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東大教授寫給女孩與女人的性別入門讀本》
第1章 學校裡,為什麼女生總是排在男生後面?
【顏色也分成女生的顏色和男生的顏色嗎?】
Q3 比起粉紅色或紅色,我妹妹更喜歡藍色跟黑色,所以她的衣服和書包總是只有這兩個顏色,而且她還留著一頭短髮,別人都說「看起來很像男生」。她這樣是不是有點「奇怪」呢?
A3 粉紅色和紅色是女孩子的顏色,藍色和黑色是男孩子的顏色;長頭髮的是女生,短頭髮的是男生──這樣的偏見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在哪裡、又是怎麼樣被灌輸的呢?真想聽聽小寶寶怎麼說。莫非女寶寶會自然而然地把手伸向粉紅色或紅色,男寶寶則是看到藍色或黑色就會笑個不停?根據研究指出,小寶寶喜歡的是紅色或黃色這類清晰明亮的顏色,那麼,把手伸向紅色的男寶寶難道就會被說「好像女生」?以前在日本,嬰兒出生的時候,如果是女孩,就會收到有荷葉邊的嬰兒服;如果是男孩,就會收到藍色的包巾當禮物……正是「周遭」這樣的作法塑造了女生的顏色和男生的顏色。我在前面的Q2其實已經講過了,這就叫作刻板印象。
只要到小學裡看看,就會發現書包的顏色經常都是固定的。因為日本的書包並不便宜,所以大部分都是爺爺奶奶送的,而老人家總是會基於先入為主的觀念,給孫女買紅色或粉紅色的書包,給孫子買黑色書包。近來的書包有越來越多種顏色,選擇綠色書包的女生或是選擇粉紅色書包的男生,是不是也會被認為「很奇怪」呢?就算無論如何都想要選擇不同的顏色、努力去爭取,往往也會被大人說服,最後女孩子還是用紅色或粉紅色,男孩子還是用黑色,這是因為大人會擔心「要是只有自己的孩子選了不一樣的顏色,在學校可能會被排擠或霸凌」。但是呢,我也說過了,小孩的世界就是大人社會的縮影,塑造女生的顏色、男生的顏色這些刻板印象的,不是小孩,而是大人。小孩子模仿大人,也在心裡形成了刻板印象,才會覺得那些不符合刻板印象的小孩「很奇怪」,因而去排擠人家。
如果大家都可以自由選擇各種顏色的書包呢?假使每個人穿的衣服都不一樣呢?要是膚色或眼珠的顏色也都不同呢?每個人都不一樣的話,就不會有誰顯得特別奇怪了吧?因此我才認為應該要取消制服,規定女生穿裙子、男生穿長褲,到底有什麼依據?仔細想想,根本毫無理由。裙子的裙襬會透風,冬天穿很冷,也不適合走動跑跳。雖然有些女生制服開始可以選擇穿長褲,但也不是每一間學校都採行這樣的作法。那麼大家乾脆都不要穿制服不就好了嗎?而且制服往往不經洗,不管男生或女生,穿著可以讓他們自在地跑跳又耐洗的T恤或牛仔褲才是最適合的。色彩繽紛的T恤上印有商標或圖案,可以藉此標榜每個人的個性,教室裡也會變得多彩多姿。現在除了有不用穿制服的學校,也有不想貿然決定自己是男生或女生的孩子,要是非得在長褲和裙子之間二選一,未免太不自由了。
「大家都一樣」的學校和「大家都不一樣,不一樣也很好」的學校,哪一間才能真正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呢?答案很明顯,當然是後者。當下的日本教育完全跟不上世界的變化,真的讓我非常擔心。從書包的顏色談到教育的未來,雖然話題看起來很跳躍,但所謂見微知著,往往就是透過這些小事一點一滴累積,最終才奠定了我們的社會。
第2章 在家裡,為什麼老是感到鬱悶?
【當女生真是吃虧?!】
Q11 每次去爺爺家玩,哥哥跟弟弟都可以拿到零用錢,卻只有我沒有。爺爺還會當著我的面說「如果妳是男孩子該有多好」。難道女生就這麼一無是處嗎?
A11 哈哈,妳爺爺還真是好懂呢!
