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圖解猶太人智慧書{新版}

9特價342
停售
下次再買
對事不對人

永遠給人改正錯誤的機會

《塔木德》中主張對犯錯的人抱持寬容的心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懲罰壞人並不能為我們帶來收益,反而會使壞人心生憎恨。如果不能讓他們走上正途,那將是一種損失。

拉比也會犯錯

猶太人對於犯錯的人是寬容的。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會犯錯,即便是那些被人們奉為道德楷模的拉比也不例外。偶爾也會有發生拉比違法犯罪的事件。紐約曾經破獲一起大走私案,查出一個猶太拉比在牙膏中夾帶鑽石走私。在其他民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如果做出這種違反自身職業與道德的事,一定會被信眾感到不齒,也許還會放火燒掉其寺院。然而猶太人對這件事的反應極為平淡,甚至可以說是冷漠。他們認為,惡是人的本性之一,是無處不在的。拉比也是人,身上同樣也有惡的存在。

正因為這種體認,猶太人一向主張把罪惡與作惡的人兩者區分開來。因為他們認為罪惡是人與生俱來的。《塔木德》中就這樣寫到:「從胎兒開始,罪就在人心裡萌芽,然後跟著人的生長而增強。」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會犯罪」。

另一方面,猶太人也堅信人能夠透過自身的努力改正錯誤,走上正途。改正錯誤的途徑主要是透過學習。罪人一旦從善,同樣可以得到神的賜福。

罪惡是可以透過努力洗除的

《聖經》中曾記載著著名的「浪子回頭」之訓喻,它宣揚罪人如果能夠悔改,一樣能進入天國。猶太人對罪人、惡人的態度,基本上不是將其惡行當做是他們的本性所致,而僅僅是看做偶然失當的人之行為,這種汙痕可以透過當事人的努力將之消除。因此,猶太人並不寄希望於讓惡人遭到天譴等報應,而是希望他們能夠自己將罪惡洗除。

曾經有幾位拉比碰上了一群壞人,是屬於「無惡不做」型的壞蛋,世上再也沒有比他們更狡猾、更殘忍的人了。其中有一個拉比忍無可忍地說:「像這種人還是讓他們掉進水裡溺死算了。」可是,同行的一個最偉大的拉比卻教訓道:「不,身為猶太人不應該這麼詛咒。雖然有人會認為這些人還是死了比較好,但我們不能祈禱這樣的事發生。與其祈求壞人死亡,不如祈求壞人悔改才對。」
獨特的財富教育

從小培養金錢觀念

知識和金錢是成正比的。只有豐富的閱歷和廣博的業務知識,在生意場上才能少走冤枉路、少犯錯誤,這是賺錢的根本保證,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質。

智者說智

猶太人有一則笑話,談的是智慧與財富的關係。兩位拉比在交談:「智慧與金錢,哪一樣最重要?」「當然是智慧最重要。」「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為何要為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卻不須為有智慧的人做事。大家都看到,學者、哲學家老是在討好富人,但是富人卻對有智慧的人面露傲慢之姿呢?」「這很簡單。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錢的價值,而富人卻不懂得智慧的重要呀!」

從這兩位智者的談話中,點出了智慧和金錢的關聯性與不可分割性。猶太人教育他們的孩子:知識和金錢是成正比的。只有豐富的閱歷和廣博的業務知識,在生意場上才能少走冤枉路、少犯錯誤,這是賺錢的根本保證,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質。一個僅從單一角度去觀察事物的人,不但不配做商人,也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永遠只能做一個窮人。

智慧在任何時候都能發揮主導的力量。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個通俗的比喻:商場如戰場。一般人對此一比喻只是從其殘酷無情的意義上去理解,而沒有注意到它們其實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即此二者都是智者的遊戲。

財富教育

猶太父母都會對孩子進行早期的財富教育。他們認為孩子最初的觀念會影響他的一生,特別是對財富的觀點上。如果只教導他看重財富的話,只會強化孩子的拜金觀念,將無助於孩子對財富的取得有一個更正確的認識。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這與他們從小就培養的金錢觀念是分不開的。

有些猶太商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灌輸他們對金錢的重視。像是給孩子的零用錢不是每天都有,而是按照他們做事的程度及多寡而定。他們和孩子事先約定,早晨起床後幫忙割院子裡的草給10元、幫忙跑腿買早餐給2元等。猶太人認為,金錢並非只有銅臭味,不會玷汙童稚之心。相反的,讓孩子及早接觸金錢,對他們商業觀念的養成是很有幫助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