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太太與家人來自德國南部法蘭肯尼亞(Franconia)的一個村莊。她的父親是一名「Braucher」,在德文中意指具有某種治療能力的人。雖然當地人生病都會向擁有這股力量的人士求助,但與N太太同村的居民卻對這種人又愛又恨,甚至充滿猜疑。畢竟,一個人若能夠施展魔法驅走病魔,就表示也能帶來病痛。當N太太的父親飽受折磨而死,許多左鄰右舍都相信他生前的確與邪惡力量有勾結,而如今,那些驚惶不安的眼光轉移到了N太太的身上。他們還說,她跟她父親一樣處世冷漠,總是「逆流而行」,而且太過「勢利眼」。
然而,N太太真正的麻煩從C先生來到村子後才開始。這個男人自稱醫術高超,能從蛛絲馬跡中找出病灶,例如麵包屑、煤炭或漂在水面上的稻草。他在村裡施行各種法術,逐漸變得活躍。他表示自己熟知通靈術(sympathetic magic),還能控制磁力。他也開始散播有關N太太的謠言,聲稱曾透過窗戶親眼看到對方在讀一本寫滿咒語的書籍,這表示N太太效忠撒旦,而他則是上帝的僕人。
C先生終日酗酒、無所事事,對他眾多家人視若無睹。村民們對他的評價並不高。儘管如此,當兩位中年村民猝逝後,關於N太太的謠言甚囂塵上。大家懷疑她與那兩個人的死有關係。當地方牧師的孩子沒來由地食慾不振,人們也將這件事怪到她的頭上,就連豬隻暴斃也不例外。事發後,C先生預言,養豬那家人的孩子也將陸續生病、瘸腿難行。為了避免詛咒成真,他指示那戶人家的母親蒐集孩子們的尿液,灑在N太太的家門外,以遏阻她做壞事。他還預測,N太太會三度上門借東西;而他們絕對不能答應。C先生表示,如果那家人完全按照他的指示做,N太太就動不了他們一根汗毛。
那家人雖然拒絕了C先生的幫助,卻仍感到惴惴不安。他成功在鄰里間創造了一股驚懼的氛圍。就連雞毛蒜皮的小事,村民們也認為那是巫術在作祟。他們不准小孩吃N太太煮的食物或收下她送的禮物。如果她送來盆栽,他們便立刻將植物刨根挖盡。
最終,N太太別無他法,只能與C先生對簿公堂。法官認定他刻意誹謗,但只判處輕刑。此後,關於N太太的謠言儘管仍在街坊間流傳,但已不再像先前那樣繪聲繪影。
※ ※ ※
初讀這則故事時,我覺得這看起來像是近代歐洲會發生的事,一直讀到結局才產生了意外的轉折。這件事的演變到最後出人意料:遭人誹謗的N太太為了終止這一切,一狀告上法院。原告C先生受到制裁,鋃鐺入獄。若在16或17世紀,是不可能出現這種結果的,任何巫術指控都可能引起大規模司法與教會調查。當局對嫌疑犯的折磨,也往往會激怒更多巫師。這類案件有不少都以處決與火刑告終。
但是,N太太與C先生的故事並非出現於16或17世紀,而是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後新成立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在第三帝國(Third Reich)的高壓統治下,經歷猶太大屠殺與人類史上最血腥與恐怖的衝突,這片土地上的巫師(被視為惡魔的化身或與惡同道的男男女女)似乎不再受到箝制。大約在1947至1965年間,不計其數的「審巫案」(媒體如此稱呼)在全國各地頻繁出現,從位於南部、信奉天主教的巴伐利亞(Bavaria),到北部信奉新教的什列斯維格—霍爾斯坦(Schleswig-Holstein)都是。這些案件雖發生在N太太居住的那類農村,但也見於小鎮與大城之中。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戰後德國社會對巫術的控訴在於暗中作惡,指控巫師們心懷不軌。