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地方創生與鄉村生活空間
文/曾旭正

「地方創生」政策正如火如荼展開,面對此熱潮,許多人的第一個問題都是:「地方創生與社區營造有什麼不同?既然有社區營造政策,為何還要地方創生政策?」回答這個問題,我總說,如果你的心量夠強夠大,能將「社區」的範疇擴大,則地方創生與社區營造的意涵相同。兩者都強調在地、自發與行動,不同之處僅在於問題意識與行動範疇。地方創生要處理的首要問題,是迫在眼前的高齡化與人口減少造成的地方活力衰落,它關注的地理範圍比社區營造大,做法也需要更跨領域,才能創造工作機會與留住條件,有效減少人口外流、召喚年輕人口返鄉或吸引外鄉人移住。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社區營造已在臺灣成為普通名詞,大家認知的社區營造便是透過種種行動來激發「故鄉之愛」,進而號召居民以實際行動來共同經營社區生活。小至部落、大至城市、國家,都可以是一個「社區」、一種「共同體」,在第一線的社區營造者只要能擴大心量,關注更大的課題、更廣的地理範圍,把眼光轉移向社區活力的問題,進而動員更多人共同面對它,就是地方創生的開始。
於是我們面對的問題可以擬為:「社區營造一向關注的人文地產景五大主題如何接軌地方創生?」更具體的説,如何藉五大主題的行動而有助於緩解地方人口的三種衝擊,減少人口外流、召喚年輕人口返鄉甚或吸引外鄉人移入。以下我們先就「景」的面向,討論「生活空間營造」對地方創生有何作用?
五大面向中的「景」,指的是社區空間的營造,不論城或鄉,生活空間都在於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雖然使用族群的差異會影響需求的不同,但共同講究的無非是這三項課題:「設施種類是否齊全?」,「個別設施的功能是否完備?」乃至「設施的造形與品質能否強化地方特色?」
關注鄉村社區的生活空間,首先可以從「類型」的角度分析現況與需求,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具公共性的類型是否提供齊全?一般常見的需求,具公共性的如聚會、學習、休憩、運動、集貨、歷史記憶等,滿足這些需求多數由公部門提供,譬如社區活動中心、長青會館、公園、圖書館等設施,但也有很多是私人擁有、但提供公共使用的,譬如店仔口、廟埕、小廣場等。一般而言,社區的公共空間在類型上並不齊全,譬如足以遮風避雨的「社區活動中心」是最基本的公共設施,但仍有部份社區渴求不得,再者,以每個村里為行政單位各分配一座,假如某村裡有兩個規模相當、卻距離遙遠的聚落,則無法同時滿足。如此,最被普遍需要的「社區活動中心」尚且不足,其他類型的設施如圖書館、公園等,就更不用說了!
公共設施齊全,是社區幸福的基礎,也才有利於地方創生。有安全舒適的人行環境,老幼居民隨時願意走出家門,而社區交往頻繁,認同感才有機會凝聚。進而,有方便使用的聚會所,社會的公共議論便能發生,社區共識也才有機會生成。一旦眾人對社區建立認同,對社區危機與行動形成共識,自然有辦法找到化解人口危機的作法,而其行動的表現不論大、小、難、易,都是地方創生的努力。
因此,面對社區公共生活空間的現況,類型欠缺的應設法補全;設施雖有,但功能不夠完備的,應努力加以提升;最後,更期待新建或修繕的公共空間,其形式能別具風格,品質耐人尋味。當我們將公共空間營造與地方創生排比起來,可以看到「補全、提升、吸引人」是打造社區公共空間的三支箭,而地方創生處理人口問題的三支箭則是「留住、喚回、新住民」,兩者平行而相互呼應。設施補全,有助於留住在地年輕人;進而提升品質,有利於喚回外地遊子;最後,有特色且吸引人,才能增加新住民。
濱海小村椬梧是典型的生活聚落,此次以工程「統包方式」進行社區公共空間的改善,其成果比較不在於「空間類型的補全」,而是「既有設施的改善」,以及更重要的,在形式創作上(過程與實品)賦予的故事,所呈現令人感動的新體驗。此一經驗最具啓發的有兩點,首先工程「統包方式」充分發揮社區作主的效果,不同於往的「設計/發包施工/完工交付業主」的三段模式,「統包」(turnkey)整合了前兩段(設計與施工),讓設計者得以運用如同「僱工購料」的方式充分貫徹設計需求於施工中,而善於溝通的設計單位與社區結合成一個業主,社區的使用需求便能不打折的貫穿到施工中。其次,帶進藝術轉譯的作法,讓過程與成果充滿故事性,既淡化工程的生硬形象,也提升居民參與的熱度。
社區的公共生活活絡了,公共設施完備質優了,加上有工作機會,如此誰還願意離鄉背井?這,就是地方創生!我們真心期待,椬梧加油!

