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始社會
勞動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泉源,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財富……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氏族是以血緣為基礎的人類社會的自然形成的原始形式。氏族,直到野蠻人進入文明時代為止,甚至再往後一點(就現有資料而言),是一切野蠻人共有的制度。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史學界把沒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稱作史前史,把史前社會形態稱作原始社會。原始社會是一個共同勞動、共同享受勞動成果、人人平等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也是一個經濟與社會發展程度低下、社會成員處於蒙昧和普遍貧困的初級社會形態。考古學家依照人類使用生產工具的性質,把史前史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兩個階段。舊石器是以打擊的方法製作的石器,新石器是指磨製的石器。
中原地區是中國遠古人類起源的一個重要地區,舊石器文化遺存豐富。新石器時代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序列。中原在仰韶文化中後期開啟文明進展,龍山文化時期進入早期文明階段。
第一節 早期人類的演化與舊石器時代
一、古人類的出現及演化
古人類由類人猿進化而來。在由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手足分化、直立行走和製造工具最為重要。猿人把堅硬的石塊用打擊的方式做出薄邊和尖端,製成粗糙的石器,成為勞動的開端。勞動不僅製造了工具,也創造了人類自身。
距今約200萬年,人類進入舊石器時代。猿人以打製石器為主要工具,並開始使用火,過著採集和狩獵生活。距今約200萬至20萬年為舊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20萬至5萬年為其中期,距今約5萬至1萬年為其晚期。
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稱「直立人」或「猿人」。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一些地點採集到早期直立人使用的石器。在南召縣雲陽鎮杏花山第二階地的砂質黏土層中發現一枚右下前臼齒,稱「南召猿人」;在欒川縣孫家洞遺址出土6件古人類化石和四枚牙齒,稱「欒川人」,還有「淅川人」,時間距今約五、六十萬年,顯示晚期直立人已在豫西生活。
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是早期智人。在盧氏縣橫澗鄉鋤溝峪劉家嶺發現距今約10萬年的4塊人頭骨殘片和2枚牙齒化石,稱「盧氏人」。
許昌靈井遺址出土16塊古人類頭骨斷片,復原後成為一個較完整的頭蓋骨化石,後又出土一個較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其他個體的頭骨碎片與2塊古人類肢骨化石,稱「許昌人」,距今10萬年前後。這一時期石器形狀較有序,類型較確定,種類有所增加,顯示生產力程度提高。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是晚期智人。他們能用間接打擊和壓製法製造加工石器,石器種類多樣化,有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錐或鑽等,出現細石器和箭頭。安陽小南海洞穴遺址出土細石器7,000餘件。許昌靈井西側的一處文化遺存採集到兩段人類股骨化石,形態介於智人與新人之間。他們已掌握穿孔技術,主要生產工具的功能、效率明顯改進。鄭州老奶奶廟遺址出土大量石製品和動物骨骼,發現多層疊壓、連續分佈的古人類居住面,早期聚落萌芽。魯山仙人洞遺址發現的距今約3.2萬年的早期現代人頭骨化石,是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現代人化石。
勞動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泉源,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財富……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氏族是以血緣為基礎的人類社會的自然形成的原始形式。氏族,直到野蠻人進入文明時代為止,甚至再往後一點(就現有資料而言),是一切野蠻人共有的制度。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史學界把沒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稱作史前史,把史前社會形態稱作原始社會。原始社會是一個共同勞動、共同享受勞動成果、人人平等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也是一個經濟與社會發展程度低下、社會成員處於蒙昧和普遍貧困的初級社會形態。考古學家依照人類使用生產工具的性質,把史前史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兩個階段。舊石器是以打擊的方法製作的石器,新石器是指磨製的石器。
中原地區是中國遠古人類起源的一個重要地區,舊石器文化遺存豐富。新石器時代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序列。中原在仰韶文化中後期開啟文明進展,龍山文化時期進入早期文明階段。
第一節 早期人類的演化與舊石器時代
一、古人類的出現及演化
古人類由類人猿進化而來。在由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手足分化、直立行走和製造工具最為重要。猿人把堅硬的石塊用打擊的方式做出薄邊和尖端,製成粗糙的石器,成為勞動的開端。勞動不僅製造了工具,也創造了人類自身。
距今約200萬年,人類進入舊石器時代。猿人以打製石器為主要工具,並開始使用火,過著採集和狩獵生活。距今約200萬至20萬年為舊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20萬至5萬年為其中期,距今約5萬至1萬年為其晚期。
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稱「直立人」或「猿人」。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一些地點採集到早期直立人使用的石器。在南召縣雲陽鎮杏花山第二階地的砂質黏土層中發現一枚右下前臼齒,稱「南召猿人」;在欒川縣孫家洞遺址出土6件古人類化石和四枚牙齒,稱「欒川人」,還有「淅川人」,時間距今約五、六十萬年,顯示晚期直立人已在豫西生活。
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是早期智人。在盧氏縣橫澗鄉鋤溝峪劉家嶺發現距今約10萬年的4塊人頭骨殘片和2枚牙齒化石,稱「盧氏人」。
許昌靈井遺址出土16塊古人類頭骨斷片,復原後成為一個較完整的頭蓋骨化石,後又出土一個較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其他個體的頭骨碎片與2塊古人類肢骨化石,稱「許昌人」,距今10萬年前後。這一時期石器形狀較有序,類型較確定,種類有所增加,顯示生產力程度提高。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是晚期智人。他們能用間接打擊和壓製法製造加工石器,石器種類多樣化,有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錐或鑽等,出現細石器和箭頭。安陽小南海洞穴遺址出土細石器7,000餘件。許昌靈井西側的一處文化遺存採集到兩段人類股骨化石,形態介於智人與新人之間。他們已掌握穿孔技術,主要生產工具的功能、效率明顯改進。鄭州老奶奶廟遺址出土大量石製品和動物骨骼,發現多層疊壓、連續分佈的古人類居住面,早期聚落萌芽。魯山仙人洞遺址發現的距今約3.2萬年的早期現代人頭骨化石,是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現代人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