實際上,「惡」的問題似乎在戰後社會的想像與許多經歷過納粹統治的平民生活中縈繞不去。我在一些文獻讀到人們遭到惡魔糾纏與僱請法師驅魔的案例;還有一位廣受歡迎的治療者自稱能明辨善惡、治癒善者與驅逐邪魔。另外有法庭與警方紀錄描述,一些民眾組成祈禱團以對抗邪惡力量的侵擾。其他一些資料還記載,人們集體前往聖地朝聖,尋求靈魂的治癒與救贖。我也在剪報中發現,有末日流言預示,邪惡力量將毀滅,良善之心將得救。
若想知道巫術與其他關於邪惡的幻想如何有助我們瞭解早期的西德,便需要從不同於以往的角度來重新看待巫術。有別於16、17世紀的恐巫情結,戰後西德社會出現的審巫案並不包含與撒旦交媾、在夜晚騎著掃帚飛上天、飄浮在空中,或是從樓梯摔下來卻能毫髮無傷。這些指控不再牽涉妖魔鬼怪或女巫的安息日。N太太與C先生,以及許多其他相似的故事,相較之下變得平淡無味,不再像過去那樣令人感到驚奇。雖然這些控訴將罪孽歸咎於巫術的惡行,但主要還是涉及一般人對巫師的猜忌與不信任。儘管這些事件從旁觀角度看來微不足道,實際上卻事關重大,因為其中牽涉了事物的善與惡,以及芸芸眾生的病痛與健康。
人們對於巫師、惡靈與魔法療效的信仰,不僅僅是「前現代」世界的遺物,彷彿時間凍止般始終不變,原封不動地一代傳一代。它們還具有隨時間推移而變遷的獨特文化與歷史。儘管如此,這些信仰在不同的時代與地理環境仍具有共同的特徵。舉例來說,幾乎每一個在美國經歷過80年代的人,都忘不了當時全國各地據稱對儀式性虐待兒童的邪教的沉迷。雖然其中的大多數細節有所不同,但這種走火入魔的現象仍有某些中心思想與本書所討論的事件相一致:它們通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與家人、照顧者和鄰居有關。這些侵害的指控不只引發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還激起了文化層面的不安與焦慮。同樣地,二戰後的德國社會對巫術的想像,也有助於我們深入認識受其重創的社會。為什麼人們對於隱蔽惡行、心靈創傷及宇宙懲罰的恐懼,會一發不可收拾?面對某些邪惡勢力在納粹主義之後逐漸崛起的事實,我們又該如何理解?
說到底,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社會在道德與物質生活上經歷頹敗,之後必須開始自我重建的故事。(起初讓國家社會主義成為可能的)舊有價值觀在表面上成了禁忌,但實際上並未消逝。文化——這裡指的是不同群體的人們加諸在這個世界,並且形成他們用來理解世界如何運作的深層架構的各種看法——一點一滴地緩慢轉變。情況必須有所改變,新觀點的確立需要時間,包含生活、存在與行事的新方式、新的風俗與道德規範,甚至是養育後代的新方式。至少,一開始德國各種形式的重建都在外來者的虎視眈眈下進行,在戰爭中獲得勝利的同盟國,在論述的塑造與新思維的傳播方面扮演不容忽視的角色,更別說是掌管日常生活中各種基礎程序了。在此同時,許多前朝官員迅速重返權勢之位。舊有的價值觀不死,新的世界只能在夾縫中誕生。
透過本書提到的那些大多為世人所遺忘的事件,我們得以瞭解那些往往遭到隱蔽的事情:對於靈魂蒙受汙染的恐懼、有害的懷疑心理,還有對日常生活的一切感到心神不寧。在鄂蘭觀察到的冷漠行為之下,暗藏著無以名狀的焦慮,而這種現象在消費主義的健忘背景中,使整個50年代騷亂不定。在猶太大屠殺、二戰挫敗與冷戰初期緊張局勢的陰影下,西德的人民承受各種久而不癒的創傷與忍受良心的責備。即使當時國家正在重建,道路重新鋪整,商店、學校與廣場再次恢復生機及商業氣息,但人與人之間的許多關係都伴隨著腐敗,根深蒂固的隔閡持續存在。本書所描述的事件,將帶領你進入一個封閉的存在與心靈疆域,通往鬼魂出沒的那片土地。
