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之一 早安上海
在上海的每個清晨,我幾乎都是「餓」醒過來的。
其實昨天晚飯時候飽嚐的上海本幫目魚紅燒肉加毛蟹年糕或者法式烤牛排配鵝油薯條還未正式消化完,加上我最喜愛的甜白葡萄酒也許是喝多了,醺醺還未全醒──但實在著急一嚐再嚐散落市內各弄堂角落的傳統早餐的野心永在,擔心過了時刻人氣一散就得明天請早。所以還是猛然醒來,先放下酒店本就提供的豐富早餐不顧,直奔各個現場和上學的上班的大眾一起在水氣氤氳和油香撲面的簡陋攤子面前排隊買一碗鹹漿、一條油條、一團粢飯、一份蔥油餅、兩?生煎、一籠湯包、一碗小餛飩,更不介意咬著一口燒賣一隻鍋貼一個梅乾菜包在越來越繁忙的清晨街道上放肆行走──
一個讓大家開心和安心吃早餐的城市是幸福的。雖然身邊的上海老朋友總是焦慮的訴說這也拆了那也遷了小時候的早餐味道都沒了,我還是努力的撿拾起這些味覺碎片,拼貼出一張當下的私人上海特色早餐地圖,然後告訴後來的更年輕的小朋友,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起得早找對人帶路,還是可以嚐到僅存的上海早餐真滋味。
大壺春
A 黃浦區雲南南路71 號(近金陵東路)
H 0730-1400 / 1500-2000
一不小心大家都成了「外貌協會」的名譽會員,未嚐味道先看長相。
如果用這標準的話,恐怕你我都會過「大壺春」其門而不入,還會對這從解放前就起家,以與另一家老牌生煎「蘿春閣」糾纏比拚幾十年而聞名的國營老字號諸多挑剔,諸如環境簡陋,沒有服務,食堂擁擠嘈雜,長期排隊等等等等。
但終於還是為食冒名而來,擠進閣樓一個轉不了身的角落,把那端在手裡一盤兩?生煎一放入口,咦,全發酵的麵皮全吸附了肉餡裡的湯汁,吃來鬆軟潤濕,甜香鮮美。沒有噴湧的湯汁倒更讓人踏實的吃到肉餡吃到酥脆焦香的底板。這該就是老派生煎饅頭的正宗作法,兩三口一個接一個,樂滋滋油滋滋的,長知識了。
弄堂小餛飩
A 靜安區南京西路1025 弄靜安別墅107 號(近茂名北路)
T 021-6215-4718
H 上午1100 前
據說也絕對相信在上海最好吃的小餛飩大餛飩,都應該是在上海人家裡自己包的。所以像我們這些路過的嘴饞為食的,就只能到處打聽城裡那兒可吃到最有家常味道的餛飩。如果是三鮮小餛飩,一定要撒滿蔥花、蛋皮、蝦皮、紫菜,湯底還要下一點豬油,邊舀邊吃,香氣四溢格外滿足──這一切夢想終於在靜安別墅的某一條弄堂裡實現。不與晨早七點開始排隊的上班族爭位置,九點後閒適一點坐好,看著老闆娘熟練的用竹片一挑抹用手一捏的在包餛飩,用的餛飩皮一分為二,還以?麵捧再揉再壓加強薄滑口感,滿滿一碗熱騰騰上來,個個皮薄肉嫩縐紗,滑一個滑一個的進口,嚐得肉鮮。哈哈,果真沒有來錯!
第二章之七 一蟹更勝一蟹
對於嘴饞為食如你我,每年至少一次必到上海的十大理由當中,專程來吃大閘蟹肯定排在首一、二位。
蟹未動,人先動。再勞動一下兩位超級玩家食家前輩來站台:《閒情偶寄──蟹》中李漁說得直接:「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而張岱在《陶庵憶夢──蟹會》中更具體形象:「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而作為每年平均吃掉二、三百萬隻大閘蟹的香港人的一分子,每年大閘蟹季還未到,市面所有相關的蟹供應商,餐廳飯館,平面和電子媒體已經事先張揚今年江蘇各個湖區的大閘蟹產情和售價如何?污染問題有否改善?如何辨識檢證標籤的真偽?大閘蟹從江蘇到香港的流程步驟都一路直擊報導。至於陽澄湖和太湖的蟹質蟹味PK 比較,今年蟹菜的創新花款,吃蟹程序先後和禁忌,蟹八件的用法,自家揀蟹蒸蟹煮蟹以致冰箱存蟹的小貼士,蘸醋和薑茶的作法,花雕或香檳的配合……蟹民教育鋪天蓋地,人人都被訓練成吃大閘蟹的專家。
但資訊越多運輸越快在各地吃蟹越方便,就越叫蟹癡們有衝動要做好攻略,當造第一時間飛到現場,相對便宜的在上海市內和周邊湖區吃到最鮮最甜最腴最粗獷最精緻──西北風起,眼前一堆雪白一片金黃,大閘蟹大閘蟹,我來了!!
