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赤裸的情慾
「男人身上的生殖器不聽節制、自行其道,有如一頭不可理喻的野獸,在情慾的推波助瀾下變得瘋狂,想支配一切。」 然而,不只男人,「出於同樣的理由,女體裡所謂的陰道和子宮的情況也一樣,它們像是住在女體裡的小生靈,﹝…﹞如果生氣了或不耐煩,就開始搞怪,在體內到處亂纂,發散體液,堵住呼吸通道,使得呼吸困難,引發極度的恐慌,同時散佈各種疾病,直到兩性的慾望和愛情使得男女互相結合,就像從樹上摘下果實一樣。」
這場理性與情慾的抗爭會如何收場,柏拉圖抱持了一定的隱憂。情慾主宰人類,對男人而言,男人的陽具不聽節制自行其道﹐在柏拉圖看來,女人的陰道也同樣的容易被撥動激發。
我們必須體諒﹐柏拉圖和他古代希臘的同儕們僅僅透過觀察便導出了情慾主宰人類的結論。古代的希臘確實是情慾氾濫的,性慾與權力為公然追求的目標和維護的傳統。古代哲學家偉大的貢獻便在於,能夠將自身提昇於狂野的情慾之上,進行身心兩方面的反省,同時體認到,人類只有在學會掌控自己性慾本能之後,才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由於情慾環境的時代落差,今日我們可能會覺得古代哲人的學說只是道德上的說教,然而,人類的文明就此開始。
但是,人類並沒有因此能夠擺脫赤裸情慾的控制﹐情慾本能是我們體內最為深刻切身的部份。深刻切身,一方面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情慾本能是人性中獸性的殘存,生殖器官可說是其外在可見的特徵。另一方面,這就像是被人擺了一道一樣的深刻切身,情慾本能被視為不好的、低劣的,人類該為此感到羞愧。情慾本能—— 對性的渴望,為性而性—— 被看作是低劣廉價的。哲學家峻德.安德斯(Günther Anders) 寫道:「 不假思索是野蠻的。」不﹗這不是我們﹗我們不希望成為法國啟蒙作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筆下的老公馬﹕「我把一匹老公馬趕進了種馬場。牠難以馴服,只要聞到牡馬在它身邊就開始發情。在種馬場中,由於能輕而易舉的滿足自己的慾望,就漸漸對自己的牡馬感到厭煩。但對外來的牡馬就完全不同了,只要看到有一匹走到牧場的附近,牠就立刻嘶叫起來,並像以前那樣開始發情。」
在某些市郊酒吧裡或滑雪度假小屋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少數恬不知恥、不斷發出嘶叫的人類品種,不斷的求歡作愛,一心只想醉沉在性慾的愉悅裡。他們讓我們回憶起過去受控於情慾本能的深切過往。「虧乏的感受預設了與虧乏物之間的親屬關係,換言之,虧乏物預設了虧乏物的部份擁有。」德國小說家尚.保羅(Jean Paul )如是說。只有在真正欠缺某物時,才會對某物有所渴求。虧乏才有所求,難道人類是長期欠缺性愛的動物?
