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收納管理的優先順序
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類會使用工具,而且大量囤積不是食物的物品。有些物品讓我們生活方便、帶來安全感,讓人快樂。我們還會利用東西布置居家,標記特殊的領土範圍。如果像其他動物只用體味、排洩物,或是在大自然就地取材的樹枝樹葉來宣示領土,就沒有收納的問題了。
到底一個家庭需要多少東西?沒有標準答案,數量多寡並不表示道德上或精神上的相對優越。一雙鞋子不會比一百雙鞋子更具聖人資格,但顯然後者會承受較多異樣的眼光以及整理的煩惱。

老年人的物品應減為現在的2/5
「斷捨離」在日本和同樣地狹人稠的台灣流行,有其社會背景。但是在地廣人稀的美國,實境秀節目常演出如何使用折價劵在超市大採購,或是報廢的個人倉儲,有多少個人搶標等著轉賣裡頭的寶物。我們沒有奢侈的空間,小康人家的現實宿命就是容積有限,減量非做不可。
篩選的重點是你為什麼(只)要擁有這些東西?
很多收納書提出的為什麼,不外乎改善空間品質,有助心理健康,這些理由絕對動機正確,但是一面對要清掉家裡的東西,馬上就猶豫不決。
對年輕人,我沒有太多說法,你還有時間慢慢考慮。對於處在人生中場,被四面八方擠壓的夾心餅乾、三明治族群,雖然柴米油鹽的日子還有一大段路程,得提醒你空餘的時間並沒有想像中的充裕。沒多久,你就要協助上一代完美地退場,接下來準備自己從容的謝幕。
下半場的策略是重點管理,在重點的範圍內好好處理,不是重點的就盡量清理,不管用什麼方法,建議的減量目標是在你老得做不動家事之前,物品量減少到你現有的2/5以內。
該怎麼判斷哪些是重點事物呢?看看我們需要什麼,那些就該是基本的重要事物。最有名的需求理論是由馬斯洛提出的「五大需求理論」:生理、安全、感情、尊重以及自我實現。

4L的收納觀念
我做了一點轉換,把抽象的尊重以及自我實現濃縮在一起,提供4個L (Living、Law、Love、 Leisure)的收納觀點和方法:

Living:健康和生活的重點管理
現在的家庭,多數食衣住行無缺,反而有過度剩餘的問題。平日著重在庫存管理,節制不浪費。我捨棄一般收納書常提及的日常用品整理,特別提醒從健康的觀點,從源頭拒絕不需要和不好的東西。
另一項重點是急難救助。多數人的危機意識較弱,這個項目雖然重要,但是居家必備的普及度不足。真要談到生理需求,反而該重視生活上的風險管理。
在台灣,最常見的危機是地震、水災、旱災、風災(或許未來還有輻射外洩的隱憂)。準備每人一日的急難日常用品屬於最低門檻,如果家裡空間許可,急難包的內容絕對要拉長三天至七天的用量。
Law:法律、財務與權益
這裡看待安全需求的角度,不是單純地保障人身安全而已,主要是透過法律來保障我們的財產、權益和個人意志,注意具有法律相關效用的文件。
小康家庭的財務管理不只是每天的收支簿記而已,必須把格局放大,把手上的單據彙整成資訊,看得出整年度不同類別支出的比重,哪些季節會有較大的金流起伏,預作風險準備。還要更長遠的計算退休後的收支,及早規劃晚年生活。
除了要自己清楚家裡資產,也得幫助高齡的長輩整理,以免突然發生不幸,手忙腳亂。
其實,收納管理走到最後一步,就是完美地移交身後事。生前意志可以透過法律執行,不論是財產處理還是身體自主權。我們特別提醒個人遺囑與民法之間的關係,還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的醫療抉擇和器官捐贈。

Love:情感與人際關係
很多東西都包含親情、愛情、友情的記憶,讓人捨不得丟棄,但是累積到相當規模就會形成災難,一定要努力去蕪存菁,免得「儲物狂」症狀發作,不但啃爛生活空間,也讓理智發霉腐朽。
依據整理遺物的經驗,後輩最願意接收的項目是照片、底片、影片、書信、手稿作品,這些是最能記錄情感的東西。衣物和紀念品只會留下幾件最具代表性,其餘就要看家人能不能找到可以認同的價值或是實用性來決定去留。
這個章節的重頭戲是把傳統的照片、底片轉製成電子檔,加上現在不斷發生的電子相片(影片),進行彙整、備份。
親朋好友的聯絡方式是很重要的情感資訊,更需要好好保存而且經常更新。現代人以為經常使用Facebook、Line就代表大家有緊密的聯繫,但有些人只在意自己的打卡有幾個讚,根本沒注意到別人發生什麼事情。聯絡資訊的管理重點不僅在於怎麼聯絡,還包括真誠地問候。
至於其他林林總總的紀念品,其實用文字將這些紀念品的故事記錄下來,比放著一個日久必然髒汚破損的東西更能保存記憶。

Leisure:圖書、音樂、電影
我們常因為別人的期望和要求去升學、求職,甚至是選擇婚姻對象。似乎只有說到興趣和嗜好,終於可以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閱讀、聽音樂和看電影,大概是最常見的項目。
本書分別用三個章節說明列冊管理的方式,對於音樂和電影更特別說明轉換成電子檔管理的方法,技術門檻會稍微高一點。
對嗜好越投入的人,相對的,收藏規模也會呈等比發展。有時花費在上面的的金錢可能不亞於其他三個需求項目。有人醉心鑽研,大量收藏的規模讓家人無所適從,甚至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
不要以為所有收藏都能保值,硬是留給子孫。很多東西對於圈外人如同廢物,因為有些嗜好具有獨特的價值體系,不像錢財容易流通。要發揮收藏的最大價值,最好是由同樣的愛好者接手。
若是你將來會遺留下相當的收藏規模,請務必當個有責任感的人,及早列冊管理,並為心愛的收藏安排未來歸宿。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