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自序 愛與溫柔,需要理性來守護

這本書,差點就寫錯了。
一開始,出版社給了我一個很棒的點子:「老師能不能寫一本像『親子對話書』那樣的伴侶書?教導夫妻如何進行『概念正確』、『關係增溫』的對話。」
當時我覺得挺有道理,便答應了。畢竟,良好的溝通能解決很多問題,不是嗎?
但寫著寫著,我卻感到愈來愈不對勁,腦中反覆浮現出一個想法,一個簡單卻顛覆了一切的吐槽:「另一半,不是你的孩子啊!」
孩子未成年時,的確需要父母的陪伴、教導,甚至承擔他行為的後果。這是一種暫時的不對等關係,為的是保護孩子能順利長大。
但如果用「親子對話」的思維和伴侶互動,不就是把對方當成不用負責、不用長大的「小孩」了嗎?這麼做的你,長期下來必定會覺得不平衡,暗自怨嘆:「都是我在照顧你,卻沒人來照顧我。」我在諮商現場也觀察到,這種「忿忿不平」比「爭吵」更容易讓婚姻失溫。
於是,在刪掉初稿的那一刻,我終於懂了:「伴侶從來不只是兩人關係,他們之間還有一個看不見的東西在運作,那就是『關係賽局」。」
所謂「關係賽局」,就是兩個人相處時形成的一套「規則」與「默契」,決定了你們怎麼出招、如何回應,以及這段關係能否繼續下去。
伴侶對話之所以會卡住,在於雙方期待不同。就好像你想跟對方好好打網球(溝通),所以準備了球場、球拍,還精心發了好打的球給對方。卻沒看見對方根本不想打網球,而是想打籃球、棒球,或是坐在旁邊喝可樂。
這正是伴侶溝通最常見的盲點,明明對方根本不想打網球,你卻責怪自己是不是發球發得不夠好,或是抱怨對方打球不用心。結果,努力用同一種方法解決問題的你,卻沒得到相符的回報。
許多溝通技巧書籍會鼓勵你:只要一直堅持打網球,對方看到你的用心,就會願意跟你打網球了。我的看法不同。我認為伴侶相處不該抱著「孝心感動天」的奢望,而是要會分辨:對方是願意打但技術不好?還是根本不想打網球,想玩完全不同的遊戲?這是關係賽局的思考。
一位朋友問我:「你這本書寫的是伴侶對話,不是應該感性一點,強調『愛與連結』嗎?結果你卻要讀者用『關係賽局』的角度來看待伴侶關係,這樣會不會太功利了?」
我很感謝他的提醒,因為這正好點出本書的關鍵:愛與溫柔,需要理性來守護。這本書將提供你理性的解析、實際的做法,外加一點幽默感。為的是讓你可以把重要的真心,放在對的人身上。
本書所收錄案例,是我與大心診所團隊整理了諮商、生活、網路上常見的伴侶衝突議題後,重新創作的虛構故事。你可能會對某些對話或場景感到很熟悉,這是因為,人性都有共通點,如果你在故事中看到了你們的縮影,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
讓我們開始吧。


第1章 觀念篇 破解對話迷思,讓關係從死局轉活路(節錄)

「老實說,我都忘記我們當時在吵什麼了……。」
「我只記得,那時我又氣又難過,只想立刻跟他分手!」
在伴侶諮商的現場,這樣的感想我聽過無數次。兩個人爭吵的事情,可以代換成任何東西,例如衣服應該摺好放整齊,還是直接丟進衣櫃就好?每天喝一杯星巴克咖啡,到底是享受還是浪費?孩子應該要努力學習,還是快樂長大?若真要一一列舉,大概還可以提出100件令人抓狂的小事。可怕的是,這些看起來沒什麼的雞毛蒜皮,卻經常讓相愛的兩人互咬、冷戰甚至分手。
婚姻研究專家高特曼(John Gottman)曾提出一個驚人的發現:婚姻裡有69%的問題永遠無法解決。這句話聽起來很悲觀,卻完美解釋為何伴侶們會為了「事後根本不記得」的小事,吵得天翻地覆。
因為這69%的問題,其實是雙方的個體差異,這輩子大概都不會改。就算去做最厲害的心理諮商,可能也改不掉。因此,伴侶共度一生的關鍵,從來不是「如何徹底解決我們之間的差異(特別是我看你不爽的部分)」,而是「我們該如何吵架,才不會讓關係變成死局」。
在本書中,我會用「死局對話」和「活局對話」這兩個詞,幫助你分辨不同的互動結果
● 死局對話:說得愈多,心情愈差,甚至會讓關係變得更糟糕。
● 活局對話:對話結果不見得完美,但至少能讓彼此願意繼續走下去。
在各個章節裡,我將透過「家務」、「金錢」、「教養」等伴侶最常吵架的案例,讓你學會:
● 看懂「死局對話」的訊號。畢竟關係死了就沒戲唱了。
● 分辨「對錯、輸贏、好壞」三個層次的死局對話,因為它們起死回生的難易度也不同。
● 如何「轉局對話」,也就是嘗試改變對話方式,讓死局逐漸轉為活局。
在深入閱讀各個案例前,我想先給你小小的「閱讀指南」:

