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擁有的最精緻工具
二〇一二年,有場獨特的展覽在白金漢宮和聖路德宮開幕。達文西去世後,他的所有繪畫和手稿都被遺贈給他的一位學生,這些作品最終被貼進相冊,並開始在全球各地轉手。至於其中最著名的一本筆記是如何成為英國皇室的收藏尚不得而知——很可能是查理二世在一六〇〇年代後期獲得的——但其內頁,包括達文西所有現存的解剖研究,都是今日皇室收藏中最珍貴的寶藏。二〇一二年的展覽首次展示了達文西的所有解剖圖,並與現代高科技醫學影像掃描進行比對。比對結果顯示,儘管他事先獲得的知識有限,也沒有現代技術,但達文西的研究結果卻準確到令人驚訝。他的許多作品預示了二十一世紀的醫學實踐,並使用了與現今醫務人員訓練時相同的影像序列。如果達文西的生理研究在他有生之年發表,將會使人體解剖學的理解提前好幾百年。
有一張達文西繪製的特別圖紙展示了手的分層結構,透過四幅不同解剖階段的插圖呈現,他從骨骼開始,然後添加手掌的深層肌肉,最後加上了肌腱的第一層和第二層。這是他最精細的繪圖之一,因為我們身體中約四分之一的骨骼都在手上——他對此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在皇室收藏信託基金展覽中設計了一個電腦動畫模擬,幫助參觀者更理解達文西對我們手部精細結構及其運作原理的欣賞。我們的手是感覺器官,我們對它的依賴就像對眼睛一樣,在我們獲取周圍世界的資訊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們的指尖,佈滿著數以千計的觸覺感受器,使我們擁有細膩的觸覺,而我們手指關節和手腕的傾斜則提供了對運動的敏銳感知。達文西在研究手的時候了解手是精密的工具,當然,他也巧妙地運用了他的雙手。
然而,當達文西仔細研究手部時,探索範圍很快擴展到肩部的肌肉。他最大的一幅畫作展示了一隻被解剖過的右臂,標示了作用於拇指的肌肉和肌腱;達文西深知,我們的手是整個手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與我們的頸部、背部,甚至腿部的肌肉達成動態協調,並與身體的其餘部分同步。他認識到手與人體各處的連結,展現了驚人的先見之明:最近的神經科學研究證實,手在大腦中的表現是如此廣泛——手的神經和生物力學運動極易與我們神經系統的其他部分自發地互動與重組——以至於我們運用手的深層動機和努力幾乎與人類生命的基本需求密不可分。人類學和醫學研究顯示,手在人的智慧演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現代神經科學認為,大腦不僅存在於我們的頭顱中,而且延伸到我們整個身體。當我們伸手觸摸周圍的世界時,我們的思維主要體現在我們的手上。
我們的手是我們擁有的最精緻的工具,可用於理解事物,但我們使用它們的頻率遠不如以往,特別是在寫作時。令人驚訝的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全面的研究來確切評估自數位技術廣泛使用以來,我們的手寫能力下降了多少,但日常經驗證實了這一點,而且數量可觀。儘管仍有許多人會動手填寫表格或在家裡隨意寫下筆記,但如今我們的大部分寫作都是在鍵盤或手機上完成,因此我們很多人發現自己的手寫的清晰度大幅下降。在電腦上打字會讓寫作感覺簡單許多,而且在許多方面確實如此:文字處理器允許我們剪下和貼上,移動文字,現今大多數電子郵件都含有一些智慧撰寫的功能。對於我們的許多數位任務來說,打字的便捷性,讓我們輸入的文字可以簡單複製、共享並且在日後可以搜尋,使得鍵盤成為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然而,在今日也有許多情況下,手寫仍然是較好的選擇。透過了解我們的認知過程在打字時如何變化,並且更密切地關注我們在手寫和畫圖時的想法,我們可以自行確定何時最好拿起一張紙。
