讀書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讓他在客廳學習,不要關在自己的房間裡。
無論家長在不在家,都要讓孩子在客廳寫作業,藉此養成在客廳讀書的習慣。
父母只需要把書桌與教材擺在客廳即可。讓小孩在這裡完成學校作業、補習班講義等當天的所有任務。與此同時,家長也沒必要一直監督他,只要偶爾拿點心或飲料給孩子,在旁邊靜靜守護即可。
70%東大生,小學時都在客廳讀書
從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驚人事實:約有70%的東大生,小學時都在客廳學習,這數字實在高得令人訝異。我們接著詢問原因,得到了這樣的回答:因為待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就會忍不住想偷懶。
所以,請家長務必整理好客廳,打造出適合學習的環境。
順道一提,有些家庭可能無法讓孩子在客廳學習,這時爸媽則應該整頓孩子的房間,盡可能拉開玩具與書桌之間的距離。只要玩具近在咫尺,小孩子就會忍不住拿來玩,所以必須放遠一點。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的家庭習慣
.客廳是小孩難以偷懶、最適合學習的地方!
.客廳要隨時整理,保持乾淨,營造適合讀書的環境。
●東大生的心聲
.客廳有專屬於我的書桌,所以我都在這裡讀書。因為會被爸媽看見,讀起來就會格外專心。
.在客廳讀書會特別專注,因為這時家人就不會打開電視,會讓我分心的事物也比較少。
.在自己房間讀書時,若聽到客廳的動靜就會忍不住在意,外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客廳讀書時,如果讀到有趣的知識,就能馬上和媽媽分享,所以覺得在客廳學習比較開心。
通常一次學兩種才藝
強化課業的才藝班,最受歡迎的就是英語會話;而運動類的才藝則是參加游泳,或是足球、籃球等團體運動的人最多;至於藝術類別,以鋼琴、芭蕾舞人氣較高。聽起來都很不錯,但時間、金錢有限,實在沒辦法全都參加。東大生小時候都上哪些才藝?
●爸媽的煩惱
小孩該上幾種才藝班比較剛好?
●這樣做,孩子自己會念書
為了讓他獲取豐富的經驗,通常會嘗試兩種以上。
我們訪談東大生得到的結果,發現大多數人都參加過二至三種才藝班,比例最高者約有30%(75位回答的東大生中,有24位在國小低年級上過兩種才藝), 學四種以上才藝的人最高達15%(國小中年級學過四種才藝的人有13位)。
值得玩味的是,許多人參加的都不是強化課業的類型。當然,其中也有不少人是參加學科補習班、珠心算、英語會話等,但學習運動類才藝的人也非常多。有些東大生表示,他們爸媽採取的態度是「各方面才藝都先試試看再說」,學了一年後,再問他們要不要繼續報名。
啟動讀書時不會用到的腦
即使是運動或鋼琴這類與讀書沒有直接關聯的才藝課程,也對讀書很有幫助。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這麼做可以啟動讀書時不會用到的腦,反而有助於提升學習效率。因此,家長不妨讓孩子多方嘗試各種才藝。
學才藝一開始由家長主導即可,不一定要等到孩子主動要求。我們訪談的東大生當中,有高達63.9%的人是被父母送去學才藝的。即使這些家長多半有提供選項讓孩子選擇,但絕大多數都是爸媽先提出「要不要試試看?」持續學了一年後,再賦予孩子要不要繼續的選擇權。
補習或學才藝能否持續,最重要的是當事人的自我意志與情緒。所以,請先讓孩子體驗各式各樣的才藝,只要持續一年左右,第二年開始,他就能確定自己是否有興趣,並主動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樣也能培養出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
●自己會念書的孩子的家庭習慣
.一開始先讓孩子體驗各式各樣的才藝。
.持續一年後,再賦予孩子「繼續」或「停止」的選擇權。
●東大生的心聲
.學鋼琴讓我培養出音感,對現在的社團活動與興趣相當有幫助。這不僅讓我不討厭音樂課,還養成腳踏實地練習的習慣。
.我不擅長體育,不過小時候學過芭蕾舞,鍛鍊出基礎體力與身體柔軟度。這讓我在面對苦痛時,仍然記得保持笑容,也讓我體會到表演是多麼快樂的事。
.我小時候學過珠心算,這幫助我培養出專注力,並感受到競爭的樂趣。它不僅強化我的計算速度,也讓我不害怕面對數字。
.英語會話課不只對我的學校成績有幫助,也讓我發現自己原來擅長、喜歡朗讀。
.我小時候學過體操,我經常把後手翻與後空翻當成特殊技能,表演給家人、朋友看。
.我跟著爸爸一起參與了一種叫作滾球(按:boules,雙方運動員在規定的場地上,用手投擲球相互對抗)的運動,所以習慣與陌生人對話、認識來自各地的人。此外,這項運動也讓我獲得指導他人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