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服藥不當的種種後遺症

  人們天真地把服藥作為求長生、求美譽、求享樂的手段,但是由於五石散本身藥物的毒性和散發難度之高,真正收到這些效果的人微乎其微,多數人因為服用方式不當引起各種疾病,甚至死亡。皇甫謐曾論及服藥不當所生之弊:「或暴發不常,夭害年命。是以族弟長互,舌縮入喉。東海王良夫,癰瘡陷背。隴西辛長緒,脊肉爛潰。蜀郡趙公烈,中表六喪,悉寒食散之所為也。遠者數十歲,近者五六歲(言服寒食散後,有至數十年而後死者,有五六年即死者),余雖視息,猶溺人之笑耳。而世人之患病者,由不能以斯為戒。失節之人(謂服散而違其節度者),多來問余。乃喟然嘆曰:今之醫官,精方不及華倫,審治莫如仲景,而竟服至難之藥,以招甚苦之患,其夭死者,焉可勝計哉!」(見巢元方《諸病源候總論》卷六引)
  皇甫謐本人就是服藥不當的受害者。他三十五歲時因中風而半身不遂,後來服用寒食散來治療,由於「違錯節度」(散發不當),而落下一身重病:「隆冬裸袒食冰,當暑煩悶,加以咳逆,或若溫瘧,或類傷寒,浮氣流腫,四肢酸重,於今困劣,救命呼噏。父兄見出,妻息長訣」。甚至「嘗悲恚,叩刃欲自殺,叔母諫之而止」。由於寒食散具有如此危險的後果,所以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多種影響。
  服藥之後產生的副作用,被一些人用作躲避政治災禍的理由。魏晉時期,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十分尖銳,有些人為了逃避政治漩渦,往往詐稱寒食散症狀發作。因為服寒食散患後遺症者被視為殘疾之人而容易避禍。比如「八王之亂」時,王顒派人遊說成都王司馬穎,準備殺掉齊王冏,齊王冏向王戎請教對策,王戎勸齊王冏:「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推權崇讓,此求安之計也」。但齊王冏的謀臣葛旟卻不同意齊王冏放棄權力,準備殺掉王戎。王戎就偽裝藥性發作,掉進廁所茅坑之中,才免除了殺身之禍。殷任南蠻校尉時,其從弟荊州刺史殷仲堪在王恭的慫恿下,準備發動內戰,並動員殷一起參加。殷嚴詞拒絕:「吾進不敢同,退不敢異」。後來殷仲堪舉兵成功,貪得富貴,並記恨殷前言。殷知道殷仲堪將排除異己,任用黨羽,便借服寒食散外出行散,託疾不還。當殷仲堪去看望他的時候,殷因服藥眼睛已經嚴重散光,只能見人半面。這也就是皇甫謐說的「服藥失節度,則目瞑無所見」。殷仲堪難過地說:「兄病殊為可憂」。而殷卻義正詞嚴地說:「我病不過身死,但汝病在滅門,幸熟為慮,勿以我為念也」。後來,殷仲堪在與桓玄的作戰中失利,被逼自殺。殷則因服散致病,憂鬱而卒。
  又據《高僧傳》,桓玄征討殷仲堪時,大軍經過廬山,桓玄邀名僧慧遠出虎溪見面,慧遠稱疾不堪,桓玄只好入山去見慧遠。晉安帝自江陵凱旋迴京師,路經廬山,輔國何無忌勸慧遠候迎,慧遠仍然稱疾不行,晉安帝只好派人勞問。慧遠在寫給晉安帝的信中說:「貧道先嬰重疾,年衰益甚,猥蒙慈詔,曲垂光慰,感懼之深,實百於懷。……自遠卜居廬阜三十餘年,影不出山,跡不入俗。每送客遊履,常以虎溪為界焉」。慧遠在晉義熙十二年(西元四一六年)八月因寒食散藥物發作而病倒,六天後就奄奄一息了。臨終前,弟子耆德等人勸他飲用豉酒解毒,慧遠卻不肯違犯佛教不許飲酒的戒律。請他喝米汁,也是不允許的。又請他喝蜂蜜水,慧遠則命律師查閱經文,看是否允許。律師剛查了一半,慧遠已經合上了眼睛。
  此外,如陳敏之亂時詐稱詔書,以賀循為丹楊內史。賀循辭以腳疾,手不制筆,又服寒食散,露發袒身,示不可用。陳敏竟不敢逼。晉武帝幾次詔敦皇甫謐應命,皇甫謐皆以服散患疾相辭,皆屬此類。另外,有些帝王因服藥變得性格暴躁,以致影響政局,則是服藥對政治生活影響的另一種形式。
  服藥的副作用還會使人性格變得暴躁無常。服藥以後,如散發不當,會使一個人的性格變得暴躁、驚悸、喜怒無常。皇甫謐言:「服散失節度,或食不復下,晝夜不得寐,愁憂恚怒,自驚跳悸恐,恍惚忘誤」。又言:「凡有寒食散藥者,雖素聰明,發皆頑嚚」。北魏太祖拓跋珪服藥後一直不見效,在他的太醫死後,其後遺症也就更加嚴重,加上災變頻繁出現,其性格變得喜怒無常,經常憂愁、鬱悶、不安,幾天幾夜不吃不睡。猜忌群醫,對誰也不信任。把曾經得罪過他的人通通殺掉。大臣中凡有臉色異常、喘息不均、走路不協調以及說話欠妥的人,都被拓跋珪認定是心懷不滿者,因而遭到拓跋珪本人的親自毆打和殺戮,並陳屍於天安殿前。於是,人人自危,朝廷各部門無法正常工作,社會管理失調,盜賊橫行,全國一片混亂。他連自己的妻子賀氏也不放過──將她囚禁於幽宮,並準備殺掉她,只是因為天色已晚才沒有執行。賀氏祕密地向兒子拓跋紹求救。紹連夜帶人闖入禁宮,殺死了父親,救出了母親。後秦的帝王姚興,也是因為服藥後身體不好,喜怒無常,而引起了國內的動亂。還有的人因遵循服藥規則而忘乎所以,以致犯人家諱,得罪於人。如前文所述王忱服用了五石散後帶著醉意去看望桓玄。桓玄以酒宴相待,沒想到王忱服用五石散後不能喝冷酒,就頻頻告訴侍從說:「溫酒來!」王忱雖然已經喝得醉醺醺的,但他只記得自己服了藥,不能喝冷酒,卻忘記了桓玄的父親名字叫桓溫,他反覆讓人「溫」酒,正是犯了桓玄家諱,如果不是桓玄通達,顯然又要不歡而散。除此之外,前面所舉若干文人的暴躁、怪癖事例,如王述食雞子,王忱和王恭在宴席上大打出手等,恐均與服藥有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