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LGBTQ+的燈塔!
為了將這個對亞洲來說是世紀時刻的景象牢牢地烙印在眼中,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日早上八點,我來到台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從這天起,台灣根據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所謂台灣同婚法),性別相同的雙方也可以辦理婚姻登記。辦理戶籍事務的各地方戶政事務所,早上八點已經擠滿了當事人、支持者、家屬和媒體記者。
位於台北市中心的中正區戶政事務所,是婚姻平權運動的前線,也是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以下簡稱伴侶盟)在二○一四年嘗試與三十對同性伴侶一起登記婚姻的地方。那時他們的登記未被受理,但現在要洗刷這份屈辱。伴侶盟律師團召集人(創會理事長)許秀雯(女同志)和她的伴侶、秘書長簡至潔,以及男同志伴侶邱亮士(時任伴侶盟理事長)和曹朝卿,這兩對同性伴侶特意選擇在這一天,在這個中正區戶政事務所遞交婚姻登記,象徵著「重返中正戶政、完成同婚登記」的意志。
中正區戶政事務所在擠滿人群的住商混合大樓狹小的樓層裡,當時間過了八點半,戶籍登記窗口開放。同性伴侶接連坐在窗口前,將必要文件遞交給戶政登記承辦人員,並眼看登記過程。承辦人員像處理異性婚姻登記一樣,熟練地敲打電腦鍵盤,製作新的國民身分證並當場交給兩人。台灣的國民身分證(國家發行的身分證)背面有父母姓名和配偶姓名欄位。擁有同性伴侶的人,他們的身分證上,以前無法被印上的伴侶姓名,在這個瞬間清晰地印在各自證件的配偶欄中。
就這樣,不到三分鐘內,新婚的「妻妻」、「夫夫」接連誕生。在此期間,從台灣同性婚姻運動先驅、男同志祁家威在一九八六年尋求男性間婚姻公證,已經過了三十三年。或者說從致力於多元成家法律認可的伴侶盟成立的二○○九年來算,也已經過了十年。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台灣的LGBTQ+迎來期待已久的歡慶日子。
台北市政府也慶祝同婚的開始
接著,我移動到台北市東側,位於台北市政府附近的信義區戶政事務所前。同日上午十一點,草坪寬廣的戶外廣場,陽光像盛夏一般猛烈地照射著。抬頭望去,台北的新地標一○一大樓聳立在一旁。在這裡,台北市政府與婚姻平權大平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等致力於實現婚姻平權的非政府組織共同舉辦一場題為「幸福起跑線」的同性新婚伴侶慶祝儀式。
剛剛辦理完結婚登記的十幾對女女、男男伴侶,走過鋪設巨大彩虹旗幟的紅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依次進場。當新婚伴侶用熱吻回應祝福時,現場立即響起在場群眾的歡呼聲。台北市副市長在舞台正中央致辭,並逐一將戶口名簿交給每對新人作為結婚證明。同時,駐台灣的西班牙、英國、歐盟等各國代表也發表了祝賀致詞。儘管台灣與日本距離這麼接近,但駐台北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卻不見身影。大概是因為日本尚未開啟實現同性婚姻,所以未受邀請。
現場還有祁家威、在婚姻平權運動中相當於總決賽旗手的婚姻平權大平台代表,本身是一名女同志的呂欣潔等功臣們。廣場攤位上有各國代表處準備了葡萄酒和小吃,參與者在毫不客氣的南國陽光下舉杯同慶。在日本,人們往往用貶低性的詞語稱呼同性戀者,將他們稱為隱花植物。但在這一刻,我彷彿看到法律平等對待同性伴侶的意義。公開的同性婚姻制度,將同性伴侶從陰暗中帶到陽光下。從這天起,台灣的同志不再需要躲藏。
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台灣的同志終於可以結婚了。
首日有五百二十六對登記
全國在五月二十四日當天登記的同性伴侶達五百二十六對。其中女同志伴侶三百四十一對,男同志伴侶一百八十五對,女同志伴侶約占三分之二。除了離島的澎湖縣和連江縣(馬祖列島)外,所有地方政府都有受理登記,證明同性伴侶遍布台灣各地。登記數最多的是新北市一百一十七對,其次是台北市九十五對、高雄市七十二對、台中市六十五對、台南市三十九對、桃園市三十六對,幾乎與人口數成正比。台灣的同性伴侶一直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總統府前廣場的戶外集體婚禮