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呢?在他那個年代,如果生下來的是女孩子,周遭的人八成都會很失望,甚至有「女孩子是賠錢貨」的說法。當時一出生就會因為性別而產生不同的價值,簡直莫名其妙,真是不可理喻的時代呢。
這是因為以前的父母認為養小孩既耗體力又花時間,如果養的是女孩子實在划不來,也就是回不了本。畢竟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即便花大錢讓她接受教育,未來也不可能出人頭地、有所回報,投資報酬率根本是零。因此給其他兄弟「零用錢」,對爺爺來說就是一種「投資」,在他心中,男孩子有投資的價值,女孩子則沒有投資報酬率可言。
這樣的心態不只反映在零用錢上面。以前的父母更會明擺著區分值得投資的孩子和不值得投資的孩子。像是只有一家之主和長男可以吃到一條完整的魚,或是只讓兒子接受高等教育、女兒則沒有受教權,甚至需要家裡的姊妹工作賺錢好供其他兄弟繼續升學,在現代看來,真是令人驚訝到下巴都要掉下來呢。
在爺爺那個年代,這些的確都是合理的選擇。畢竟所謂的投資,就是期待將來獲得報酬所支付的費用,不過當時要是投資在女孩子身上,回本的可能性卻很低,儘管好不容易接受了教育,但女性可以發揮的領域還是很有限。
不過現代和爺爺那個時代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是再普通不過的事,這是因為雙親漸漸明白這樣的投資是能獲得回報的。就算嫁出去也不會再被認為是「潑出去的水」,而是視為個人之間的婚姻協議,女兒是一輩子的,說不定等到將來父母年老後還會照顧他們。現代的夫妻很多都認為自己的父母要自己照顧,要是還寄望兒子的妻子──也就是媳婦──來照顧他們的起居,可就太落伍了。
所以妳不妨試著告訴爺爺:「就算你現在只投資在哥哥跟弟弟身上,他們將來也不見得會回報你,應該要連我一起投資才是聰明的作法喔!」
儘管如此,被有這種觀念的爺爺養大的爸爸(或媽媽),又組成了怎樣的家庭呢?不如也對妳爸媽說一樣的話看看,他們對妳的教育投資和哥哥、弟弟相比,說不定也有些差強人意呢。
第3章 感情生活太充實,其實也很辛苦?!
【控制狂男友】
Q24 我交到了一個男朋友,但只要我們兩個人沒有待在一起,他就會拚命傳LINE,一直問我在幹麼,要是未讀他就會生氣,還不准我和別的男生說話。這樣的男友是不是分手比較好呢?
A24 哎呀,「是不是分手比較好呢?」,妳自己不是都把答案說出來了嗎!沒錯,答案是肯定的。
妳男朋友大概覺得一旦交往了,妳就是他的所有物吧。不管去哪裡、做什麼,都要把他擺在第一位。像這種「唯我獨尊男」,我前面也已經提過了。
像他那樣的態度,妳該不會誤以為是「一心一意只想著妳,整個世界繞著妳打轉」吧?那其實就是偏執與支配欲,像「不准和別的男生說話」之類的發言,簡直莫名其妙。人類當中有一半是男性,要是將他以外的男性全部排除在自己的生活圈外,人生也太乏善可陳了吧。把男性這樣的「佔有欲」誤以為是「對自己一心一意」而沾沾自喜,誤會可大了!要是有朝一日不順他的意,這樣的人往往會惱羞成怒而化身為跟蹤狂或家暴男。以跟蹤狂而言,女性要是逃跑或投入其他男人的懷抱,他就可能會為了將對方「據為己有」而痛下殺手──真是可怕呢!
所以既然及早發現了,那就盡快分手,最後才不會釀成大錯。妳的判斷很正確。
話雖如此,還是有些女性會「離不開」這樣的男友,妳認為是什麼樣的女性呢?例如對方是初戀男友,由於女方的經驗太少,讓她誤以為男朋友就是這樣、談戀愛就是這麼一回事;或是好不容易交到了男朋友,因此緊緊抓住,無論如何都不想放手;或是沒有自信,覺得既然男方願意紆尊降貴和自己這樣的人在一起,那自己也要忍耐才行;又或是為了向朋友炫耀自己有男友,因為愛面子而不願意分手等等。但不論上述哪一種原因,都不是發自內心的選擇,全都是外在因素。
因此請記住,被愛指的是被珍惜,被珍惜指的是尊重妳的意願,這應該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要是和男友之間的關係讓妳感到不愉快,那就是警訊了,說得直接一點,這樣的男朋友簡直煩不勝煩。妳不妨試著傾聽自己內心與身體的聲音,不愉快的關係最好早點放手吧。
第4章 我們該怎麼改變社會?
【女性的求職路上陷阱一籮筐?!】
Q38 正在找工作的姊姊只要去面試或去拜訪已就業的學長姊,回來之後都一副怒氣沖沖的樣子。她似乎每次都會被追根究柢地問一些「有沒有男朋友」之類的私人問題,好像還被要求私下見面。這莫非就是所謂的求職騷擾?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應對才好呢?
