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為什麼家變得冷漠了?找出關係疏遠的真相

工作快節奏催生「奈特爾家庭」

  澳洲社會學家伯納德.薩爾特(Bernard Salt)研究發現,在生活和工作節奏更加速的今天,由於生活成本增加、工作壓力變大,很多家庭中,夫妻兩人必須都從事全職工作才能賺到足夠的錢,甚至有不少人會選擇犧牲節假日或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去工作,導致人們的家庭收入雖然在逐年增加,但沒有多少時間享受生活,從而形成了「奈特爾家庭」。

  「奈特爾家庭」(NETTEL Family),就是指那些收入增加,卻沒有時間享受生活的家庭(Not Enough Time to Enjoy Life)。但是,很多「奈特爾家庭」似乎對這種生活方式並不反感,甚至有不少人認為這是顯示他們成功的「勛章」。但仔細想想,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成功」的嗎?從小職員到大主管,職位高了,薪水漲了,但與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有句俗語「貧賤夫妻百事哀」,但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如今明明已經脫離了「貧賤」之列,家卻越來越冷漠,幸福感不升反降了。

  安琳是某公司高層主管,年過四十的她衣著時尚,出入有豪華座車代步,舉手投足間品味盡顯,是眾人眼中值得羨慕的成功人士。而這位成功人士身邊站著的,則是她更為成功的丈夫。她和丈夫結婚多年,兩人都是高位厚祿人士,但為了工作卻常年分居兩地,小孩基本上都是由長輩帶大,是「奈特爾家庭」的典型代表。

  安琳和丈夫的工作都很忙,而且兩人都是計劃性很強的人,他們善於排日程、列計畫,記錄著如何高效完成第二天的工作。對此,他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反而很享受這種日程堆積的狀態。說起自家的生活水準,安琳道:「家庭厚實的經濟基礎能支持小孩去讀最好的學校,幫小孩請最好的家教。這一切看上去彷彿天衣無縫,我們甚至從沒有為了錢的事情爭吵過。」

  在被事業和金錢的成功感包圍的背後,安琳的內心也充斥著無奈和遺憾。她也想要每天按時回家陪伴丈夫和小孩,但身居要職的她更多時候都身不由己。「我們結婚將近二十年了,卻更加覺得對方陌生。現在我們之間的話題好像越來越少,坐在一起除了探討長輩和小孩的話題外,幾乎再沒什麼可聊的。」安琳說。

  出於某些怪異扭曲的邏輯,很多「奈特爾家庭」的夫妻都沉迷於制定每天的日程,他們認為這樣代表自己將工作和生活處理得井然有序,並且堅信,在這個物欲至上的社會,只有賺得多才是成功的代表。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當別人與妻兒、父母享受家庭生活的時候,你在職場上一路爬到高階主管的位子,轉過頭來,小孩已長大,父母已老去,而你與丈夫(妻子)的感情也越來越遠,他們的生活過程你沒有時間參與。尤其是你的下一代──正在成長中的小孩,更將因為父母的忽略而深受影響。

  張女士是一家大型企業的業務主管,事業上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但一提到17歲的兒子,她的眼眶就紅了。「我現在真想用我的事業去換回我原來的兒子。」她告訴朋友,她原本聽話懂事的兒子如今深陷網路遊戲,不但荒廢了學業,身體也因為缺少運動變得越來越差。

  面對這種情況,劉女士一直覺得自己需要負很大責任。「他會考前那段時間,我因為公司業務繁忙經常加班,有時連續四十多天都不能在晚上十二點前回家。兒子就是在那段時間迷上了網路遊戲。」她說,如果再給她一次機會,她寧願放棄工作也要陪在兒子身邊。

  劉女士的案例不是個案,有很多家長都有同樣「悔不當初」的經歷。一個人無論在事業上多成功,如果很少與家人共同用餐,不僅會減少家人間相互溝通的機會,更會疏遠了親情,當發展到小孩認為你只是回家來「過夜」時,那問題就嚴重了。

  在很多人眼中,也許覺得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物質環境,讓小孩上最好的學校,幫小孩請最貴的保母,這便是給小孩最好的「愛」。殊不知,這種做法很容易為小孩的童年埋下深深的陰影,他們潛意識或者已上升到覺得自己是被忽視的,在精神上是被拋棄的,而童年的創傷又最難以癒合,於是這種感受就會在小孩一生的成長中如影隨形。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為何至死都不認他的父親呢?就是這種被「遺棄」的感受從小便進入他的大腦皮質,形成終身印記,無法磨滅。

  除了對小孩的成長影響深遠,「奈特爾家庭」中的夫妻關係一般也會存在問題。成功人士或者預備成功人士覺得生命中的某些階段是可以後期彌補的,先趁年輕拚好事業才是關鍵。於是,夫妻雙方溝通少、理解少,而當問題開始顯著影響生活,他們想停下來面對自己的伴侶時,卻發現彼此之間只剩下無言、冷漠,甚至是婚姻的破裂。

  因此,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應該對「奈特爾家庭」保持警惕之心,避免讓自己的家庭陷入其中。對此,我們可以看看下面的情況,有幾項是符合你的?

1.夫妻雙方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包括通勤時間)。

2.下班回家後的基本活動:上網、看電視或者倒頭睡覺。

3.夫妻雙方幾乎沒有共同的興趣嗜好。

4.父母每天陪伴小孩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5.小孩基本上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保母照顧。

6.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飯的時間一週三次以下。

7.全家人難得去一次附近的公園或者郊外踏青。

8.長期不間歇地工作導致自己出現緊張、焦慮、疲勞、頭昏腦脹、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狀。

  如果你的家庭已有至少五項同時符合以上特徵,那麼請你開始警覺,因為你的家庭已經離「奈特爾家庭」不遠了!

  詩人紀伯倫(Jubran Khalil Jubran)曾在一首詩中這樣描繪他所嚮往的完美婚姻:「你們的結合要保留空隙,讓天堂的風在你們中間舞動。彼此相愛,但不要製造愛的枷鎖,在你們靈魂的兩岸之間,讓愛成為湧動的海洋……一起歡笑,載歌載舞,但容許對方的獨處,就像琵琶的弦,雖然在同一首音樂中顫動,然而你是你,我是我,彼此獨立……」因此,美滿的婚姻關係是找到「獨立」和「依賴」的平衡點,而選擇平衡點的原則,是家庭利益最大化。

  婚姻關係是這樣,家庭關係更是如此,不是麥芽糖一樣的「過分依賴」,也不是「奈特爾家庭」的「過分獨立」。家庭成員中的每一分子都應該結伴前行,相互扶持,讓對方的生命歷程中有你的親密參與,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完美家庭。

  所以,請不要繼續催生「奈特爾家庭」了!關心你的小孩,關心你的父母,關心你的伴侶,讓家庭充滿溫馨和幸福。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