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你還記得年少的夢想嗎?(節錄)

◆三十九年前的未竟之夢

二○一八年四月十四日上午八點半,我把車駛進了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校門。我兒子在這裡念音樂系,他在兩年前畢業了。我不是為我兒子的事情來學校,而是為了半小時之後,自己的入學面試而來。

我在當年一月,突然靈光乍現,決定要報考台藝大電影系,圓我三十九年前的未竟之夢。這不是我在進入第三人生第一天就想做的事,真的是在那一瞬間閃過的念頭:「有何不可呢?」然後就下定決心要完成它。

三十九年前,我當時高三,正為大學聯考發憤念書中。當年是先填志願後考試,而且只有一次考試的機會。我想念電影系,但根本不敢開口,因為當時父母、老師,以及所有的長輩都認為念電影是沒有前途、沒有出息的一件事。我是否曾經為這件事與父母爭執,其實已經不記得了,只知道想念電影系根本是癡人說夢。

我依照所有人的期望,填了所有大學有關企業管理的科系,最後順利考上了台大商學系工商管理組。沒念成電影系這件事,當時有覺得很遺憾嗎?其實也沒有。因為在那個威權統治的年代,我們沒有反抗的能力,「接受命運」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曾想要念完大學,再出國念電影研究所,像後來的楊德昌一樣嗎?這個念頭也從沒出現在腦海中。因為我在大一升大二的暑假,拍了一部八釐米的短片《門神》,看到拍完的成品,終於體認到自己毫無天分,自此斷了當導演的模糊想望。

在大學畢業,進入企業界上班之後,有再想過從事電影工作這件事嗎?還是沒有。因為成家立業的經濟壓力,讓自己根本沒有幻想的資格。李安在家蟄伏六年終能成大器的故事,或許激勵了很多年輕人,但我毫不羨慕,因為我在證券業十五年的工作中,累積了足夠安穩度過後半生的經濟基礎,其實我更喜歡我後來的人生。

我鎖上車門,往試場走去。現在的我要去圓夢,至少比當年從容得多了。

我報考的是碩士在職專班。我最初的想法是想考大學部,希望能從最基本的開始念起。不過,我徹徹底底低估了入學的門檻。我以為和當年一樣,功課差的人才想去考電影系,所以想說就算不念書,也一樣考得上。沒想到女兒幫我查了一下近幾年的入學分數,赫然發現五科總分要至少五百分左右才能錄取,著實斷了我的美夢。此外,很多朋友怕我這個當年的學霸萬一真的考上了,豈不是可能會讓下一個李安落榜? 所以勸我要把名額留給更有天分的年輕人。那麼,考研究所呢? 因為學校要求的報考資料中,必須要有影視作品,而我那部品質粗糙的《門神》怎敢送去? 所以也只好作罷。最後一個入學管道就是碩士在職專班,門檻相對比較低,除了書面資料外,只要面試就可以了。

書面資料包括自傳、研究計畫、作品集、大學畢業證書, 以及大學成績單。唯一讓我焦慮的就是作品集,因為我還是不敢把《門神》的DVD送去學校,屆時一定會應了那句俗話「見光死」。最後決定把我已經出版的九本書封面,印在一張A4上,交代了事。

全部準備完成後,我拿給正在出版社擔任編輯工作的女兒過目,希望能給我一點建議。她說我做得太陽春了,而且居然都是黑白的! 她主動提議幫我重做。

重新編輯之後,果然美輪美奐。至少書面資料非常完備,我才有資格來學校面試。

在參加面試之前,從學校網站得知,這屆總共有二十六人報名,錄取八人。這個資訊讓我信心全失,因為我是一個從來沒有電影相關實務經驗的人,之所以還有膽量來報名,所憑藉的,一是我曾出版過一本和看電影有關的書《一張全票,靠走道》(二○一四,有鹿文化),二是當時我已經看了四八○八部電影,或許「熱情」是我唯一的強項。

是的,只要有熱情,就去試啊! 因為也沒有什麼好損失的。

我的考生編號是四號,所以被安排在第一梯次。這個梯次總共有七個人,大家都完成報到之後,就在一間教室等候唱名、面試。坐在我隔壁的是非常有名的演員李志奇。閒聊時,我還問他是否把所有拍過的電影、電視作品都燒成光碟送來學校了? 他說這是當然要的啊! 聽完之後,我想他肯定會錄取,所以看來剩二十五個考生取七個了。

等待進入試場的期間,有位助教進來提醒大家:「陪考的家長,我們有準備另外一間教室給你們。這間是給考生休息的。」我苦笑了一下,跟助教說:「我是考生,不是陪考的家長。」她看了一眼我這個滿頭灰髮的老考生,也露出一抹尷尬的笑容,然後關上教室的大門。一個考生只有十分鐘的時間,所以沒等多久,就叫到我了。

