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三章 人生百年時代,重新開啟第二人生
退休族再就業,引爆熟年力
二○二○年,日本企業出現了一波「黑字裁員潮」, 有三十五家日本上市上櫃公司在公司內部實施優退方案後,超過六成以上財報呈現了獲利成長。這些成長型企業進行人力精簡的主要目標對象是以四十歲以上的中高年上班族為主,二○一九年有超過九千人以上被辭退,是二○一八年的三倍。而企業進行人力精簡,除了強化數位世代的戰鬥力之外,也代表著日本企業從二戰之後一直秉持的「終身雇用制」面臨了嚴峻的考驗。
隨著人工智能發展,許多企業雖然營收增加,但是人力需求不再像過去那麼重要。「黑字裁員潮」在日本製藥業特別明顯,幾家大型的製藥廠像是中外製藥、安斯泰來製藥這幾年的營收都呈現成長狀態,但是這兩家藥廠都在二○一九年啟動了公司內部的優退專案,二○二○年就有將近九百名中高齡員工申請優退。近年來,日本的電器產業也開始進行人事改革,NEC二○一九年有超過三千名的中高齡幹部離職,此外公司內部也展開了能力敍薪的方案,即便是新進員工,想要拿到千萬年薪,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資料,日本大企業五十到五十四歲的員工平均月薪約五十一萬日圓, 四十五到四十九歲的員工約四十六萬日圓,而二十五到二十九歲的員工只有二十六萬日圓左右。一旦中高年員工優退,相對地,也提高了年輕世代的薪資結構。
找回流失戰鬥力
過去,日本人普遍抱持著必須對企業忠誠的觀念不願意轉換工作之外,加上轉職之後,薪資條件以及福利制度往往比不上原有的公司,使得一些資深員工更不願意輕易轉換跑道。但是隨著「黑字裁員潮」帶來的衝擊,這群中高齡上班族已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安安穩穩地待在同一家公司,直到退休。
根據日本大型人才仲介公司的統計,光是二○一九年四十歲以上的轉職成功案例就比過去高出了三成以上。包括日本最大的Recruit在內的三大人才仲介公司,二○一八年協助四十歲以上成功轉職的人數為九千四百人,二○一九年的人數則是突破一萬人以上,是二○一三年的三倍以上。從大企業釋放出來的中年勞動力,讓日本的雇用關係產生了變化。
那些從大企業退下來的中高齡上班族,雖然到了屆齡退休的年紀,但是他們長年從事業務、財務或是人資的工作,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身體狀況還相當硬朗,如果只為了遵循勞動制度而退休,無論對於企業或是個人來說,其實都是一種損失。由於他們具備了中小企業最缺乏的「即戰力」,因此許多中小企業紛紛開出派遣職缺,希望能夠招募到這群專業人士回流。這些人才大部分都流進了新創企業、專門技術工廠或是地方創生產業,這些產業對於即戰力的需求遠高過其他企業,但是又不像其他企業有能力高薪挖角專業經理人或是職人。
這些重新回到就業市場的勞動力,被賦予了一個新的名稱叫做「熟年力」。擁有熟年力的上班族往往有幾個共同特點:過去在某個工作領域至少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對於網路世界充滿好奇心且願意嘗試新事物,喜歡閱讀進修,以及與人來往。對他們來說,工作不只是為了生活,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是在為人生下半場做一個美好的收尾。由於他們已經過了為爭取權力你爭我奪的人生階段,可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待工作,並且貢獻自己過去在漫長工作歲月中所累積的經驗。
熟年力也幫日本社會解決了另外一個難題,那就是老人安養和長照問題。許多退休一族投入老人安養互助系統,由於年紀相近,在溝通上比較沒有障礙。此外,機器人技術的發達,解決了年長者體力勞動限制的難題,讓這股力量能夠發揮到最大。
