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三星」的光與影
壓倒性的存在感
如果說韓國最大、影響力最強大的企業是「三星集團」的話,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二○○九年度三星集團的營業額就突破二百二十兆韓元(換算成當時的匯率,約為十五兆四千億日元)。規模高達韓國GDP的兩成。
光是三星集團的核心企業三星電子,二○一一年十二月的股票市值就高達一百六十二兆韓元,擁有十九萬名員工,在世界各地還有六十五處負責生產的公司,一百三十處負責銷售的公司。在日本東京也成立「日本三星」,拓展三星電子及三星集團製品等事業。由NTT DOCOMO發售的三星電子製智慧型手機「GALAXY」,受歡迎程度與美國蘋國公司生產的「i Phone」不相上下,更是提昇了三星的知名度。
三星積極前進海外,成功贏得廣大市場與獲益。「生產一千個商品時,不容許任何一個不良品,這是日本企業的做法。三星就算出現十個或二十個不良品,也可以利用迅速的售後服務來彌補。兩者的哲學不同。」(韓國報社經濟部駐點記者說)。雙槽洗衣機在日本被視為舊時代的產物,已經逐步停產,韓國卻在印度等急速成長的地區找到新市場,將洗衣機賣到這些國家。利用這類日本企業所沒有的創意與行動力,接二連三的擴展通路。三星通常被冠上「韓國最大財團」的稱號,其氣勢被譽為「韓國經濟好轉的象徵」,經常出現在日本媒體「為什麼日本輸給三星?」、「向三星學習」等等論調的報導中。
半導體市占率居世界之首,除了製造、販售電腦、數位相機、電視與冰箱等等家電之外,也跨足機械、科學、金融保險、建設部門。走在首爾的大馬路上,到處都能看到寫著「三星」的招牌,名副其實的穩居「最大財團」的寶座。
正職員工的待遇當然也很好,根據韓國獵人頭公司的調查,營業額前一千家公司的高級主管、員工的年薪(二○一○年),三星電子排名第三,為八千六百四十萬韓元。第四名則是三星生命的八千二百三十萬韓元。如果只看高級主管的話,則是一下子三級跳,前一千家公司中的前一百名,每人平均為九億四千八百九十萬韓元,三星電子的高級主管則為五十九億九千萬韓元,是多了一個零的最高額。
集團旗下的承包商、轉承包商等等中小企業不計其數。關於三星集團對韓國經濟的影響,政府當局也認真的回答:「只要三星打一個噴嚏,韓國經濟全都會被吹垮哦。」
前幹部的震撼舉發
二○一○年一月,韓國出了一本暢銷書。書名為《思考三星》(日本譯為《三星的真相》,Basiloco發行),著者為三星集團的前法務負責人金勇澈律師。這本書描寫三星集團對政界非法獻金的內幕,是前幹部的舉發。
金律師在離開三星集團之後,於二○○七年十月召開記者會,揭露三星在自己名下的帳戶中管理約五十億韓元。金律師表示這樣的帳戶大約有一千多個,集團分別將賄款存在各個帳戶中。他同時表示自己的工作就是定期將五百到二千萬韓元的現金,分送給四十幾位檢察官。
他同時宣稱三星對企劃財政部進行更大規模的賄賂行為,並掌握了三星集團李健熙會長將財產非法贈與長男一事的證明資料。這個事件演變成一場撼動政經界的大風波,讓韓國人最驚訝的卻是三星集團一向以員工的高度忠誠心聞名,現在竟然出了一個內部舉發者。
金律師在下個月也召開記者會,證實集團相關公司利用浮報海外交易手續費的名義,籌措約二千億韓元的不法資金,為了行使其在政界的影響力,涉及多次非法獻金。李會長等人及集團方面,一開始矢口否認此一疑雲。由於這次的證言,檢察局於二○○八年四月,因非法獻金嫌疑起訴李會長並交保後傳。導致他辭任會長一職。《思考三星》則是重新記錄了當時的內幕。
在本書發售之後,卻出現一個奇妙的現象。