(超過萬字的精采全文請參閱本書)
然而,N太太真正的麻煩從C先生來到村子後才開始。這個男人自稱醫術高超,能從蛛絲馬跡中找出病灶,例如麵包屑、煤炭或漂在水面上的稻草。他在村裡施行各種法術,逐漸變得活躍。他表示自己熟知通靈術(sympathetic magic),還能控制磁力。他也開始散播有關N太太的謠言,聲稱曾透過窗戶親眼看到對方在讀一本寫滿咒語的書籍,這表示N太太效忠撒旦,而他則是上帝的僕人。
C先生終日酗酒、無所事事,對他眾多家人視若無睹。村民們對他的評價並不高。儘管如此,當兩位中年村民猝逝後,關於N太太的謠言甚囂塵上。大家懷疑她與那兩個人的死有關係。當地方牧師的孩子沒來由地食慾不振,人們也將這件事怪到她的頭上,就連豬隻暴斃也不例外。事發後,C先生預言,養豬那家人的孩子也將陸續生病、瘸腿難行。為了避免詛咒成真,他指示那戶人家的母親蒐集孩子們的尿液,灑在N太太的家門外,以遏阻她做壞事。他還預測,N太太會三度上門借東西;而他們絕對不能答應。C先生表示,如果那家人完全按照他的指示做,N太太就動不了他們一根汗毛。
那家人雖然拒絕了C先生的幫助,卻仍感到惴惴不安。他成功在鄰里間創造了一股驚懼的氛圍。就連雞毛蒜皮的小事,村民們也認為那是巫術在作祟。他們不准小孩吃N太太煮的食物或收下她送的禮物。如果她送來盆栽,他們便立刻將植物刨根挖盡。
最終,N太太別無他法,只能與C先生對簿公堂。法官認定他刻意誹謗,但只判處輕刑。此後,關於N太太的謠言儘管仍在街坊間流傳,但已不再像先前那樣繪聲繪影。
※ ※ ※
初讀這則故事時,我覺得這看起來像是近代歐洲會發生的事,一直讀到結局才產生了意外的轉折。這件事的演變到最後出人意料:遭人誹謗的N太太為了終止這一切,一狀告上法院。原告C先生受到制裁,鋃鐺入獄。若在16或17世紀,是不可能出現這種結果的,任何巫術指控都可能引起大規模司法與教會調查。當局對嫌疑犯的折磨,也往往會激怒更多巫師。這類案件有不少都以處決與火刑告終。
但是,N太太與C先生的故事並非出現於16或17世紀,而是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後新成立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在第三帝國(Third Reich)的高壓統治下,經歷猶太大屠殺與人類史上最血腥與恐怖的衝突,這片土地上的巫師(被視為惡魔的化身或與惡同道的男男女女)似乎不再受到箝制。大約在1947至1965年間,不計其數的「審巫案」(媒體如此稱呼)在全國各地頻繁出現,從位於南部、信奉天主教的巴伐利亞(Bavaria),到北部信奉新教的什列斯維格—霍爾斯坦(Schleswig-Holstein)都是。這些案件雖發生在N太太居住的那類農村,但也見於小鎮與大城之中。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戰後德國社會對巫術的控訴在於暗中作惡,指控巫師們心懷不軌。實際上,「惡」的問題似乎在戰後社會的想像與許多經歷過納粹統治的平民生活中縈繞不去。我在一些文獻讀到人們遭到惡魔糾纏與僱請法師驅魔的案例;還有一位廣受歡迎的治療者自稱能明辨善惡、治癒善者與驅逐邪魔。另外有法庭與警方紀錄描述,一些民眾組成祈禱團以對抗邪惡力量的侵擾。其他一些資料還記載,人們集體前往聖地朝聖,尋求靈魂的治癒與救贖。我也在剪報中發現,有末日流言預示,邪惡力量將毀滅,良善之心將得救。
