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確保衣食無虞
沒有工作,身無分文的你
現在,你沒有工作,身無分文,站在都會的正中央。你僅有的,是你身上的衣服。但是,沒有人注意到你,神色匆忙地從你身邊走過,你彷彿與他們身處相同空間,卻又處於完全不同的層次,光想像就感到害怕。
害怕,是因為身在現代的日本,「沒有錢、沒有工作就活不下去」。舉凡衣服、住所、食物、飯後觀賞的電視、洗澡乃至上班的交通等都要花錢,已經成為天經地義的事。
但是,果真如此嗎?每當我看見野貓、烏鴉、老鼠、蝴蝶,心裡就會產生疑問。牠門當然是身無分文,或走或飛覓食後,又繼續走著飛著,找到可以遮風避雨的處所,便在那裡休息。換言之,牠們只是理所當然地活在地球上。當然野貓也會餓死,但物種並沒有滅絕,一直存活至今。
或許你會說,拿動物跟人比根本是不倫不類,過去的我也這麼認為。我一直深信,人類除了以工作獲取等值酬勞,再用酬勞換取商品來過活之外,別無他法。
儘管我總認為人沒有錢就活不下去,卻不曾用心思考關於金錢的事,一面說沒錢萬萬不可,但沒有真正試著了解,賺多少錢就能過活,以及為了賺這些錢,需要做多少工作。
然而今天的你,沒有工作、身無分文。
趁此機會,試著從零開始「發想」。想想看,「自己」活著需要什麼?又有多少需求?
舉例來說,每次洗澡要用多少水?水龍頭的熱水是從哪裡冒出來的?與空氣一樣理所當然的水,為什麼要被人管理,導致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地暢飲?
有趣的是,一旦用這觀點重新看待生活,各種無法解釋的事就一湧而出,我對於自己至今依然過著不假思索便乖乖掏錢的生活,感到驚愕不知所措。
換言之,我們就像那些連明細都不看,就在支票上簽字的土豪,看在供給者的眼裡,是一群最好講話的VIP,無論水費、電費、房款、稅金等,從來不先問「這個金額是怎麼來的」,就乖乖掏出錢來。
但是,這種生活到今天為止。
請別誤解,我不是想提出「善待地球」、「善待環境」之類的主張,我只是覺得,如果了解「活著所需的最小能源量」,必定會漸漸改變你對世界的理解,換言之,你將擁有你身為動物的觀點。衣服每天都可採集
不知不覺說了一堆開場白。現在,你沒有工作,身無分文。即使優哉度日,肚子還是會餓,所以我們要趕緊講下去。
首先試著想想,哪些是必需品。
人們常說「衣、食、住」是必需品,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衣服。
衣服不僅具備保護皮膚、調節體溫等保健衛生的功能,若是一絲不掛地走在街上,會遭到警察逮捕,衣服是都市群居生活中最重要的物件,但是你身無分文,這下子麻煩可大了。
完全不用擔心,因為我一直認為,無論原始還是現代、都市還是邊疆,人類的生存之道並沒有那麼大的差異,遠古人類把曬乾的植物拿來編織,將捕獲的動物剝下毛皮處理後作成衣服,現代都市也蒙受大自然的恩典,只需利用「都市的獵物」就已足夠。
說穿了,最容易收集的都市獵物,就是「垃圾」。
被我問到的街友,都表示自己有很多衣服,而且幾乎都是撿來的。因為衣服講究流行,人們一旦厭倦了就丟掉,導致有大量還能穿的衣服被捨棄。
在回收可燃垃圾的日子,只要在街上走一走,衣服要多少就有多少。最近垃圾的分類愈來愈細,有些地區甚至訂了只回收衣服的日子,到了那天簡直就像百貨公司的特賣場,大家可以去那裡尋找中意的衣服。
此外,東京都內的幾間教會有在分送衣服,但條件是每個禮拜要禱告兩、三次。
代代木公園也會定期分送衣服。南千住的玉姬公園,每個禮拜有兩天的早上十一點左右起分送西式服裝(和服之外的衣服),衣服像樹上的果實般,會定期在路上源源不絕地結出來,著實令人驚訝。既然人永無止境地追逐流行,因此我們幾乎永遠都可以在都市免費獲得衣服,如果這不叫都市的獵物,那什麼才是呢?