面試老師有三位,包括坐在中間的系主任。面試內容不外乎自我介紹,以及報考的動機。雖然我常常受邀演講,絕不可能怯場,但我出了考場,真是懊惱不已。我自認回答得太差,看來錄取希望渺茫。一位老師當場問我:「你畢業之後,想做導演? 還是製片?」我居然很直接地回答他:「都不想耶!」他心裡一定在納悶:「那麼你來念電影系幹嘛?」

三位老師都問完之後,問我有什麼想要了解的? 我居然問:「如果有幸錄取,要重修大學部很多學分嗎?」這樣問,應該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我自己在後面加了一句話:「如果這樣,我真的會很累。」

唯一讓我有點信心的是,其中一位老師對我研究計畫要寫的「電影證券化」很有興趣,希望我能簡要說明。以我從事證券業十五年的經驗,將股票的觀念導入電影籌資的行為中,應該能讓他們眼睛為之一亮,或許這也是我能錄取的唯一機會。

二○一八年四月二十六日,我上台藝大網站看錄取名單。我以第四名的成績考上電影系碩士在職專班,在三十九年後圓了夢。

我在「圓了夢」之前沒有用「終於」這兩個字,因為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隨緣的事。第三人生別給自己壓力,做到當然很好,但沒做到也沒關係。

【內文節選二】

有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節選)

◆不要留遺產給子女


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二日的鴻海股東會上,有一位九十歲高齡的股東站起來發言。他說他買的一千張鴻海股票,已經讓他賠了四千萬元。郭台銘聽完,在台上向他深深一鞠躬,藉此表達他的歉意。

這件事給我最大的震撼是,他都已經九十歲了,為什麼還要這麼「努力」賺錢? 我估計他的每股平均成本大概是一百二十元,也就是總共花了一•二億元才取得一千張的鴻海股票。假設他能活到一百歲,用這一•二億元來度過最後的十年人生,每年可花一千兩百萬元,一個月可花一百萬元,錢其實根本花不完,所以為什麼還要買股票來賺錢呢?

絕大多數我們上一代的人都想不開,第二人生為養育子女辛苦打拚,到了第三人生還是為子女的將來生活操煩擔心,所以要繼續省錢、繼續賺錢,為他們留下很多遺產才放心。不只如此,還要擔心被國家課稅,所以要想盡辦法節稅。

多年前,我曾買過一本教人如何規畫遺產稅的書,但是看了二、三十頁之後,我就放棄了,因為我根本沒有那麼多財產,也就是根本課不了多少稅,我又何必這麼費心呢?將來會被課很多遺產稅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人連能否有足夠的錢用到往生都沒把握,就不要為子女是否要繳稅而庸人自擾了。我的遺產稅規畫非常簡單,就是「開心花錢」。

只要經濟狀況許可,我建議大家不要再把「節儉」當美德了。認為這筆開銷值得花,就應該開心去花,因為錯過機會,或許就會抱憾終生。節儉成性的人可能不敢如此灑脫,但如果我說第三人生的花費都至少打九折了,你是否就能放心呢?

二○一四年,我想和太太去參加一趟地中海的郵輪之旅。當年郵輪旅行才剛萌芽,所以索價很高,十五天的行程居然一個人就要二十五萬多元。我太太聽到價格,就勸我算了吧。我雖然也覺得貴,但真的很想讓嚮往已久的夢想能成真。

我告訴她,這個價格可以打九折。她以為是我向旅行社爭取到的優惠,這才有些心動。我說旅行社沒有給我九折價,是政府幫我出了一成的錢。她問我,此話怎講?

我說,為了計算簡單,我就先假設這趟行程要花我們總共五十萬元。如果我們不去搭郵輪,就可以把五十萬元省下來,但未來就成了留給子女的遺產。依現行法令,要課十%的遺產稅,也就是要被國家課五萬元,因此這筆錢不管我們要不要去搭郵輪,未來都將屬於國家,都不會是屬於我們的。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去搭郵輪,國家幫我們出五萬元,剩下的四十五萬元才由我們來出,這不就是打了九折嗎?

她聽完,才完全釋懷,開心和我一起度過了一個可能是此生最難忘的旅行。如果沒去成,我肯定會遺憾一輩子。

隔年,我又想去阿拉斯加搭郵輪,她這回就爽快答應了。旅程中。有一個搭直升機上冰原的自費活動,一個人要價美金三百六十六元,折合台幣超過一萬元。這一次,我不是用打九折的態度來看這件事,而是問自己,錯過這一次,我還有可能親自踏上冰原嗎? 如果不可能的話,那就去報名繳費吧! 漫步冰原一小時,真是太物超所值了。

現在遺產稅法已經做了部分修正,有些人甚至可能要交到二十%的遺產稅。這些有錢人得到的折扣,比我們更大,因為他們的所有花費都直接打八折了。在第三人生,多想想自己,不要再替子女設想太多了,因為我們在第二人生,已經為他們做太多了,真的仁至義盡了。不要設法把遺產留給子女,而是花不完的,才留給他們,就算要繳遺產稅,也在所不惜。如果活得夠久,甚至可能完全不用繳遺產稅─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破產上天堂,那就人生圓滿了。 

【內文節選三】

初老的自己,和走向終老的父母(節選)