在他著名的「 需求金字塔理論」(Bedürfnis-Pyramide) 中﹐人本主義心理大師馬斯洛(Abraham Maslow)指出,性乃是人類最原始的基本需求。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將人類不同的需求以一定的順序排列開來,我們雖然希望能夠滿足所有的需求,卻不是同時擁有全部,而是循序漸進。位於需求金字塔底端的是些維持生活必須的需求,逐漸才晉昇到超越經驗界的遠大目標。 我們必須慢慢的往這個階梯上爬,首先必須滿足生物性(飢﹑渴等)的基本需求,這些基本需求滿足之後,我們開始擔心安全的需求。安全的需求被滿足之後﹐我們開始操心結合(愛) 的需求等等﹐慢慢晉昇無法跳躍其中任何一個階段。道理非常簡單,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如果無法溫飽(最低層次的需求) ,自我實踐和靈性的修煉(最高層次的需求) 對我們而言根本無所謂。有趣的是,性需求排位在基本需求中相當相當的低位,就在食物、水和氧氣之後,真的是無法再低了。根據馬斯洛的看法,位於這個層面的需求皆自然天生而非教育所得。果真如此,食色性也,我們根本無法不做愛。
除此之外,西格蒙特.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還作出了診斷:「成人性愛生活中的一個普遍現象為“刺激飢渴” ﹐〔…〕會不斷的想更換選擇對象。」性慾衝動也因此與其它癮頭(如酒癮)明顯區別出來。在相關文獻中﹐弗洛伊德多次比較了性慾衝動和酒癮的區別。
弗洛伊德寫道:「誰曾聽說,一個酒鬼會厭煩於永遠喝同樣一種酒,而想到變換酒的品種?〔…〕誰又認識哪個酒鬼,因為酒喝多了心生厭倦,就跑到酒價昂貴或禁酒的國家,希望用這樣一種挫折來刺激他那萎縮的快樂? 我們絕未聽說過這樣的事情。〔…〕為什麼人們在對待愛他的性對象的關係上就大不相同? 」當性慾能暢行無阻得到滿足時,對愛需求的心理價值也隨之降低,只有在阻礙重重的狀況下,力比多(Libido)才會蓬勃發展。人類確實也不斷地以道德限制或社會規範為名創造重重的障礙。蒙田深知「困難讓事務更顯珍貴」 的道理。
人類為什麼如此這般地複雜?「這聽起來似乎十分奇怪,但我認為我們必須考慮以下的可能性,人類情慾本能中肯定有些成份還不適宜得到絕對的滿足。」弗洛依德發表了心理學的深刻見解,由於亂倫禁忌,我們始終無法得到本能慾求的原初對象 — 母親和父親,「如果本能慾求的原初對象因壓抑作用而失去,就由一連串的替代性對象來取代,然而,這些對象中,沒有一個能為其帶來完全的滿足。」換言之,接下來的愛慾關係都只是些代替品,我們被詛咒為永遠只能得到替代性的滿足。要不是踏上了文明之路,我們大概還是情慾焚身,在這個世界上不滿足的嘶喊喘息,像矮黑猩猩一樣一心只想做愛。
文明化的奇蹟便在於,它像低壓渦輪般轉化了我們永遠無法滿足的性慾,使其成為成就文明的動力來源,這也是深度心理學對古代哲學哀嚎(Lamento)一辭別出心裁的解釋。如果我們依然如故的「沉溺於色慾」之中,我們的一生將一事無成。
為了不落人口實的滿足色慾,人類發明了不少新花樣,妓女特種行業和婚姻的締結便屬於其中。如果不是這樣﹐哲學大家康德幹麻正經八百的把婚姻定義為兩人之間交換使用性器官的協議。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法律上會規定不履行夫妻義務,或是沒有理由的拒絕性交就算是觸犯了婚姻法規?
儘管法律規定是如此的善體人意,然而,如果在法定的生活伴侶身上仍然得不到性的滿足,那該怎麼辦?我們是不是該在人際關係的法統上加上一條「性慾的正當自衛」和「性掠奪」規定?法律是否可以允許我們,在性飢渴或家中性事無法滿足的狀況下,外出求歡滿足生活必需的慾望?
