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論女性

79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衰老的雙重標準 「你幾歲?」誰都可能提出此問。回答者是個女人--「特定年齡」的女人,法國人總會小心翼翼地這麼說。答案從二十出頭到五十多歲都有可能。如果問題無關個人--只是她申請駕照、信用卡、護照時必填的資訊,那她大概會逼自己照實回答。填寫結婚證書申請表時,若未來的丈夫年紀稍輕,她可能會渴求為自己減去幾歲;但大概不會這麼做。爭取工作時,女人的勝算往往部分取決於「適齡」與否,若她的年齡不合適,若她自覺能規避懲罰,那她就會撒謊。要是女人是第一次去看新的醫生,被問及年齡的那一刻,大概會讓她感覺特別無所遁逃,她可能會匆匆老實交代了事。但此問若正是人們所謂的私人問題--若提問者是新朋友、泛泛之交、鄰居的小孩,或者是辦公室、商店、工廠裡的同事--那她的反應就更難以預測了。她可能會開個玩笑避重就輕,或者佯裝生氣拒絕回答。「你難道不知道女人的年齡問不得嗎?」或者她會在猶豫片刻之後,尷尬又戒備地照實回答。或者她可能會撒謊。但無論是真相、逃避話題或撒謊都無法緩解這問題帶來的不快。對於過了「特定年齡」之後的女性而言,說出自己的年齡總是一道小小考驗。 若這問題是出自女人之口,那就比出自男人之口少了點威脅性。畢竟其他女性也是可能一起受辱的戰友。她會少一點打哈哈的態度,不再那麼忸怩。但她大概還是不樂意回答,可能不會說實話。除去辦理官僚手續之必要外,凡是對過了「特定年齡」的女性提出此問題者,要不是無視禁忌,就是不懂禮數或刻意挑釁。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一旦女人過了特定年齡--縱使還相當年輕,那就不應再好奇她的確切歲數。童年結束後,女性的出生年份就成為她的祕密、她的私人財產。這是個骯髒的祕密。誠實回答絕非上策。 女性每每道出年齡時所感到的不適,其實並不關乎每個人不時對人類壽數有盡的焦慮意識。沒有人喜歡老去,這是人之常情,男女皆然。凡是提及年過三十五者的年齡,都是在提醒他們,自己大概已遠離生命的開端,反而更鄰近終點。此種焦慮感絕無不合理之處。而真正年事已高者(好比過了七、八旬之後),在自己身心的力氣都不免漸弱之時,也總會感到痛苦和憤怒,這也沒有任何異常。無論如何固執忍耐,高齡無可否認是一道考驗。無論老人多麼勇敢地堅持航行,人生都是一艘漸漸沉沒的船。但老年時客觀、神聖的痛苦,卻不同於年紀漸長時主觀、世俗的痛苦。年老是真正的磨難,無論男女都會有類似經歷。年長的過程卻主要是想像上的煎熬──是一種道德疾病、社會造就的病態,在本質上對女性的折磨要多過於男性。女性尤其會帶著此種厭惡、甚至是羞恥感看待年紀漸長(就算是在真正變老之前)的過程。 這個社會賦予青春年少的情緒特權多少激起了每個人對老去的焦慮。不同於部落、農村社會,所有現代都市化社會都睥睨熟齡的價值,反倒對青春的喜悅大加讚揚。世俗社會崇拜不斷增長的工業生產力與對自然無饜足的侵吞,此種對生命週期的新評價奉青春為圭臬,正是為了這種社會而服務。要想讓人們購入更多商品、更快速地消費和丟棄,世俗社會便必須為生命營造出新的節奏感。人本應最能直接掌握自身需求以及真正能帶給自己快樂的事物,但業者為幸福和個人福祉構築出的商業化形象卻已凌駕此種自我認識;而在這幅為繼續刺激狂熱消費而繪製的景象中,最常用來作為幸福隱喻的就屬「青春」(我堅持認為這是隱喻,不是字面描述。青春是對能量、躁動、欲欲望的隱喻,是「渴望」的狀態)。這種將幸福與青春劃上等號的行為,令人人過度執著於自己和他人的確切年齡。在原始及前現代社會,人們對日期的重視程度要低得多。若我們能將人生劃分為一段段漫長時期,每段時期都有其固定責任與一致的理想(和矛盾),人的確切歲數就成了芝麻小事;一個人的出生年份也就微不足道,甚至不值得打探。大多數活在非工業社會裡的人都不確定自己究竟幾歲,可工業社會裡的人卻經常為數字所困。人們近乎痴迷地在「記分卡」添上自己的年齡,總分過高(但「過高」的標準很低)就是壞消息。在這個時代,人類的壽數實際上越來越長,但每個人在後三分之二的生命裡卻都壟罩在青春一去不返的憂慮之中,令人酸楚。 「青春」的顯赫名聲多少困擾著社會上的每個人。男性也容易因年紀漸長而不時感到憂鬱--像是對工作失去安全感、沒有成就感或未得到足夠回報之時。但男性很少如女性那般因歲數而恐慌。年長對男人的殺傷力沒有那麼大,因為儘管眾人對青春的追捧使男女都在抗拒年齡的增長,但這個社會還存在一套對衰老的雙重標準,尤其嚴厲地譴責女性。社會對男性老化更加寬容,正如它也對丈夫的性不忠更加寬容。男性「被允許」變老,不會受罰,但女性在各方各面則不然。 這個社會給年長女性的回饋比男性更少得多。外在魅力於女人的生命中比在男人的生命中更為重要,可是美貌畢竟與青春年華劃上等號,經受不住年歲的考驗。出眾的心智能力可以隨著年齡增長而越發強大,但少有人會鼓勵女性將自己的心智培養到超越半吊子的水準。因為在世人眼中,專屬於女性的智慧是「永久不變的」,是一種關乎情感、古老而直觀的知識,而累積見識、世俗經歷及理性分析都無法再增長這種智慧,故而活得長久也不保證能讓女性豐富智識。女孩早早就該培養家務技能,不必學習那些會隨著經歷而進步的能力(做愛的才能除外)。才幹、自主、自我控制力被當作「男子氣概」的象徵--青春的消逝不會威脅到這些特質。除體育運動外,多數歸屬於男性的活動都能隨著年齡增長而熟練。「女性氣質」則被視作無能、無助、被動、不與人爭、乖巧。這些特質不會隨著年歲而有長進。(未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