A38 這還真是讓人火大呢!畢竟求職者站在被挑選的立場,本就屬於弱勢的一方,沒想到還有人趁機佔便宜。
妳姊姊遇到的事其實就是「性騷擾」。
性騷擾指的是「濫用權力、導致不樂意的性接觸」,明顯是一種侵害人權的行為。在求職面試的時候,企業與求職者雙方的地位並不對等,權力是掌握在企業手上。但那是決定妳會不會被錄取的職務權力,並非面試官(老大爺佔壓倒性多數)私人的權力。而「濫用」這樣的職務權力,超出了聘僱員工的職務範疇、意圖和求職者產生性接觸,就是性騷擾。對方應該要釐清的是妳可不可以勝任這份工作,跟有沒有男朋友沒半點關係吧?為什麼妳又得在公司外和他那樣的人私下會面不可呢?遇到這樣的事雖然讓人氣惱,卻往往有口難言,正是求職者的辛酸。被要求私下會面、對方宣稱要「好好傳授妳這份工作的竅門」,親切的態度可能讓妳誤以為自己有機會被錄取吧~以為是單純的親切對待,實際上卻是別有用心──日本記者伊藤詩織就曾出版《黑箱》一書,記述自己受到性侵害的經驗。儘管被指責誰叫她要私下單獨赴約,但對女性伸出魔爪的老大爺難道就一點錯也沒有嗎?此外也絕對不要誤認為被要求「私下會面」的只有妳一個,而以為自己多有魅力。根據過往的性騷擾加害者研究顯示,這些人通常都是慣犯。
那麼該怎麼做才好呢?這種時候請妳到大學的就業相關窗口、地方的勞工局或是個人也能參加的在地團體尋求意見,有時還能獲得行政機關的支援。要是將對方的公司大名公諸於世,就有可能使其評價一落千丈,但由於需要充分的證據,因此必須在面試時私下錄音或詳細做筆記,又或者蒐集其他同樣受到面試官騷擾的女性的證詞。但要自己一個人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因此早在一九八○年,早稻田大學的女學生就組織團體、蒐集面試騷擾的事證,發行了提供自救手段的《我們的求職筆記》。二○一九年,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上智大學、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和創價大學的學生所組建的SAY(Safe Campus Youth Network)更發出緊急聲明,訴求終止求職騷擾。
然而,針對這樣不合理的性騷擾行為,只要求女學生自求多福也未免太過分了。大人世界裡的不當行為,理應由大人負起責任解決才是,也因此更有必要釐清事情的真相。妳或許會擔心這樣一來通報的人真實身分要是曝光,錄取的機會也會化為烏有──所以妳寧願忍受性騷擾也要進這家公司嗎?要是進了這間公司,那位性騷擾的面試官說不定就是妳的主管喔!果真如此,到時可就逃也逃不掉、躲也躲不開了。假使有人在面試時對求職者性騷擾,一旁在場的同事卻完全沒有阻止的意思,這樣的公司就可說擁有性騷擾的體質,在面試當下最好能夠及早判斷。
什麼?可是這家公司名聲響亮、薪水又高?請記住,就因為是這樣的公司,才會養出性騷擾慣犯。妳寧願屈服在名氣和金錢之下一再隱忍、默不吭聲?那可是會侵蝕妳的美麗和健康的。出過社會的女性都知道,人生中沒有什麼事比面對討人厭的上司更痛苦的了。面試並不僅僅是公司選拔人才的單方面關係,就求職者的立場來說,其實也是尋找合適對象的「相親」場合,是可以冷靜觀察這間公司的時機,這一點請務必轉達給妳姊姊。
《與其事後越想越氣,不如當場這樣反擊》
「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強加在別人身上的老古板
「公司活動結束後,我正在收拾,結果一位男性前輩對我說『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我聽了超不爽。」
有個女生和我分享了這件事,當事人很煩惱:「我知道那個前輩其實是想稱讚我……我是不是太敏感了?我反應過度了嗎?」相信很多女生聽到這件事,都會感同身受地拍著大腿喊道:「我能體會這種心情!」而我當然也很有節奏地猛拍大腿哼唱:「我懂我懂我超懂~♪」
女生之所以會對「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這句話反感,是因為感受到對方把過時的性別觀念強加在自己身上。只要想一想「如果我是男人,他會這麼說嗎?」,就可以瞭解自己為什麼這麼不爽了。比方看到男性員工在收拾,並不會有人對他說「你以後一定是個好丈夫」,也不會有人對在講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講的女人說「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大概只有出生在16 世紀安土桃山時代的老人,才會說出「妳當女人太可惜了」之類的話。
活動結束後的收拾作業是沒有人會注意到的幕後工作。幾年前,日本曾經有個在高中棒球隊擔任經理的女生因為前後捏了2萬個飯糰而引起話題,但如果這個女高中生是發明了棒球漫畫《巨人之星》中的「大聯盟魔球練成輔助架」,恐怕就無法成為大家稱頌的「佳話」了。
每當女人捏飯糰、洗運動服,「在背後默默犧牲奉獻」、支持在鎂光燈下大展身手的男人時,就會受到大家稱讚。每次看到這種事,我都忍不住想要吐槽:「哼,果然是性別差距指數排行第120名的鬼島日本!」、「不愧是經常把武士精神、大和撫子這種父權社會意識形態和傳統日本女性象徵掛在嘴上的國家!」
