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天、地、人的完美結合—布根地杜卡匹酒莊地區級酒
Bourgogne,Bernard Dugat-Py
一、不知不可Something You May Have to Know:
法國紅酒博得舉世聞名的兩大功臣,正巧和德國汽車聞名於世,都是「雙B」:後者是Mercedes Benz和BMW;前者則是布根地Burgundy(法文Bourgogne)與波爾多(Bordeaux)。

布根地酒與波爾多酒有許多的差異,正如同牛肉之於羊肉或是河鮮之於海鮮。套一句英國著名的酒評家諾曼(Remington Norman)的話:「兩者相差達400哩」。這一句英文形容詞,正貼切地符合一句我國諺語:「相差十萬八千里」。

除了風土條件的差異(波爾多靠近大西洋,容易受到海洋氣候的影響;布根地則無此影響)外,最重要的差別乃葡萄品種與釀製方式。波爾多以三種葡萄為主:赤霞珠葡萄(Cabernet Sauvignon)可譯為卡伯耐.蘇維濃。中國早在清末引進此葡萄時,以其鮮紅色澤美如晚霞,故稱之為「赤霞珠」,沿用至今。另外一款為赤霞珠的近親-卡伯耐.佛蘭(Cabernet Franc),也有中文譯名「品麗珠」,故本書也採此美麗譯名。及美洛葡萄(Merlot)。同時釀造方式採取混釀,即按照各地區各種葡萄成熟的先後,依照其色澤、口感豐厚及芬芳度…,以一定的比例調配,以求色香味都達到最好的標準,例如以波爾多左岸為例,便所謂的「波爾多調配模式」(Bordeaux Blend)。依法律規定,這是許可以5種葡萄來調配,且這種調配依各酒莊及各年份都有相當程度的差異,例如在梅多區多半是可以下述模式顯示出來:

赤霞珠(60%至70%)+美洛(10%至20%)+其他小配角之品麗珠(Cabernet Franc)、小維多(Petit Verdot)及馬貝克(Malbec)等三種分配其他的比例。
至於波爾多的右岸,則為美洛擔綱主角,取代了左岸赤霞珠的地位,比例為:美洛(70%)+品麗珠(20%)+赤霞珠(10%)。唯一值得一述的例外則是本地天王酒莊:白馬堡(Chevel Blanc)的逆勢操作,以品麗珠70%+美洛30%,讓標準配角的品麗珠翻身成為主角。

至於布根地產酒的酒區主要是沿著第戎(Dijon)往南延綿160公里的狹長地帶。而其精華區則是在北端總共35公里長,號稱「金坡」(Cote d’Or)之處。而金坡又可一分為二:分為「北紅南白」,北邊之夜坡(Cote de Nuits),以釀造紅酒為主;南邊之波恩坡(Cote de Beaune),雖然紅白酒皆釀,但以白酒揚名於世。而葡萄種類,紅酒以黑皮諾(Pinot Noir)為主、白酒以莎當妮為主,皆採單一品種釀製。能夠把「全部雞蛋放進一個籃子」,可見得黑皮諾與莎當妮都可釀出一流色澤、酒體強健、濃郁口感及芬芳至極的美酒。

另外經營的方式也透露兩地區絕大的差異。波爾多屬於較晚成名的酒區,工業革命帶來的財富,與大規模資金操作的市場模式,讓波爾多酒可以變成資本集中而經營的酒業,故每個酒莊規模較大,且具有較強的銷售(包括外銷)能力。至於布根地則偏向傳統農業,且屬於標準的「小農制」。因為布根地早至17世紀便成為法國第一名酒區,有限的土地隨著繼承的分割,一代一代的傳下來,造成各酒區的小農林立,每家酒莊擁有幾乎很多都不到1公頃。這種「百鳥齊鳴」的特色,讓每個酒莊各有特色,自然能夠吸引到知音,也因為產量太少(許多酒莊每年不過生產以百瓶計的數量),無法達到外銷規模,優質的布根地酒往往成為行家們珍賞的對象。

因此布根地酒(特別是著名酒區與酒莊的優質酒),在一個地區的銷售標準,正可以作為檢驗該地美酒水準的指標也。臺灣的美酒文化發展路程也印證了這個趨勢:從濃郁且較為容易購得的波爾多酒開始,而後品酒界逐漸地發現布根地酒優雅、稀有的吸引力,而將品酒會的主角轉向布根地酒也。

布根地酒既然是小農制,各酒莊各有存活之道,也各累積了數百年的釀酒工藝之經驗。彷彿春天百花爭豔一樣,布根地酒具有誘人的多樣性。價錢方面,依據市場供需定律,頂級的布根地酒區與酒廠,其價錢多半高得咋人。例如每一年全世界最貴的紅酒,當推羅曼尼.康帝(Romanee-Conti),最差的年份一瓶也要1萬美元!