蓮花島老許蟹莊
A 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鎮蓮花村老許蟹莊
T 1396-1800-344
近水樓台先得月,這老話本身就很吊詭就有玄機就很有啟發性──水中得月是虛的,就像現在很多人來到陽澄湖邊也會多心質疑,吃到的大閘蟹是否在別的湖區養得差不多,再運來這裡泡幾天澡就撈起蒸煮上桌給顧客的「洗澡蟹」?這就真的要看蟹農和店家做人處事的本心和操守,如果日常飲飲食食也得直面這樣嚴肅的問題,實在是有點掃興。
所以我的吃喝心態就是要放輕鬆,不要也不可能計較太多,爭取在好天氣的日子和對的朋友出遊,慶幸身邊也總有懂門道的老饕認識相熟可靠的店家,反正也沒打算要裝得很懂的一看一拎這隻那隻青背白肚金毛黃爪的蟹就說得出它的產區年分和斤兩──有緣的話,一掀蓋揭盅啖落就知好歹,喜出望外的話都是賞賜。
同行的上海年輕小朋友竟然都未有聽聞陽澄湖上有這蓮花島,所以從市區出發又車又船個多小時後來到這位於陽澄湖東北面,橫跨湖中最好的水域的蓮花島很是雀躍興奮。碰上大好晴天,從容閒適的走在島中橋上和水道旁的房舍及菜地間,走近湖岸再乘小艇近距離看用竹篙和紗網圍起的蟹場(要看撒網撈蟹就得等天黑或清晨了)。肚餓了回到蟹莊,小小的院子裡早已擺出兩張圓桌,兩位員工熟練的從養蟹池中撈出昨天從湖裡移來,飽吃曬乾的玉米、螺絲、帶魚和南瓜食料,在供氧的池中吐盡髒物的螃蟹,用刷子把蟹身刷淨,用細繩很技巧的把蟹綁好,放進蒸籠排好,澆進些許米酒,加蓋蒸約十五分鐘即可。這邊廂在蒸蟹,那邊廂的廚房乒乒乓乓的,端出來一桌放滿的是鮮美的白灼河蝦、紅燒?魚、青蒸白魚、紅燒老鵝、土雞湯和南瓜粥……我十分掙扎的環顧淺嚐,留肚用心細品馬上蒸熟上桌的每隻足有三至四兩的大蟹──果然剝開雌蟹已見滿腹皆是凝結成塊的橘紅蟹黃,細細啖來細膩油潤,雄蟹的蟹膏更是晶瑩脂白黏稠甘腴,一嘴痛快富足,雪白蟹肉清甜緊緻更是不在話下。各人連番叫好之下,毫不手軟將愛到底,一蟹更勝一蟹!
在上海的每個清晨,我幾乎都是「餓」醒過來的。
其實昨天晚飯時候飽嚐的上海本幫目魚紅燒肉加毛蟹年糕或者法式烤牛排配鵝油薯條還未正式消化完,加上我最喜愛的甜白葡萄酒也許是喝多了,醺醺還未全醒──但實在著急一嚐再嚐散落市內各弄堂角落的傳統早餐的野心永在,擔心過了時刻人氣一散就得明天請早。所以還是猛然醒來,先放下酒店本就提供的豐富早餐不顧,直奔各個現場和上學的上班的大眾一起在水氣氤氳和油香撲面的簡陋攤子面前排隊買一碗鹹漿、一條油條、一團粢飯、一份蔥油餅、兩?生煎、一籠湯包、一碗小餛飩,更不介意咬著一口燒賣一隻鍋貼一個梅乾菜包在越來越繁忙的清晨街道上放肆行走──
一個讓大家開心和安心吃早餐的城市是幸福的。雖然身邊的上海老朋友總是焦慮的訴說這也拆了那也遷了小時候的早餐味道都沒了,我還是努力的撿拾起這些味覺碎片,拼貼出一張當下的私人上海特色早餐地圖,然後告訴後來的更年輕的小朋友,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起得早找對人帶路,還是可以嚐到僅存的上海早餐真滋味。
大壺春
A 黃浦區雲南南路71 號(近金陵東路)
H 0730-1400 / 1500-2000
一不小心大家都成了「外貌協會」的名譽會員,未嚐味道先看長相。
如果用這標準的話,恐怕你我都會過「大壺春」其門而不入,還會對這從解放前就起家,以與另一家老牌生煎「蘿春閣」糾纏比拚幾十年而聞名的國營老字號諸多挑剔,諸如環境簡陋,沒有服務,食堂擁擠嘈雜,長期排隊等等等等。
但終於還是為食冒名而來,擠進閣樓一個轉不了身的角落,把那端在手裡一盤兩?生煎一放入口,咦,全發酵的麵皮全吸附了肉餡裡的湯汁,吃來鬆軟潤濕,甜香鮮美。沒有噴湧的湯汁倒更讓人踏實的吃到肉餡吃到酥脆焦香的底板。這該就是老派生煎饅頭的正宗作法,兩三口一個接一個,樂滋滋油滋滋的,長知識了。
弄堂小餛飩
A 靜安區南京西路1025 弄靜安別墅107 號(近茂名北路)
T 021-6215-4718
H 上午1100 前
據說也絕對相信在上海最好吃的小餛飩大餛飩,都應該是在上海人家裡自己包的。所以像我們這些路過的嘴饞為食的,就只能到處打聽城裡那兒可吃到最有家常味道的餛飩。如果是三鮮小餛飩,一定要撒滿蔥花、蛋皮、蝦皮、紫菜,湯底還要下一點豬油,邊舀邊吃,香氣四溢格外滿足──這一切夢想終於在靜安別墅的某一條弄堂裡實現。不與晨早七點開始排隊的上班族爭位置,九點後閒適一點坐好,看著老闆娘熟練的用竹片一挑抹用手一捏的在包餛飩,用的餛飩皮一分為二,還以?麵捧再揉再壓加強薄滑口感,滿滿一碗熱騰騰上來,個個皮薄肉嫩縐紗,滑一個滑一個的進口,嚐得肉鮮。哈哈,果真沒有來錯!
