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皇
人類未開化以前,以為冥冥之中,必有神為之主宰。而神亦如人類,名目甚多,要以天為百神之長,由天再化生諸神。其後雖文化逐漸進步,而對神的尊敬,仍不能或減,於是如古代帝王,無不祭祀諸神,尤以天神最為重視,天子且築壇以祭,儀式十分隆重。此種天神或單稱天,昊天,皇天,或復稱天帝,上帝,昊天上帝,當然只是設想而已,以為真有這樣一個偉大的神在上主宰,下臨萬民的。
但自道教興後,則對天又有特別信仰,編造種種神話。道教本推崇老子為祖,然其後則不崇老子而崇天,抑若其教非創自人類,乃由天所降賜的,其說妄誕,自不足據,但因此民間亦信天有「真神」,而此真神即普通所謂玉皇上帝,在道家所謂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者是。如晉葛洪《枕中書》云:
昔二儀未分,溟涬鴻濛,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神,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乎其中。溟涬經四劫,天形如巨蓋,上無所繫,下無所依。天地之外,遼屬無端,玄玄太空,無響無聲,元氣浩浩,如水之形。下無山嶽,上無列星,積氣堅剛,大柔服維,天地浮中,展轉無方,若無此氣,天地不生。天者如龍,旋回雲中,復經四劫,二儀始分,相去三萬六千里。元始天王在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宮殿,並金玉飾之。常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復經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澗積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俱足,天姿絕妙,常遊厚地之間,仰吸天炁,號曰太元聖母。元始君下遊見之,乃與通氣結精,招還上宮。當此之時,二氣絪緼,覆載氣息,陰陽調和,無熱無寒。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並不復呼吸宣氣,合會相成,自然飽滿,大道之興,莫過於此。結積堅固,是以不朽。金玉珠者,天地之精也,服之與天地相畢。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又生九光元女,號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漢夫人。天皇受號十三頭,後生地皇十一頭,地皇生人皇九頭,各治三萬六千歲。於今所傳三皇天文,是此所宣,故能有諸天上大聖及地下神靈,無所不制,故天真皇人,三天真王,駕九龍之輿之是也。次得八帝,大庭氏、庖犧、神農、祝融、五龍氏等,是其苗裔也,今治五嶽。
此蓋襲古代盤古氏的傳說,全為神話而已。而一方面當也參之以佛經,故作玄妙之談,如《隋書.經籍志》云:
道經者,云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去經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轉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自云天尊姓樂名靜信,例皆淺俗,故世甚疑之。
而天尊居然也有姓名,是殆與人類無異,設想可謂奇離極了。此外《枕中書》又說:「玄都玉京七寶山,周回九萬里,在大羅之上。城上七寶宮,宮內七寶台,有上中下三宮如一。宮城一面二百四十門,方生八行寶林,綠葉朱實,五色芝英。上有萬千種芝,沼中蓮花,經度十丈。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聖母所治,中宮太上真人、金闕老君所治,下宮九天真皇、三天真王所治。」這就是玉皇所住的地方,是在大羅天之上。至元始天尊何以稱為玉皇,則以天尊居於玉京,故得此別稱;然或始於小說家言,如《西遊記》之類,即有玉皇大帝之說。日本人小柳司氣太《道教概說》亦云「元始天尊又稱玉皇上帝,其關係無明確記載」云。
人類未開化以前,以為冥冥之中,必有神為之主宰。而神亦如人類,名目甚多,要以天為百神之長,由天再化生諸神。其後雖文化逐漸進步,而對神的尊敬,仍不能或減,於是如古代帝王,無不祭祀諸神,尤以天神最為重視,天子且築壇以祭,儀式十分隆重。此種天神或單稱天,昊天,皇天,或復稱天帝,上帝,昊天上帝,當然只是設想而已,以為真有這樣一個偉大的神在上主宰,下臨萬民的。
但自道教興後,則對天又有特別信仰,編造種種神話。道教本推崇老子為祖,然其後則不崇老子而崇天,抑若其教非創自人類,乃由天所降賜的,其說妄誕,自不足據,但因此民間亦信天有「真神」,而此真神即普通所謂玉皇上帝,在道家所謂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者是。如晉葛洪《枕中書》云:
昔二儀未分,溟涬鴻濛,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神,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乎其中。溟涬經四劫,天形如巨蓋,上無所繫,下無所依。天地之外,遼屬無端,玄玄太空,無響無聲,元氣浩浩,如水之形。下無山嶽,上無列星,積氣堅剛,大柔服維,天地浮中,展轉無方,若無此氣,天地不生。天者如龍,旋回雲中,復經四劫,二儀始分,相去三萬六千里。元始天王在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宮殿,並金玉飾之。常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復經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澗積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俱足,天姿絕妙,常遊厚地之間,仰吸天炁,號曰太元聖母。元始君下遊見之,乃與通氣結精,招還上宮。當此之時,二氣絪緼,覆載氣息,陰陽調和,無熱無寒。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並不復呼吸宣氣,合會相成,自然飽滿,大道之興,莫過於此。結積堅固,是以不朽。金玉珠者,天地之精也,服之與天地相畢。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又生九光元女,號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漢夫人。天皇受號十三頭,後生地皇十一頭,地皇生人皇九頭,各治三萬六千歲。於今所傳三皇天文,是此所宣,故能有諸天上大聖及地下神靈,無所不制,故天真皇人,三天真王,駕九龍之輿之是也。次得八帝,大庭氏、庖犧、神農、祝融、五龍氏等,是其苗裔也,今治五嶽。
此蓋襲古代盤古氏的傳說,全為神話而已。而一方面當也參之以佛經,故作玄妙之談,如《隋書.經籍志》云:
道經者,云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去經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轉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自云天尊姓樂名靜信,例皆淺俗,故世甚疑之。
而天尊居然也有姓名,是殆與人類無異,設想可謂奇離極了。此外《枕中書》又說:「玄都玉京七寶山,周回九萬里,在大羅之上。城上七寶宮,宮內七寶台,有上中下三宮如一。宮城一面二百四十門,方生八行寶林,綠葉朱實,五色芝英。上有萬千種芝,沼中蓮花,經度十丈。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聖母所治,中宮太上真人、金闕老君所治,下宮九天真皇、三天真王所治。」這就是玉皇所住的地方,是在大羅天之上。至元始天尊何以稱為玉皇,則以天尊居於玉京,故得此別稱;然或始於小說家言,如《西遊記》之類,即有玉皇大帝之說。日本人小柳司氣太《道教概說》亦云「元始天尊又稱玉皇上帝,其關係無明確記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