雖然已經進入了令和時代,但在日本社會,「賢妻良母」、「賢內助」、「男主外,女主內」這種性別觀念(性別分工)仍然根深柢固。稱讚擅長下廚和做家事的女人「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但對於不屬於這種類型的女人,就指責對方「缺乏女性魅力」、「以後會嫁不出去(咚!)」,現代女性已經受夠了這種狀況,為此感到怒不可遏──「不要強迫我們接受老舊的框架,不要干涉我們的自主權!」、「我為什麼不能為自己的人生做主!」、「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每次提到這件事,酸民的酸言酸語就會像紅潮般湧現,說什麼「有必要這麼生氣嗎?」、「反應太過度了吧?」、「女人就是這麼情緒化」,反正我早就習慣了。即使被揶揄是「老女人抓狂」、「更年期∼呵呵」,我這個45歲的熟女仍然要告訴年輕女生─聽到別人說「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時感到不爽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反而代表妳的確隨著時代在進步。
我本人是在1976年出生的,在我學生時代,「班長是男生,副班長是女生」、「男人主事,女人輔佐」之類的規定是天經地義。到了今天,即使表面上已經男女平等,但在踏入社會後,女性仍然會被男尊女卑的現實擊垮。
參加公司的入職考試時,只因為是女性就會被扣分;由於女性會去生孩子,所以在找工作時會被歧視;請產假、育嬰假或是推著娃娃車搭電車,都會被人皺眉頭嫌棄。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一旦女性選擇「那我不要生孩子了」,又反倒會被指責「自私任性,豈有此理」。
此外女性在職場上還經常受到打壓,說什麼「對女人不抱任何期待」、「即使努力也是徒勞」,要是她們放棄努力,就又會遭到輕視,認為「女人的工作能力就是不如男人」。在這種風氣下,女人即使冒著生命危險生了孩子,想把孩子順利送進托兒所卻比登天還難,即使成功送進了托兒所,要兼顧育兒和工作,還比擠進天堂的窄門更難,如果淪為偽單親家庭,家事和育兒都落在自己身上,那可就真的升天蒙主寵召了!過著這種地獄般的生活,光是能夠活下來就很了不起了,真心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讓女人光明正大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所謂的多元化社會,就是不妨礙別人的生活方式,不對別人的生活說三道四。想要成為賢妻良母當然沒問題,但也可以自由選擇其他選項,不否定、不批判別人的選擇。我們女人期待的只是這種理所當然的事,但在鬼島日本,這樣的希望卻變成了奢望。
一位30歲左右的女性朋友在向婚友社提交的簡歷中,寫著「希望可以找到一個一起工作賺錢、共同分擔家事的丈夫」,卻被專員改成「提出這種要求或許有點任性,但我希望婚後仍然可以繼續工作,所以如果另一半願意偶爾幫忙做家事就太好了」。這位朋友沮喪地表示「原來我的要求很任性……」,我看著她,忍不住露出了《進擊的巨人》中阿爾敏的表情說:「這個世界是地獄!」
「既然想要結婚,就要努力展現自己顧家的一面,表現出賢妻良母的特質!」有不少女性朋友聽到這種高高在上的幹話建議,都不禁覺得「我想要結婚是不是錯了……」,紛紛退出婚活市場,不再參加聯誼、相親,不想再為找到伴侶而努力。
「把這些鬼話留著對地獄的魔鬼說吧!」雖然我很想放一把火燒了婚友社,但真正應該被地獄業火燒得精光的敵人,其實是性別的枷鎖。在無意識中四處散播「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這種詛咒的人,大腦這個軟體該更新了。
雖然我們很難對身分地位比自己高的前輩和上司說:「這種言論已經落伍了,而且從性別平權的觀點來看,這根本是歧視性發言,你別再活在石器時代了。」但是也千萬不要笑著道謝,因為一旦露出親切的笑容,對方就會得寸進尺地追問一些「有男朋友嗎?」、「有沒有打算結婚?」之類惹人厭的問題。
女性朋友一定要改掉反射性地露出笑容的習慣,然後練習普丁臉(就是「你敢惹我的話試試看」的表情)。如果沒辦法做出普丁臉,那就學學一臉嚴肅的鯨頭鸛。
「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當有人對妳說這句話時,就露出鯨頭鸛的表情看著他說:「什麼?……沒想到你的想法這麼老派。」對方或許就會意識到「原來我的想法已經落伍了」。
不然也可以反問對方:「嗯?為什麼這麼說?」、「我收拾整理,因為這是我份內的工作,和當好太太有什麼關係?」
假如對方是《JoJo 的奇妙冒險》中的連續殺人犯吉良吉影,或許要擔心被他炸死,但世界上畢竟很少有這種替身使者。如果他是沒有替身能力但有思考能力的人,說不定就會發現「兩者的確沒有關係」。當然,妳也可以反問他:「如果我是男人,你會說『你以後一定是個好丈夫』嗎?」
要是這人還是不識相地說「女人要識大體」、「我是在稱讚妳,妳乖乖接受就好」,實在會讓人很想賜他去死。但要是因為身分地位的關係無法直接幹掉對方時,不妨用聊天機器人回應法回擊:「原來你有這種想法」、「你竟然這麼想?」這種像聊天機器人一樣的說話方式會讓對方聊不下去,同時可以藉此暗示他「不要把你自己的想法強加在我身上」!
假使對方仍不肯罷休,最好的方法就是對他說:「我100歲的爺爺也這麼說呢,現在他生命垂危,所以我要回家了。」把對方當老番顛看待,然後瀟灑地轉身離開。
在鬼島日本,經常會遇到一些讓人大翻白眼、很想用球棒打爆對方腦袋的狀況,但如果真的把人打死或炸死就會被警察抓去吃牢飯,所以我希望各位女性朋友選擇善用語言的球棒,華麗地打爆對方。
第1章 學校裡,為什麼女生總是排在男生後面?