答案因人見智,是個人考量內在的必須性﹑主導道德觀和人際之間的協定緊張關係的後作出的決定。仔細想想,這可不是一個可以隨便作答的問題,因為人類的情慾(不只)千奇百怪形形色色,色情(Erotik)和性癖好(Obsessionen)之間的差別往往只是一線之隔。
「成為理性主體的規則(習慣) 的感官慾望我們稱之為傾向喜好(inclinaito) 。」康德寫道。我們的情慾同樣可以透過性慾的替代物和替代行為被撥動激發,並且逐漸變成一種習慣,諸如對高跟鞋﹑皮鞭和使用過的性感內衣的偏愛,諸如沙豬主義﹑性虐待主義和戀物主義的傾向,這都可能是被燃生的慾望。這些在心理分析中被稱為“次要的慾望本能”與主體合而為一。主體深深感受到慾望的吸力,同時也察覺到,無法抗拒這個吸力。把情慾本能看作有違人類尊嚴的東西加以忽視,這並不是件難事,但控制慾望卻不件容易的事。
年事已高的叔本華(Schopenhauer) ,在一次對談中,顯而易見的鬆了口氣的指出,他的性慾終於消隕了。在性慾為他帶來那麼多麻煩之後,一切終於都結束回歸平靜了。
「所有兩情相悅的情縤,不管表現得多麼的纏綿悱惻,都根源於性慾本能。」
叔本華
生物學決定了一切?
約十八世紀中葉啟蒙主義年代,一種絲毫也不浪漫的看法很快的便深植人心。這種想法把人類所有與色情有關的行為舉止都解釋為人類生物需求的文明包裝。就是說,人類所有的情慾想動,甚至在異性身上所感受到的真愛,說穿了都不過只是人類想要進行性交活動的一種推脫說辭,好讓自己完成生物上所潛藏的傳宗接代的目的。或是換個角度來看,人類為雙腳直行的動物,就其生物本質來看,天生註定要以交媾的方式來繁衍后代。可能正因為如此,為了避免公開談論這個動物性的行為,人類發明了所謂的相愛之說,以便讓這個話題得到一個文明和道德的正確框架。
在哲學上叔本華堅持的捍衛著這種一針見血的﹐基本上卻也是非常簡單的看法。他寫道:「所有兩情相悅的情愫,不管表現得多麼的纏綿悱惻,都根源於性慾本能。是的,正是這一種明確清楚﹑具體特定,從最嚴格意義上來說,甚至是一種個人化了的性慾本能。」當然,這裡談論的絕不是「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小事」, 因為「性愛活動最終目標的重要性〔…〕,實際上比人生中其他其它活動的目標都來得重要。也因此,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嚴肅的來看待,認真的加以探討。性愛活動所決定的不是別的,正是人類下一代的構成。當我們退出人生舞台之後,我們的下一代將是粉墨登場的角色。 他們的存在和素質就全由我們的這些風流韻事所決定。〔…〕下一代存在與否是以我們的性慾為條件,同樣的,下一代的真正本質也為滿足性慾,即由個人作出的選擇為前提,來進行性愛,他們的本質,無論在哪一方面,就由此不可挽回的確定下來了。」
將愛情比喻為文明對赤裸情慾的包裝,好比一部生物學的戲劇,總集了所有戲劇要素於一身,人類未來的命運,不管是在質上還是在量上,都決定於風流韻事的結果上。根據這種看法,愛情的深意其實根源於生物性的育種動機,同時我們還應該知道,情慾並不是由我們個人,而是由人類「種屬精神」(Geist der Gattung)所決定的。愛和自由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叔本華寫道﹕「基於愛情的婚姻,其締結是為著種屬﹑而不是個體的利益。雖然當事人誤以為在自己謀求幸福,但聯姻的真正目的卻不為當事人所知,婚姻的目的只在製造一個只有通過當事人才可以生產的個體。」
換言之,經由高階的授權,我們才進行愛的交易,我們充其量也不過是「種屬精神」的傳聲桶,這也就是今日在學術上人們試圖用「性別」(Gene)這個概念加以描述的東西。叔本華自問,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為何戀愛中的男人把全副身心交付出去,誠惶誠恐地看著對方的眼色,隨時準備著為她做出種種犧牲? 因為正是他身上的不朽部份在渴求她,〔…〕 那種目標指向某一特定女子的迫切,甚至熱切的渴望,就是證明我們那不可消滅的本質內核以及它在種屬延續著生命的直接憑證。」根據這種看法,所有色情行為舉止的表現形式皆為異物所控制,生物學決定了一切,時時提醒我們去完成該完成的傳宗接代的任務,「是的,我們甚至可以說,人類本身就是性慾本能的具體表現,因為人類的生成﹑人類的慾想都只是性交活動。人類的整體形像是單單由這個性慾本能所構成與組合的。」