首爾市內的大型書局,暢銷書專區的第一名放著《思考三星》,網路書店也位居排行榜首位,不過從來沒看過該書的廣告,也看不到該書熱賣的相關報導。出版社於發行之時,曾經委請《朝鮮日報》等六大報社刊登廣告。不過報社擔心三星撤換廣告,全都拒絕刊登。甚至連部分首爾地下鐵的廣告都遭到撤除。
由於這些事情在推特與部落格流傳開來,反而讓大家更關注本書。在各大書店與網路書店均陸續寫下週銷售量冠軍的記錄。發行一個月就熱賣七萬本。出版社方面苦笑的說道:「效果比廣告還厲害。」並且表示「關於廣告刊登方面,三星應該沒有直接對報社施壓。」金律師遭到三星集團監視、跟蹤、竊聽,在書中控訴「韓國是三星共和國」。從報社拒登廣告,可以清楚了解來自三星集團的「無言的壓力」。
三星工廠接二連三的白血病
二○一○年四月。從首爾市內綜合醫院旁的殯葬設施(韓國的醫院內通常都有殯儀館)抬出一具年輕女性的棺木。當棺木送上靈車後,母親崩潰般的哭喊,在親人的攙扶之下搭乘前往墓園的巴士。
該女子從二○○四年起,在首爾郊外京畿道龍仁市的三星電子半導體製造工廠「器興工廠」上班,二○○七年被診斷出白血病,就開始過著與疾病奮鬥的生活。不過治療並未發生作用,女子還是死亡。靈車與巴士離開後,支援該女子的市民團體成員,在殯儀館前召開集會,控訴「三星電子應承認與白血病的因果關係」、「賠償健康傷害」。
在器興工廠從事半導體製作,罹患白血病而亡的,不只這一名女子。據市民團體表示,從一九九八年後,共有二十二名作業員罹患白血病、淋巴腫瘤,其中九人死亡。發病者大多在舊式的生產線工作,使用致癌的苯清洗半導體。工作流程當中包含徒手作業的部分,市民團體主張工廠並未做好安全對策。黃相起先生的女兒在器興工廠工作二年的時間,二○○七年死於白血病(當時二十三歲),他向首爾的行政法院提出訴訟,要求職災認定。「和女兒兩個人一組工作的女子,也死於白血病。希望大企業公開資訊並賠償。」希望揭開真相。
相對的,三星電子方面則表示「無安全管理上的顧慮」,否定了女子死亡與業務的因果關係。該公司於二○一○年四月,在器興工廠召開公司內外媒體記者會,同意市民團體指稱的過去患病者、死亡者人數,卻宣稱政府機關調查並未檢驗出苯,與半導體製造過程無關。
此外,在完全禁止攝影與筆記的條件之下,向記者公開企業機密的半導體生產線。工廠再三強調「為了證明沒有什麼值得懷疑之處,盡可能公開」(公關負責人),為了提昇可信度,並同意未來將再次調查。
然而,市民團體批評「(公開的)生產線是最新型的,並不是發生問題的舊式」。記者會禁止錄音,還不時夾雜著專業術語,有人以日本的水?病為例,「輕易斷定『沒有因果關係』,是不是太超過了呢?」不過在場的公司幹部並未具體做答。
二○一一年六月,判決卻出乎三星電子的預料。首爾行政法院認定在工廠工作與白血病之間的因果關係。
判決認定在三星電子工作並死於白血病的兩人,因持續處於有毒化學物質及放射線之下,因此「推測加速(白血病的)發病與病情進展」。「白血病與業務之間應該有因果關係」,之前勤勞福祉公團(注:韓國政府的勞工福利仲裁機關)不認定職災,未支付家屬給付金,判決命令應取消此一決定。
不過三星電子方面依然堅持無因果關係的立場。於七月發表一份委託美國顧問公司,花了一年進行的調查結果。根據三星電子提供的資料,調查在器興工廠運轉並出現患者的舊式半導體生產線的安全性,結論是並未使用會危害作業員健康的化學物質,發病與作業無關。
同時也針對在舊式生產線工作並罹患白血病的六名員工進行調查,做出原因並不是使用的化學物質,也沒有使用苯的見解。
召開記者會的三星電子幹部對於被要求公開調查結果全文一事,持否定態度,表示「內含企業機密」,同時也「沒有這個打算」,拒絕今後對市民團體進行說明。關於職災認定的判決,還是強調完全不會改變立場的姿態。如果離職員工罹患白血病或癌症時,將採取支援治療費等等對策。
關於這一點,公關負責人只說明這是「人性化的對應」。