【顏色也分成女生的顏色和男生的顏色嗎?】
Q3 比起粉紅色或紅色,我妹妹更喜歡藍色跟黑色,所以她的衣服和書包總是只有這兩個顏色,而且她還留著一頭短髮,別人都說「看起來很像男生」。她這樣是不是有點「奇怪」呢?
A3 粉紅色和紅色是女孩子的顏色,藍色和黑色是男孩子的顏色;長頭髮的是女生,短頭髮的是男生──這樣的偏見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在哪裡、又是怎麼樣被灌輸的呢?真想聽聽小寶寶怎麼說。莫非女寶寶會自然而然地把手伸向粉紅色或紅色,男寶寶則是看到藍色或黑色就會笑個不停?根據研究指出,小寶寶喜歡的是紅色或黃色這類清晰明亮的顏色,那麼,把手伸向紅色的男寶寶難道就會被說「好像女生」?以前在日本,嬰兒出生的時候,如果是女孩,就會收到有荷葉邊的嬰兒服;如果是男孩,就會收到藍色的包巾當禮物……正是「周遭」這樣的作法塑造了女生的顏色和男生的顏色。我在前面的Q2其實已經講過了,這就叫作刻板印象。
只要到小學裡看看,就會發現書包的顏色經常都是固定的。因為日本的書包並不便宜,所以大部分都是爺爺奶奶送的,而老人家總是會基於先入為主的觀念,給孫女買紅色或粉紅色的書包,給孫子買黑色書包。近來的書包有越來越多種顏色,選擇綠色書包的女生或是選擇粉紅色書包的男生,是不是也會被認為「很奇怪」呢?就算無論如何都想要選擇不同的顏色、努力去爭取,往往也會被大人說服,最後女孩子還是用紅色或粉紅色,男孩子還是用黑色,這是因為大人會擔心「要是只有自己的孩子選了不一樣的顏色,在學校可能會被排擠或霸凌」。但是呢,我也說過了,小孩的世界就是大人社會的縮影,塑造女生的顏色、男生的顏色這些刻板印象的,不是小孩,而是大人。小孩子模仿大人,也在心裡形成了刻板印象,才會覺得那些不符合刻板印象的小孩「很奇怪」,因而去排擠人家。
如果大家都可以自由選擇各種顏色的書包呢?假使每個人穿的衣服都不一樣呢?要是膚色或眼珠的顏色也都不同呢?每個人都不一樣的話,就不會有誰顯得特別奇怪了吧?因此我才認為應該要取消制服,規定女生穿裙子、男生穿長褲,到底有什麼依據?仔細想想,根本毫無理由。裙子的裙襬會透風,冬天穿很冷,也不適合走動跑跳。雖然有些女生制服開始可以選擇穿長褲,但也不是每一間學校都採行這樣的作法。那麼大家乾脆都不要穿制服不就好了嗎?而且制服往往不經洗,不管男生或女生,穿著可以讓他們自在地跑跳又耐洗的T恤或牛仔褲才是最適合的。色彩繽紛的T恤上印有商標或圖案,可以藉此標榜每個人的個性,教室裡也會變得多彩多姿。現在除了有不用穿制服的學校,也有不想貿然決定自己是男生或女生的孩子,要是非得在長褲和裙子之間二選一,未免太不自由了。
「大家都一樣」的學校和「大家都不一樣,不一樣也很好」的學校,哪一間才能真正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呢?答案很明顯,當然是後者。當下的日本教育完全跟不上世界的變化,真的讓我非常擔心。從書包的顏色談到教育的未來,雖然話題看起來很跳躍,但所謂見微知著,往往就是透過這些小事一點一滴累積,最終才奠定了我們的社會。
第2章 在家裡,為什麼老是感到鬱悶?
【當女生真是吃虧?!】
Q11 每次去爺爺家玩,哥哥跟弟弟都可以拿到零用錢,卻只有我沒有。爺爺還會當著我的面說「如果妳是男孩子該有多好」。難道女生就這麼一無是處嗎?
A11 哈哈,妳爺爺還真是好懂呢!