第二章之七 一蟹更勝一蟹
對於嘴饞為食如你我,每年至少一次必到上海的十大理由當中,專程來吃大閘蟹肯定排在首一、二位。
蟹未動,人先動。再勞動一下兩位超級玩家食家前輩來站台:《閒情偶寄──蟹》中李漁說得直接:「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而張岱在《陶庵憶夢──蟹會》中更具體形象:「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而作為每年平均吃掉二、三百萬隻大閘蟹的香港人的一分子,每年大閘蟹季還未到,市面所有相關的蟹供應商,餐廳飯館,平面和電子媒體已經事先張揚今年江蘇各個湖區的大閘蟹產情和售價如何?污染問題有否改善?如何辨識檢證標籤的真偽?大閘蟹從江蘇到香港的流程步驟都一路直擊報導。至於陽澄湖和太湖的蟹質蟹味PK 比較,今年蟹菜的創新花款,吃蟹程序先後和禁忌,蟹八件的用法,自家揀蟹蒸蟹煮蟹以致冰箱存蟹的小貼士,蘸醋和薑茶的作法,花雕或香檳的配合……蟹民教育鋪天蓋地,人人都被訓練成吃大閘蟹的專家。
但資訊越多運輸越快在各地吃蟹越方便,就越叫蟹癡們有衝動要做好攻略,當造第一時間飛到現場,相對便宜的在上海市內和周邊湖區吃到最鮮最甜最腴最粗獷最精緻──西北風起,眼前一堆雪白一片金黃,大閘蟹大閘蟹,我來了!!
蓮花島老許蟹莊
A 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鎮蓮花村老許蟹莊
T 1396-1800-344
近水樓台先得月,這老話本身就很吊詭就有玄機就很有啟發性──水中得月是虛的,就像現在很多人來到陽澄湖邊也會多心質疑,吃到的大閘蟹是否在別的湖區養得差不多,再運來這裡泡幾天澡就撈起蒸煮上桌給顧客的「洗澡蟹」?這就真的要看蟹農和店家做人處事的本心和操守,如果日常飲飲食食也得直面這樣嚴肅的問題,實在是有點掃興。
所以我的吃喝心態就是要放輕鬆,不要也不可能計較太多,爭取在好天氣的日子和對的朋友出遊,慶幸身邊也總有懂門道的老饕認識相熟可靠的店家,反正也沒打算要裝得很懂的一看一拎這隻那隻青背白肚金毛黃爪的蟹就說得出它的產區年分和斤兩──有緣的話,一掀蓋揭盅啖落就知好歹,喜出望外的話都是賞賜。
同行的上海年輕小朋友竟然都未有聽聞陽澄湖上有這蓮花島,所以從市區出發又車又船個多小時後來到這位於陽澄湖東北面,橫跨湖中最好的水域的蓮花島很是雀躍興奮。碰上大好晴天,從容閒適的走在島中橋上和水道旁的房舍及菜地間,走近湖岸再乘小艇近距離看用竹篙和紗網圍起的蟹場(要看撒網撈蟹就得等天黑或清晨了)。肚餓了回到蟹莊,小小的院子裡早已擺出兩張圓桌,兩位員工熟練的從養蟹池中撈出昨天從湖裡移來,飽吃曬乾的玉米、螺絲、帶魚和南瓜食料,在供氧的池中吐盡髒物的螃蟹,用刷子把蟹身刷淨,用細繩很技巧的把蟹綁好,放進蒸籠排好,澆進些許米酒,加蓋蒸約十五分鐘即可。這邊廂在蒸蟹,那邊廂的廚房乒乒乓乓的,端出來一桌放滿的是鮮美的白灼河蝦、紅燒?魚、青蒸白魚、紅燒老鵝、土雞湯和南瓜粥……我十分掙扎的環顧淺嚐,留肚用心細品馬上蒸熟上桌的每隻足有三至四兩的大蟹──果然剝開雌蟹已見滿腹皆是凝結成塊的橘紅蟹黃,細細啖來細膩油潤,雄蟹的蟹膏更是晶瑩脂白黏稠甘腴,一嘴痛快富足,雪白蟹肉清甜緊緻更是不在話下。各人連番叫好之下,毫不手軟將愛到底,一蟹更勝一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