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 前言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在市民的印象裡,是個負責都市更新,協助老舊建築重建的單位,但更新處亦多年持續推動都市再生,以及社區營造相關事務。

從社區出發的都市再生

「都市再生」是指透過多元的手段,讓都市的生活機能再次復甦的過程,除了硬體環境的改善,都市再生的推動策略還包含了社區空間活化,社區社群培力及網絡建置,是一個重視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透過不同的議題行動,讓人與空間相互連結,使這個城市成為大家共同理想樣貌的過程。

推動都市再生,除了公部門的支持,更需要公民的協力,特別是那些關注公共議題、充滿熱情,願意自主發起提案並執行的「行動者」。為了催化都市行動,實現都市再生的理念,更新處將行動者參與都市再生的過程,轉化為3個具體步驟:

1. 行動者將提案帶入社區進行實驗行動
2. 透過實驗行動回應社區議題
3. 行動的串連及影響力引動都市的正向發展

從社區出發,我們期待行動在臺北市的不同場域發生,能對社區甚至是城市帶來改變的可能性。

起步培力 → 陪伴輔導 → 孵化行動  
為充滿潛力的行動者推一把!

從對都市公共事務的起心動念,到真正跨出第一步的行動,對於一個初入社區的行動者而言,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門檻。因此,於2020年,我們創立了「Be a DOER 都市再生行動育成」計畫,專為行動新手的起步培力,計畫目標是找到都市裡潛在的行動者,並媒合具備行動經驗的陪伴員,協助他們孵化行動。在計畫中,我們以三階段的任務包,利用建構式的任務引導,讓提案團隊於社區中盤點行動相關的資源,以及訪談利害關係人,幫助提案團隊逐步進入社區進行實驗行動。

多元的行動於社區遍地開花

計畫執行的過程裡,我們看見行動慢慢在社區發酵,當年的小小行動,逐漸引動居民的參與,並擴及到更多的群體。行動連結了社區內外不同的人們並發展成社群網絡,支持這些行動者持續向前,讓社區的凝聚力與歸屬感更加緊密。

至今,Be a DOER計畫共陪伴了73組團隊於臺北市的各個場域行動,使都市再生的理念擴及到更多的社區。行動涵蓋的議題面向多元,如飲食文化紀錄、心理健康、環境教育等,當這些議題碰上臺北市的各個社區場域,激發出各種有趣的都市行動,也激發社區居民的參與。像是藝術工作者「CUPID CAN」邀請社區的小朋友與市場攤販,用藝術為媒介,重新開啟不同世代間關於菜市場記憶的對話;團隊「厝邊味」,在城市變遷的過程中記錄在地的傳統好味道,並透過展覽、走讀等形式進行地方飲食文化的推廣,他們的行動也串聯起在地學校的合作與投入。這讓我們更確信,行動不必龐大,卻能在持續累積的過程中,改變人和社區之間的關係。

Be a DOER計畫開辦的第6年,我們將遍地開花的都市行動集結成冊,梳理了計畫的擬定過程及操作方式,並紀錄行動者的動機以及行動過程,成為一本都市再生行動者的指南,期許更多人能透過這本指南,理解都市再生的理念及方法,並付諸行動。

人人都有機會發起都市行動

在城市的日常裡,許多改變往往從看似微小的行動開始。Be a DOER計畫鼓勵從生活中長出的起心動念可以落地行動,從社區尺度開始的行動,規模也許一開始很微小,但隨行動的延續,或當下擾動到的人們與空間,微小的行動在未來也有潛力開展更大的影響力,甚至推進都市再生。

Be a DOER計畫的行動者背景多元,有新移民、藝術家、醫療工作者、規劃師等,年齡也橫跨學生到退休人士,他們不一定是將都市行動當作本業在經營的人,有些是用自己業餘的時間,以自身的專長、經驗與興趣,投注在不同議題中。這些都市再生行動不是單一領域的投入,而是匯聚了來自各行各業的能量,讓城市變得更好。

人人都有機會發起都市行動,如果你對都市的空間、社區的事務有點興趣,或對某個議題懷抱熱情,邀請你翻開這本書,你可能會在這本書找到你所生活的社區,或是讓你有共感的行動過程。期待未來的某一天,在Be a DOER計畫遇見你!


詹育齊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