愛情存在的目的只為了傳宗接代,色情的行為舉止都根基於所謂的「繁殖慾望」。當然,這並非唯一的定論﹐我們可以對這種說法加以反駮,一如意大利作家鳩里由斯.埃沃拉(Julius Evola)借用名為梭羅耶夫(Solowjew)的蘇聯移民筆下的論證所證明的﹕「生物種類的階梯越高,其繁殖能力便越低,性慾的吸引力卻越強烈。」埃沃拉得到以下結論,對人類而言性愛雖然具有特殊的意義和特別的張力,然而,人類的生育遠低於其他動物。如果我們觀察動物生活的兩個極端﹐便可發現,一端為沒有性愛享受的繁殖活動,另一端則為擺脫繁殖目的的性和激情所有可能的面相。
叔本華要是知道有這種論點,那麼,這個想法一定會促進他的思考。如果我們觀察生物界中珊瑚和菇菌類等的生活形式,它們擁有自然界中最高的繁殖率,性愛生活或色情對它們來講完全不重要。相對的,與其他動物有別,人類和一般類人猿繁殖率雖然很低,卻賦予性愛生活高度的價值。這似乎顯示了,性愛生活的存在價值與人種的繁衍和所謂的「繁殖慾望」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相反的,埃沃拉指出﹕「兩性相吸的真正前提,與其週邊的神秘和形上學有關」渴求和結合的慾望是無法抗拒的,繁衍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只有排除了以繁殖為目的的性愛活動,只有在把「繁殖」的任務完全交給珊瑚或菌類之後,這樣的性愛活動才是真正的色情。「繁殖」是動人心弦的色情世界最不色情的部份。 然而,對喜歡偷情而沾沾自喜的人,我們毋須多費口舌,這個論點對他們來講完全是再明白不過的了。
「男人身上的生殖器不聽節制、自行其道,有如一頭不可理喻的野獸,在情慾的推波助瀾下變得瘋狂,想支配一切。」 然而,不只男人,「出於同樣的理由,女體裡所謂的陰道和子宮的情況也一樣,它們像是住在女體裡的小生靈,﹝…﹞如果生氣了或不耐煩,就開始搞怪,在體內到處亂纂,發散體液,堵住呼吸通道,使得呼吸困難,引發極度的恐慌,同時散佈各種疾病,直到兩性的慾望和愛情使得男女互相結合,就像從樹上摘下果實一樣。」
這場理性與情慾的抗爭會如何收場,柏拉圖抱持了一定的隱憂。情慾主宰人類,對男人而言,男人的陽具不聽節制自行其道﹐在柏拉圖看來,女人的陰道也同樣的容易被撥動激發。
我們必須體諒﹐柏拉圖和他古代希臘的同儕們僅僅透過觀察便導出了情慾主宰人類的結論。古代的希臘確實是情慾氾濫的,性慾與權力為公然追求的目標和維護的傳統。古代哲學家偉大的貢獻便在於,能夠將自身提昇於狂野的情慾之上,進行身心兩方面的反省,同時體認到,人類只有在學會掌控自己性慾本能之後,才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由於情慾環境的時代落差,今日我們可能會覺得古代哲人的學說只是道德上的說教,然而,人類的文明就此開始。
但是,人類並沒有因此能夠擺脫赤裸情慾的控制﹐情慾本能是我們體內最為深刻切身的部份。深刻切身,一方面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情慾本能是人性中獸性的殘存,生殖器官可說是其外在可見的特徵。另一方面,這就像是被人擺了一道一樣的深刻切身,情慾本能被視為不好的、低劣的,人類該為此感到羞愧。情慾本能—— 對性的渴望,為性而性—— 被看作是低劣廉價的。哲學家峻德.安德斯(Günther Anders) 寫道:「 不假思索是野蠻的。」不﹗這不是我們﹗我們不希望成為法國啟蒙作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筆下的老公馬﹕「我把一匹老公馬趕進了種馬場。牠難以馴服,只要聞到牡馬在它身邊就開始發情。在種馬場中,由於能輕而易舉的滿足自己的慾望,就漸漸對自己的牡馬感到厭煩。但對外來的牡馬就完全不同了,只要看到有一匹走到牧場的附近,牠就立刻嘶叫起來,並像以前那樣開始發情。」
在某些市郊酒吧裡或滑雪度假小屋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少數恬不知恥、不斷發出嘶叫的人類品種,不斷的求歡作愛,一心只想醉沉在性慾的愉悅裡。他們讓我們回憶起過去受控於情慾本能的深切過往。「虧乏的感受預設了與虧乏物之間的親屬關係,換言之,虧乏物預設了虧乏物的部份擁有。」德國小說家尚.保羅(Jean Paul )如是說。只有在真正欠缺某物時,才會對某物有所渴求。虧乏才有所求,難道人類是長期欠缺性愛的動物?
