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作為認知科學家,我畢生都在思考人類如何思考,因此最令我著迷的主題莫過於我們如何推敲他人的推敲、猜測他人如何猜測我們的猜測、揣度他人眼中我們如何揣度自己的揣度。這個思考過程看似令人暈眩,但人類每天都在進行,只是未必表露在外,而其極致形式有個專業術語名為「共同知識」(common knowledge)。
  共同知識理論源自賽局理論與哲學,能闡明人類社會生活中無數難解之謎。我最初在撰寫《思想本質》(The Stuff of Thought)時,因對語言有興趣而接觸到這個概念。長久以來,我始終困惑為何人們往往不直言本意,卻將意圖隱藏在影射與雙關之中,指望聽者能領會弦外之音。我認為答案在於:直白陳述會創造共同知識,委婉措詞則否,而社會關係的維繫與瓦解取決於共同知識。
  本書會進一步拓展理論,陳述共同知識如何解釋諸如政權與金融這類社會組織的基本特徵、人類情感為何以笑與淚表現,以及公私領域無數奇特現象,包括經濟泡沫與崩盤、路怒症、匿名捐贈、冗長的告別、突發的革命、社群媒體公審、學術界的取消文化等等。以下現象沒有篇幅解釋,但希望讀者讀完本書後有能力自行分析:煤氣燈效應、卡戴珊式名人(因為有名而有名)、假憤慨(「這裡怎麼可以有人賭博」)、國際關係中的「紅線」、以及電子郵件禮儀中「副本」與「密件副本」造成的心理差異。
  主題廣度包羅萬象,希望讀者看了不覺得是牽強附會。共同知識的的確確是個強而有力的概念,這種心智能力可以解釋許多人類現況:為了實現互助互利,個體心智進行選擇時懂得折衷妥協,我們才得以締結從伴侶到社會等各種關係,並以集體形式蓬勃發展。許多文明的和諧與衝突都源於共同知識的成立、維持、妨礙。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