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心理:放鬆心態,沉著應考

面對考試,心態往往比實力更重要。由於考試而產生的壓力並不會隨著我們年齡的改變而有所增減,複習時候的緊張和壓力、進入考場時出現的怯場和忐忑,這些都是我們每一個人在面臨考試的時候都會出現的自然心理狀態。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我們可以有效地緩解我們自身的緊張和壓力,充滿自信的去進行考試,則更能夠充分發揮我們應有的實力,在考場上克服困難,取得令我們問心無愧的成績。心態,教會我們正確面對這一切。

1、什麼是考試怯場

考試怯場是存在于眾多考生中一個相對比較普遍的考前現象,不論是什麼樣的考試,比如平時在學校進行的小測驗、期中期末的考試、升級結業的畢業考試、甚至是社會上的公務員考試亦或是公司內部的晉升考試等,都會出現考試怯場的現象。所謂考試怯場,指的是一種短暫性的心理失常現象,一般來說是由於情緒過度緊張、精神無法放鬆等心理因素導致的,主要的表現為無法回憶起已經熟記的材料、無法做出熟練的動作、或者在考試過程中手足無措等,一些情況嚴重人的還會出現頭暈(俗稱暈場)、目眩、心悸、噁心等症狀,導致考試發揮失常。

從醫學角度來說,產生考試怯場的原因是大腦的皮層中由於情緒高度緊張而出現了優勢興奮中心,而這個優勢興奮中心又因為免誘導規律而促使大腦皮層的其他部位產生了抑制。簡單而通俗的說就是因為大腦太過興奮緊張導致把其他原本應該興奮、正常運作的部分抑制住了,從而出現了怯場的現象。想要抑制考試怯場的出現,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消除干擾性的優勢興奮中心。

考生們會產生怯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由於過度的壓力而導致的緊張。這種緊張感不僅僅是因為自身某些知識儲備不足所導致,更多的則是來自於各種外部因素。
以在校學生為例,他們緊張感的根源無疑是來自于父母的壓力。許多家長都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高期望,正是由於父母們對孩子太過期望,所以他們常常會不自覺的將這種高期望轉化成言語和行動,傳遞給自己的孩子,由此造成了子女們身上沉重的負擔。例如有些父母常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考不好就是沒出息。""父母的希望全在你身上,考不好就全完了。""考不好,回來跟你算帳。"等等,還有一些父母表面輕鬆,嘴上也不說什麼,但在行動上卻是越臨近考試越表現出對子女的在意,比如準備各種營養品、在家禁止大聲說話以免打擾子女學習等等,這樣的行為非但沒有讓子女感到輕鬆,反而給他們施加了更多無形的壓力。

學校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相處時間最長的地方,來自於學校方面的壓力對於學生來講無疑是最直接的存在。這些壓力無處不在,比如學校老師在考試之前發表的訓話、考試之後的總結、以及對成績進行排名和公佈等等,這些行為被認為是為了督促學生好好學習而故意營造出來的一種緊張的學習氣氛。這種看似可以幫助學生營造學習氣氛的舉措,實際上卻是變相將無形的壓力堆砌在學生的身上,在長期緊張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是造成考試怯場的一大重要誘因。

不止是在校學生,已經進入社會的成年人也會受到考試怯場的困擾,而導致成年人考試怯場的外部因素多半來自於對前途的迷茫與未來生活的不安。例如不少大型公司會不定期舉行一些內部員工晉升考試,這種考試通常會影響到員工今後的收入與發展,有的公司甚至會採用末位淘汰制度,這樣的考試更是能夠決定員工的去留,其壓力可見一斑。

當然,拋開了以上的外界因素之後,考試怯場的根本原因還在於考生們的自我調節能力。如果能夠適當調整自我身心,勇於承受這些壓力並能將其轉化為動力,考生們就必定能夠在學習生活或者工作當中取得進步,但是對於那些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在緊張的學習生活與巨大的生存成本面前會變得十分緊張怯懦的人們來說,就要借助一些科學的調節方法來幫助自己了。

正確認識怯場,學會科學解決
2、考試怯場的控制方法

考試的時候遇到怯場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就需要借助一些巧妙的轉移方法和緩解方法了。首先,考試怯場必定不是偶發現象,而是一種經常發生的情況,所以有"習慣性"考試怯場情況出現的考生們不妨嘗試一下在考試開始之前有意識的控制自身情緒,做好自我調節的工作。

舉例來說明的話,如果是在校考生可以先與父母進行溝通,請父母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減少言行中所施加的壓力,例如不要不考慮實際情況而定下遙不可及的成績指標,更不要時時刻刻都把有關考試的事情掛在嘴邊,在準備考試的一段時間裡也請父母用平常態度對待自己,告訴他們自己正在努力備考,讓他們安心,以此減少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給自己帶來的影響,這更有助於我們控制自身緊張的情緒。