當我們打字時,運動自由度會大幅降低:一個標準的QWERTY鍵盤有一〇一個固定按鈕,無論我們正在輸入哪個字母或數字,我們的運動幾乎都是相同的。打字主要的活動僅限於手指,而手寫則涉及我們身體的大部分平衡和運動。我們依靠核心力量來穩定姿勢,並在手寫時進行微調,以至於母親們在分娩後常常發現手寫變得較為困難,只有在休息和恢復並讓腹部肌肉組織充分復原時才能恢復到過去的狀態。所有這些身體活動與我們打字時的身體狀態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們的大腦也會有不同的反應:二〇一七年,挪威科技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當孩子和年輕人在鍵盤上打字時,他們的腦波模式與手寫和畫圖時會有顯著不同。他們頭戴擁有二百五十六個金屬偵測器的高密度陣列腦波紀錄儀(EEG)的電極感應網,這是一個覆蓋在頭部的顆粒狀頭罩——記錄了完成一系列書寫任務時的神經電活動變化。當人們手寫和畫圖時,他們的腦電波模式更適合學習。打字時,人們的神經元活化情形顯然沒有那麼複雜和明顯,這個結果被歸因於打字時手部運動不需要那麼精確的控制力。手寫和畫圖更有利於學習和喚起記憶的重要發現也得到其他學術研究證實,特別是二〇一四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大學所提出的備受關注的報告,以及最近二〇二一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都再次發現手寫時的學習率遠高於鍵盤打字。研究人員認為,手寫時的感知運動經驗有助於我們鞏固並更容易吸收所學。
目前還沒有任何學術機構能夠確切評估像ChatGPT這類的語言模型會如何影響我們寫作時的思考過程,而且相較於比較使用鍵盤和手寫的差異,這種影響可能會更明顯。「GPT」代表「生成式預先訓練轉換器」(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它允許與之連接的任何網路工具以人類語言形式生成原創內容。像ChatGPT這樣的AI語言模型,可以透過提供新想法或觀點來提升我們的創造力,並可以藉由分析和總結大量文本來幫助我們提高生產力。然而,當我們將寫作任務轉交給人工智慧,而不是自己思考詞彙或片語來表達我們的想法時,「生成效應」會減弱是顯而易見的。當我們過於依賴人工智慧來幫助我們寫作時,將出現「認知外包」的風險,這會降低我們自己產生新想法和獨立表達思想的能力。平均分配使用人工智慧工具寫作的時間與使用紙筆的時間,有助於減輕這些風險:在我們手寫和繪畫時,沒有任何人工智慧生成工具能夠侵擾我們的思考。
當我們在紙上寫作時,能讓自己自由地以空間的方式思考:一張空白的紙讓我們隨意放置標記、連接頁面各處的想法,或輕鬆透過陰影表示三度空間。我們可以用筆創造自己的視覺語言,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通常在詞彙或片語之間的箭頭和線條就足以擴展我們的想法。速寫、圖表或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看到各部分如何整合成一個整體;紙上空間的布局呈現了新的視角和聯想,讓我們的想法可以從字面上改變或顛倒。儘管我們可以在電腦上更精細地琢磨作品,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平面設計軟體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多上許多,而且感覺並不像拿起紙筆那樣直覺或流暢。
在一九三〇年代末,寫給法國數學家雅克.阿達馬(Jacques Hadamard)的一封著名信件中,愛因斯坦在信中解釋,對他而言,字詞或語言在思考機制中並未扮演主要角色;他的想法通常是「視覺和某種肌肉類型」的。愛因斯坦在進行一些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突破時,大幅地依賴視覺思考實驗,包括想像自己騎在光束上以發展狹義相對論,以及在研究廣義相對論時想像一個男人乘坐電梯並從太空中自由下墜。愛因斯坦敏銳地察覺到我們的思考與身體動作的密切關聯,以及它們之間所具有的動覺和多重感官的特徵。透過多多運動我們的身體——無論是透過手勢還是透過在紙上做標記,就可以擴展語言的線性局限。
在面對大量文字、例行性強或不太需要創造性的輸入時,鍵盤往往是最合適的工具,讓我們高效地記下想法——如今我們大多數人打字的速度比手寫更快,在紙上的生產力很難與網路工具匹敵。然而,在涉及到用視覺概念擴展我們的想法,或自由創造新想法的組合時,科技很快變成一種限制。文書處理軟體——或任何類型的軟體工具——建立了很難超越的標準化工作方式:簡單的選單及選項可以讓我們輕鬆切換字體或更改頁面佈局,但很難創建更自由的視覺內容;對於今日的大多數人而言,我們輸入到裝置中的內容幾乎完全由規定好的字母和數字、滑鼠點擊和螢幕點擊組成。即使是經常使用平面設計軟體的專業人士,或使用類似軟體的建築師和工程師,也會明顯感受到在電腦上的靈活性和創造力受到限制。
