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櫻祭さくらまつりsakuramatsuri

畢竟「櫻祭」跟其他的活動如「梅祭」「藤祭」「菊祭」等,在日本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不同。一年裡只有「櫻祭」之際,人們在樹下鋪開蓆子,邊賞花邊跟親朋好友聊天,盡情享受一頓野餐。
「祭」字的原意是祭祀、祭奠。傳到日本以後,卻擴大成一切節日活動的意思了。除了「夏祭(なつまつりnatsumatsuri)」「秋祭(あきまつりakimatsuri )」等能追溯到農業社會信仰的廟會、賽會以外,各級學校的文藝活動也叫做「文化祭(ぶんかさいbunkasai ) 」 「 體育祭( たいいくさいtaiikusai ) 」 「 學園祭(がくえんさいgakuensai ) 」 , 社區或商業組織舉辦的季節性活動, 亦稱為「 梅祭(うめまつりumematsuri ) 」 「 櫻祭sakuramatsuri 」」「紫陽花祭(あじさいまつりajisaimatsuri )」
「藤祭(ふじまつりfujimatsuri )」「菊祭(きくまつりkikumatsuri )」等,而都不具有祭祀的意思。
記得有一年東京櫻花開得特別早。三月中旬我參加兒子的初中畢業典禮時,學校操場周圍種的許多櫻樹上,雪片般的櫻花已經正盛開著。每年春天各地舉行的「櫻祭」都定在四月初的,櫻花提前綻放起來,難免令人尷尬。畢竟「櫻祭」跟其他的活動如「梅祭」﹁藤祭﹂﹁菊祭﹂等,在日本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不同。一年裡只有﹁櫻祭﹂之際,人們在樹下鋪開蓆子,邊賞花邊跟親朋好友聊天,盡情享受一頓野餐。
冬天剛過去,春天要來的日子裡,大家出外享受野餐,好像是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的傳統習俗。漢族人過清明節,春遊寒食是其中之一吧。有一年春天去義大利翡冷翠,我也得知當地人過完復活節後,第二天就要舉家郊遊吃野餐的。
中國的清明節是春分以後的第十五天。西方的復活節,則在春分後第一個圓月之後的星期天。兩者的日子相當接近。有趣的是翡冷翠的復活節,最重要的節目竟然是由兩頭牛拉到市中心大教堂廣場來的大彩車上,早設置的極大量爆竹和煙花,花半個鐘頭一一燃放,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牛車爆發。震耳欲聾的聲音,令眼睛迷濛的濃煙,都令我聯想到中國的春節了。
對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來說,復活節是一年裡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不過,歷史學家則說,初春過節的歷史其實比耶穌基督其人還古老。看看義大利甜品店家家都出售的雞蛋型巧克力種類之多,以及所散發的歡樂氣氛,連異教徒遊客都能直覺地理解,自古人們衷心等待春天到來的心情。我問了老翡冷翠人,第二天去郊遊野餐到底要吃什麼東西,答案果然是當場燒烤的一隻全羊!相比之下,日本人逢「櫻祭」吃的「花見便當」,雖然可說精緻美麗,但是就分量而言,只能說在兒戲之列了。
御中元おちゅうげんochuugen

五月中旬開始,日本各家百貨公司以及網路商場等,都開設「御中元」專屬櫃檯,讓顧客花時間訂購商品並安排好配送服務。
中元本來是上元、中元、下元,道教三元之一。農曆七月十五過中元節的習俗,該是古代從中國傳到日本來的。佛教則在同一天過盂蘭盆節。如今在日本各地,過盂蘭盆節,祭祀祖先的家庭還算不少。至於中元節,倒只留在夏天送人的禮簽上了。今天大多數日本人以為「中元」是禮物的一種。每年的七月一日到十五日,很多日本人都送禮物給長輩、上司、老師等,而稱之為「御中元(おちゅうげん ochuugen )」。
為了避免到時候出現錯漏以致失禮惹麻煩,五月中旬開始,日本各家百貨公司以及網路商場等,都開設「御中元」專屬櫃檯,讓顧客花時間訂購商品並安排好配送服務。