而如果是那些需要進行成人考試或社會考試的背井離鄉的考生,不妨選擇在考試前的一段時間找自己要好的朋友一起出去放鬆一下。好友之間的交流互動、傾訴傾聽無疑是幫助我們發洩憋悶、排解壓力的好方法。如果是自己孤身在外,身邊沒有什麼朋友的話,在最接近考試的幾天最好停止大強度的複習,把每天更多的時間放在休息以及調整放鬆心情上。只有我們的心理狀態達到一個合適的程度,我們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實力。

 其次,我們需要認識到的一點是,只要我們認真複習,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各種考試準備,相信自己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水準,並且在考試結束後不論自己成績如何,都不會感到太過懊悔,能做到以上這些,考試怯場的緊張情緒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任何考試我們都不能夠抱有僥倖心理,更不要對自身有超越實際情況的期望。

另外在考試的過程中,如果我們怯場了應該怎麼辦?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妨深呼吸一下,然後嘗試一下運用"轉移注意"和"自我暗示"的方法來幫助自己緩解一下緊張心情。
"轉移注意"是指在遇到緊張怯場、手足無措、大腦一片空白的時候,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去想一些其他事情,。比如回憶一下自己前一天放鬆的時候看的電視,觀察監考老師的服飾、表情,亦或是看看窗外的景色等等,這可以幫助我們緩和緊張的心情,這種短暫的放鬆還能夠帶動注意力的集中,經過一小段時間的舒緩之後,怯場的緊張得到了釋放,再進行考試答題也許就會得心應手的多。

"自我暗示"和"轉移注意"的原理很像,不過"自我暗示"不是要求考生集中注意力,而是通過一系列心理暗示來提高自信心的方法,如“這些題涉及的內容我全部複習過,做出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我的成績一向穩定,遇到什麼樣的題目也不會出現崩盤”、“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等。自信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實力,我們可以通過樹立自信心的自我暗示來造成一種"假像",讓我們相信自己可以輕鬆駕馭這場考試,這樣一來,緊張感也就得到了舒緩和放鬆。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考試前的幾天裡適當的進行一些戶外運動,通過肢體運動把積壓在我們心中的緊張感發洩出來。

自我暗示:我能!

3、在校考生如何緩解身邊緊張的競爭壓力

據針對臺灣6所學校初三、高三學生發出的2400份問卷調查顯示,44.08%的初三、高三學生覺得課業壓力大,23.74%的學生因課業壓力沉重而想自殺,在這些學生當中,目前有自殺念頭的占9.05%,曾有過自殺念頭的學生高達42.75%,知道同學有自殺念頭的也有54.82%。

通過對問卷調查的分析,初三、高三學生感到課業壓力巨大的原因依次為:達不到長輩期望的占26.54%,自我要求高的占25.89%,沒有時間念書的占17.55%,其他原因占10.73%。

有關專家認為,自殺這種情緒是極容易"傳染"的,學校與家長應加以重視,否則,當苦果釀成之後再後悔就為時已晚。而據統計,目前臺灣有七成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壓力病"。
現在社會的壓力已經並不僅僅局限於進入社會的人士,身為即將步入社會的"預備役"學生們,同樣也在不斷的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現代社會對於學歷的看重,已經深深的滲透到每一所學校當中,而來自父母、學校的期望更是讓人透不過氣來,這些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壓力,無時無刻不在迫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演變成為一個競爭不斷的環境,這些壓力帶給我們更激烈的競爭,而這些競爭又使我們感覺到更多的壓力,循環往復。正是這些層層的壓力導致學生們患上了嚴重的"壓力病"。

那麼面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競爭壓力,我們應該怎樣緩解?逃避不去上課?這絕對不是什麼有效的解決辦法。

緩解學習競爭壓力,首先我們可以嘗試著緩釋一下來自家庭環境的壓力。舉例來說,回到家中之後,我們的學習活動不要僅僅局限在課堂作業以及父母分配的練習當中,我們需要通過與父母溝通,使得父母同意我們進行一些學習之外的休閒活動,做一些我們感興趣的事情,或者說即使父母想要我們多做一些和學習有關的練習,也能夠將其安排的更加合理恰當,而不是讓回家的這段時間變得更累、更嚴格。如此一來,在緊張了一天的學校學習之後,我們可以在家中得到充分放鬆,由此來緩解我們的緊張情緒。 