這個曾多次舉辦訴求婚姻平權集會、示威和遊行的總統府前廣場,在隔天五月二十五日下午六點,封閉凱達格蘭大道,舉行由伴侶盟主辦的盛大集體結婚派對「同婚宴」。台灣習俗叫「辦桌」,即在戶外擺放許多桌子,訂購外燴,大家一起長時間飲食。即使是異性伴侶,也常常占據道路或廣場舉辦這種風格的婚禮派對。這種派對形式時間和邀請賓客人數都相當隨意,頗具台灣特色的「隨性」。這天,前一天剛登記結婚的同性伴侶受邀參加,讓露天集體婚禮熱鬧非凡。售票入場的門票很快被LGBTQ+(同志)群體搶購一空,顯示伴侶盟背後有如此多的當事者和盟友(ally)的支持。
伴侶盟早在二○一二年就起草並公布了實現同性婚姻的民法修正案,以及三個多元成家法案(婚姻平權、伴侶制度與家屬制度)。這成為台灣同性婚姻法制化組織性運動的起點,但實際上伴侶盟隔年就在這個地方舉辦了一個占據一千兩百個座位的「辦桌」。他們曾發誓,當同性婚姻實現之時,將再次回到這個凱達格蘭大道,舉辦一場盛大的宴會。六年後的今天,他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在總統府前出現了一個臨時舞台(實際上是一輛大卡車的貨台),並設置了巨大的螢幕和揚聲器。在舞台前,擺放了一百六十張圓桌,每張桌子十把椅子,總共一千六百把紅色塑膠椅,各桌上源源不斷地送來料理和啤酒。
舞台上表演了支持婚姻平權的歌手演唱、變裝皇后和GOGOBOY的表演。伴侶盟的代表許秀雯和簡至潔這對伴侶回顧了這十年的運動,以勝利的姿態致辭。她們充滿了跑完全程的暢快感,展現出耀眼的英姿。祁家威在當天下午剛結束在宜蘭縣的驕傲遊行,匆忙趕回台北,在集體的婚禮派對上與我同桌。尤美女立法委員等多位推動婚姻平權的政治人物也出席了活動,他們三次在國會提出同性婚姻法案,最終促成了行政院提出並通過的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
夜幕降臨時,前一天剛結婚的二十對新婚同性伴侶陸續進場,讓總統府前的氣氛達到最高潮。身著婚紗、禮服,甚至動物裝的同性伴侶,在現場人們的注目下踏上紅毯,交換戒指,互相許下愛的承諾。
總統府前這個地方相當於台灣政治的中心樞紐,猶如日本的國會議事堂前。在這個地方舉辦「同婚宴」具有深刻意義。恰逢總統府落成一百週年的二○一九年,塔樓俯瞰的景象,為站在結婚起跑線上的同志們送上祝福,場面壯觀。在這一天,同志們終於平等地成為台灣政治的主角。實現婚姻平權不僅是一個政治議題,更是同志這個少數群體從政治中心向全台灣宣誓他們的勝利,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
為了將這個對亞洲來說是世紀時刻的景象牢牢地烙印在眼中,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日早上八點,我來到台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從這天起,台灣根據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所謂台灣同婚法),性別相同的雙方也可以辦理婚姻登記。辦理戶籍事務的各地方戶政事務所,早上八點已經擠滿了當事人、支持者、家屬和媒體記者。
位於台北市中心的中正區戶政事務所,是婚姻平權運動的前線,也是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以下簡稱伴侶盟)在二○一四年嘗試與三十對同性伴侶一起登記婚姻的地方。那時他們的登記未被受理,但現在要洗刷這份屈辱。伴侶盟律師團召集人(創會理事長)許秀雯(女同志)和她的伴侶、秘書長簡至潔,以及男同志伴侶邱亮士(時任伴侶盟理事長)和曹朝卿,這兩對同性伴侶特意選擇在這一天,在這個中正區戶政事務所遞交婚姻登記,象徵著「重返中正戶政、完成同婚登記」的意志。
中正區戶政事務所在擠滿人群的住商混合大樓狹小的樓層裡,當時間過了八點半,戶籍登記窗口開放。同性伴侶接連坐在窗口前,將必要文件遞交給戶政登記承辦人員,並眼看登記過程。承辦人員像處理異性婚姻登記一樣,熟練地敲打電腦鍵盤,製作新的國民身分證並當場交給兩人。台灣的國民身分證(國家發行的身分證)背面有父母姓名和配偶姓名欄位。擁有同性伴侶的人,他們的身分證上,以前無法被印上的伴侶姓名,在這個瞬間清晰地印在各自證件的配偶欄中。
就這樣,不到三分鐘內,新婚的「妻妻」、「夫夫」接連誕生。在此期間,從台灣同性婚姻運動先驅、男同志祁家威在一九八六年尋求男性間婚姻公證,已經過了三十三年。或者說從致力於多元成家法律認可的伴侶盟成立的二○○九年來算,也已經過了十年。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台灣的LGBTQ+迎來期待已久的歡慶日子。
台北市政府也慶祝同婚的開始
