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鹽:可吃的石頭
根據記載,第一具鹽工的屍體在一五七三年被發現,他留著鬍子,穿著羊毛短上衣、長褲和皮鞋,戴著一頂圓錐形的帽子;他的肉體是黃色的,堅硬如同岩石,因被埋在鹽層中,他的身體仍然完好無損。附近村子裡的人們帶著好奇心參觀過後,將他「像鹽醃的鱈魚一樣」擺在教堂裡,然後用基督教的葬禮將他埋在山中,「好讓他遠離眾人的關注」。在奧地利境內靠近薩爾茲堡(鹽城)的某個鹽礦中,至少有三具相似的屍體被發現,他們都是兩到三千年前,鹽礦事故的犧牲者。
一八三六年,一個可以追溯到鹽工年代的公墓,在哈爾施塔特(它的意思也是鹽城)的鄰近地區被發現,迄今為止,在這個地區有超過兩千座墓穴被挖掘出來,墓穴中有許多人被以皇室的禮儀安葬,陪葬品有黃金珠寶、戰車、象牙武器,還有大塊的鹽醃牛肉——作為去另一個世界旅途中的乾糧。在西元前第一個千禧年,小小的哈爾施塔特人將它的名字傳遍了整個文明社會——從西班牙一直到南斯拉夫。他們是早期的凱爾特人,他們是歐洲從青銅器時代過渡到鐵器時代的一群人。哈爾施塔特的王子們從古希臘人那裡買來最好的藝術品,同時還與伊楚利亞人、埃及人和羅馬人做生意;他們經商的子民們,最遠曾在法國南部與康沃爾之間來回地奔走著。
如果沒有鹽礦,哈爾施塔特人既不會致富,也不會旅行。哈爾施塔特的鹽工們知道如何以一個最佳的角度,從地面上挖一條地下通道,穿過層層土壤,直達山中儲量最豐富的鹽層。當鹽工們沿著自己開鑿的隧道向下走時,他們用牙齒咬著「燈」——在樹脂中浸泡過的長長松枝,並在一端點著火。在鹽礦裡,用繩子捆紮起來的一叢叢燃燒的松枝,照亮了那些勞動者的臉孔,這些火把的殘留物被發現了,同時被發現的還有許多鹽工們使用的工具:例如,縛在身後用來將珍貴的鹽塊拖回去的山羊皮口袋、木桶、水袋,甚至還有一件用牛角製成、頗具華格納風格的樂器,這可能是在發生災難時,用來通報鹽工們的下落的用具。
這些鐵器時代的人們在礦井中使用舊式的青銅器,他們已經發現,青銅比鐵更能抵制鹽的腐蝕。為了挖到鹽,他們做好了定居並在寒冷而危險的山中工作的準備——儘管當時的人們已經幾乎都居住的安全村莊中。鹽工們知道如何發現鹽,在哪裡發現鹽,這讓哈爾施塔特的凱爾特人在與那些沒有他們幸運,沒有他們精力充沛,或者沒有他們見多識廣的民族進行貿易往來時,永遠站在有利的領先位置。
「上帝將他的恩惠平分給人類,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富足到不缺少任何東西……」法國政治理論家尚.鮑汀在一五六八年寫道「……看起來,上帝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誘導祂所有的臣民,彼此之間建立起一種友善的相互往來的關係。」幾千年來,人類一直渴望著得到鹽,而直到一百年前,鹽仍然要從很遠的地方運來。鹽迫使人類去探險、去思考、去工作、去旅行,為了得到鹽,人類建起了整個政治體系與經濟體系,並且為之戰鬥、建設、破壞、巧取豪奪、爭論不休。
像玉米一樣,鹽也受到了現代科技的衝擊,直到最近,人類能得到的鹽量一直非常少:它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已經因為它的稀有產生了直接作用。鹽從來不被認為像玉蜀黍一樣具有母性或慷慨的特質。相反的,它在神話傳說中大多代表乾燥和貧瘠。鹽很機靈,很狡猾,很難抓到,一點點鹽就要讓人們費盡周折。它是與命運和詛咒有關的東西,不可或缺,也不能替代。