壓倒性的存在感
如果說韓國最大、影響力最強大的企業是「三星集團」的話,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二○○九年度三星集團的營業額就突破二百二十兆韓元(換算成當時的匯率,約為十五兆四千億日元)。規模高達韓國GDP的兩成。
光是三星集團的核心企業三星電子,二○一一年十二月的股票市值就高達一百六十二兆韓元,擁有十九萬名員工,在世界各地還有六十五處負責生產的公司,一百三十處負責銷售的公司。在日本東京也成立「日本三星」,拓展三星電子及三星集團製品等事業。由NTT DOCOMO發售的三星電子製智慧型手機「GALAXY」,受歡迎程度與美國蘋國公司生產的「i Phone」不相上下,更是提昇了三星的知名度。
三星積極前進海外,成功贏得廣大市場與獲益。「生產一千個商品時,不容許任何一個不良品,這是日本企業的做法。三星就算出現十個或二十個不良品,也可以利用迅速的售後服務來彌補。兩者的哲學不同。」(韓國報社經濟部駐點記者說)。雙槽洗衣機在日本被視為舊時代的產物,已經逐步停產,韓國卻在印度等急速成長的地區找到新市場,將洗衣機賣到這些國家。利用這類日本企業所沒有的創意與行動力,接二連三的擴展通路。三星通常被冠上「韓國最大財團」的稱號,其氣勢被譽為「韓國經濟好轉的象徵」,經常出現在日本媒體「為什麼日本輸給三星?」、「向三星學習」等等論調的報導中。
半導體市占率居世界之首,除了製造、販售電腦、數位相機、電視與冰箱等等家電之外,也跨足機械、科學、金融保險、建設部門。走在首爾的大馬路上,到處都能看到寫著「三星」的招牌,名副其實的穩居「最大財團」的寶座。
正職員工的待遇當然也很好,根據韓國獵人頭公司的調查,營業額前一千家公司的高級主管、員工的年薪(二○一○年),三星電子排名第三,為八千六百四十萬韓元。第四名則是三星生命的八千二百三十萬韓元。如果只看高級主管的話,則是一下子三級跳,前一千家公司中的前一百名,每人平均為九億四千八百九十萬韓元,三星電子的高級主管則為五十九億九千萬韓元,是多了一個零的最高額。
集團旗下的承包商、轉承包商等等中小企業不計其數。關於三星集團對韓國經濟的影響,政府當局也認真的回答:「只要三星打一個噴嚏,韓國經濟全都會被吹垮哦。」
前幹部的震撼舉發
二○一○年一月,韓國出了一本暢銷書。書名為《思考三星》(日本譯為《三星的真相》,Basiloco發行),著者為三星集團的前法務負責人金勇澈律師。這本書描寫三星集團對政界非法獻金的內幕,是前幹部的舉發。
金律師在離開三星集團之後,於二○○七年十月召開記者會,揭露三星在自己名下的帳戶中管理約五十億韓元。金律師表示這樣的帳戶大約有一千多個,集團分別將賄款存在各個帳戶中。他同時表示自己的工作就是定期將五百到二千萬韓元的現金,分送給四十幾位檢察官。
他同時宣稱三星對企劃財政部進行更大規模的賄賂行為,並掌握了三星集團李健熙會長將財產非法贈與長男一事的證明資料。這個事件演變成一場撼動政經界的大風波,讓韓國人最驚訝的卻是三星集團一向以員工的高度忠誠心聞名,現在竟然出了一個內部舉發者。
金律師在下個月也召開記者會,證實集團相關公司利用浮報海外交易手續費的名義,籌措約二千億韓元的不法資金,為了行使其在政界的影響力,涉及多次非法獻金。李會長等人及集團方面,一開始矢口否認此一疑雲。由於這次的證言,檢察局於二○○八年四月,因非法獻金嫌疑起訴李會長並交保後傳。導致他辭任會長一職。《思考三星》則是重新記錄了當時的內幕。
在本書發售之後,卻出現一個奇妙的現象。
首爾市內的大型書局,暢銷書專區的第一名放著《思考三星》,網路書店也位居排行榜首位,不過從來沒看過該書的廣告,也看不到該書熱賣的相關報導。出版社於發行之時,曾經委請《朝鮮日報》等六大報社刊登廣告。不過報社擔心三星撤換廣告,全都拒絕刊登。甚至連部分首爾地下鐵的廣告都遭到撤除。