我們每天會花上超過一半的清醒時間,完全依賴鍵盤、觸摸螢幕或滑鼠來記錄我們的想法和決策。然而,儘管我們在數位裝置上花費大量時間,我們實際上用這些裝置寫出來的文字卻遠比想像的少。根據過去二十年來收集的資料,Whatpulse應用程式顯示,人們平均每天在電腦上打的字只有九百四十一個鍵——相當於寫二百個單字。當然,有些職業幾乎不需要文書作業,而另外一些職業則每天需要寫數千字,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網路上瀏覽、選擇和消費資訊,而不是進行創造。Whatpulse顯示,人們通常每天點擊四百九十七次;而Mousotron應用程式發現,辦公室工作者的滑鼠每週實際移動距離平均超過一英哩(一‧六公里);二〇二二年的美國和佛拉蒙研究顯示,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時,每天平均觸控、點擊或滑動裝置二千六百十七次。顯然,我們在使用螢幕時最常進行的是掃視、滾動和選擇,而當我們打字時,通常是輸入簡短的搜尋指令以獲取更多資訊或簡單的訊息交流。
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和開發人員使用「熱點圖」密切追蹤和引導人們在網頁上滾動 和點擊的位置,然後確保網頁上的重要按鈕和元素被刻意放置在最顯眼的地方;網站或應用程式的使用者會根據這些提示和指示,將注意力放在那些位置上。我們會用滑鼠或觸控螢幕重複進行非常相似的手勢,在螢幕的相同區域選擇按鈕和操控,一整天下來,這些累積的動作的形成了一團重複的線條──這與我們在紙上經過思考後所決定的標記和設計完全不同。滾動和點擊滑鼠、滑動和觸碰螢幕的模式變得如此普遍,以至於開始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我們操作數位裝置時,我們的想法和印象大多是按照順序排列,並在很大的程度上由演算法或軟體設計影響,但卻好像是我們自己的個人動機或發現一樣。相較之下,當達文西依賴他的實體調查、手繪影像和隨手筆記作為產生自己想法的工具時,他能完全掌控全局並在每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之間自由切換。手寫和繪畫是我們操縱想法最私密的手段,在文藝復興時期,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意識到這些方式所擁有的個人力量。
二〇一二年,有場獨特的展覽在白金漢宮和聖路德宮開幕。達文西去世後,他的所有繪畫和手稿都被遺贈給他的一位學生,這些作品最終被貼進相冊,並開始在全球各地轉手。至於其中最著名的一本筆記是如何成為英國皇室的收藏尚不得而知——很可能是查理二世在一六〇〇年代後期獲得的——但其內頁,包括達文西所有現存的解剖研究,都是今日皇室收藏中最珍貴的寶藏。二〇一二年的展覽首次展示了達文西的所有解剖圖,並與現代高科技醫學影像掃描進行比對。比對結果顯示,儘管他事先獲得的知識有限,也沒有現代技術,但達文西的研究結果卻準確到令人驚訝。他的許多作品預示了二十一世紀的醫學實踐,並使用了與現今醫務人員訓練時相同的影像序列。如果達文西的生理研究在他有生之年發表,將會使人體解剖學的理解提前好幾百年。
有一張達文西繪製的特別圖紙展示了手的分層結構,透過四幅不同解剖階段的插圖呈現,他從骨骼開始,然後添加手掌的深層肌肉,最後加上了肌腱的第一層和第二層。這是他最精細的繪圖之一,因為我們身體中約四分之一的骨骼都在手上——他對此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在皇室收藏信託基金展覽中設計了一個電腦動畫模擬,幫助參觀者更理解達文西對我們手部精細結構及其運作原理的欣賞。我們的手是感覺器官,我們對它的依賴就像對眼睛一樣,在我們獲取周圍世界的資訊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們的指尖,佈滿著數以千計的觸覺感受器,使我們擁有細膩的觸覺,而我們手指關節和手腕的傾斜則提供了對運動的敏銳感知。達文西在研究手的時候了解手是精密的工具,當然,他也巧妙地運用了他的雙手。
然而,當達文西仔細研究手部時,探索範圍很快擴展到肩部的肌肉。他最大的一幅畫作展示了一隻被解剖過的右臂,標示了作用於拇指的肌肉和肌腱;達文西深知,我們的手是整個手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與我們的頸部、背部,甚至腿部的肌肉達成動態協調,並與身體的其餘部分同步。他認識到手與人體各處的連結,展現了驚人的先見之明:最近的神經科學研究證實,手在大腦中的表現是如此廣泛——手的神經和生物力學運動極易與我們神經系統的其他部分自發地互動與重組——以至於我們運用手的深層動機和努力幾乎與人類生命的基本需求密不可分。人類學和醫學研究顯示,手在人的智慧演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現代神經科學認為,大腦不僅存在於我們的頭顱中,而且延伸到我們整個身體。當我們伸手觸摸周圍的世界時,我們的思維主要體現在我們的手上。