高齡社員的工作更彈性
在實施 「エルダー(elder)社員」制度 的企業裡,會將高齡社員與剛踏入社會的年輕新人編制為一組,由他們提供新人專業技能的指導和經驗傳承。與既有體制不同,他們可以自由選擇上下班時間,有的人一週只上幾天班,或是短時間出勤。
雖然這群再就業的專業上班族薪資大都以時薪計算,但是平均時薪比普通的派遣員工來得高;一般派遣員工的平均時薪大約是一千兩百日圓,具有專才的派遣人員時薪大約落在三千到六千日圓不等,甚至有人時薪高達一萬日圓。其中,具備法務、財務專才以及工地現場監工管理的技術人員最吃香。
曾經在伊藤忠商社工作的本田雅也,今年六十六歲。六年前他從公司退休之後,在一家貿易公司幫忙審查契約內容以及協助業務開發,一個星期上班三天,一年下來薪水也有兩、三百萬日圓,雖然收入沒有過去在公司上班時高,但對於生活來說不無小補。
根據調查顯示,日本人口比例最多的團塊世代(一九四七到一九四九年出生)雖然大量退休,但是這群「資深高年級生」有三成以上表示自己還可以繼續工作到七十歲以上,甚至有兩成已經退休的受訪者表示,一點都不喜歡退休後無所事事的生活。另外有兩成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積極重新投入職場的原因,是因為銀行裡的存款不到一百萬日圓。大部分日本人的存款集中在五百萬日圓到一千萬日圓之間,但是依照日本的生活水準估算,一對退休夫妻每個月的平均支出需要二十六點八萬日圓,日本國民年金一個月大約只可領到二十二點八萬日圓。所以,以日本人平均壽命換算下來,這對夫妻退休後至少要準備一千一百萬日圓才能夠無憂無慮地度過老後的生活。
日本知名人才派遣公司Pasona在今年櫻花盛開的三月底舉辦了一場新入社員儀式,參加這場入社儀式的「新」社員共八十人,特別的是,他們平均年齡超過六十歲,其中年齡最大的員工已經七十歲了。
中高年級生再就業在日本社會裡已成為習以為常的事,不管是在車站、超市、百貨商場……到處都可見到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們努力工作的身影。當人生一百年時代來臨,身為職場中高年級生才發現,如果能夠在年輕時積極培養自己的工作實力,或是擁有第二專長,或許才是生存之道。

中高年創業,是危機還是轉機?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原本打算撐到公司營收轉黑字再退休的中年上班族們,心想若不趁著這波優退方案拿到一筆退休金,接下來情況會不會變得更糟糕呢?搞不好最後連退休金都拿不到?
只是這群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們從學校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大公司裡工作,優退之後要做什麼?往後,他們的人生還有很長的時間要過,該如何謀生?到底要不要創業?如果沒想清楚就貿然行動的話,這場人生賭注的風險似乎太高了。
新冠疫情爆發後,過去日本上班族認為可以安心做到退休的大企業,也被疫情打得落花流水。曾經是「花形企業」的航空公司:全日空以及日本航空,二○二○年公布了營業額超過兩千到五千億日圓以上的赤字。根據日本商工調查的統計資料,光是日本上市上櫃公司,今年提出優退的人數就超過一萬人以上。
在一九八○年代,日本曾吹起「脫離上班族」風潮,許多人受不了日本經濟高度成長之後,在公司沒日沒夜地加班工作的社畜生活而走上創業之路。即便當時許多專家對想脫離公司自行創業的上班族提出警告,不要輕易地踏進餐飲這一行,還是有不少人搶著租下店面,開起拉麵店、燒鳥店或是蕎麥麵店。有人因為投入餐飲業致富,但只是少數成功的例子;許多人花光了積蓄,鎩羽而歸。