「御中元」的費用一般在三千日圓至五千日圓之間,主要送各種食品,如應時水果、甜點、海產加工品、熟肉、乾麵、調味料、啤酒、清酒、葡萄酒、冷飲、茶葉等。送「御中元」的意義在於對平時的照料表達謝意,因此形式頗為重要,非得用印有百貨公司或名牌店名的紙張包好,然後附上表示吉利的乾鮑魚圖案禮簽(のしnoshi、熨斗),上面用毛筆寫﹁御中元﹂三個字以及贈送人的姓名。傳統上,應該用紅白兩色的禮繩(みずひきmizuhiki 、水引)把禮物繫好。如今一般卻以包裝紙上印刷的紅白蝴蝶結來代替。
我小時候的一九六○、七○年代,﹁御中元﹂比現在流行很多。父母親每年都給親戚長輩、顧客、房東、醫生等送了上百個禮物,也收到了幾十個禮物。送來的啤酒是大人喝的,乳酸飲料則是小孩子喝的,若有果凍、水羊羹等甜品的話,就大家都高興了。後來,日本社會颳起反對行賄、廢除虛禮的風潮。不僅政府機關,而且各級學校、醫院等都不允許工作人員接受禮物了。
如今,我只給婆家和娘家送「御中元」。送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冷凍烤鰻魚。本來就不算是家常便飯的鰻魚,這些年由於產量減少價錢高漲,成為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了。日本人相信吃鰻魚能進補,所以老人家收到了一定會高興。傳統上,「御中元」是從下到上單向贈送的禮物。可是,現在,婆家和娘家都送來回禮。如此一來,「御中元」與其說像中國中秋節的月餅,倒不如說像西方人於聖誕節在家庭成員之間交換的禮物了。
日本人互相送禮的時機, 除了夏天的「御中元」以外,還有十二月的「御歲暮(おせいぼoseibo)」。這回禮簽上要寫「御歲暮」三個字。其他規矩則跟「御中元」差不多。
花火大會はなびたいかいhanabitaikai

在日本眾多的花火大會中,最有名,也擁有最長久歷史的是東京隅田川兩國橋的花火大會。據史料記載,十八世紀初的東京,即當時的江戶城,鬧霍亂,死了不少人。
對日本人來說,煙火跟西瓜、風鈴、游泳池一樣屬於夏天的風景詩。所以,聽說外國人在聖誕節、新年、復活節時放煙火,難免覺得很奇怪。從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日本各地總共舉行超過一千次﹁花火
大會(はなびたいかいhanabitaikai )」,吸引許多觀眾遊客。尤其對十幾歲的女學生而言,暑假裡穿上
「浴衣(ゆかたyukata 、棉布和服)」跟男朋友一起去看煙火,算是最浪漫的夏天回憶了。在日本人的印象中,煙火是國粹文化的一部分,雖然史實上,煙火最初從中國傳過來,十六世紀中葡萄牙人把槍和火藥介紹給日本人以後,方開始普及的。
在日本眾多的花火大會中,最有名,也擁有最長久歷史的是東京隅田川兩國橋的花火大會。據史料記載,十八世紀初的東京,即當時的江戶城,鬧霍亂,死了不少人。於是一七三二年七月,德川幕府第八代將軍吉宗,為了悼念死難者,在市內最大的河流隅田川邊舉辦了「川施餓鬼(かわせがきkawasegaki )」法會,即超度眾生。第二年七月,也在為祭奠和辟邪而舉行的水神法會裡,第一次放的煙火,從此成了例行活動,並且很快就發展為江戶市民極力支持的納涼節目。
在著名浮世繪畫家歌川廣重從一八五六年到五八年製作的《名所江戶百景》裡,也有張《兩國花火》圖,讓後人知道江戶人是如何享受花火大會的。跨越隅田川,連接武藏國和下總國的兩國橋附近,當年是許多攤販、街頭藝人吸引行人的鬧區。看廣重作品,花火大會當晚,不僅在橋梁上站著很多觀眾,而且水面上浮著不少畫舫,載著邊吃喝邊欣賞煙火的富貴遊客。如今,每年的隅田川花火大會吸引大約一百萬觀眾,也由東京電視台向全國直播大會現況。附近的高層酒店、餐廳,以及新開張的東京晴空塔等,均以特別價錢推出觀覽座。歷史可追溯到江戶時代的畫舫,至今也都載著富貴遊客起航。票價包括自助晚餐和酒水的費用是三萬兩千日圓一張,跟看一場歐洲歌劇團演出差不多。
從十八世紀初到二十世紀中,隅田川花火大會的正式名稱是「兩國開川」,乃在夏天到來,大家開始在河中划船、游泳玩耍以前,先祭奠水神,以期平安無事的儀式。同樣的「開川」「開海」活動,至今在日本各地都有,只是很少有人記得這些儀式的來由和目的了。東日本大地震的受災地宮城縣石卷市,七月三十一、八月一日兩天舉行「開川祭」,節目表上除了花火大會以外還有放水燈悼念震災死難者的活動。顯而易見,悲劇拉近了祖先和當代人的距離。
