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國歌謠之分類
胡懷琛「中國民歌研究」,雖未明確的探討歌謠分類問題,卻可以顯然看到:
1. 他這個研究裡,不涉及兒童歌謠,其自序認定:「須知民歌和童謠有別。」
2. 民歌的範疇,胡氏取的廣義看法。如所論「古代抒情的短歌及其他短歌」,包含了國風,吳風,越風,胡笳十八拍,子夜歌,竹枝歌,蓮花落,道情;而「古代敘事的長歌」,指的是孔雀東南飛,木蘭辭;其「近代抒情的短歌」,則舉出了北京俗歌,鳳陽花鼓,揚州小曲,蘇州山歌,江浙間的民歌,粵謳,兩廣山歌,苗傜情歌;「近代敘事的長歌」呢,更及於唱本,鼓兒詞,大鼓書,灘簧,龍舟曲。
這種廣義的看法,正如劉復之對待俗曲一樣。劉氏序「中國俗曲總目稿」:
我們研究民間文學,從民國六年冬季開始徵集歌謠起,到現在還不滿十五年。在這個很短的時其之中,我們最初所注意的只是歌謠,後來就連俗曲也同樣看重,甚而至於看得更重些。歌謠與俗曲的分別,在於有沒有附帶樂曲:不附樂曲的如「張打鐵,李打鐵」,就叫做歌謠;附樂曲的如「五更調」,就叫做俗曲。
所以俗曲的範圍是廣的:從最簡單的三句五句的小曲起,到長篇整本,連說帶唱的大鼓書,以至於許多人和同扮演的蹦蹦戲,中間有不少的種類和階級。
劉復他們所蒐集的俗曲本子,都藏於中央研究院。俞大綱評論說:
中央研究院所藏的這一部分材料,實包括近數百年來全國性的俗曲原始素材,說他是俗曲,其實是不太妥當的,應該稱之為俗文學的總彙。(後略)
胡懷琛「中國民歌研究」,雖未明確的探討歌謠分類問題,卻可以顯然看到:
1. 他這個研究裡,不涉及兒童歌謠,其自序認定:「須知民歌和童謠有別。」
2. 民歌的範疇,胡氏取的廣義看法。如所論「古代抒情的短歌及其他短歌」,包含了國風,吳風,越風,胡笳十八拍,子夜歌,竹枝歌,蓮花落,道情;而「古代敘事的長歌」,指的是孔雀東南飛,木蘭辭;其「近代抒情的短歌」,則舉出了北京俗歌,鳳陽花鼓,揚州小曲,蘇州山歌,江浙間的民歌,粵謳,兩廣山歌,苗傜情歌;「近代敘事的長歌」呢,更及於唱本,鼓兒詞,大鼓書,灘簧,龍舟曲。
這種廣義的看法,正如劉復之對待俗曲一樣。劉氏序「中國俗曲總目稿」:
我們研究民間文學,從民國六年冬季開始徵集歌謠起,到現在還不滿十五年。在這個很短的時其之中,我們最初所注意的只是歌謠,後來就連俗曲也同樣看重,甚而至於看得更重些。歌謠與俗曲的分別,在於有沒有附帶樂曲:不附樂曲的如「張打鐵,李打鐵」,就叫做歌謠;附樂曲的如「五更調」,就叫做俗曲。
所以俗曲的範圍是廣的:從最簡單的三句五句的小曲起,到長篇整本,連說帶唱的大鼓書,以至於許多人和同扮演的蹦蹦戲,中間有不少的種類和階級。
劉復他們所蒐集的俗曲本子,都藏於中央研究院。俞大綱評論說:
中央研究院所藏的這一部分材料,實包括近數百年來全國性的俗曲原始素材,說他是俗曲,其實是不太妥當的,應該稱之為俗文學的總彙。(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