曾旭正
曾任臺南市副市長、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現為國立臺南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
小雨燕與偏鄉──不被看見的美麗
文/侯錦雄

「跟著小雨燕趣旅行」是雲林縣配合地方創生方案在營建署城鄉風貌進行的具實驗性質的地方營造工程。椬梧聚落在這計畫案營造過程中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工程變成讓行政單位與社區、藝術家、居民一起討論與學習的媒介。身為地方政府景觀總顧問團的一員,有機會在過程中看到一些成果,藉由此文來介紹此案例及過程中的心得,並透過理論的引述,與大家一同來分享。
椬梧這個小聚落原本就是海邊地區一個地層下陷、生活困苦、人們大量外移的寧靜鄉村,社區裡剩下老弱婦孺,有點沒落。對照它輝煌的過往歷史及留下的文化景觀,繁華落盡的小村有某種暗鬱味道,如何呈現在地歷史故事與地方情懷?便是值得藝術工作者慢慢去挖掘、昇華及再現的。
水牛團隊透過藝術介入社區造景及居民由下而上的參與模式,完成十三件鐵花窗小型工程,每座都有美麗的風景,也成為網美打卡熱點,在臉書吸引數十萬的點閲數。
我們可從三個層面來檢視本案最初想解決的問題:第一,當然是基礎建設不足與公共設施缺乏。第二,我們看到這個地方因沒有太多產業,導致青年就業不易,造成大量人口外移,剩下老弱婦孺習慣性坐在巷口回憶過去。第三,這個地方具有濃厚的歷史性,但在村民大量外移後,反而變得對自己的家鄉感到陌生,或凡事只考量自己的利益……,這諸多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去做改變,但我們可以投入一些什麼,去影響、去攪動這些現實困境。以下就從三個現象來分享這次實驗的過程與結果:

一、藝術諸相:奇景景觀與質樸景觀
「藝術」可作為一種「喚醒」的工具,它可為平淡無奇的鄉村生活帶來一種奇特的氛圍。昔日,逢迎神或建醮大典,居民才得以看見或品嚐有別於平日的事物,日常的生活讓我們感到平淡無奇,小雨燕的來來去去,就是被忽視的單調日常,但藉由這次水塔拼貼的藝術創作與營造,讓我們看見「生態維護」課題及地方「真實」生活面貌,改造後的水塔更重現了椬梧地標風華!
團隊還在社區老屋裝置十三面鐵花窗,記錄了開店超過半世紀的雜貨店、民主先聲李萬居、千歲醒獅團等梧北村在地故事,讓老屋重現歷史回憶及聚落生活的溫度,吸引眾多民眾前來旅遊拍照打卡。臺灣有很多社區流行在牆面做塗鴉,充滿了現代的荒謬感,但水牛團隊以「鐵花窗」設計扭轉了這個現象,每面窗都既是一個美的景觀也訴說被關注的在地故事。

二、設計妙用:永續鄉村與共融設計
在農村生活中,農事作業有它特別的需求,例如在農務生產過程,可見鐵牛耕耘機、行人及慢車共用同條道路,「鄉村道路」應該是不同於都市的人行步道或車道系統;當農村人口外移、漸漸老化後,其日常生活內容與季節時序是否會因此產生不同的型態?像是在道路旁曬花生和辦桌迎神賽會等空間需求,似乎逐漸被淡忘了。
當老人社會來到,我們必須重新省思無障礙空間及長者的需求,面對當今的資訊時代生活,利用「共融設計」(註)的空間再改造,讓巷口大樹下的「場所」變成滿足老人休憩生活的需求。為了達到無障礙空間目標,水牛團隊設法排除阻礙,包括牆、樓梯與水溝蓋等進行改造,完工後,平順的路面讓騎乘電動車的老先生、老太太們可自在的在村子裡遊走。我們也看到小朋友在改善後的兒童遊戲場所開心玩著他們喜愛的新遊戲器材。而社區志工隊也在理事長帶領下,自主進行聚落環境整理與清掃,越來越多人加入志工行列,齊心為梧北美好生活環境打拼!

三、回歸真性:真正的鄉村該是什麼?什麼是郷村設計?
真正的鄉村是什麼?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在鄉村地區,由農業社會逐漸轉變為現代化的過程中,總會產生不同的生活模式與生活需求。當今在後現代資訊時代來臨之時,我們需要了解椬梧村落在全球化過程,被現代資訊支配的事情,水牛團隊透過「關心他者」的地方關懷成為設計的出發點,創造了另一種郷村生活的有趣空間。
大家聽過「花臺理論」嗎?在窗臺上種朵花,從窗戶可以看到戶戶的美麗花臺。藉用歐洲郷村美麗的花臺景色,讓大家開始思考,如何讓社區環境生活更加乾淨舒適及美感優雅,一朵花,足以讓整個聚落開始不同,就從你我開始作起!
小雨燕生態監視系統,上線囉!小雨燕是咱椬梧庄頭最具生態代表性的「村民」,也是守護咱庄頭的吉祥物,牠們長年群聚住在椬梧水塔正下方,本次計畫,特別裝設兩支監視系統,可透過手機直接連線(或遠端筆電/桌電),讓村民與外地參觀者可直接觀察小雨燕棲息畫面,增加與小雨燕的互動。
水牛設計團隊的一個思考重點,從檢討鄉村是不是一定要都市化?一定要依都市設計審議或都市計畫的標準來進行工程嗎?難道我們不能先找到更貼切的「鄉村設計」,來重新檢視這些昔日留下來的公共設施?
椬梧村落舉辦計畫成果發表會,地方出動武術團表演,同時準備炒米粉、菜頭湯,帶著大家一起深入體驗梧北美好的故事。其實在這次的實驗裡我們看到一些最美麗的人性,同時也看到科技與網路的傳播效果,椬梧故事在臉書上被大量點閱,讓大家「看見」和了解這個沒落的鄉鎮。「椬梧城鎮之心」計畫是公私部門齊心協力合作的典範成果,歡迎全國鄉親來到雲林縣,一同「跟著小雨燕趣旅行」,看見雲林社區的美麗與活力!藉此次機會,也期望政府更重視偏郷,改變制式思維,為偏鄉實際需求提出更適當的發展政策,讓地方人擁有對在地的豐富情感,並在各處述說屬於地方自己的生活故事。

註:指主流產品或服務的設計,於合理範圍內能讓儘量多的人使用或獲得。

侯錦雄
雲林縣景觀總顧問團隊共同主持人,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教授。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