鹽礦
起初,人類通常讓動物幫忙尋找鹽礦,一塊露出地面的岩鹽被稱為鹽舐石,就是因為動物們常去那裡舐鹽的緣故。當歐洲人來到北美的時候,他們很快發現那兒並非毫無任何足跡,因為幾個世紀以來,美洲野牛已經將通往鹽舐石之路踩成了一條深深的小徑:沿著這條平坦的捷徑以及環繞著天然的障礙物,第一批的探險者開始穿越這塊大陸。在很早的時候,人類就開始挖掘土地,尋找鹽礦,世界上許多地區的人們都像哈爾施塔特的鹽工們那樣,挖一條通往鹽礦的隧道,並在採鹽的過程中勇敢面對洪水的肆虐、洞頂與岩壁的塌方、精疲力竭的身體、鹽的灼燒、窒息,還有他們的照明火把所引起的火災事故。
相比之下,現代的鹽礦業要安全得多,產鹽量也更高。鹽工們利用了鹽的一個古怪特性——即岩鹽可以溶解,也可以凝固——將水透過隧道注入到鹽層中,然後,用抽水機將鹽水抽上來,將水分蒸發之後還原成鹽。
用這個辦法採鹽,同挖掘岩鹽礦一樣,會在鹽被採走的地表下留下空洞。美國密西根州的底特律,有四分之一的城市下面是空空的鹽洞。閃閃發光的巨大鹽拱頂、鹽柱還有鹽走廊,是一個令今天的參觀者感到敬畏的地方,並且滿足了人類渴望探求地球上古老洞窟與岩穴的好奇心。位於波蘭南部克拉科夫的維耶利奇卡鹽礦,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鹽礦裡面有巨大的齒形車輪、寬大的木製樓梯,以及充滿皮拉內西想像力的支撐結構。舞廳是以鹽礦所設置的,以鹽所雕刻的精美淺浮雕裝飾著舞廳的牆壁,並且有一個小禮拜堂
根據記載,第一具鹽工的屍體在一五七三年被發現,他留著鬍子,穿著羊毛短上衣、長褲和皮鞋,戴著一頂圓錐形的帽子;他的肉體是黃色的,堅硬如同岩石,因被埋在鹽層中,他的身體仍然完好無損。附近村子裡的人們帶著好奇心參觀過後,將他「像鹽醃的鱈魚一樣」擺在教堂裡,然後用基督教的葬禮將他埋在山中,「好讓他遠離眾人的關注」。在奧地利境內靠近薩爾茲堡(鹽城)的某個鹽礦中,至少有三具相似的屍體被發現,他們都是兩到三千年前,鹽礦事故的犧牲者。
一八三六年,一個可以追溯到鹽工年代的公墓,在哈爾施塔特(它的意思也是鹽城)的鄰近地區被發現,迄今為止,在這個地區有超過兩千座墓穴被挖掘出來,墓穴中有許多人被以皇室的禮儀安葬,陪葬品有黃金珠寶、戰車、象牙武器,還有大塊的鹽醃牛肉——作為去另一個世界旅途中的乾糧。在西元前第一個千禧年,小小的哈爾施塔特人將它的名字傳遍了整個文明社會——從西班牙一直到南斯拉夫。他們是早期的凱爾特人,他們是歐洲從青銅器時代過渡到鐵器時代的一群人。哈爾施塔特的王子們從古希臘人那裡買來最好的藝術品,同時還與伊楚利亞人、埃及人和羅馬人做生意;他們經商的子民們,最遠曾在法國南部與康沃爾之間來回地奔走著。
如果沒有鹽礦,哈爾施塔特人既不會致富,也不會旅行。哈爾施塔特的鹽工們知道如何以一個最佳的角度,從地面上挖一條地下通道,穿過層層土壤,直達山中儲量最豐富的鹽層。當鹽工們沿著自己開鑿的隧道向下走時,他們用牙齒咬著「燈」——在樹脂中浸泡過的長長松枝,並在一端點著火。在鹽礦裡,用繩子捆紮起來的一叢叢燃燒的松枝,照亮了那些勞動者的臉孔,這些火把的殘留物被發現了,同時被發現的還有許多鹽工們使用的工具:例如,縛在身後用來將珍貴的鹽塊拖回去的山羊皮口袋、木桶、水袋,甚至還有一件用牛角製成、頗具華格納風格的樂器,這可能是在發生災難時,用來通報鹽工們的下落的用具。
