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遇:需要開啟新的對話 愛有時會以絕望的背叛方式呈現,這種人性的矛盾其實緊緊相扣,要解釋個中緣由實在太花時間,也許這永遠也解釋不清。 ──康拉德,《回憶片斷》 此時此刻,在世界任何角落,總有人對伴侶不忠,或正逢伴侶有出軌行為,總有人正想要來一段婚外情,或正在勸導某個深受其苦的朋友,也總有人本身就是婚外情中的第三者。夫妻關係中,婚外情比任何事更令人恐懼,更遭人非議,卻也更具有吸引力。打從一開始出現婚姻制度以來,出軌行為就隨之存在,人們也一直也對此行為心存忌諱。在歷史長河中,這一行為時常受法律嚴禁、或飽受爭議、或被政治化、或被妖魔化。雖然受盡千夫所指,但是外遇卻始終頑強不息,繼續存在,人們對婚姻的堅持恐怕都沒有如此能耐。它是如此嚴重,以至於《聖經》的十誡中竟然有兩條戒律跟它有關,一是不可有此行為,一是心中亦不可有此貪想。 在每個社會、每個地區、每個時代,無論如何施加刑罰阻嚇,不少男男女女依然會不顧婚姻制度的限制,投身婚外情之中。在任何地方,男女的結合一是通過正式的婚姻制度,另一就是通過私密的外遇。對於這個源遠流長,人們普遍避而不談,但卻都普遍奉行的禁忌行為,我們該如何理解? 過去六年來,我一直都在跟人討論這個話題,不只在我診室的隱秘空間裡談論,也在飛機上、晚餐中、開會時、美甲廊裡談論,和同事或電纜工人談論,也少不了在社交媒體上談論。無論在匹茲堡或布宜諾斯艾利斯,在德里或巴黎,我都在做一項開放式的問卷調查,以瞭解今日的婚外情現象。 在世界各地,每當我提到「外遇」這個字眼時,人們的反應差異很大,有人憤怒譴責,有人表示無奈接受,有人謹慎給予同情,也有人熱切嚮往。在保加利亞,有一群女性似乎認為,丈夫與其他女人調情是不幸的事,但也無可厚非。在巴黎,我在晚餐聚會上提到這個話題,馬上引來一陣騷動,原來有那麼多人都曾面對外遇事件,無論有外遇的是本人或其伴侶。在墨西哥,婦女對女方婚外情增加感到自豪,認為這是對沙文主義文化的社會反抗,此文化一向允許男性擁有「兩個家」,一個給家庭,一個給情婦。外遇雖然普遍存在,但其代表的意義(我們如何定義外遇,為此遭受什麼痛苦以及如何談論外遇等)最終都牽涉到外遇發生的時代和地區。 讓我問你:當你想到「外遇」時,第一個在你腦海中閃過的字眼、聯想和影像是什麼?如果我問的是「婚外情」或「浪漫愛情」,你這些想法是否有所不同?如果我問的是「幽會」、「放縱」、「勾搭」或「性伴侶」,你又會做如何想?你的反應會傾向反對還是理解?你主要同情哪一方?是受害者、出軌者、第三者還是子女們?如果你的生活中出現這類事件,你的反應是否會改變? 對婚外情審判其對錯,在我們的文化心態中一向根深蒂固。在我生活和工作的美國,有關對話往往引起本能的、批判性的或偏激的反應。 一個會說,「外遇?這是破壞協議的行為。一次不忠,以後也難免會不忠。」 另一個則說,「怎能這麼說呢,單一伴侶制並非自然行為。」 第三個接著反駁,「這都是廢話,我們不是發情的貓兒,我們是人類,已經成年的大人。」 在美國市場上,出軌行為是以一種譴責加上挑逗的方式加以推銷。雜誌封面刊登情色圖片,內容卻是虛偽的說教。我們的文化對性愛抱持開放態度已經有點過火,但一說到外遇,即使是思想最開放的人往往也難以接受。奇怪的是,我們堅持反對的態度使外遇不至於過分張揚,但是卻未曾揭示外遇事件其實極其普遍。我們不能阻止外遇發生,但是卻都能一致認定不應該有外遇。政治人物有外遇時,選民會一面大聲疾呼要求公開道歉,一面又不放過審視任何猥瑣的細節。無論是身居高位的政壇或軍隊精英,抑或是鄰家大嫂發生婚外情,其中都充滿自戀心態、隱瞞欺騙、傷風敗俗、背信棄義的意味。因此外遇絕對不是簡單的犯禁,也不是隨興的放縱。 當代對外遇這個課題的觀點可綜述如下:外遇是夫妻關係出現差錯的徵象。如果你在家裡可獲得所有需要,就沒有理由到外頭尋找。男性不忠,是由於無聊及害怕親密關係;女性不忠,是由於寂寞及渴望親密關係。忠實的伴侶是成熟、信守承諾、務實的;不忠的伴侶是自私、不成熟、缺乏控制力的。婚外情會傷害當事人,絕對無助於婚姻,也絕對不能容忍。要重建信任與親密感,唯一的途徑是坦白承認、悔改和赦免。此外,離婚主要是基於自尊,而非原諒對方。 當前這種採取說教態度的對話方式,傾向於將「問題」歸咎於夫妻或個人的缺點,卻回避了這個現象所引起的其他更大問題。外遇顯露了許多婚姻的問題──不只是你的婚姻,也包括婚姻制度本身。它也促使我們思考當今「應享權利」這種文化心態,這種心態認為我們享有某些特權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真的認為可以阻止不忠行為擴散,讓外遇只限於發生在少數害群之馬身上?成千上萬背叛伴侶的人不可能都基於病理原因而發生外遇,不是嗎? 支持或反對? 形容通姦行為的中性詞語並不多。長久以來,我們都是採取道德的責難作為主要工具來遏制一時的衝動,以致我們若不使用這些詞語,就沒有其他詞語可用於討論這個課題。這些可資運用的語言,裡頭都深藏著外遇所代表的禁忌與創傷。如果由詩人來說,他可能會用「情人」或「冒險者」來形容出軌者,但一般人多數會偏向使用「騙子」、「說謊者」、「背叛者」、「性成癮者」、「拈花惹草者」、「色情狂」、「好色之徒」、「蕩婦」等等詞彙。這一堆詞彙的共同點就是都認定這是罪惡的行為,這些詞彙不但反映我們的批判態度,也強化了我們這種態度。英文的「adultery」(通姦)這個詞語,源自拉丁文,本是腐敗之意。雖然我極力在這個課題上維持平衡觀點,但同時也意識到我將經常使用的這些詞彙含帶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