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呢?在他那個年代,如果生下來的是女孩子,周遭的人八成都會很失望,甚至有「女孩子是賠錢貨」的說法。當時一出生就會因為性別而產生不同的價值,簡直莫名其妙,真是不可理喻的時代呢。
這是因為以前的父母認為養小孩既耗體力又花時間,如果養的是女孩子實在划不來,也就是回不了本。畢竟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即便花大錢讓她接受教育,未來也不可能出人頭地、有所回報,投資報酬率根本是零。因此給其他兄弟「零用錢」,對爺爺來說就是一種「投資」,在他心中,男孩子有投資的價值,女孩子則沒有投資報酬率可言。
這樣的心態不只反映在零用錢上面。以前的父母更會明擺著區分值得投資的孩子和不值得投資的孩子。像是只有一家之主和長男可以吃到一條完整的魚,或是只讓兒子接受高等教育、女兒則沒有受教權,甚至需要家裡的姊妹工作賺錢好供其他兄弟繼續升學,在現代看來,真是令人驚訝到下巴都要掉下來呢。
在爺爺那個年代,這些的確都是合理的選擇。畢竟所謂的投資,就是期待將來獲得報酬所支付的費用,不過當時要是投資在女孩子身上,回本的可能性卻很低,儘管好不容易接受了教育,但女性可以發揮的領域還是很有限。
不過現代和爺爺那個時代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是再普通不過的事,這是因為雙親漸漸明白這樣的投資是能獲得回報的。就算嫁出去也不會再被認為是「潑出去的水」,而是視為個人之間的婚姻協議,女兒是一輩子的,說不定等到將來父母年老後還會照顧他們。現代的夫妻很多都認為自己的父母要自己照顧,要是還寄望兒子的妻子──也就是媳婦──來照顧他們的起居,可就太落伍了。
所以妳不妨試著告訴爺爺:「就算你現在只投資在哥哥跟弟弟身上,他們將來也不見得會回報你,應該要連我一起投資才是聰明的作法喔!」
儘管如此,被有這種觀念的爺爺養大的爸爸(或媽媽),又組成了怎樣的家庭呢?不如也對妳爸媽說一樣的話看看,他們對妳的教育投資和哥哥、弟弟相比,說不定也有些差強人意呢。
第3章 感情生活太充實,其實也很辛苦?!
【控制狂男友】
Q24 我交到了一個男朋友,但只要我們兩個人沒有待在一起,他就會拚命傳LINE,一直問我在幹麼,要是未讀他就會生氣,還不准我和別的男生說話。這樣的男友是不是分手比較好呢?
A24 哎呀,「是不是分手比較好呢?」,妳自己不是都把答案說出來了嗎!沒錯,答案是肯定的。
妳男朋友大概覺得一旦交往了,妳就是他的所有物吧。不管去哪裡、做什麼,都要把他擺在第一位。像這種「唯我獨尊男」,我前面也已經提過了。
像他那樣的態度,妳該不會誤以為是「一心一意只想著妳,整個世界繞著妳打轉」吧?那其實就是偏執與支配欲,像「不准和別的男生說話」之類的發言,簡直莫名其妙。人類當中有一半是男性,要是將他以外的男性全部排除在自己的生活圈外,人生也太乏善可陳了吧。把男性這樣的「佔有欲」誤以為是「對自己一心一意」而沾沾自喜,誤會可大了!要是有朝一日不順他的意,這樣的人往往會惱羞成怒而化身為跟蹤狂或家暴男。以跟蹤狂而言,女性要是逃跑或投入其他男人的懷抱,他就可能會為了將對方「據為己有」而痛下殺手──真是可怕呢!
所以既然及早發現了,那就盡快分手,最後才不會釀成大錯。妳的判斷很正確。
話雖如此,還是有些女性會「離不開」這樣的男友,妳認為是什麼樣的女性呢?例如對方是初戀男友,由於女方的經驗太少,讓她誤以為男朋友就是這樣、談戀愛就是這麼一回事;或是好不容易交到了男朋友,因此緊緊抓住,無論如何都不想放手;或是沒有自信,覺得既然男方願意紆尊降貴和自己這樣的人在一起,那自己也要忍耐才行;又或是為了向朋友炫耀自己有男友,因為愛面子而不願意分手等等。但不論上述哪一種原因,都不是發自內心的選擇,全都是外在因素。
因此請記住,被愛指的是被珍惜,被珍惜指的是尊重妳的意願,這應該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要是和男友之間的關係讓妳感到不愉快,那就是警訊了,說得直接一點,這樣的男朋友簡直煩不勝煩。妳不妨試著傾聽自己內心與身體的聲音,不愉快的關係最好早點放手吧。
第4章 我們該怎麼改變社會?
【女性的求職路上陷阱一籮筐?!】
Q38 正在找工作的姊姊只要去面試或去拜訪已就業的學長姊,回來之後都一副怒氣沖沖的樣子。她似乎每次都會被追根究柢地問一些「有沒有男朋友」之類的私人問題,好像還被要求私下見面。這莫非就是所謂的求職騷擾?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應對才好呢?
