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書屋耕讀第二個家
三峽河畔的甘樂文創結合文創、工藝、社區、公益,更是在地串聯與社區發展的平台。與孩子們一起籌建小草書屋,從種絲瓜開始,感受汗水所得到的收穫,長期陪伴圓夢,擁有自信與改變的力量。
甘樂文創志業小檔案
社區一家獲獎記錄:2013、2015年幸福社區類楷模獎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清水街317號
電話:02-26717090
炎熱的上午,三峽河畔的「小草書屋」,二十多名孩子們正在跟著老師唸英文。課程不只語言,還有烹飪、陶藝、繪畫、音樂等才藝課程,書屋裡有廚房、書櫃與三個教室,還供應早餐和午餐,這裡是「小草」們第二個家。
書屋發起人林峻丞,六年前,租下一間百年古厝,創辦「甘樂文創」,是咖啡廳也是藝文展演空間,有金工師傅溫清隆駐店,並陸續籌辦各種講座或在地旅行,還發行《甘樂誌》。「希望有個平台,讓外地人看到三峽不同面貌,」他說。
林峻丞還關注到社區,他注意到三峽潛藏著吸毒與人口老化問題,許多孩子因為單親、失親、隔代教養、經濟弱勢等因素,發生課業跟不上、行為偏差或反社會人格的狀況。二○○七年時主動邀請位於山區的有木國小成立「絲瓜小隊」,帶一群弱勢孩童種絲瓜,製成絲瓜布賣出,成為孩子的午餐與學雜費。
林峻丞又發現孩子在暑假最容易發生行為偏差,「長期陪伴,才能真正改變。」他決定推動「幸福耕讀圓」的成長陪伴計劃,串聯五所小學,讓校方提供個案名單,從絲瓜園出發,建立「自給自助」的學習系統,讓孩子感受親手耕耘的成就,販賣所得存入「圓夢基金」,並籌建小草書屋。計劃裡也包含暑期「幸福小學堂」,邀請社區與志工、甚至家長,參與孩子們所需的各類課程與活動。
每一屆絲瓜小隊都有圓夢計劃,第一屆是到蘭嶼旅行,但林峻丞發現:「都是大人們處理行程,我剝奪了他們自主規劃的能力。」第二年小草們想要單車環島,就交還給國小生自己規劃行程、寫企劃書、談單車贊助,更加強體能訓練。林峻丞還記得快騎到墾丁住宿點前,一位穿短褲的六年級男生摔車了,擦藥時都咬牙沒哭,旁邊志工問:「要不要上保母車回去?」男孩反而眼淚一直掉:「我想騎完十一天,都到這邊了。」長期事前的準備,讓他不想放棄自己的努力。第三年的挑戰是從三峽騎單車到日月潭,再參加泳渡活動。孩子口中的「峻哥」,相處像個很有原則的父親,說到做到,有稜有角的黝黑臉龐,在面對過程中頑皮摔車受傷的男孩,更是板起沈重臉色。但當泳渡日月潭時,塗上防水藥膏的男孩一直久未上岸,峻哥更不敢休息,眼睛就是緊盯水面上的每個臉孔,等男孩上岸的那一刻,男兒淚就奪眶了,手緊抱著孩子說:「你好棒!」
「有時候一個點,改變很大。」一九八三年次的林峻丞,國中時爸媽離異,高中畢業的學歷,當時因為看了《石頭舜子玉玲瓏》的書,透過查號台聯繫電視台,找藝人許效舜簽名,毛遂自薦到電視台工作,一年多後去當兵,新訓會客無家人領出,「但舜哥居然到台南營區看我!有一年他的節目到三峽錄影,導演問我是誰,他隨口說:『我兒子啊。』」感受到許多人的關照,林峻丞覺得要延續下去,投入到三峽孩子,讓他們將來也可以回饋幫助人。
從關心孩子擴展到整個生活環境,甘樂文創還發起每月一場淨溪運動,為自己的土地做一件事,「老中青幼」彎腰撿垃圾,最多時有一百多人。社區需要更多人的參與,「就像陀螺(台語音似甘樂)持續轉動,把更多力量轉進來,」林峻丞說。
「我沒想過什麼時候停止,就跟著生命轉下去,甘樂精神嘛。」林峻丞到香港演講時這麼分享。
影響力>
從原本的一所到五所小學,甚至更多,協助需要的孩童,提供專注的學習、謀生技能與正確價值觀。
參與力>
公開募集社區志工與老師,邀請家長加入陪伴計劃,讓陪伴完整。
執行力>
帶領絲瓜小隊、興辦幸福學堂,與孩子一起募資整修小草書屋。
創意力>
每年皆有圓夢計劃,過程與經費皆孩子自己設法,培養自信與學習能力。
永續力>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事做,先顧及基本生活需求,持續發展行動。建立可被複製的弱勢關懷系統,從學校、家庭到整個社區一起正向循環。
