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努爾哈赤的黃金肉,開創大清王朝

建州女真部的首領王杲實力最強,桀驁不馴,屢屢犯邊。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依附於王杲,雙方結下了政治婚姻。努爾哈赤十歲時喪母,繼母對他不好,努爾哈赤時常到王杲家中去生活,與外祖父感情深厚。後來覺昌安、塔克世背叛王杲,投靠大明王朝。覺昌安、塔克世父子時而投靠明軍,時而背叛,遼東總兵李成梁對其很不放心,就將努爾哈赤留在家中作為人質。
一次李成梁生病,臥床不起,食不下嚥。僕人們好不容易弄出七道能讓李總兵滿意的菜,卻湊不滿八道。努爾哈赤知道後,自告奮勇,烹製了一道「黃金肉」。黃金肉選用鮮嫩豬肉,切成柳葉片,另用鹽、雞蛋、澱粉攪拌後,將肉片沾蛋粉糊。用鍋中油燒到四、五分熟,將肉片炸至表面發脆時撈出。再起一鍋油,將肉片倒入鍋中,滑油至五分熟時取出,將蔥、薑,香菜撒在肉片上,加酒、醋等調味料即可出鍋。成品色澤金黃,外脆裡嫩。菜端上去後,油光閃閃,讓人一見生津。李成梁吃後大為滿意,對努爾哈赤大加獎賞。
在當時女真人的日常生活中,烹製的肉類以簡單的煮白肉為主。入關之後,此習俗一直傳續下去。煮白肉時,將肉類切成大塊,放入水中煮熟,再用刀切片吃。稍微複雜些的做法,乃是將豬肉、雞肉切成小塊後,在油鍋中煸炒一番,再用文火燉爛。至於努爾哈赤的這道黃金肉,工序複雜,明顯是受到漢人烹製方法的影響。由此道菜還產生了一個歇後語:「努爾哈赤的黃金肉──湊數」。


四次千叟宴,國力大展現

康熙52年(1713年),此年恰逢康熙帝六旬大壽。康熙帝登基後,平三藩、收臺灣、定準噶爾,與民休息,整個國家實力得到了恢復,到了他的晚年,大清國更是蒸蒸日上。各省的文武官員、士紳、平民中的老年人,為了表達對康熙帝的感謝之情(其中自然有拍馬討好的成分),紛紛「自發」組織,於此年2月下旬分批抵京,為康熙帝祝壽。許多老人不顧年老體衰,跋山涉水,數千里匍匐而來。面對此情此景,康熙帝大受感動,決定萬壽慶典後舉行千叟宴,答謝前來祝壽的各省老人。
3月25日,康熙帝萬壽慶典後第七天,在暢春園正門舉辦千叟宴,列席者是入京祝壽的65歲以上老人。與席者主要是各省文武官員、各地士人及庶民。其中年90歲以上者33人,80歲以上者538人,70歲以上者1823人,65歲以上者1846人,總計4240人。過了三日,又在暢春園正門宴請65歲以上的滿漢蒙文武大臣、護軍、兵丁、閒散人等,有兩千六百餘人列席。
康熙61年(1722年),時值康熙帝登基60年,年滿69歲,遂決定在此年正月舉辦千叟宴。此年正月,分兩次在乾清宮前設宴,列席者有滿、蒙、漢軍文武大臣、官員及致仕黜退(按:致仕,主動辭去官職;黜退,即被罷免官職)人員。列席者的老人年齡均在65歲以上。席上,康熙帝回顧自己一生,無限感慨,即興賦《御定千叟宴詩》一首。這年的千叟宴中,有一少年列席觀禮,這就是康熙的孫子弘曆,未來的皇帝乾隆。千叟宴的規模與氣勢,給少年弘曆留下了深刻印象,日後他也將效法祖父,舉辦規模更為浩大的千叟宴。


