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二章 他對每個人都溫柔,卻從沒認真愛過誰
第一節 為什麼他看起來不壞,卻有第二個妳?

情感映像:他說他很專情,直到她發現自己只是備胎之一

  林書庭三十歲,是位大學行政人員,個性溫和、重視穩定感,談過兩段戀愛都以和平分手收場。她一直以為自己對感情的眼光算穩健,直到她遇上沈澤。

  沈澤是她朋友的同事,第一次見面就讓她留下好印象。他說話不多,但態度有禮,對她的生活細節總是記得很清楚。第一次約會時,他主動安排電影與晚餐,甚至提前一天打來詢問她的口味。書庭說:「我從沒遇過這麼體貼又細膩的人。」

  兩人交往三個月,她沉浸在這份「剛剛好」的戀愛裡。他不會讓她沒有安全感,訊息從不間斷,也會定期見面。直到有天,她在他的社群照片中看到一張模糊的背景人影,看起來有些熟悉。她問他是誰,他笑說:「我以前的女同事啦。」

  幾週後,她偶然透過共用朋友的限時動態,看到沈澤與另一個女生在山上過夜露營,而那位女生的社群顯示,他們已在一起半年。
她震驚無比,質問沈澤,對方才坦白說:「我真的很喜歡妳,但她是我以前就熟識的人,我一直想著怎麼處理才不會傷害妳們。」

  她哭著說:「你不是說你最怕背叛別人嗎?」

  他低頭說:「我不是壞人,我只是…不知道怎麼處理感情的衝突。」

他真的不壞嗎?還是他只是會演?

  許多劈腿或多重關係的男性,並非傳統印象中的花花公子,反而表現得溫文儒雅、重情重義。他們很會說「我最怕對不起人」、「我從不輕易交往」、「我會負責任」這類話語。

  但這些說法真正的功能不是向妳表達承諾,而是讓妳降低防備,延長信任時間。在心理學中,這屬於一種「情感策略性話術」,透過語言操控營造道德形象,使對方誤以為他是值得依靠的戀愛對象。

  這種人不是不知道自己同時與兩人發展感情的嚴重性,而是選擇性忽略這件事,並用道德修辭遮掩事實的複雜性。

他怎麼做到的?三種典型的行為表現

  第一,他總是合理化延遲回應:「我最近案子太多」,「我最近在照顧家人」,讓妳以為他的不穩定是因為他生活很辛苦。

  第二,他對所有人都「不錯」,讓妳覺得自己並不特別,因此即使心裡覺得怪,妳也無法要求他只對妳好。

  第三,他會在妳質疑時展現柔弱:「我真的很矛盾」、「我不是花心的人」,讓妳產生同情與猶豫,進一步延後妳的離開。

妳以為他只是還沒整理好,其實他早就選擇好了模糊

  有些男性不是無法選擇,而是選擇了不選。這種不選讓他得以同時享有兩段甚至多段情感來源的供應:他可以從不同對象獲得關心、情緒支持與身體滿足,但卻不需要承擔對應的責任與清楚表態的壓力。

  他維持模糊,妳就會繼續等待;他不表態,妳就不敢撤退。久而久之,妳變成他生活中的「情緒備援系統」,不是戀人,只是一個他捨不得放手但也不願靠近的人。

劈腿者的自我說服:我不是壞人,只是不知道怎麼處理

  心理學家認為,許多劈腿男性並非完全沒有道德感,而是進行了自我合理化。這種心理機制會讓他告訴自己:

  「我其實愛她們每一個人,只是表現方式不同。」

  「我沒有明說,就不算欺騙。」

  「等我理清楚再做決定,這樣比較負責。」

  這些語句表面聽來體面,實則是情緒責任的逃避。他們將選擇推遲,將情緒投資外包,讓對方承擔關係的進退不明與情緒代價。

他看起來不壞,但那不代表妳該留下來

  一個人看起來體貼、有教養、有禮貌,不代表他就是值得托付的人。真正的好,不是「會說」,而是「能承擔」;不是「讓妳感動」,而是「讓妳安心」。

  妳需要的是一個願意清楚面對關係、尊重妳投入、不讓妳懷疑自己價值的人,而不是一個永遠在邊界徘徊的模糊者。

  當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想太多,請記得:真正有心的人,不會讓妳這麼常懷疑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