家庭是我們緩解壓力的最好場所,而我們在學校的時間會更長,儘管我們無法讓那個公共環境改變太多,但我們仍然可以在有限的環節上盡可能的去緩解身邊的緊張氣氛。誠然,我們所擁有的優質教育資源很有限,所有人都需要不斷的通過考試這種方式來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在考試的壓力下我們必須不斷的面對競爭,面對壓力,面對"不超過他人,就被他人超過"的殘酷現實,不得不承受這種環繞在周圍的緊張壓力。

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在緊張的競爭間隙當中,偷得浮生半日閑,暫時拋開身邊層層包裹的緊張競爭,放鬆自己的心態,利用下課時間聽一段音樂,利用午休時間讀幾頁閒書,或者繞著操場來一圈慢跑,去體育館與同學打一場籃球,隨後再精神抖擻的進入緊張的學習競爭當中,也能夠使得學習壓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

交流鍛煉,緩解壓力
4、怎樣消除擔心考試失敗的緊張感

我們常說,適度的緊張能夠幫助我們促進臨場發揮的效率,但是過度的焦慮則會引起我們考試時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邏輯思維不清晰等嚴重問題。所有引發緊張的因素中,擔心考試失敗無疑是縈繞在所有考生心頭的噩夢。面對這種擔憂,我們應該怎樣緩解?

首先,我們需要正確的認識到考試的真正目的,而不是只關注由考試所引發的一系列結果,如身邊人的看法、最後成績的排名等。考試的最終目的畢竟是説明我們檢驗自身成果、學習狀況、以及查漏補缺的一種方法,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是我們自我檢查、自我進步得手段,為此緊張實在沒有必要。

即便是成人考試,其大多數目的也是針對自身某一方面知識技能的提升、獲得專業認可的一個過程。通過一場考試,我們能夠獲得一種被公眾認可的資格,同樣的,如果說這一次的考試我們沒有能夠通過,只能說明我們的技能磨練的還不到家,還需要繼續努力。一次的失敗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夠通過失敗來總結經驗教訓,此後引以為戒,那麼這失敗也是有價值的。否則即使僥倖通過了考試,在日後的工作生活中,也會由於技能不熟練而帶來許多麻煩和不便。

其次,我們要對考試成績有一個相對正確的預期。只要我們確信在考試當中是竭盡所能的,那麼考試成績如何也就可以做到坦然接受,如果真的考試失利,也可以當做是一次檢驗,不必憂心。即便面對競爭激烈、淘汰率極高的重大職稱考試也是一樣,因為機會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我們只需充分發揮自身的實力。我們在平日裡花了多少時間去努力學習我們自然心中有數,對於成績沒有必要去做過高的預期,也不用妄自菲薄,認為考試發揮失常會帶給我們多麼巨大的成績波動,一切只要盡力就好。多餘的擔憂只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緊張和壓力,並不會帶來什麼有利的影響。

還有就是不要隨隨便便的就去預測自己考了多少分。我們考試通常都是很多科目放在一起進行考試,當一門科目考完之後真的的沒有必要去計算自己的科目成績,尤其忌諱找同學對答案,計算分數。因為這不僅僅是在毫無意義的分散精力,而且一旦發現自己答案有錯,又會對接下來的考試產生消極影響,增加自身的心理負擔,實在是得不償失。
最後,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實力和臨場發揮的能力。擔心考試失敗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緊張情緒,但是如果因此就加重自己的複習計畫,直到臨考試前還在繁重的複習中掙扎,這不僅會加大我們的大腦負荷,更會導致我們的大腦興奮與抑制失調,反而影響正常發揮。消除緊張感所需要的是將學習與休息進行張弛有度的配合,絕對不是盲目的加大考前準備工作!

此外,如果這種患得患失的情緒比較嚴重,我們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幫助我們成功緩解壓力。

一是自我安慰法。

暗示可以說是在面對考試焦慮時最常用的一種自我安慰方法,這種安慰可以帶給我們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模糊安全感",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我們緩解這種由於擔憂所引起的緊張感覺,讓自己相信自己的實力,更可以使用這種對比形成一種"我花費的功夫並不比其他人少,成績也不會太差"這樣的心理安慰感。這種心理安慰能幫助我們消除焦慮、緊張和煩躁感。

二是肌肉放鬆減壓法。

選擇一個舒適的環境,用你最舒服的姿勢坐好,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依次用力繃緊肌肉,隨後放鬆肌肉,然後用心感覺肌肉緊繃之後舒張放鬆的感覺,通過放鬆肌肉來幫助我們放鬆心態。如果大家曾學習過瑜伽、太極拳或者其他運動,也可以用這些運動方式來放鬆身體,最好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鐘為最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