在此我們也要了解一下布根地的產區四級分級制度。布根地面積接近4萬公頃,年產量可以高達3億3千萬瓶。而最高等級的頂級園區(Grand Cru),只佔總產量的1%,共有33個酒園列入此分級之內(其中8個園區為白酒);位居第2位的一級園區(Premier Cru),佔總產量的11%,列入此等級的酒園則有684個。再下一級則為村莊級(Village),占總產量的23%。至於剩下的屬於餐桌酒水準的地區級(Regionale)則超過65%的總產量。

如果要享受布根地紅酒的滋味,自然要由一級園開始。雖然對布根地紅酒作第一流的享受,當然是選擇老布根地-即年份達到成熟期、出自頂級酒園的老布根地紅酒,才能夠真正地體會出成熟黑皮諾具有熟透烏梅、蜜餞、鮮花甚至中藥當歸的不可思議之香氣。但所有的頂級園的新酒都極昂貴,也超出了本書的選擇門檻。何況成熟的老酒?因此本書選擇推薦的各款布根地酒,可能來自地區級村莊級最高只能出自一級園,但不減可獲得的樂趣也!

布根地酒之所以迷人,乃基於「新老各有韻味」。年輕的布根地酒色澤鮮豔油亮,有如石榴紅豔麗,入口則有櫻桃、桑椹的特徵;成熟的布根地酒色澤轉為橙黃,香氣一變為熟梅、黃李子,洋溢著花香。新酒具有另一個誘因乃是:價錢。故本書推薦酒友品嚐布根地的新酒,如果要「驚豔」黑皮諾葡萄的特色,當然要挑選出自第一流酒莊者。套一句俗話:強將手下無弱兵,即使第一流酒莊生產的最基本款地區級酒,也酒莊釀酒能手親自調配出來的黑皮諾的優點少表現無遺。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國外隨著世界經濟情勢的惡化,對於法國美酒的衝擊甚烈。許多布根地酒莊也感受到國外購買力的降低,因此轉向由基層固本,加強了地區酒及村莊酒的品質。對愛酒之士而言,這毋疑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改變。現在許多鼎鼎有名的大酒莊,如卡木賽(Meo-Camuzet)、格厚斯(A.F. Gros)…的村基本款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成就。

作為本書介紹的第一款布根地酒,這一個「序曲」,當由有布根地「新酒神」-貝納.杜卡(Bernard Dugat)所釀出的「杜卡匹布根地酒」來擔綱演出。

二、本酒的特色About the Wine:
1973年在布根地日芙萊.香柏罈地區(Gevrey-Chambertin)-這可是拿破崙最鐘愛的美酒可見本書第8號酒-一位在此釀酒已經是第四代的皮耶.杜卡先生,給他15歲的兒子貝納買下一片小小的果園,讓他立業。兩年後貝納釀出了處女作,卻獲得成功的迴響。而後貝納陸續收購20餘處小果園,成為今日貝納擁有的「杜卡匹酒莊」(Dugat-Py)的規模(Py是貝納夫人的娘家姓)。

貝納被公認為乃是繼布根地傳奇人物-人稱「酒神」的亨利.薩耶(Henri Jayer)後的另一個傳奇人物,便可知杜卡匹在布根地酒壇的崇高地位也。

至於在2006年去世的亨利.薩耶,其生前所釀製的遺作,每瓶都在拍賣會上敲出令人驚異的高價,例如其一級園區的克羅.帕蘭圖(Cros Parantoux),在最後一個年份(2003年)之前,拍賣價都超過頂級園區的羅曼尼.康帝。所以薩耶酒,絕大多數的酒友只能遙想其滋味矣!

但幸好杜卡匹酒莊的地區酒,可以多少彌補愛酒人的遺憾。本酒莊各款酒全部都是有機栽培。其分散於20餘處的園區中,幾乎全部少於1公頃,其中納入頂級園有5個(1款白酒);1級園有6個(2款白酒);鄉村級的有6個(1款白酒);地區級的有3個(1款白酒)。最頂級的看家本領,則是「香柏罈酒」,由接近百年的老藤所釀成,年產量不足300瓶。這也是選入拙著「稀世珍釀-百大葡萄酒」的一款酒,每瓶新上市高達1500美金以上。

至於量最多的地區級紅酒,年產量也不過6000瓶上下,為頂級香柏罈酒的20倍,但分散全世界,臺灣每年進口不過三、五百瓶左右。葡萄園區總共1.4公頃,葡萄樹齡約為35年。葡萄採收後會醇化12至18個月,只有百分之十為新桶。品嚐時,剛開始有淡淡的鹹味、苦味,夾雜著漿果、加州紅肉李的淡甜與淡酸,但仍覺得十分明顯的酒精度,造成頗有生命力的感覺,彷彿酒液會跳動一樣。這是一款會令人感動的好酒。

