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是笨蛋還是無知!?

79特價316
上市通知我
下次再買
12 投票率越低越好

  笨蛋與無知不同。笨蛋是能力的問題,無知則是欠缺解決問題所需的知識。就算你再怎麼聰明也有可能無知,而且實際上你對於絕大多數的事都是無知的吧。
  我們之所以無知,是因為現代社會太過複雜。即便想獲得有關日常生活中所有疑問(例如飛機為什麼會飛?)的詳盡知識,光是研究兩、三個問題人生就結束了。――所謂的研究者,就是一輩子都在探究某一個問題的人。
  當然,如果對所有事情都無知是無法生存下去的。所以我們才要在嚴格的限制(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扣除睡眠時間的話只剩十六個小時)之下,費盡千辛萬苦努力取得需要的基本知識。
  購買電視或電腦時,我們不會詳細比較所有製造商的機型,而是參考熟人或家電量販店店員的建議、網路上的評價等資訊,挑選出看起來符合條件的商品吧。雖然那有可能不是最佳選擇,但若考量到獲取大量資訊與比較考慮的成本,還是較佳選擇的成本效益比較好(有限理性)。
  在政治學上,選民的「政治無知」就像一根始終扎在喉嚨裡的小刺。民主制(democracy)是透過公正的選舉選出國民的合法代表,但各項調查卻顯示,選民並不具有投票所需的基本知識。
  有人在美國針對「政治無知」進行詳細調查,結果發現,一般的美國人雖然知道總統是誰,但對其他知識都非常沒把握。
  就連認為「經濟很重要」的人,也只有不到半數大致知道失業率與經濟成長率。參議院和眾議院是哪個政黨占多數的答對率也低於五成。而且這還是選擇題,就算隨便亂猜也有一定機率會猜對。考量到這點,擁有基本政治知識的選民(頂多)只有二~三成左右。
  各位可不能看到這個結果就嘲笑美國人都是笨蛋。在二○一四年的國際調查中,一般的日本作答者不僅大幅高估失業率、誤以為殺人案件數持續增加,還相信移民的比例比實際多五倍。
  儘管如此,日本的成績在十四個國家當中仍排名第三(前兩名是德國和瑞典),雖然比第十三名的美國好多了,但問起日本十四個中央行政機關時,居然有大約三分之二的日本人連一半都講不出來,而且大部分的人對自己選區的國會議員參選人幾乎一無所知。這樣看來根本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完全不能得意自豪。
  像國會議員選舉之類的大規模投票,每個人的選票價值都非常的低,以美國總統大選來說只有一千萬分之一到十億分之一(因州而異)。採議院內閣制的日本計算方式更加複雜,不過某位候選人因自己的一票而當選,且這位候選人所屬的政黨在(包括聯合內閣在內的)國會占多數並掌握政權的機率,頂多數百萬分之一吧。總而言之,「一票的價值幾乎為零」。
  如果人類就如同經濟學假定的那般是理性的,便不可能特地前往投票所去做一件沒有價值的事。但實際上,直到一九九○年為止,日本的國會議員選舉投票率都維持在七成左右,儘管之後大幅下滑,不過仍有半數選民會去投票。
  這件事常被拿來證明「理性經濟人」這項經濟學的前提是錯誤的,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學校教導我們「投票是國民的義務」,出社會後(或是就讀大學時)更常有機會被問:「你去投票了嗎?」民主社會有著(非常強烈的)「必須去投票才行」這股同儕壓力。
  當然,就算沒投也可以回答「去投了」,但說謊會感到良心不安吧。既然如此,應該就會想去投票好讓心情變得輕鬆。
  如果只是星期日出門時順道去附近的投票所,其實花不了多少成本。有半數的人為了消除同儕壓力而選擇接受這點負擔,坦白說並沒什麼好奇怪的。
  那麼,真正的成本在哪裡呢?那就是獲取及研究候選人的詳細資訊,決定要把票投給誰。
  要投出正確的一票,就必須先知道自己期望什麼樣的政治,而現狀與期望又有多大的差距(或是做得有多好),以及各個候選人提出的政見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明明「價值幾乎為零」,真的有人會做這種麻煩的事嗎(至少我不會做)?
  由此可知,對選民而言理性的做法不是「棄權」,而是「在對候選人一無所知的狀態下投票」。這時多數人會走思考的捷徑(shortcut),只要有「熟人拜託我」、「在電視上看過他」、「從父母那一代就固定投給某個政黨」之類的理由,選擇候選人的成本就能大幅降低。現實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像這樣投出自己的那一票吧。
  聰明的人在面對政治時也會陷入「理性無知」。因為,把這個時間花在其他事情(工作或興趣)上更有意義。
  先不說前面的問題,如果選民陷入「理性無知」,選舉時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嗎?
  關於這道難題,雖然有人提出「參考過去的實績」、「縮減議題」、「寄望統計的奇蹟(眾人的意見出乎意料正確)」等解決方案,但這些終究都算不上能帶來好結果的辦法。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在一無所知的狀態下隨便挑選的電視或電腦,哪有可能會是(接近)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天底下可沒這種好事。
  這個擔憂,在二○一六年的英國脫歐公投與川普總統誕生之時化為了現實。選民的政治無知,正是民粹主義的力量源泉。
  那麼該怎麼做才好呢?雖然沒有好辦法,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只要無知的投票者變少,就會接近「民主的決定」。
  投票率低下被視為「民主主義的危機」而令人憂心。不過,如果大部分的選民是「理性無知」,那麼投票率反而越低越好。因為這樣一來,就只剩下有明確理由投票給某位政治家或某個政黨的人了。
  話雖如此,各項調查也發現,有一定數量的人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信念而投票。這種「死忠投票者」不是偏極右派就是偏極左派,交給他們真的能實現「更好的政治」嗎?老實說,我覺得是很難指望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