第一波上班族創業風潮,在認清了夢想與現實的差距之後,想要創業的雄心大志也漸漸地冷卻下來。但是這次疫情引發了中年大叔們另一股獨立創業潮。不同的是,之前脫離企業組織出來獨立創業的上班族,心中大都抱持著夢想,而這群創業大叔們,很多是因為公司經營不善、宣布倒閉而失業,或是公司為了縮減人事開銷被裁員,走上創業之路。他們身上不再有可以提供生活保障的公司名片,一旦下定決心創業,至少必須做好三年內沒有收入的心理準備。
根據日本勞動政策研究研修機構調查,從上班族轉換成自營業之後,超過六成的人平均年收入不到兩百萬日圓,而且有超過三成以上的人,每個月工作天數不到七天。雖然當中有七成的人覺得更能夠發揮所長,並且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但是有超過五成的人卻認為自己付出的精力與收入不成比例。這些從事自營業的人口當中,五十歲以上的中年大叔超過了百分之五十四點八,以業務、銷售工作居多,但是他們的年收入也最少,平均大約三百萬日圓左右。
日本最近有一系列老花眼鏡的電視廣告,分別找了渡邊謙、菊川怜、武井咲等一線明星演出。這支廣告並沒有什麼花稍的動畫或是別出心裁的情節,甚至還夾帶了一些昭和大叔的冷笑話,但是從議題發酵到實際銷售業績來看,卻意外地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殺出了一條血路。
這家老花眼鏡的製造商原本只是一家專門生產醫療器械的百年企業,當時開發這款老花眼鏡也只是巧合,並沒有花太多心力做行銷。二○一三年,一家由家電和量販店退休業務們組成的行銷公司,提出了要為這款Hazuki的老花眼鏡進行銷售推廣的企劃,結果在短短五年間,讓這款老花眼鏡成了該公司的熱賣商品。
為什麼一個簡單的老花眼鏡廣告,可以異軍突起?原因在於背後有支銀髮銷售軍團,他們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這間位於日本埼玉縣的公司在二○一一年成立,成員大約一百五十人,平均年齡六十四歲,他們從日本的家電廠或是量販店退休之後,發現自己的身體仍然硬朗卻每天無所事事感到失落,於是,組成了一家稱為「生活大師」(ライフマスター)的公司,希望透過長年累積下來的人脈以及專業,延伸自己的職業生涯。
「退休前,早就感受到家電製造商還有量販店的工作環境,對於我們這群中高齡員工很不友善,剛好遇到三一一地震,更深刻體驗到這時候退休是不是太早了呢?」今年七十四歲的「生活大師」會長布袋田晉回憶成立公司的原因時說道。
「有一天,一家電器量販店的董事跟我聊到,他們引進了掃地機器人卻沒有業務員會賣,這讓我更確信,是該把我們這群屆齡退休的老骨頭們重新整合起來的時候了。」而他們第一項接受委託的業務就是推廣掃地機器人。這些過去在業界的頂級業務,不但熟悉廠商,對於賣場的喜好也瞭若指掌。他們就像是身經百戰的戰士般,征戰日本各地賣場,身上所累積的專業知識以及銷售經驗,不是剛入行的年輕小夥子可以匹敵的。
當他們的身影在賣場穿梭的時候,發現很多跟自己同樣年紀的消費者,選購好商品,在櫃檯填資料的時候,常常得翻遍全身上下和背包,才能找到老花眼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主動找上Hazuki,希望幫助他們推廣老花眼鏡這個冷門業務。
起初,他們把三種不同度數的老花眼鏡放在家電量販店的結帳櫃檯,當顧客結帳填寫資料的時候,就直接把櫃檯邊的老花眼鏡送到顧客前面。這個貼心小動作,沒有親身經歷的業務是無法想像的,而Hazuki 的知名度就這樣逐漸累積起來。
布袋田晉說:「我們五個退休的老頭子創立公司時,從來沒有想過現在會有一百五十名員工,每年的營收還能超過十二億日圓。我們的員工年齡上限是八十歲,他們從退休之後到公司做到八十歲應該可以存到兩千萬日圓,把這些錢拿來舉辦自己的葬禮也足夠了。」