這些鐵器時代的人們在礦井中使用舊式的青銅器,他們已經發現,青銅比鐵更能抵制鹽的腐蝕。為了挖到鹽,他們做好了定居並在寒冷而危險的山中工作的準備——儘管當時的人們已經幾乎都居住的安全村莊中。鹽工們知道如何發現鹽,在哪裡發現鹽,這讓哈爾施塔特的凱爾特人在與那些沒有他們幸運,沒有他們精力充沛,或者沒有他們見多識廣的民族進行貿易往來時,永遠站在有利的領先位置。
「上帝將他的恩惠平分給人類,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富足到不缺少任何東西……」法國政治理論家尚.鮑汀在一五六八年寫道「……看起來,上帝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誘導祂所有的臣民,彼此之間建立起一種友善的相互往來的關係。」幾千年來,人類一直渴望著得到鹽,而直到一百年前,鹽仍然要從很遠的地方運來。鹽迫使人類去探險、去思考、去工作、去旅行,為了得到鹽,人類建起了整個政治體系與經濟體系,並且為之戰鬥、建設、破壞、巧取豪奪、爭論不休。
像玉米一樣,鹽也受到了現代科技的衝擊,直到最近,人類能得到的鹽量一直非常少:它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已經因為它的稀有產生了直接作用。鹽從來不被認為像玉蜀黍一樣具有母性或慷慨的特質。相反的,它在神話傳說中大多代表乾燥和貧瘠。鹽很機靈,很狡猾,很難抓到,一點點鹽就要讓人們費盡周折。它是與命運和詛咒有關的東西,不可或缺,也不能替代。
鹽礦
起初,人類通常讓動物幫忙尋找鹽礦,一塊露出地面的岩鹽被稱為鹽舐石,就是因為動物們常去那裡舐鹽的緣故。當歐洲人來到北美的時候,他們很快發現那兒並非毫無任何足跡,因為幾個世紀以來,美洲野牛已經將通往鹽舐石之路踩成了一條深深的小徑:沿著這條平坦的捷徑以及環繞著天然的障礙物,第一批的探險者開始穿越這塊大陸。在很早的時候,人類就開始挖掘土地,尋找鹽礦,世界上許多地區的人們都像哈爾施塔特的鹽工們那樣,挖一條通往鹽礦的隧道,並在採鹽的過程中勇敢面對洪水的肆虐、洞頂與岩壁的塌方、精疲力竭的身體、鹽的灼燒、窒息,還有他們的照明火把所引起的火災事故。
相比之下,現代的鹽礦業要安全得多,產鹽量也更高。鹽工們利用了鹽的一個古怪特性——即岩鹽可以溶解,也可以凝固——將水透過隧道注入到鹽層中,然後,用抽水機將鹽水抽上來,將水分蒸發之後還原成鹽。
用這個辦法採鹽,同挖掘岩鹽礦一樣,會在鹽被採走的地表下留下空洞。美國密西根州的底特律,有四分之一的城市下面是空空的鹽洞。閃閃發光的巨大鹽拱頂、鹽柱還有鹽走廊,是一個令今天的參觀者感到敬畏的地方,並且滿足了人類渴望探求地球上古老洞窟與岩穴的好奇心。位於波蘭南部克拉科夫的維耶利奇卡鹽礦,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鹽礦裡面有巨大的齒形車輪、寬大的木製樓梯,以及充滿皮拉內西想像力的支撐結構。舞廳是以鹽礦所設置的,以鹽所雕刻的精美淺浮雕裝飾著舞廳的牆壁,並且有一個小禮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