A38 這還真是讓人火大呢!畢竟求職者站在被挑選的立場,本就屬於弱勢的一方,沒想到還有人趁機佔便宜。
妳姊姊遇到的事其實就是「性騷擾」。
性騷擾指的是「濫用權力、導致不樂意的性接觸」,明顯是一種侵害人權的行為。在求職面試的時候,企業與求職者雙方的地位並不對等,權力是掌握在企業手上。但那是決定妳會不會被錄取的職務權力,並非面試官(老大爺佔壓倒性多數)私人的權力。而「濫用」這樣的職務權力,超出了聘僱員工的職務範疇、意圖和求職者產生性接觸,就是性騷擾。對方應該要釐清的是妳可不可以勝任這份工作,跟有沒有男朋友沒半點關係吧?為什麼妳又得在公司外和他那樣的人私下會面不可呢?遇到這樣的事雖然讓人氣惱,卻往往有口難言,正是求職者的辛酸。被要求私下會面、對方宣稱要「好好傳授妳這份工作的竅門」,親切的態度可能讓妳誤以為自己有機會被錄取吧~以為是單純的親切對待,實際上卻是別有用心──日本記者伊藤詩織就曾出版《黑箱》一書,記述自己受到性侵害的經驗。儘管被指責誰叫她要私下單獨赴約,但對女性伸出魔爪的老大爺難道就一點錯也沒有嗎?此外也絕對不要誤認為被要求「私下會面」的只有妳一個,而以為自己多有魅力。根據過往的性騷擾加害者研究顯示,這些人通常都是慣犯。
那麼該怎麼做才好呢?這種時候請妳到大學的就業相關窗口、地方的勞工局或是個人也能參加的在地團體尋求意見,有時還能獲得行政機關的支援。要是將對方的公司大名公諸於世,就有可能使其評價一落千丈,但由於需要充分的證據,因此必須在面試時私下錄音或詳細做筆記,又或者蒐集其他同樣受到面試官騷擾的女性的證詞。但要自己一個人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因此早在一九八○年,早稻田大學的女學生就組織團體、蒐集面試騷擾的事證,發行了提供自救手段的《我們的求職筆記》。二○一九年,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上智大學、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和創價大學的學生所組建的SAY(Safe Campus Youth Network)更發出緊急聲明,訴求終止求職騷擾。
然而,針對這樣不合理的性騷擾行為,只要求女學生自求多福也未免太過分了。大人世界裡的不當行為,理應由大人負起責任解決才是,也因此更有必要釐清事情的真相。妳或許會擔心這樣一來通報的人真實身分要是曝光,錄取的機會也會化為烏有──所以妳寧願忍受性騷擾也要進這家公司嗎?要是進了這間公司,那位性騷擾的面試官說不定就是妳的主管喔!果真如此,到時可就逃也逃不掉、躲也躲不開了。假使有人在面試時對求職者性騷擾,一旁在場的同事卻完全沒有阻止的意思,這樣的公司就可說擁有性騷擾的體質,在面試當下最好能夠及早判斷。
什麼?可是這家公司名聲響亮、薪水又高?請記住,就因為是這樣的公司,才會養出性騷擾慣犯。妳寧願屈服在名氣和金錢之下一再隱忍、默不吭聲?那可是會侵蝕妳的美麗和健康的。出過社會的女性都知道,人生中沒有什麼事比面對討人厭的上司更痛苦的了。面試並不僅僅是公司選拔人才的單方面關係,就求職者的立場來說,其實也是尋找合適對象的「相親」場合,是可以冷靜觀察這間公司的時機,這一點請務必轉達給妳姊姊。
《與其事後越想越氣,不如當場這樣反擊》
「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強加在別人身上的老古板
「公司活動結束後,我正在收拾,結果一位男性前輩對我說『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我聽了超不爽。」
有個女生和我分享了這件事,當事人很煩惱:「我知道那個前輩其實是想稱讚我……我是不是太敏感了?我反應過度了嗎?」相信很多女生聽到這件事,都會感同身受地拍著大腿喊道:「我能體會這種心情!」而我當然也很有節奏地猛拍大腿哼唱:「我懂我懂我超懂~♪」
女生之所以會對「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這句話反感,是因為感受到對方把過時的性別觀念強加在自己身上。只要想一想「如果我是男人,他會這麼說嗎?」,就可以瞭解自己為什麼這麼不爽了。比方看到男性員工在收拾,並不會有人對他說「你以後一定是個好丈夫」,也不會有人對在講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講的女人說「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大概只有出生在16 世紀安土桃山時代的老人,才會說出「妳當女人太可惜了」之類的話。
活動結束後的收拾作業是沒有人會注意到的幕後工作。幾年前,日本曾經有個在高中棒球隊擔任經理的女生因為前後捏了2萬個飯糰而引起話題,但如果這個女高中生是發明了棒球漫畫《巨人之星》中的「大聯盟魔球練成輔助架」,恐怕就無法成為大家稱頌的「佳話」了。
每當女人捏飯糰、洗運動服,「在背後默默犧牲奉獻」、支持在鎂光燈下大展身手的男人時,就會受到大家稱讚。每次看到這種事,我都忍不住想要吐槽:「哼,果然是性別差距指數排行第120名的鬼島日本!」、「不愧是經常把武士精神、大和撫子這種父權社會意識形態和傳統日本女性象徵掛在嘴上的國家!」