雖然每年僅有少量入台,且酒商多半採預售方式銷售杜卡匹酒莊各款酒,酒友們如要體會貝納大師的絕活,恐怕得要勤於和酒商聯繫,爭取這些瓶瓶得之不易的機會也。

三、延伸品嚐 Extensive Tasting:
要找到一瓶能夠PK貝納大師的地區酒,委實並不容易。還好「酒神」亨利.薩耶有個好侄兒艾曼紐.胡傑(Emmanuel Rouget)的酒莊,也釀出了不錯的地區酒。
話說薩耶大師膝下只有2個女兒,都沒有興趣繼承父業,反而是侄子胡傑很早就在舅舅身邊打雜,並學會了釀酒的技巧。大師在1989年宣布金盆洗手後,卻退而不休,從旁協助侄兒的釀酒事業,直到1997年為止。因此胡傑酒莊是名,薩耶酒是實,標標準準的「薩規胡隨」。

胡傑酒莊釀出的克羅.帕蘭圖酒,雖然沒有舅舅的傳奇酒如此的神妙,但也盡得了真傳,每年只產4000瓶,出廠價約在300美金之譜,但在台北市價至少超過4萬台幣(2009年份),也是列入拙著「稀世珍釀」的世界百大行列。

本書推薦其釀製的地區酒。這是一款可以代表布根地優質新酒,且能夠品嚐出黑皮諾新鮮釀成的滋味:優雅、帶點酸味的櫻桃與山楂味。顏色呈漂亮的深石榴紅,香氣活潑但不深沈。陳年的木桶只有25%是新桶,對地區酒而言已經難得可貴也。市價也很合理,在1500元台幣上下。

至於其地區酒中,另有一款Passetoutgrain,這是在黑皮諾葡萄外,另外混釀了較為廉價、專門釀製薄酒萊酒的佳美葡萄,因此口感偏向甜美,酒體的紮實度也隨之降低,似乎與胡傑酒莊纖細優雅的風格背道而馳,可以忽略之。

胡傑的地區酒,新鮮時品嚐固然有其優美的風味,但缺點卻是無法陳年。超過10年以上時,疲態畢露。對於頂級酒莊而言,即使地區酒也應當起碼地具有陳年10年以上的實力。

為了彌補這個缺憾,本書打算破例多介紹一支「延伸品嚐」酒。

這一款出自於高諾酒莊(Domaine Michel Gaunoux)的布根地地區酒,確有令人吃驚的陳年實力。一般愛酒之士,儘管對布根地酒頗有研究,一聽到高諾酒莊,恐怕腦中也無印象。的確,這是一家成立才20年的酒莊。1990年,當今莊主米謝爾的父親馮雙(Francois)在波瑪酒村,成立了酒莊,並在附近幾個產區內買下了6公頃園區。父子一起打拼,以釀製量少質優的方針為主。本酒打出的名聲是以白酒為始。其在白酒的產區莫瑟區有3塊1級園區,釀出的白酒可挑戰頂級酒區的品質,很快地聲譽鵲起。

不過其紅酒也相當優異。這一款地區級的布根地酒,上市後便有極為亮麗的深紅色。我特別欣賞其陳年後的表現。本書在完稿前,特別開了一瓶1995年份的地區酒,來考驗其陳年的實力。這款酒沈睡了17年後,有極為清澈的酒質,沒有一丁點的沈澱;酒色呈漂亮的橘黃色,油油晃晃,突出的烏梅味撲鼻而來,乃典型的布根地黑皮諾迷人的香味。入口後有清晰的山楂、草莓與蜜餞味。酒汁殘餘杯中幾分鐘後,還可嗅到當歸味-這是我在幾乎所有第一流的布根地酒中,包括天王級的羅曼尼‧康帝中,都會聞到的味道。

這瓶老酒居然上市時,售價不過1500台幣上下。這也是一款可以和杜卡匹地區酒並肩躺在您儲酒櫃中,一起接受時間之神考驗的不二選擇也。

四、進階品賞 Advanced Tasting:
杜卡匹酒莊上述的地區酒,已經十分精彩。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而價錢也合理的話,應當試試杜卡匹另一款屬於「單園釀造」的地區級酒-哈理那(Cuvee Halinard)。這是出自僅有0.4公頃的園區,年產量為2500至3500瓶,樹齡由25至75年不等。陳年期間為1年半,橡木桶也一樣只有1成為新桶。

哈理那雖為地區級酒,但已經有晉升鄉村級的水準。但酒質比另一款地區級酒更為纖細,同時酒香也更為集中濃郁。本款酒甚至可以比其他普通酒莊的頂級酒還要出色。台北偶然一見本酒,售價約在2000元上下,剛好可跨入本書抉選的門檻。如果年份好時,酒友為之多付一千元,我也認為值得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