若想知道巫術與其他關於邪惡的幻想如何有助我們瞭解早期的西德,便需要從不同於以往的角度來重新看待巫術。有別於16、17世紀的恐巫情結,戰後西德社會出現的審巫案並不包含與撒旦交媾、在夜晚騎著掃帚飛上天、飄浮在空中,或是從樓梯摔下來卻能毫髮無傷。這些指控不再牽涉妖魔鬼怪或女巫的安息日。N太太與C先生,以及許多其他相似的故事,相較之下變得平淡無味,不再像過去那樣令人感到驚奇。雖然這些控訴將罪孽歸咎於巫術的惡行,但主要還是涉及一般人對巫師的猜忌與不信任。儘管這些事件從旁觀角度看來微不足道,實際上卻事關重大,因為其中牽涉了事物的善與惡,以及芸芸眾生的病痛與健康。
人們對於巫師、惡靈與魔法療效的信仰,不僅僅是「前現代」世界的遺物,彷彿時間凍止般始終不變,原封不動地一代傳一代。它們還具有隨時間推移而變遷的獨特文化與歷史。儘管如此,這些信仰在不同的時代與地理環境仍具有共同的特徵。舉例來說,幾乎每一個在美國經歷過80年代的人,都忘不了當時全國各地據稱對儀式性虐待兒童的邪教的沉迷。雖然其中的大多數細節有所不同,但這種走火入魔的現象仍有某些中心思想與本書所討論的事件相一致:它們通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與家人、照顧者和鄰居有關。這些侵害的指控不只引發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還激起了文化層面的不安與焦慮。同樣地,二戰後的德國社會對巫術的想像,也有助於我們深入認識受其重創的社會。為什麼人們對於隱蔽惡行、心靈創傷及宇宙懲罰的恐懼,會一發不可收拾?面對某些邪惡勢力在納粹主義之後逐漸崛起的事實,我們又該如何理解?
說到底,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社會在道德與物質生活上經歷頹敗,之後必須開始自我重建的故事。(起初讓國家社會主義成為可能的)舊有價值觀在表面上成了禁忌,但實際上並未消逝。文化——這裡指的是不同群體的人們加諸在這個世界,並且形成他們用來理解世界如何運作的深層架構的各種看法——一點一滴地緩慢轉變。情況必須有所改變,新觀點的確立需要時間,包含生活、存在與行事的新方式、新的風俗與道德規範,甚至是養育後代的新方式。至少,一開始德國各種形式的重建都在外來者的虎視眈眈下進行,在戰爭中獲得勝利的同盟國,在論述的塑造與新思維的傳播方面扮演不容忽視的角色,更別說是掌管日常生活中各種基礎程序了。在此同時,許多前朝官員迅速重返權勢之位。舊有的價值觀不死,新的世界只能在夾縫中誕生。
透過本書提到的那些大多為世人所遺忘的事件,我們得以瞭解那些往往遭到隱蔽的事情:對於靈魂蒙受汙染的恐懼、有害的懷疑心理,還有對日常生活的一切感到心神不寧。在鄂蘭觀察到的冷漠行為之下,暗藏著無以名狀的焦慮,而這種現象在消費主義的健忘背景中,使整個50年代騷亂不定。在猶太大屠殺、二戰挫敗與冷戰初期緊張局勢的陰影下,西德的人民承受各種久而不癒的創傷與忍受良心的責備。即使當時國家正在重建,道路重新鋪整,商店、學校與廣場再次恢復生機及商業氣息,但人與人之間的許多關係都伴隨著腐敗,根深蒂固的隔閡持續存在。本書所描述的事件,將帶領你進入一個封閉的存在與心靈疆域,通往鬼魂出沒的那片土地。
(超過萬字的精采全文請參閱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