● 你可以照著順序讀:從第一章開始,理解死局與活局的基本概念,再依序進入家務、金錢、教養等實戰案例。
● 也可以依照需求跳著讀:如果你們最近正為了財務爭吵,可以直接先讀「金錢篇」;如果是對孩子教養意見不同,就先去看「教養篇」。每個主題都可以獨立閱讀,幫你快速找到共鳴。
● 特別注意黑魔法篇:有些對話本質上是「有毒的」。一旦這樣的對話出現在你們的關係中,就算對方或你再怎麼努力補救、道歉,也很難挽救這段關係。想了解自己是否正處於有毒關係,務必閱讀這一章。

一段對話是死是活,不只是看雙方「吵什麼」,還要看兩人「怎麼吵」。有人先發火,也有人先退縮;有人急著照顧對方,也有人乾脆打哈哈。這些反應,決定了你們的對話能否善終。
想知道你是哪種類型的伴侶嗎?先來做四型動物測驗吧!

【家務心結】洗碗機能救婚姻?談家務背後的情緒地雷(節錄)
#三機救婚姻
#有了掃地/洗碗/洗衣機,婚姻就會有轉機?

前.洗碗機時代
太太:「今天晚飯我做的,你等等可以幫忙洗碗嗎?」
先生:(看著手機,頭也不抬的回應)「OK,等下洗。」
(太太進入等待模式,等了又等……)
(先生躺在沙發上滑手機,結果碗還是沒洗)
(太太最後忍不住自己動手)
太太:「你剛剛不是說OK,你要洗嗎?」
——內心獨白:你死定了!
先生:「對啊,我說我『等下』洗啊!」
——內心獨白:完蛋了,她又要生氣了。
太太:「你每次都說『等下』、『等下』,然後就等到明天早上都長螞蟻!」
先生:「抱歉啦,下次我一定會記得洗!」
後來,夫妻倆在網路上看到「三機救婚姻」的說法,立刻決定網購一台洗碗機。
這個家,正式進入了「後.洗碗機時代」。