在他著名的「 需求金字塔理論」(Bedürfnis-Pyramide) 中﹐人本主義心理大師馬斯洛(Abraham Maslow)指出,性乃是人類最原始的基本需求。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將人類不同的需求以一定的順序排列開來,我們雖然希望能夠滿足所有的需求,卻不是同時擁有全部,而是循序漸進。位於需求金字塔底端的是些維持生活必須的需求,逐漸才晉昇到超越經驗界的遠大目標。 我們必須慢慢的往這個階梯上爬,首先必須滿足生物性(飢﹑渴等)的基本需求,這些基本需求滿足之後,我們開始擔心安全的需求。安全的需求被滿足之後﹐我們開始操心結合(愛) 的需求等等﹐慢慢晉昇無法跳躍其中任何一個階段。道理非常簡單,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如果無法溫飽(最低層次的需求) ,自我實踐和靈性的修煉(最高層次的需求) 對我們而言根本無所謂。有趣的是,性需求排位在基本需求中相當相當的低位,就在食物、水和氧氣之後,真的是無法再低了。根據馬斯洛的看法,位於這個層面的需求皆自然天生而非教育所得。果真如此,食色性也,我們根本無法不做愛。
除此之外,西格蒙特.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還作出了診斷:「成人性愛生活中的一個普遍現象為“刺激飢渴” ﹐〔…〕會不斷的想更換選擇對象。」性慾衝動也因此與其它癮頭(如酒癮)明顯區別出來。在相關文獻中﹐弗洛伊德多次比較了性慾衝動和酒癮的區別。
弗洛伊德寫道:「誰曾聽說,一個酒鬼會厭煩於永遠喝同樣一種酒,而想到變換酒的品種?〔…〕誰又認識哪個酒鬼,因為酒喝多了心生厭倦,就跑到酒價昂貴或禁酒的國家,希望用這樣一種挫折來刺激他那萎縮的快樂? 我們絕未聽說過這樣的事情。〔…〕為什麼人們在對待愛他的性對象的關係上就大不相同? 」當性慾能暢行無阻得到滿足時,對愛需求的心理價值也隨之降低,只有在阻礙重重的狀況下,力比多(Libido)才會蓬勃發展。人類確實也不斷地以道德限制或社會規範為名創造重重的障礙。蒙田深知「困難讓事務更顯珍貴」 的道理。
人類為什麼如此這般地複雜?「這聽起來似乎十分奇怪,但我認為我們必須考慮以下的可能性,人類情慾本能中肯定有些成份還不適宜得到絕對的滿足。」弗洛依德發表了心理學的深刻見解,由於亂倫禁忌,我們始終無法得到本能慾求的原初對象 — 母親和父親,「如果本能慾求的原初對象因壓抑作用而失去,就由一連串的替代性對象來取代,然而,這些對象中,沒有一個能為其帶來完全的滿足。」換言之,接下來的愛慾關係都只是些代替品,我們被詛咒為永遠只能得到替代性的滿足。要不是踏上了文明之路,我們大概還是情慾焚身,在這個世界上不滿足的嘶喊喘息,像矮黑猩猩一樣一心只想做愛。
文明化的奇蹟便在於,它像低壓渦輪般轉化了我們永遠無法滿足的性慾,使其成為成就文明的動力來源,這也是深度心理學對古代哲學哀嚎(Lamento)一辭別出心裁的解釋。如果我們依然如故的「沉溺於色慾」之中,我們的一生將一事無成。
為了不落人口實的滿足色慾,人類發明了不少新花樣,妓女特種行業和婚姻的締結便屬於其中。如果不是這樣﹐哲學大家康德幹麻正經八百的把婚姻定義為兩人之間交換使用性器官的協議。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法律上會規定不履行夫妻義務,或是沒有理由的拒絕性交就算是觸犯了婚姻法規?