我們的手是我們擁有的最精緻的工具,可用於理解事物,但我們使用它們的頻率遠不如以往,特別是在寫作時。令人驚訝的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全面的研究來確切評估自數位技術廣泛使用以來,我們的手寫能力下降了多少,但日常經驗證實了這一點,而且數量可觀。儘管仍有許多人會動手填寫表格或在家裡隨意寫下筆記,但如今我們的大部分寫作都是在鍵盤或手機上完成,因此我們很多人發現自己的手寫的清晰度大幅下降。在電腦上打字會讓寫作感覺簡單許多,而且在許多方面確實如此:文字處理器允許我們剪下和貼上,移動文字,現今大多數電子郵件都含有一些智慧撰寫的功能。對於我們的許多數位任務來說,打字的便捷性,讓我們輸入的文字可以簡單複製、共享並且在日後可以搜尋,使得鍵盤成為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然而,在今日也有許多情況下,手寫仍然是較好的選擇。透過了解我們的認知過程在打字時如何變化,並且更密切地關注我們在手寫和畫圖時的想法,我們可以自行確定何時最好拿起一張紙。
當我們打字時,運動自由度會大幅降低:一個標準的QWERTY鍵盤有一〇一個固定按鈕,無論我們正在輸入哪個字母或數字,我們的運動幾乎都是相同的。打字主要的活動僅限於手指,而手寫則涉及我們身體的大部分平衡和運動。我們依靠核心力量來穩定姿勢,並在手寫時進行微調,以至於母親們在分娩後常常發現手寫變得較為困難,只有在休息和恢復並讓腹部肌肉組織充分復原時才能恢復到過去的狀態。所有這些身體活動與我們打字時的身體狀態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們的大腦也會有不同的反應:二〇一七年,挪威科技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當孩子和年輕人在鍵盤上打字時,他們的腦波模式與手寫和畫圖時會有顯著不同。他們頭戴擁有二百五十六個金屬偵測器的高密度陣列腦波紀錄儀(EEG)的電極感應網,這是一個覆蓋在頭部的顆粒狀頭罩——記錄了完成一系列書寫任務時的神經電活動變化。當人們手寫和畫圖時,他們的腦電波模式更適合學習。打字時,人們的神經元活化情形顯然沒有那麼複雜和明顯,這個結果被歸因於打字時手部運動不需要那麼精確的控制力。手寫和畫圖更有利於學習和喚起記憶的重要發現也得到其他學術研究證實,特別是二〇一四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大學所提出的備受關注的報告,以及最近二〇二一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都再次發現手寫時的學習率遠高於鍵盤打字。研究人員認為,手寫時的感知運動經驗有助於我們鞏固並更容易吸收所學。
目前還沒有任何學術機構能夠確切評估像ChatGPT這類的語言模型會如何影響我們寫作時的思考過程,而且相較於比較使用鍵盤和手寫的差異,這種影響可能會更明顯。「GPT」代表「生成式預先訓練轉換器」(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它允許與之連接的任何網路工具以人類語言形式生成原創內容。像ChatGPT這樣的AI語言模型,可以透過提供新想法或觀點來提升我們的創造力,並可以藉由分析和總結大量文本來幫助我們提高生產力。然而,當我們將寫作任務轉交給人工智慧,而不是自己思考詞彙或片語來表達我們的想法時,「生成效應」會減弱是顯而易見的。當我們過於依賴人工智慧來幫助我們寫作時,將出現「認知外包」的風險,這會降低我們自己產生新想法和獨立表達思想的能力。平均分配使用人工智慧工具寫作的時間與使用紙筆的時間,有助於減輕這些風險:在我們手寫和繪畫時,沒有任何人工智慧生成工具能夠侵擾我們的思考。