由於這些事情在推特與部落格流傳開來,反而讓大家更關注本書。在各大書店與網路書店均陸續寫下週銷售量冠軍的記錄。發行一個月就熱賣七萬本。出版社方面苦笑的說道:「效果比廣告還厲害。」並且表示「關於廣告刊登方面,三星應該沒有直接對報社施壓。」金律師遭到三星集團監視、跟蹤、竊聽,在書中控訴「韓國是三星共和國」。從報社拒登廣告,可以清楚了解來自三星集團的「無言的壓力」。
三星工廠接二連三的白血病
二○一○年四月。從首爾市內綜合醫院旁的殯葬設施(韓國的醫院內通常都有殯儀館)抬出一具年輕女性的棺木。當棺木送上靈車後,母親崩潰般的哭喊,在親人的攙扶之下搭乘前往墓園的巴士。
該女子從二○○四年起,在首爾郊外京畿道龍仁市的三星電子半導體製造工廠「器興工廠」上班,二○○七年被診斷出白血病,就開始過著與疾病奮鬥的生活。不過治療並未發生作用,女子還是死亡。靈車與巴士離開後,支援該女子的市民團體成員,在殯儀館前召開集會,控訴「三星電子應承認與白血病的因果關係」、「賠償健康傷害」。
在器興工廠從事半導體製作,罹患白血病而亡的,不只這一名女子。據市民團體表示,從一九九八年後,共有二十二名作業員罹患白血病、淋巴腫瘤,其中九人死亡。發病者大多在舊式的生產線工作,使用致癌的苯清洗半導體。工作流程當中包含徒手作業的部分,市民團體主張工廠並未做好安全對策。黃相起先生的女兒在器興工廠工作二年的時間,二○○七年死於白血病(當時二十三歲),他向首爾的行政法院提出訴訟,要求職災認定。「和女兒兩個人一組工作的女子,也死於白血病。希望大企業公開資訊並賠償。」希望揭開真相。
相對的,三星電子方面則表示「無安全管理上的顧慮」,否定了女子死亡與業務的因果關係。該公司於二○一○年四月,在器興工廠召開公司內外媒體記者會,同意市民團體指稱的過去患病者、死亡者人數,卻宣稱政府機關調查並未檢驗出苯,與半導體製造過程無關。
此外,在完全禁止攝影與筆記的條件之下,向記者公開企業機密的半導體生產線。工廠再三強調「為了證明沒有什麼值得懷疑之處,盡可能公開」(公關負責人),為了提昇可信度,並同意未來將再次調查。
然而,市民團體批評「(公開的)生產線是最新型的,並不是發生問題的舊式」。記者會禁止錄音,還不時夾雜著專業術語,有人以日本的水?病為例,「輕易斷定『沒有因果關係』,是不是太超過了呢?」不過在場的公司幹部並未具體做答。
二○一一年六月,判決卻出乎三星電子的預料。首爾行政法院認定在工廠工作與白血病之間的因果關係。
判決認定在三星電子工作並死於白血病的兩人,因持續處於有毒化學物質及放射線之下,因此「推測加速(白血病的)發病與病情進展」。「白血病與業務之間應該有因果關係」,之前勤勞福祉公團(注:韓國政府的勞工福利仲裁機關)不認定職災,未支付家屬給付金,判決命令應取消此一決定。
不過三星電子方面依然堅持無因果關係的立場。於七月發表一份委託美國顧問公司,花了一年進行的調查結果。根據三星電子提供的資料,調查在器興工廠運轉並出現患者的舊式半導體生產線的安全性,結論是並未使用會危害作業員健康的化學物質,發病與作業無關。
同時也針對在舊式生產線工作並罹患白血病的六名員工進行調查,做出原因並不是使用的化學物質,也沒有使用苯的見解。
召開記者會的三星電子幹部對於被要求公開調查結果全文一事,持否定態度,表示「內含企業機密」,同時也「沒有這個打算」,拒絕今後對市民團體進行說明。關於職災認定的判決,還是強調完全不會改變立場的姿態。如果離職員工罹患白血病或癌症時,將採取支援治療費等等對策。
關於這一點,公關負責人只說明這是「人性化的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