後.洗碗機時代
太太:「你不是說,待會就把碗放進洗碗機嗎?」先生:「對啊,等一下嘛,先讓我休息一下。」
(先生斜躺在沙發上,眼皮半張)
(太太等到快睡著)
(結果碗盤靜靜躺在水槽,洗碗機仍是空的)
太太:「你又來了,每次都說好好好……。」
——內心獨白:這些話,我好像在買洗碗機前也說過?
賽局解析
為什麼有了洗碗機,這對夫妻還是會吵架?因為雙方相處的方式並未改變。
他們一開始掉入典型的「對錯→輸贏」賽局。先生想要討好或敷衍太太,於是答應了自己根本不想做的事情(也許他最想要的,是一下班就躺在沙發上滑手機)。
然而,太太需要的是「公平」:既然「今天晚飯是我做的」,那麼「你要負責幫忙洗碗」。當先生隨口答應太太,卻馬上把承諾拋諸腦後時,這場名為「警察抓小偷」的對錯賽局就開始了。
太太說:「你剛剛不是說OK,你要洗嗎?」
這句話的潛台詞是:「你根本說到做不到;你是錯的,而我逮到你了。」
先生說:「對啊,我說我『等下』洗啊!」
這時先生的情緒可能是慌張(我被抓到了)又生氣(你好煩一直管我)。因此,他透過「我答應洗碗,又沒有說要現在洗」的狡辯,將原本的「爭對錯」變成了「爭輸贏」。
「對錯」與「輸贏」有何不同?
簡言之,對錯有「可以具體查證的事實」,輸贏則沒有。輸贏吵的是「誰要聽誰的」。
舉例來說,先生答應「睡前」一定會洗碗,但到了第二天早上,碗還是沒有洗,結果是先生說到沒做到。「碗有沒有洗」是具體可見的事實,這是屬於「對錯」的爭論。
然而,有些人習慣想都不想就答應別人的要求(甚至是自告奮勇承接下來),等到要做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有多麼不情願。這一刻,當他進入「你對我錯」的賽局時,就會因為不服氣而跟對方爭輸贏,也就是先生的那句名言:「我又沒有說不洗……(只是不是現在洗)。」
這句話背後的真正訊息是:我有洗碗還是沒洗碗,不是你來決定的!這時,雙方的對話從「家事討論」變成了「權力拉扯」,也就是誰有權決定什麼叫「有洗碗」?
這也是為何三機不一定能救婚姻。洗碗機省了你們的體力,但不會帶來共識。若兩人對於「碗盤是否能夠放過夜」沒有共識,一方覺得被犧牲,另一方覺得被追殺,這時就算有洗碗機代勞,雙方依然可以吵個不停。
轉局對話
目標:建立雙方對洗碗的共識、中止「說到做不到」的死局對話。
【煞車對話】
請先判斷「洗碗」這件事情,是否一定需要對方參與?也就是說,「把碗放過夜」這件事,到底是誰比較在意?如果你很在意,可以為了自己把碗洗掉,並且直接告訴對方:「你每次答應我了都沒做到。如果下次還是這樣,那你就不要洗碗了……。」或是說:「你負責叫外送。」(當然是刷他的卡。)
如果你沒有很在意洗碗這件事,但對方每次都自告奮勇,不想潑他冷水。那麼,可以運用黑貓型語言輕巧的拒絕對方,別再一起演這齣爛戲。像是說:「哎呦,你每次都說到沒做到。這樣我很可憐耶。要個碗跟湯匙吃冰淇淋,都不知道要等到民國幾年,嗚嗚嗚……。」
【活局對話】
一旦煞車成功,雙方不再為了「誰要聽誰的」而吵架,可以嘗試找諒解(處理心情),同時也找平衡(處理事情)。

找諒解:「你是不是真的不喜歡洗碗?若是如此,請你不要為了怕我生氣就隨便答應,因為這樣,反而會讓我更生氣。」這句話,為的是阻斷「說到做不到」的鬼打牆。

找平衡:「如果你真的不喜歡洗碗,那下次煮飯你可以來廚房幫忙嗎?『因為』這是我們兩個人的晚餐,所以我希望能夠一起準備。」

這樣說,為的是建立共識。沒有人喜歡落單。當太太獨自在廚房煮菜,或是先生一個人洗碗,難免會有「不公平,都我在做」的犧牲感。
因此,真正治本的做法,是兩個人「一起」煮菜與收拾。煮菜的人,可以請伴侶把飯菜端出去。洗碗的人,也可以讓對方順手收拾碗盤。兩人邊做家務,還可以邊聊天,說一說今天哪道菜好吃?哪個步驟可以改善?或是下次想去哪裡買好吃的?
這麼一來,「室友分工」與「情侶交流」的時間,就結合在一起了。
四型溝通小提醒
獅子型與袋鼠型的朋友,特別容易與「說到做不到」的另一半糾纏。
獅子型重視權威、對錯,一旦對方答應了又沒履行,通常會更加嚴格的檢視他之後的一言一行。一旦風吹草動,很容易就進入「討」的指責模式。心中潛台詞是:「我果然逮到你了,你這混蛋!」
袋鼠型剛好相反,可能會縱容對方持續待在受害者的位置。還安慰對方沒關係,可以一起慢慢學會準時起床、事情來不及要先告知對方、就算搞失蹤也要留個訊息等。不過,你做得愈多,對方就愈會把責任丟在你身上。
至於柴犬型的朋友,可能會為了避免衝突而不斷妥協,卻在心中累積不滿。如果不想累積對另一半的仇恨值,請在一開始就清楚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例如說:「我其實不喜歡洗碗,但我可以負責整理桌子。」
黑貓型則要注意,你善於用幽默化解緊張,卻可能讓人覺得沒在用心討論。有時候,適當的直接溝通,像是「我需要你今晚把這些碗洗掉」,會比間接曖昧的諷刺、搞笑更有效。
別忘了,拯救婚姻的從來都不是三機,而是找出你我都能同意的默契。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