女子會じょしかいjyoshikai

在傳統日本文化裡,溫柔安靜的才是好女人。所以,無論在親戚間還是在職場上,女性往往把要說的話都憋在肚子裡。女子會就給她們提供了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自由空間。
以前我住海外的日子裡,每次回日本上館子,都驚訝地發現:大多飯桌的客人,要麼是清一色的男客或者是清一色的女客,很少看見兩性混合的團隊。
若是男女老少齊全的餐會,幾乎一定是家族親戚團聚;如今日本的少子高齡化越來越嚴重,飯桌邊只留下了老男老女,有第二代陪伴已算了不起,要是有第三代在座,簡直比獲得了國家勳章還值得顯擺似的。曾經也有老男和少婦的酒會,那是別有目的的男上司請女部下的;如今被視為標準的性騷擾案子,怕丟工作的上司們再也不敢冒險了。總而言之,歐美那般成人男女雙雙出來彼此交際的場面,在東瀛從不成氣候。
當年的清一色男客,其實大多是幾個男同事下班後結伴去喝酒的。清一色的女性結伴去吃喝,有是有,卻只限於年輕未婚的大學女生或職業女性圈子裡。後來局勢發生了大變化,有人說,跟美國製作的電視連續劇︽慾望城市︾的流行有關。總之,從二○○○年代起,不分年齡和社會身分,幾個女性聚一聚就稱為女子會,轉眼之間成了大氣候。最大的因素絕對是職業女性的增加;今天的日本成年女性,百分之七十都有工作,也就是說,有自己的錢花了。
最近一個晚上,我參加的女子會,乃當地普拉提體操班的同學們為慶祝教練康復而聚一聚的。女教練芳齡四十多,不愧為從前的環球小姐名古屋地區代表,身材外貌都仍然出類拔萃。至於學生,大多比教練年紀大:有家庭主婦也有職業女性,包括在當地開診所的皮膚科醫生和東京外國語大學的波斯語老師。星期六傍晚六點鐘,十個女性集合在附近一家義大利餐館。飯菜是主廚推薦的派對套餐:私房麵包、木瓜沙拉、番茄醬烤豬肉、栗子飯、披薩、辣椒橄欖油義大利麵、三種西點。分量夠多的,給年輕人吃的話定會高興吧,給姐姐們吃倒不見得。套餐也包括限類不限量的酒水:生啤酒、紅白葡萄酒、幾種雞尾酒。
關鍵還是在於隨心所欲地談天說地。在傳統日本文化裡,溫柔安靜的才是好女人。所以,無論在親戚間還是在職場上,女性往往把要說的話都憋在肚子裡。女子會就給她們提供了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自由空間。日語裡,女子一詞本來指女學生;這些年,用來指成年婦女,我當初很不習慣,覺得怪裡怪氣的。可是,參加了一、兩次女子會以後,深深體會到:我們需要的就是擺脫來自文化的種種拘束。女子會其實就是日本女人的解放區了。
媽媽友ママともmamatomo

沒有工作的日本家庭主婦,尤其是帶著幼兒的年輕母親,活動範圍往往小之又小,早晨丈
夫出去上班以後,晚上他回來之前,整天的時間都搞不好要單獨和小朋友兩個人消耗。結果,她們容易感到很孤獨,很孤立。
媽媽友不是把馬友友寫錯了。媽媽友是相對新的日本俚語,指透過彼此孩子認識的母親之間的朋友關係。暢銷作家桐野夏生,二○一三年二月問世的小說《HAPPINESS》描繪的就是正帶著兩到三歲女兒的五個年輕母親的故事。她們是息吹媽媽、芽玖媽媽、美戀媽媽、美雨媽媽、花奈媽媽,都以小女兒的名字互相稱呼。
主角是花奈媽媽,她家住在東京灣邊高級公寓的二十九層。可那房子是每月付二十三萬日圓租賃的,而且在東西兩棟公寓中,是風景差些,價錢便宜些的東棟。相比之下,息吹媽媽、芽玖媽媽、美戀媽媽都住在風景超好,價錢亦昂貴的西棟裡買下的房子。單單美雨媽媽住在地鐵站附近的老公
寓,而且丈夫是她父親開的連鎖壽司店裡工作的廚師。美雨媽媽所屬的階級,顯然比其他人低些,但是她長得漂亮,很會打扮,性格也開朗直率,因此吸引五個媽媽友的領袖息吹媽媽的丈夫。
五個媽媽們的女兒都還沒有上幼兒園。所以,幾乎每天,五對母女去附近的公園或者位於西棟的交誼廳,一起玩上幾個鐘頭。每天的計畫是息吹媽媽決定,並用手機簡訊通知其他四個人的。可見,媽媽友之間的關係,跟從前母親之間的關係,關鍵性的區別在於有無手機起的遙控作用。