在日本社會一片經濟不景氣下,許多大型企業選擇了將業務外包,不但可以降低人事管理的成本,也讓過去依附在企業內部的行銷、營業單位,有了更多揮灑創意的空間。而對於像「生活大師」 這些從大企業退休的大叔們來說,因為加入新創行列,他們過去累積了數十年的經驗不會因為退休而消失,可說是兩全其美的做法。

半路出家的主婦,釀出最強葡萄酒3

東京都台東區的御徒町車站附近,有一間十坪不到的葡萄酒釀造所「Book Road葡藏人」。這問釀造所的老闆須合美智子,四年前還只是一個葡萄酒素人,如今卻已是獲得日本國產紅酒的最高獎項「日本酒窖三星賞」的釀酒師。
須合美智子高中畢業後,進入地方合作社工作;二十三歲時辭去工作結婚,成為專職主婦。婚後她偶爾會到餐廳打工來貼補家用,但主要生活重心還是照顧家裡的兩個孩子,一心只想當個好母親。好不容易,她將兩個孩子拉拔長大,四十五歲那年,她聽打工餐廳的老闆聊到想要開一間都市型釀酒所,好像很有趣,因而興起了創業的念頭。
她心想:反正孩子都長大了,不如去學釀酒,將來經營一家屬於自己的釀酒所。因此,須合在日本最大的葡萄產地山梨縣,找到一家葡萄酒窖上課學釀酒,並且取得了釀酒執照。
但是,有了釀酒資格,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首先,她得找到種植葡萄的農家提供釀酒原料,並且規劃釀好的葡萄酒在哪些通路販賣。
二○一七年,「葡藏人」開業,一年約生產一萬三千瓶葡萄酒。每次有新的商品出來,須合都會找員工一起品嘗,請他們試喝之後發表感想,再請設計師將最適合搭配美酒的食物設計成酒標。許多葡萄酒入門者,包括她在內,很難理解那些艱澀的專業名詞,因此把適合搭配的食物畫成酒標,更能一目了然。這種站在外行人的角度思考、與消費者對話的做法,在社群媒體之間引起了口耳相傳的宣傳效應。
須合美智子的兒子圭吾大學畢業後就到外地工作。回想四年前媽媽突然說要開一間葡萄釀造所時,他的第一個反應是:「不是在開玩笑吧!明明只喝個幾次葡萄酒,就想要蓋一間釀造所,想到這件事就頭皮發麻。」
須合美智子從小就教導孩子:想做什麼就去做,不要有任何遺憾。因此,圭吾雖然擔心媽媽工作太過操勞,偶爾還是會用Line關心一下。
對須合美智子來說,釀酒工作的確非常消耗體力。每天早上她要開著貨車,和助手一起到農家搬運採收好的葡萄,一次大約進兩噸左右的葡萄原料。接著,還要進行釀造作業,從發酵到最後熟成裝瓶,她都是親力親為。「葡藏人」一年可以生產一萬三千瓶葡萄酒,但是整個酒窖的員工不到六個人,難怪圭吾會擔心媽媽的身體受不了。
「葡藏人」每月舉辦兩次試飲會,對美智子來說,這是把葡萄酒推廣出去的大好機會,而且還能從顧客的回饋意見中獲得改進的方向。在試飲會現場,一杯紅酒搭配一盤下酒的起司火腿才六百日圓,吸引了不少假日到御徒町逛街的路人,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有這家葡萄酒釀造所存在,四年下來,更培養了不少死忠的客戶。
須合美智子一開始把釀酒所取名「葡藏人」,就是希望把「葡萄」、「酒藏」以及「人」連接在一起,她相信只要將這三個元素相互連結,就能成功。她回憶自己剛到山梨縣的酒窖學習釀酒時,有位師傅問她為什麼要來學釀酒?她回答:「因為我覺得搖晃著酒杯喝紅酒的樣子好優雅。」結果眾人聽了都哈哈大笑。
「我現在終於知道他們為什麼笑了,因為釀酒每天都是體力活,所以周圍的人才會說我是個憨人吧。」
須合美智子會在四十五歲時投入一個完全未知的產業,只有一個理由:不想把年齡當作藉口,也不想聽到其他人說:「因為年紀大了,所以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就像她常鼓勵兒子說的話:「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吧!」她也身體力行著。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