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社區充權:台灣與英美經驗的對話〉/黃彥宜
在台灣,社區組織和國家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相互依賴關係,多數社區組織的經費主要依賴國家的補助,因此,國家可能在資源的分配及模塑社區方案上扮演一個強力的角色。台灣部分社區組織因為面臨競逐政府經費而失卻主體性,因而萌生拒絕公部門經費,然而許多大型的社區方案和結構議題需要政府的政策規劃與經費投入,社區組織仍須建立與政府對話的位置與空間。重視改造取向的充權策略被視為是社區反轉與政府權力關係的重要策略之一。權力是充權的核心概念,也是一個多面向的過程,協助社區居民參與決策、維持自主和主體性。
本文主要討論台灣社區輔導團隊的充權經驗,首先探討充權概念在歐美發展的社會脈絡和意涵,繼而訪談六個輔導團隊,討論他們如何理解社區充權及運用充權策略,以及他們在運用政府經費的同時如何能維持自主與協商空間,最後則將台灣的經驗與英美充權概念作一比較。
節錄自〈共識團體作為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輔導策略:老五老基金會輔導新據點之方法〉/張美淑
台灣高齡人口不斷的在創新高,預計2025年將到達20%。1997年老五老基金會看到台灣人口愈來愈老,我國面臨人口結構的斷層,老人面臨更大的困境,故成立老五老基金會,期待透過五老五寶的推動(讓老人享有老身、老伴、老友、老本、老居),提供老人更多支援系統與獨立能力,因應人口老化的危機(楊志良,2012)。也因為推動老五老寶,老五老基金會成立的二大願景:促成國人(一)越老活得越好。(二)社區可以提供溫馨互助的網絡。因這樣社區工作成了老五老基金會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行政院2005年5月18日核定通過「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推動目標之一:結合有意願團體參與設置,由當地民眾擔任志工,發揮社區自助互助照顧功能,並落實在地老化及社區營造精神,建立社區自主運作模式(衛生福利部及家庭署,2015)。這樣的目標剛好也符合老五老基金會願景,故在2005年老五老也進入社區在社區裡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直到2011年台中縣市合併,原縣社區關懷據點皆有縣府承辦自行輔導,縣市合併後委有二家輔導單位輔導社區關懷據點,而老五老基金會開始由直接經營社區關懷據點轉而開始以培力角色進入社區輔導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如何讓舊有的社區關懷據點持續維持服務,並且提升服務品質;如何讓新的社區關懷據點願意進來,並且以陪伴、評估、教育為主,讓社區關懷據點穩定提供服務,成為培力的主要目的。
在台灣,社區組織和國家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相互依賴關係,多數社區組織的經費主要依賴國家的補助,因此,國家可能在資源的分配及模塑社區方案上扮演一個強力的角色。台灣部分社區組織因為面臨競逐政府經費而失卻主體性,因而萌生拒絕公部門經費,然而許多大型的社區方案和結構議題需要政府的政策規劃與經費投入,社區組織仍須建立與政府對話的位置與空間。重視改造取向的充權策略被視為是社區反轉與政府權力關係的重要策略之一。權力是充權的核心概念,也是一個多面向的過程,協助社區居民參與決策、維持自主和主體性。
本文主要討論台灣社區輔導團隊的充權經驗,首先探討充權概念在歐美發展的社會脈絡和意涵,繼而訪談六個輔導團隊,討論他們如何理解社區充權及運用充權策略,以及他們在運用政府經費的同時如何能維持自主與協商空間,最後則將台灣的經驗與英美充權概念作一比較。
節錄自〈共識團體作為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輔導策略:老五老基金會輔導新據點之方法〉/張美淑
台灣高齡人口不斷的在創新高,預計2025年將到達20%。1997年老五老基金會看到台灣人口愈來愈老,我國面臨人口結構的斷層,老人面臨更大的困境,故成立老五老基金會,期待透過五老五寶的推動(讓老人享有老身、老伴、老友、老本、老居),提供老人更多支援系統與獨立能力,因應人口老化的危機(楊志良,2012)。也因為推動老五老寶,老五老基金會成立的二大願景:促成國人(一)越老活得越好。(二)社區可以提供溫馨互助的網絡。因這樣社區工作成了老五老基金會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行政院2005年5月18日核定通過「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推動目標之一:結合有意願團體參與設置,由當地民眾擔任志工,發揮社區自助互助照顧功能,並落實在地老化及社區營造精神,建立社區自主運作模式(衛生福利部及家庭署,2015)。這樣的目標剛好也符合老五老基金會願景,故在2005年老五老也進入社區在社區裡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直到2011年台中縣市合併,原縣社區關懷據點皆有縣府承辦自行輔導,縣市合併後委有二家輔導單位輔導社區關懷據點,而老五老基金會開始由直接經營社區關懷據點轉而開始以培力角色進入社區輔導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如何讓舊有的社區關懷據點持續維持服務,並且提升服務品質;如何讓新的社區關懷據點願意進來,並且以陪伴、評估、教育為主,讓社區關懷據點穩定提供服務,成為培力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