沒有工作的日本家庭主婦,尤其是帶著幼兒的年輕母親,活動範圍往往小之又小,早晨丈夫出去上班以後,晚上他回來之前,整天的時間搞不好都要單獨和小朋友兩個人消耗。結果,她們容易感到很孤獨,很孤立,何況新蓋的灣邊公寓之居民,都是從別處剛搬來不久的,所以根本沒有朋友知己。就是因為如此,好不容易加入的媽媽友圈子,對她們來說再重要不過,付多少代價都一定要保持住的。
只是跟任何封閉的圈子一樣,媽媽友之間都有地位的高低,乃由家庭背景、丈夫的收入等因素
決定。住在西棟的三個媽媽動不動就排斥其他兩個人,是看不起租賃房子和老公寓居民所致。但是,她們倒相信,生活水準之不同自然會影響到未來幼兒園的選擇,彼此的人生道路也就非分歧不可。畢竟,領袖息吹媽媽自己畢業,也準備把女兒送去的名門青山學院幼稚園,是全日本眾多幼兒園當中學費最貴,家長平均收入最高的一所。
以書寫市井女性出名的小說家桐野夏生,這回解剖了東京上層階級母親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她們逃不出的媽媽友圈子之運作,筆致照樣特別鋒利。
御年玉、鏡餅 おとしだまotoshidama、かがみもちkagamimochi

「御年玉」原先指年底年初到人間各家來訪的「歲神(としがみtoshigami )」所宿的「鏡
餅﹂即圓形年糕,過完年後分給大家吃的「御歲魂(おとしだまotoshidama )」,後人以金錢「御年玉」代替的。這麼看來,漢人文化中的壓歲錢和日本的「御年玉」,意義上的分歧還是相當大。
日本的傳統節日,很多都源自古代中國。比如說,端午節、盂蘭盆節、中秋節等等比比皆是。不過,久而久之,有些節日的過法,在漢人和日本人之間發生了不小區別。比如說,過年的規矩。漢人過年,傳統上門外貼春聯,室內貼年畫,除夕夜吃年夜飯,而後守歲,給小朋友發壓歲錢。在這些活動中,跟當代日本習俗相同的,似乎只有發給小朋友的壓歲錢了。
日本人將壓歲錢叫做「御年玉」。日語中「玉」字跟「魂」字諧音,「年」和「歲」又諧音。所以,有民俗學者說:「御年玉」原先指年底年初到人間各家來訪的「歲神」所宿的「鏡餅」即圓形年糕,過完年後分給大家吃的「御歲魂」,後人以金錢「御年玉」代替的。這麼看來,漢人文化中的壓歲錢和日本的「御年玉」,意義上的分歧還是相當大。畢竟,壓歲錢的原意在於「壓住邪祟」,因為漢語裡「祟」字和「歲」字諧音,後世的人用同音漢字稱之為壓歲錢的。
漢人說過年,日本人倒說迎歲,因為漢人文化中的年本來是怪獸(年獸),反之日本文化中的歲是神明(歲神)。根據中國傳說:古時候,有形若獅子而獨角的怪獸叫年獸,會定時出現來傷害人畜。然而,有一年,牠遇上了穿著紅衣服燃竹竿取暖的人,聽到爆竹聲後給嚇跑了。這樣,人們知道了年獸的弱點。之後,大家都貼起紅色春聯,放鞭炮,成功地驅年後,互相說「恭喜」道賀了。可見,對漢人來說,過年的意義本質上在於避開厄運。
對日本人而言,過年的意義本質上就在於祈求好運。據日本傳說:「歲」本來是稻米的意思,「歲神」則是帶來稻米豐收的神明。所以,每到年底,日本人就把松枝竹竿結上房門外(門松、かどまつkadomatsu),以示歡迎「歲神」降臨。在日本,「門松」是新年的標誌,於是把新年期間叫做「松內」,屋外的「門松」表示「歲神」正在作客。人眼看不見的「歲神」進屋後便宿在「鏡餅」裡。那是大小兩塊的圓形年糕重疊起來,並且用具有吉祥意義的橙子、昆布等乾貨裝飾好的供奉品。橙字的日語發音是「代代」だいだいdaidai )」,昆布(こぶkobu)又跟「喜(よろこぶyorokobu )」字諧音,加起來便是「世世代代歡歡喜喜」的意思了。
跟漢人房門上通年都貼著春聯不同,日本人過完年,一月七日就把「門松」摘下,以示「歲神」已離開了人間。然後,一月十一日要進行「鏡開(かがみびらきkagamibiraki )」儀式,乃把早變硬的年糕,用木槌打成小塊後,放在紅豆湯裡煮軟吃的。也就是說,新年期間「歲神」宿過的「鏡餅」,「歲神」走了之後,人們分著吃。民俗學者說: 這一習俗,在傳統日本文化中的意義便是神人共食。「鏡開」的時候,不宜用刀子,也得避開用「切」「割」等不吉利的字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