儘管法律規定是如此的善體人意,然而,如果在法定的生活伴侶身上仍然得不到性的滿足,那該怎麼辦?我們是不是該在人際關係的法統上加上一條「性慾的正當自衛」和「性掠奪」規定?法律是否可以允許我們,在性飢渴或家中性事無法滿足的狀況下,外出求歡滿足生活必需的慾望?
答案因人見智,是個人考量內在的必須性﹑主導道德觀和人際之間的協定緊張關係的後作出的決定。仔細想想,這可不是一個可以隨便作答的問題,因為人類的情慾(不只)千奇百怪形形色色,色情(Erotik)和性癖好(Obsessionen)之間的差別往往只是一線之隔。
「成為理性主體的規則(習慣) 的感官慾望我們稱之為傾向喜好(inclinaito) 。」康德寫道。我們的情慾同樣可以透過性慾的替代物和替代行為被撥動激發,並且逐漸變成一種習慣,諸如對高跟鞋﹑皮鞭和使用過的性感內衣的偏愛,諸如沙豬主義﹑性虐待主義和戀物主義的傾向,這都可能是被燃生的慾望。這些在心理分析中被稱為“次要的慾望本能”與主體合而為一。主體深深感受到慾望的吸力,同時也察覺到,無法抗拒這個吸力。把情慾本能看作有違人類尊嚴的東西加以忽視,這並不是件難事,但控制慾望卻不件容易的事。
年事已高的叔本華(Schopenhauer) ,在一次對談中,顯而易見的鬆了口氣的指出,他的性慾終於消隕了。在性慾為他帶來那麼多麻煩之後,一切終於都結束回歸平靜了。
「所有兩情相悅的情縤,不管表現得多麼的纏綿悱惻,都根源於性慾本能。」
叔本華
生物學決定了一切?
約十八世紀中葉啟蒙主義年代,一種絲毫也不浪漫的看法很快的便深植人心。這種想法把人類所有與色情有關的行為舉止都解釋為人類生物需求的文明包裝。就是說,人類所有的情慾想動,甚至在異性身上所感受到的真愛,說穿了都不過只是人類想要進行性交活動的一種推脫說辭,好讓自己完成生物上所潛藏的傳宗接代的目的。或是換個角度來看,人類為雙腳直行的動物,就其生物本質來看,天生註定要以交媾的方式來繁衍后代。可能正因為如此,為了避免公開談論這個動物性的行為,人類發明了所謂的相愛之說,以便讓這個話題得到一個文明和道德的正確框架。
在哲學上叔本華堅持的捍衛著這種一針見血的﹐基本上卻也是非常簡單的看法。他寫道:「所有兩情相悅的情愫,不管表現得多麼的纏綿悱惻,都根源於性慾本能。是的,正是這一種明確清楚﹑具體特定,從最嚴格意義上來說,甚至是一種個人化了的性慾本能。」當然,這裡談論的絕不是「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小事」, 因為「性愛活動最終目標的重要性〔…〕,實際上比人生中其他其它活動的目標都來得重要。也因此,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嚴肅的來看待,認真的加以探討。性愛活動所決定的不是別的,正是人類下一代的構成。當我們退出人生舞台之後,我們的下一代將是粉墨登場的角色。 他們的存在和素質就全由我們的這些風流韻事所決定。〔…〕下一代存在與否是以我們的性慾為條件,同樣的,下一代的真正本質也為滿足性慾,即由個人作出的選擇為前提,來進行性愛,他們的本質,無論在哪一方面,就由此不可挽回的確定下來了。」