三峽河畔的甘樂文創結合文創、工藝、社區、公益,更是在地串聯與社區發展的平台。與孩子們一起籌建小草書屋,從種絲瓜開始,感受汗水所得到的收穫,長期陪伴圓夢,擁有自信與改變的力量。
甘樂文創志業小檔案
社區一家獲獎記錄:2013、2015年幸福社區類楷模獎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清水街317號
電話:02-26717090
炎熱的上午,三峽河畔的「小草書屋」,二十多名孩子們正在跟著老師唸英文。課程不只語言,還有烹飪、陶藝、繪畫、音樂等才藝課程,書屋裡有廚房、書櫃與三個教室,還供應早餐和午餐,這裡是「小草」們第二個家。
書屋發起人林峻丞,六年前,租下一間百年古厝,創辦「甘樂文創」,是咖啡廳也是藝文展演空間,有金工師傅溫清隆駐店,並陸續籌辦各種講座或在地旅行,還發行《甘樂誌》。「希望有個平台,讓外地人看到三峽不同面貌,」他說。
林峻丞還關注到社區,他注意到三峽潛藏著吸毒與人口老化問題,許多孩子因為單親、失親、隔代教養、經濟弱勢等因素,發生課業跟不上、行為偏差或反社會人格的狀況。二○○七年時主動邀請位於山區的有木國小成立「絲瓜小隊」,帶一群弱勢孩童種絲瓜,製成絲瓜布賣出,成為孩子的午餐與學雜費。
林峻丞又發現孩子在暑假最容易發生行為偏差,「長期陪伴,才能真正改變。」他決定推動「幸福耕讀圓」的成長陪伴計劃,串聯五所小學,讓校方提供個案名單,從絲瓜園出發,建立「自給自助」的學習系統,讓孩子感受親手耕耘的成就,販賣所得存入「圓夢基金」,並籌建小草書屋。計劃裡也包含暑期「幸福小學堂」,邀請社區與志工、甚至家長,參與孩子們所需的各類課程與活動。
每一屆絲瓜小隊都有圓夢計劃,第一屆是到蘭嶼旅行,但林峻丞發現:「都是大人們處理行程,我剝奪了他們自主規劃的能力。」第二年小草們想要單車環島,就交還給國小生自己規劃行程、寫企劃書、談單車贊助,更加強體能訓練。林峻丞還記得快騎到墾丁住宿點前,一位穿短褲的六年級男生摔車了,擦藥時都咬牙沒哭,旁邊志工問:「要不要上保母車回去?」男孩反而眼淚一直掉:「我想騎完十一天,都到這邊了。」長期事前的準備,讓他不想放棄自己的努力。第三年的挑戰是從三峽騎單車到日月潭,再參加泳渡活動。孩子口中的「峻哥」,相處像個很有原則的父親,說到做到,有稜有角的黝黑臉龐,在面對過程中頑皮摔車受傷的男孩,更是板起沈重臉色。但當泳渡日月潭時,塗上防水藥膏的男孩一直久未上岸,峻哥更不敢休息,眼睛就是緊盯水面上的每個臉孔,等男孩上岸的那一刻,男兒淚就奪眶了,手緊抱著孩子說:「你好棒!」
「有時候一個點,改變很大。」一九八三年次的林峻丞,國中時爸媽離異,高中畢業的學歷,當時因為看了《石頭舜子玉玲瓏》的書,透過查號台聯繫電視台,找藝人許效舜簽名,毛遂自薦到電視台工作,一年多後去當兵,新訓會客無家人領出,「但舜哥居然到台南營區看我!有一年他的節目到三峽錄影,導演問我是誰,他隨口說:『我兒子啊。』」感受到許多人的關照,林峻丞覺得要延續下去,投入到三峽孩子,讓他們將來也可以回饋幫助人。
從關心孩子擴展到整個生活環境,甘樂文創還發起每月一場淨溪運動,為自己的土地做一件事,「老中青幼」彎腰撿垃圾,最多時有一百多人。社區需要更多人的參與,「就像陀螺(台語音似甘樂)持續轉動,把更多力量轉進來,」林峻丞說。
「我沒想過什麼時候停止,就跟著生命轉下去,甘樂精神嘛。」林峻丞到香港演講時這麼分享。
影響力>
從原本的一所到五所小學,甚至更多,協助需要的孩童,提供專注的學習、謀生技能與正確價值觀。
參與力>
公開募集社區志工與老師,邀請家長加入陪伴計劃,讓陪伴完整。
執行力>
帶領絲瓜小隊、興辦幸福學堂,與孩子一起募資整修小草書屋。
創意力>
每年皆有圓夢計劃,過程與經費皆孩子自己設法,培養自信與學習能力。
永續力>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事做,先顧及基本生活需求,持續發展行動。建立可被複製的弱勢關懷系統,從學校、家庭到整個社區一起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