接著,我移動到台北市東側,位於台北市政府附近的信義區戶政事務所前。同日上午十一點,草坪寬廣的戶外廣場,陽光像盛夏一般猛烈地照射著。抬頭望去,台北的新地標一○一大樓聳立在一旁。在這裡,台北市政府與婚姻平權大平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等致力於實現婚姻平權的非政府組織共同舉辦一場題為「幸福起跑線」的同性新婚伴侶慶祝儀式。
剛剛辦理完結婚登記的十幾對女女、男男伴侶,走過鋪設巨大彩虹旗幟的紅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依次進場。當新婚伴侶用熱吻回應祝福時,現場立即響起在場群眾的歡呼聲。台北市副市長在舞台正中央致辭,並逐一將戶口名簿交給每對新人作為結婚證明。同時,駐台灣的西班牙、英國、歐盟等各國代表也發表了祝賀致詞。儘管台灣與日本距離這麼接近,但駐台北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卻不見身影。大概是因為日本尚未開啟實現同性婚姻,所以未受邀請。
現場還有祁家威、在婚姻平權運動中相當於總決賽旗手的婚姻平權大平台代表,本身是一名女同志的呂欣潔等功臣們。廣場攤位上有各國代表處準備了葡萄酒和小吃,參與者在毫不客氣的南國陽光下舉杯同慶。在日本,人們往往用貶低性的詞語稱呼同性戀者,將他們稱為隱花植物。但在這一刻,我彷彿看到法律平等對待同性伴侶的意義。公開的同性婚姻制度,將同性伴侶從陰暗中帶到陽光下。從這天起,台灣的同志不再需要躲藏。
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台灣的同志終於可以結婚了。
首日有五百二十六對登記
全國在五月二十四日當天登記的同性伴侶達五百二十六對。其中女同志伴侶三百四十一對,男同志伴侶一百八十五對,女同志伴侶約占三分之二。除了離島的澎湖縣和連江縣(馬祖列島)外,所有地方政府都有受理登記,證明同性伴侶遍布台灣各地。登記數最多的是新北市一百一十七對,其次是台北市九十五對、高雄市七十二對、台中市六十五對、台南市三十九對、桃園市三十六對,幾乎與人口數成正比。台灣的同性伴侶一直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總統府前廣場的戶外集體婚禮
這個曾多次舉辦訴求婚姻平權集會、示威和遊行的總統府前廣場,在隔天五月二十五日下午六點,封閉凱達格蘭大道,舉行由伴侶盟主辦的盛大集體結婚派對「同婚宴」。台灣習俗叫「辦桌」,即在戶外擺放許多桌子,訂購外燴,大家一起長時間飲食。即使是異性伴侶,也常常占據道路或廣場舉辦這種風格的婚禮派對。這種派對形式時間和邀請賓客人數都相當隨意,頗具台灣特色的「隨性」。這天,前一天剛登記結婚的同性伴侶受邀參加,讓露天集體婚禮熱鬧非凡。售票入場的門票很快被LGBTQ+(同志)群體搶購一空,顯示伴侶盟背後有如此多的當事者和盟友(ally)的支持。
伴侶盟早在二○一二年就起草並公布了實現同性婚姻的民法修正案,以及三個多元成家法案(婚姻平權、伴侶制度與家屬制度)。這成為台灣同性婚姻法制化組織性運動的起點,但實際上伴侶盟隔年就在這個地方舉辦了一個占據一千兩百個座位的「辦桌」。他們曾發誓,當同性婚姻實現之時,將再次回到這個凱達格蘭大道,舉辦一場盛大的宴會。六年後的今天,他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在總統府前出現了一個臨時舞台(實際上是一輛大卡車的貨台),並設置了巨大的螢幕和揚聲器。在舞台前,擺放了一百六十張圓桌,每張桌子十把椅子,總共一千六百把紅色塑膠椅,各桌上源源不斷地送來料理和啤酒。
舞台上表演了支持婚姻平權的歌手演唱、變裝皇后和GOGOBOY的表演。伴侶盟的代表許秀雯和簡至潔這對伴侶回顧了這十年的運動,以勝利的姿態致辭。她們充滿了跑完全程的暢快感,展現出耀眼的英姿。祁家威在當天下午剛結束在宜蘭縣的驕傲遊行,匆忙趕回台北,在集體的婚禮派對上與我同桌。尤美女立法委員等多位推動婚姻平權的政治人物也出席了活動,他們三次在國會提出同性婚姻法案,最終促成了行政院提出並通過的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
夜幕降臨時,前一天剛結婚的二十對新婚同性伴侶陸續進場,讓總統府前的氣氛達到最高潮。身著婚紗、禮服,甚至動物裝的同性伴侶,在現場人們的注目下踏上紅毯,交換戒指,互相許下愛的承諾。
總統府前這個地方相當於台灣政治的中心樞紐,猶如日本的國會議事堂前。在這個地方舉辦「同婚宴」具有深刻意義。恰逢總統府落成一百週年的二○一九年,塔樓俯瞰的景象,為站在結婚起跑線上的同志們送上祝福,場面壯觀。在這一天,同志們終於平等地成為台灣政治的主角。實現婚姻平權不僅是一個政治議題,更是同志這個少數群體從政治中心向全台灣宣誓他們的勝利,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