將愛情比喻為文明對赤裸情慾的包裝,好比一部生物學的戲劇,總集了所有戲劇要素於一身,人類未來的命運,不管是在質上還是在量上,都決定於風流韻事的結果上。根據這種看法,愛情的深意其實根源於生物性的育種動機,同時我們還應該知道,情慾並不是由我們個人,而是由人類「種屬精神」(Geist der Gattung)所決定的。愛和自由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叔本華寫道﹕「基於愛情的婚姻,其締結是為著種屬﹑而不是個體的利益。雖然當事人誤以為在自己謀求幸福,但聯姻的真正目的卻不為當事人所知,婚姻的目的只在製造一個只有通過當事人才可以生產的個體。」
換言之,經由高階的授權,我們才進行愛的交易,我們充其量也不過是「種屬精神」的傳聲桶,這也就是今日在學術上人們試圖用「性別」(Gene)這個概念加以描述的東西。叔本華自問,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為何戀愛中的男人把全副身心交付出去,誠惶誠恐地看著對方的眼色,隨時準備著為她做出種種犧牲? 因為正是他身上的不朽部份在渴求她,〔…〕 那種目標指向某一特定女子的迫切,甚至熱切的渴望,就是證明我們那不可消滅的本質內核以及它在種屬延續著生命的直接憑證。」根據這種看法,所有色情行為舉止的表現形式皆為異物所控制,生物學決定了一切,時時提醒我們去完成該完成的傳宗接代的任務,「是的,我們甚至可以說,人類本身就是性慾本能的具體表現,因為人類的生成﹑人類的慾想都只是性交活動。人類的整體形像是單單由這個性慾本能所構成與組合的。」
愛情存在的目的只為了傳宗接代,色情的行為舉止都根基於所謂的「繁殖慾望」。當然,這並非唯一的定論﹐我們可以對這種說法加以反駮,一如意大利作家鳩里由斯.埃沃拉(Julius Evola)借用名為梭羅耶夫(Solowjew)的蘇聯移民筆下的論證所證明的﹕「生物種類的階梯越高,其繁殖能力便越低,性慾的吸引力卻越強烈。」埃沃拉得到以下結論,對人類而言性愛雖然具有特殊的意義和特別的張力,然而,人類的生育遠低於其他動物。如果我們觀察動物生活的兩個極端﹐便可發現,一端為沒有性愛享受的繁殖活動,另一端則為擺脫繁殖目的的性和激情所有可能的面相。
叔本華要是知道有這種論點,那麼,這個想法一定會促進他的思考。如果我們觀察生物界中珊瑚和菇菌類等的生活形式,它們擁有自然界中最高的繁殖率,性愛生活或色情對它們來講完全不重要。相對的,與其他動物有別,人類和一般類人猿繁殖率雖然很低,卻賦予性愛生活高度的價值。這似乎顯示了,性愛生活的存在價值與人種的繁衍和所謂的「繁殖慾望」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相反的,埃沃拉指出﹕「兩性相吸的真正前提,與其週邊的神秘和形上學有關」渴求和結合的慾望是無法抗拒的,繁衍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只有排除了以繁殖為目的的性愛活動,只有在把「繁殖」的任務完全交給珊瑚或菌類之後,這樣的性愛活動才是真正的色情。「繁殖」是動人心弦的色情世界最不色情的部份。 然而,對喜歡偷情而沾沾自喜的人,我們毋須多費口舌,這個論點對他們來講完全是再明白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