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問題變長了,卻更容易回答

問出更好的問題,不只能推動更深入、更有建樹的對話。充滿自信的做出人生重大抉擇或者被質疑所困,兩者之間的差異也在於問題好不好。
我的太太幾年前懷上第一個孩子時,我們面臨一個問題:「未來想住在哪裡?」這個問題感覺很巨大、令人生畏又至關重要,消耗了不少精力。
我們花了五個月四處旅行尋找答案,走訪新墨西哥州的聖塔菲(Santa Fe)和陶斯(Taos)、愛達荷州的波伊西(Boise)、奧勒岡州的班德(Bend)、華盛頓州的西雅圖(Seattle),還有科羅拉多州的波爾德(Boulder)。不論走到哪裡,都沒有任何地方符合標準,讓我們想定居下來成家立業。
某個城市或許看起來很適合撫養幼兒,但是那裡的中學夠好嗎?長遠來看的話,經濟效益高嗎?那裡會持續為我們帶來啟發嗎?接下來好幾年的人生中,會想要每天看著那一片景色嗎?其中包含這麼多複雜的因素,讓「未來想住在哪裡?」變成一個龐大又複雜的問題。意料之內的是,對答案的追尋只會讓我們捲進不停打轉的壓力風暴,把我們轉得頭暈目眩。
幸好當我的太太懷上第二個孩子時,我已經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問題的力量。所以,我們這次決定重新思考詢問自己的問題。我們不問「未來想住在哪裡?」而是問「想在哪裡住到寶寶六個月大?哪個地方能支持我們創造適合養育幼兒又充滿愛的環境,同時還能啟發我們為彼此付出更多?」
這個問題雖然比較長,卻容易回答多了。儘管總字數增加,但是改變用詞後,反而大幅精簡了對新家的需求。現在只要找一個安全、能給予我們養分,有豐富自然環境和良好社區意識的地方就可以了。突然之間,我們對自己居住的地方產生了全新的好感與欣賞。就算將來有一天想搬家也沒關係,就目前來說,我們可以充滿自信的回答問題,開心的選擇那個符合所有需求的選項,一點也沒必要陷入壓力風暴。
將注意力放在詢問彼此的問題上,可以大大影響兩人關係的品質;重新思考詢問自己的問題,則能夠徹底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那位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朋友母親,就是最好的例子。想想看在人生中面臨的種種困難問題,例如「我這輩子該怎麼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是「我對某個事物充滿熱忱,我該如何將那股熱忱發展成對其他人有用的技能?」這個問題更明確,而且在任何時候都更能配合你的人生軌跡。
像這樣改變問題的措辭,就是透過自己的渴望看待世界,而不是為了迎合社會期待。問「他們為什麼不喜歡我?」沒有什麼建設性,但是問「我為什麼覺得他們不喜歡我,我明白之後能得到什麼收穫?」這個問題或許能帶你走上自我探索的道路,以更健康的方式了解該如何看待自己。
又或者發生壞事時,許多人會問自己:「這種鳥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們何不把問題改成「這種鳥事能讓我學到什麼?」或者更好的問法:「我怎麼這麼幸運,能遇到這種鳥事?」又或者把問題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改成「這種鳥事會如何給我養分,讓我成為想成為的人?」
只要簡單的改變問題,就是給自己機會成長,將你面對的所有鳥事視為探索和發展的基礎,藉此飛向你一直在追尋的人生。何不給你自己一個機會,看看提問的力量,能為你的人生帶來什麼成長?
與其將重心放在結果,也就是問題的答案上,不如花更多心思在問題本身,產出讓你更有主導權、更有建樹的解決方式。塑造問題就是在塑造答案,而塑造答案就是在塑造你的現實人生。所以別再尋找答案了,創造更好的問題吧。你與自己、伴侶和周遭環境的每一個面向的連結,只會變得更強、更有目標,也更有主導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