雖然已經進入了令和時代,但在日本社會,「賢妻良母」、「賢內助」、「男主外,女主內」這種性別觀念(性別分工)仍然根深柢固。稱讚擅長下廚和做家事的女人「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但對於不屬於這種類型的女人,就指責對方「缺乏女性魅力」、「以後會嫁不出去(咚!)」,現代女性已經受夠了這種狀況,為此感到怒不可遏──「不要強迫我們接受老舊的框架,不要干涉我們的自主權!」、「我為什麼不能為自己的人生做主!」、「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每次提到這件事,酸民的酸言酸語就會像紅潮般湧現,說什麼「有必要這麼生氣嗎?」、「反應太過度了吧?」、「女人就是這麼情緒化」,反正我早就習慣了。即使被揶揄是「老女人抓狂」、「更年期∼呵呵」,我這個45歲的熟女仍然要告訴年輕女生─聽到別人說「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時感到不爽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反而代表妳的確隨著時代在進步。
我本人是在1976年出生的,在我學生時代,「班長是男生,副班長是女生」、「男人主事,女人輔佐」之類的規定是天經地義。到了今天,即使表面上已經男女平等,但在踏入社會後,女性仍然會被男尊女卑的現實擊垮。
參加公司的入職考試時,只因為是女性就會被扣分;由於女性會去生孩子,所以在找工作時會被歧視;請產假、育嬰假或是推著娃娃車搭電車,都會被人皺眉頭嫌棄。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一旦女性選擇「那我不要生孩子了」,又反倒會被指責「自私任性,豈有此理」。
此外女性在職場上還經常受到打壓,說什麼「對女人不抱任何期待」、「即使努力也是徒勞」,要是她們放棄努力,就又會遭到輕視,認為「女人的工作能力就是不如男人」。在這種風氣下,女人即使冒著生命危險生了孩子,想把孩子順利送進托兒所卻比登天還難,即使成功送進了托兒所,要兼顧育兒和工作,還比擠進天堂的窄門更難,如果淪為偽單親家庭,家事和育兒都落在自己身上,那可就真的升天蒙主寵召了!過著這種地獄般的生活,光是能夠活下來就很了不起了,真心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讓女人光明正大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所謂的多元化社會,就是不妨礙別人的生活方式,不對別人的生活說三道四。想要成為賢妻良母當然沒問題,但也可以自由選擇其他選項,不否定、不批判別人的選擇。我們女人期待的只是這種理所當然的事,但在鬼島日本,這樣的希望卻變成了奢望。
一位30歲左右的女性朋友在向婚友社提交的簡歷中,寫著「希望可以找到一個一起工作賺錢、共同分擔家事的丈夫」,卻被專員改成「提出這種要求或許有點任性,但我希望婚後仍然可以繼續工作,所以如果另一半願意偶爾幫忙做家事就太好了」。這位朋友沮喪地表示「原來我的要求很任性……」,我看著她,忍不住露出了《進擊的巨人》中阿爾敏的表情說:「這個世界是地獄!」
「既然想要結婚,就要努力展現自己顧家的一面,表現出賢妻良母的特質!」有不少女性朋友聽到這種高高在上的幹話建議,都不禁覺得「我想要結婚是不是錯了……」,紛紛退出婚活市場,不再參加聯誼、相親,不想再為找到伴侶而努力。
「把這些鬼話留著對地獄的魔鬼說吧!」雖然我很想放一把火燒了婚友社,但真正應該被地獄業火燒得精光的敵人,其實是性別的枷鎖。在無意識中四處散播「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這種詛咒的人,大腦這個軟體該更新了。
雖然我們很難對身分地位比自己高的前輩和上司說:「這種言論已經落伍了,而且從性別平權的觀點來看,這根本是歧視性發言,你別再活在石器時代了。」但是也千萬不要笑著道謝,因為一旦露出親切的笑容,對方就會得寸進尺地追問一些「有男朋友嗎?」、「有沒有打算結婚?」之類惹人厭的問題。
女性朋友一定要改掉反射性地露出笑容的習慣,然後練習普丁臉(就是「你敢惹我的話試試看」的表情)。如果沒辦法做出普丁臉,那就學學一臉嚴肅的鯨頭鸛。
「妳以後一定是個好太太。」當有人對妳說這句話時,就露出鯨頭鸛的表情看著他說:「什麼?……沒想到你的想法這麼老派。」對方或許就會意識到「原來我的想法已經落伍了」。
不然也可以反問對方:「嗯?為什麼這麼說?」、「我收拾整理,因為這是我份內的工作,和當好太太有什麼關係?」
假如對方是《JoJo 的奇妙冒險》中的連續殺人犯吉良吉影,或許要擔心被他炸死,但世界上畢竟很少有這種替身使者。如果他是沒有替身能力但有思考能力的人,說不定就會發現「兩者的確沒有關係」。當然,妳也可以反問他:「如果我是男人,你會說『你以後一定是個好丈夫』嗎?」
要是這人還是不識相地說「女人要識大體」、「我是在稱讚妳,妳乖乖接受就好」,實在會讓人很想賜他去死。但要是因為身分地位的關係無法直接幹掉對方時,不妨用聊天機器人回應法回擊:「原來你有這種想法」、「你竟然這麼想?」這種像聊天機器人一樣的說話方式會讓對方聊不下去,同時可以藉此暗示他「不要把你自己的想法強加在我身上」!
假使對方仍不肯罷休,最好的方法就是對他說:「我100歲的爺爺也這麼說呢,現在他生命垂危,所以我要回家了。」把對方當老番顛看待,然後瀟灑地轉身離開。
在鬼島日本,經常會遇到一些讓人大翻白眼、很想用球棒打爆對方腦袋的狀況,但如果真的把人打死或炸死就會被警察抓去吃牢飯,所以我希望各位女性朋友選擇善用語言的球棒,華麗地打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