八國聯軍來了!慈禧自此愛上小米粥

光緒26年(1900年)7月20日,八國聯軍於夜間攻城,當日一早,慈禧、光緒狼狽出逃。
之後,懷來縣吳永突然收到義和團送來的緊急公文,一張紙上簡略的寫著,命他準備:「皇太后、皇上滿漢全席一桌,慶王、禮王、端王等各一品鍋」、「隨駕官員親兵,不知多少,應多準備食物糧草」。
吳永將慈禧一行接到榆林堡後,卻發現當地居民早已逃散盡,驛站中只剩下驛丁一人。原先準備的菜餚都被亂兵搶走,驛站中只剩下一大鍋小米綠豆粥,這還是驛丁苦苦哀求,稱是接駕用的,才僥倖保存了下來。吳永當即命令八名馬勇荷槍實彈,保護好這鍋粥。慈禧安定下來後,把吳永找過去訴苦,隨即詢問有沒有吃的。聽吳永說有小米綠豆粥之後,慈禧大喜:「有小米粥,甚好甚好,可速進。」
吳永盛了碗小米粥,卻發現沒有筷子,所幸吳永身上帶有小刀牙筷,趕緊擦乾淨送上去。其餘人都沒有筷子,慈禧就讓折了高粱桿代替。能吃上綠豆粥的,都是親王與貼身太監,跟著出逃的軍機章京們只能挨餓。慈禧吃了粥後還不滿足,問吳永有無雞蛋。吳永親自去集市內挨家挨戶尋找,總算找出五顆雞蛋,自己取水點火煮熟了送進去。不久李蓮英出來誇獎:「老佛爺很受用,所進五卵,竟食其三。餘二枚賞給萬歲爺。」
太監稱蛋為卵,卻忘記了自身的缺陷。過去北京人常避免說蛋字,因為北方罵人的話中,多有蛋字。連帶著,蛋字被認為不雅,用黃菜、木樨、芙蓉、雞子兒等來指代雞蛋。木樨,即桂花,因蛋花湯色黃如桂花,故被用來指蛋花湯。蛋糕稱「槽糕」,因為製糕時入槽。只有用茶葉所煮的雞蛋,稱茶雞蛋。
在寒風大雨中,坐冷板凳逃了3天的慈禧、光緒又冷又餓。一鍋熱乎乎的粥,再加上吳永親自尋找到的雞蛋,讓慈禧頓時補充了熱量。到了懷來縣城之後,吳永又翻出幾件厚衣服進獻給衣著單薄的兩宮,此時他們才稍恢復些體面。


吃過宮中豆腐羹,哪怕丟官也值得

民間傳說,康熙帝十分喜愛吃質地軟滑、口味鮮美的菜。南巡時,他在蘇州吃了道八寶豆腐羹,大為讚嘆。這道菜以豆腐為主,以蝦仁、雞肉、火腿、蓴菜、香菇、瓜子、松子等為輔,搭配濃雞湯,加各種調味料,燴成羹狀。傳說歸傳說,到了康熙44年(1705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不但飽食了一番豆腐,還賜給了臣子一道豆腐的烹製方法。清代《聖祖五幸江南全錄》中記錄,十五日早上,江蘇巡撫宋犖進獻百花糖、綠豆、芥菜、鴨脯四色。江蘇地方紳商、官員再三挽留康熙帝,康熙帝甚喜,傳旨再住一天。當日康熙帝龍顏大悅:「賜江蘇巡撫宋犖燒炙雞鴨、人參、酒、長生豆腐四色,隨謝恩。」
宋犖在《西陂類稿》中記載,康熙帝南巡時,某日賜給內臣食品,康熙云:「宋犖是老臣,與眾巡撫不同,著照將軍總督例,一體頒賜。」傳旨云:「朕有日用豆腐一品,味異尋常,因宋巡撫是有年紀的人,可令御廚太監,傳授與巡撫廚子,為後半世享用。」康熙帝所賞賜的豆腐,將豆腐與香菇、雞肉等滋養之物搭配,更具營養,也便於老年人食用。康熙一直將這道菜視為大內珍饌,只賞給自己的親信大臣。外人看到這道豆腐,無不以為其中充滿玄機,心嚮往之。後來尚書徐乾學花了一千兩銀子,從御膳房中弄到了這道豆腐的烹製方法。徐乾學又將豆腐的烹製方法,留給了門生樓村。到了乾隆年間,這道菜傳到了王太守手裡,名字也變成了王太守八寶豆腐,袁枚《隨園食單》中就有這道菜的紀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