當我們在紙上寫作時,能讓自己自由地以空間的方式思考:一張空白的紙讓我們隨意放置標記、連接頁面各處的想法,或輕鬆透過陰影表示三度空間。我們可以用筆創造自己的視覺語言,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通常在詞彙或片語之間的箭頭和線條就足以擴展我們的想法。速寫、圖表或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看到各部分如何整合成一個整體;紙上空間的布局呈現了新的視角和聯想,讓我們的想法可以從字面上改變或顛倒。儘管我們可以在電腦上更精細地琢磨作品,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平面設計軟體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多上許多,而且感覺並不像拿起紙筆那樣直覺或流暢。
在一九三〇年代末,寫給法國數學家雅克.阿達馬(Jacques Hadamard)的一封著名信件中,愛因斯坦在信中解釋,對他而言,字詞或語言在思考機制中並未扮演主要角色;他的想法通常是「視覺和某種肌肉類型」的。愛因斯坦在進行一些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突破時,大幅地依賴視覺思考實驗,包括想像自己騎在光束上以發展狹義相對論,以及在研究廣義相對論時想像一個男人乘坐電梯並從太空中自由下墜。愛因斯坦敏銳地察覺到我們的思考與身體動作的密切關聯,以及它們之間所具有的動覺和多重感官的特徵。透過多多運動我們的身體——無論是透過手勢還是透過在紙上做標記,就可以擴展語言的線性局限。
在面對大量文字、例行性強或不太需要創造性的輸入時,鍵盤往往是最合適的工具,讓我們高效地記下想法——如今我們大多數人打字的速度比手寫更快,在紙上的生產力很難與網路工具匹敵。然而,在涉及到用視覺概念擴展我們的想法,或自由創造新想法的組合時,科技很快變成一種限制。文書處理軟體——或任何類型的軟體工具——建立了很難超越的標準化工作方式:簡單的選單及選項可以讓我們輕鬆切換字體或更改頁面佈局,但很難創建更自由的視覺內容;對於今日的大多數人而言,我們輸入到裝置中的內容幾乎完全由規定好的字母和數字、滑鼠點擊和螢幕點擊組成。即使是經常使用平面設計軟體的專業人士,或使用類似軟體的建築師和工程師,也會明顯感受到在電腦上的靈活性和創造力受到限制。
我們每天會花上超過一半的清醒時間,完全依賴鍵盤、觸摸螢幕或滑鼠來記錄我們的想法和決策。然而,儘管我們在數位裝置上花費大量時間,我們實際上用這些裝置寫出來的文字卻遠比想像的少。根據過去二十年來收集的資料,Whatpulse應用程式顯示,人們平均每天在電腦上打的字只有九百四十一個鍵——相當於寫二百個單字。當然,有些職業幾乎不需要文書作業,而另外一些職業則每天需要寫數千字,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網路上瀏覽、選擇和消費資訊,而不是進行創造。Whatpulse顯示,人們通常每天點擊四百九十七次;而Mousotron應用程式發現,辦公室工作者的滑鼠每週實際移動距離平均超過一英哩(一‧六公里);二〇二二年的美國和佛拉蒙研究顯示,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時,每天平均觸控、點擊或滑動裝置二千六百十七次。顯然,我們在使用螢幕時最常進行的是掃視、滾動和選擇,而當我們打字時,通常是輸入簡短的搜尋指令以獲取更多資訊或簡單的訊息交流。
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和開發人員使用「熱點圖」密切追蹤和引導人們在網頁上滾動 和點擊的位置,然後確保網頁上的重要按鈕和元素被刻意放置在最顯眼的地方;網站或應用程式的使用者會根據這些提示和指示,將注意力放在那些位置上。我們會用滑鼠或觸控螢幕重複進行非常相似的手勢,在螢幕的相同區域選擇按鈕和操控,一整天下來,這些累積的動作的形成了一團重複的線條──這與我們在紙上經過思考後所決定的標記和設計完全不同。滾動和點擊滑鼠、滑動和觸碰螢幕的模式變得如此普遍,以至於開始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我們操作數位裝置時,我們的想法和印象大多是按照順序排列,並在很大的程度上由演算法或軟體設計影響,但卻好像是我們自己的個人動機或發現一樣。相較之下,當達文西依賴他的實體調查、手繪影像和隨手筆記作為產生自己想法的工具時,他能完全掌控全局並在每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之間自由切換。手寫和繪畫是我們操縱想法最私密的手段,在文藝復興時期,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意識到這些方式所擁有的個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