◆父親只愛吃吉野家


那天上午檢查完畢,才可以進食。因為早飯未吃,父親直嚷好餓,所以我便和他搭計程車去最近的一家吉野家吃飯。

很難想像有人會像父親一樣這麼愛吃吉野家,我甚至認為他們該找父親去當廣告代言人。他永遠都是吃豬丼,加上一杯去冰的紅茶,當天幫他多點了一個茶碗蒸。

每個假日的上午,我只要沒事,就會去探望父母。到了中午,父親都很期待我帶他去吃吉野家。從父母家走到吉野家其實有一段距離,一般人可能都要走五分鐘了,而八十多歲的父親雙腳早就漸漸無力,所以常常需要超過十分鐘的時間才能走到。不只如此,還要橫跨一條非常寬大的馬路,四十七秒的綠燈時間對一般人綽綽有餘,但對父親來說,只是剛剛好而已。有時我還得揮揮手,請急著啟動的汽機車再等幾秒。母親不放心父親一個人去吃,所以堅持一定要等我來的時候,才准父親跟我去吃。

吃吉野家,已經近乎是父親每週一定要進行的一種儀式。我和母親一樣,一點都不愛吃吉野家,但為了陪父親去,我也只好一起吃。

父親牙齒不好,所以吃得很慢。我吃完之後,百無聊賴,只好滑手機,偶爾發發廢文,以下就是二○一九年春節期間的一則:

每個人感受幸福的事情是如此的不同。過年期間,大部分人的幸福是全家團圓,我爸的幸福就只是吃吉野家。

吉野家對我而言,不是吃飯的餐館,而是親情的陪伴。有點感傷,也有些感動。

這一則居然有超過一百個讚,也有很多朋友留言鼓勵,例如:

親力親為地陪伴父母,而不是用錢解決陪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來得重要,你在做,小孩在看,這就是身教。這位朋友的留言完全寫出我的心聲。很多人都在過節慶,或是父母生日的時候,極盡所能用金錢和大餐來表達孝心,平常卻鮮少探望。父母要的其實只是關心和陪伴,絕不是豪華排場。陪父親吃吉野家、陪母親在公園或鄰近的小學散步、每天打個電話閒聊家常,都是毫不起眼的平凡生活,但能常常親眼看見他們的身體還很健康、親耳聽見他們的聲音還很爽朗,都是子女莫大的幸福。
描述與父母相處時的感動,我特別喜愛我的好友林國香在她臉書上名為〈林蔭道的約定〉的一篇文章,所以徵得她的同意,予以轉載,在此分享給大家:

去年春節年初四,我陪爸爸在雲林科技大學的綠樹濃蔭下散步,爸爸非常喜樂,我心裡想著:每年春節都要帶爸爸來看樹、看雲、聽鳥鳴,還有溫暖的父女對談。

今年春節年初四,在回新竹前一小時,趕緊帶爸爸去重溫去年的美好、幸福時光,爸爸高興極了。一吃完午飯,爸爸以其最快速度完成飯後刷牙、梳頭、更衣、穿好鞋襪,整整齊齊愉快啟程。我知道,爸的心情就像小朋友要去遠足踏青般!

雲科大的掌葉蘋婆結了滿樹綠綠紅紅的果實,陽光從樹梢灑在我和爸爸身上,溫暖極了,輕柔的春風也拂過我們父女的臉龐,我提醒爸爸停下腳步,抬起頭看看樹冠層的燦亮綠傘,聽聽樹梢上悅耳的鳥兒鳴唱,爸爸臉部線條放鬆了,嘴角也往上揚了,想來,若沒帶爸爸出來走走,他這會兒坐在客廳裡,必是瞇著眼、低著頭,打起瞌睡了,有機會出門,爸就是能打起精神,真希望能常陪爸爸來雲科大走走。

女兒陪伴爸爸走一段,換女婿陪伴,可愛的岳父悄悄握住女婿的手,緊緊地握著,身體也微傾緊靠,這是何等親密、何等信賴的心境,才能如此自然顯現的舉動,我感動之至,也很感恩先生能讓爸爸如此依靠和安心。

好幾次問爸爸累不累? 爸總說:不累! 不累! 我知道爸爸珍惜這一年一約的林間散步,捨不得結束啊!

我和爸爸坐在林蔭下歇息時,爸爸說:「我很高興有好女兒、好女婿陪著我。」我內心其實很感動也很過意不去,因為我會開車,卻不敢上高速公路,平日都是搭火車回斗六,否則就可常常陪爸到雲科大散步,就不必等忙碌的先生春節才能多住兩天,才能履行一年一約了。初老的我們,面對朋友都已經是見一次少一次了,面對更親、更老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呢? 珍惜愈來愈少的機會,不要再把時間和距離當藉口,有空一定要去探望他們、陪伴他們,沒空也要努力想辦法去。不要因為一時的疏懶,而留下永遠的遺憾。金錢、禮物、聚餐,都不是父母要的,他們要的就只是說說話、走走路而已。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