更進一步,衣服也可以賣給二手服裝店,多撿些擺著還滿好用的,但是想全部從零開始的你,此時還沒有必要參與經濟活動,因此請盡可能以歸零的姿態呈現,撿拾自己需要的量,目前只要上下各有兩件就夠了。
身上雖然穿著西式服裝,但是光腳走在都市的柏油路上,可是會傷到腳丫子的,因此鞋子也成了必需品,而可燃垃圾中當然也不乏鞋子,我跟街友交談時,經常會看看他們的腳下,大家都是穿著蠻新的鞋子,鞋子跟衣服一樣俯拾皆是。
但是萬一撿不到鞋子,還是可以去跟教會拿,街友表示,衣服每個禮拜發送兩、三次,而鞋子則是上教會約一個月後,就幾乎確定可以拿到。我想可以這麼說。
「衣服」對於沒有工作、身無分文的你來說是必要的物件,但是對別人而言,只是退了流行就沒用的東西。
我十年前很迷歌手山塔那,當時他的專輯就是這種情況。山塔那的專輯通常賣得不貴,幾乎都不到一千日圓,偶爾賣三百日圓,甚至被擺在一百日圓的角落,他的專輯是我當時最想要的東西,因此突然間像是挖到金礦般地無法置信。
「別人棄若敝屣,你卻夢寐以求。」
若是如此,就能獲得功能好、品質高的東西。
首先請掌握一個重點:「垃圾」是別人最棄若敝屣的東西。
沒有工作,身無分文的你
現在,你沒有工作,身無分文,站在都會的正中央。你僅有的,是你身上的衣服。但是,沒有人注意到你,神色匆忙地從你身邊走過,你彷彿與他們身處相同空間,卻又處於完全不同的層次,光想像就感到害怕。
害怕,是因為身在現代的日本,「沒有錢、沒有工作就活不下去」。舉凡衣服、住所、食物、飯後觀賞的電視、洗澡乃至上班的交通等都要花錢,已經成為天經地義的事。
但是,果真如此嗎?每當我看見野貓、烏鴉、老鼠、蝴蝶,心裡就會產生疑問。牠門當然是身無分文,或走或飛覓食後,又繼續走著飛著,找到可以遮風避雨的處所,便在那裡休息。換言之,牠們只是理所當然地活在地球上。當然野貓也會餓死,但物種並沒有滅絕,一直存活至今。
或許你會說,拿動物跟人比根本是不倫不類,過去的我也這麼認為。我一直深信,人類除了以工作獲取等值酬勞,再用酬勞換取商品來過活之外,別無他法。
儘管我總認為人沒有錢就活不下去,卻不曾用心思考關於金錢的事,一面說沒錢萬萬不可,但沒有真正試著了解,賺多少錢就能過活,以及為了賺這些錢,需要做多少工作。
然而今天的你,沒有工作、身無分文。
趁此機會,試著從零開始「發想」。想想看,「自己」活著需要什麼?又有多少需求?
舉例來說,每次洗澡要用多少水?水龍頭的熱水是從哪裡冒出來的?與空氣一樣理所當然的水,為什麼要被人管理,導致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地暢飲?
有趣的是,一旦用這觀點重新看待生活,各種無法解釋的事就一湧而出,我對於自己至今依然過著不假思索便乖乖掏錢的生活,感到驚愕不知所措。
換言之,我們就像那些連明細都不看,就在支票上簽字的土豪,看在供給者的眼裡,是一群最好講話的VIP,無論水費、電費、房款、稅金等,從來不先問「這個金額是怎麼來的」,就乖乖掏出錢來。
但是,這種生活到今天為止。
請別誤解,我不是想提出「善待地球」、「善待環境」之類的主張,我只是覺得,如果了解「活著所需的最小能源量」,必定會漸漸改變你對世界的理解,換言之,你將擁有你身為動物的觀點。衣服每天都可採集
不知不覺說了一堆開場白。現在,你沒有工作,身無分文。即使優哉度日,肚子還是會餓,所以我們要趕緊講下去。
首先試著想想,哪些是必需品。
人們常說「衣、食、住」是必需品,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衣服。
衣服不僅具備保護皮膚、調節體溫等保健衛生的功能,若是一絲不掛地走在街上,會遭到警察逮捕,衣服是都市群居生活中最重要的物件,但是你身無分文,這下子麻煩可大了。
完全不用擔心,因為我一直認為,無論原始還是現代、都市還是邊疆,人類的生存之道並沒有那麼大的差異,遠古人類把曬乾的植物拿來編織,將捕獲的動物剝下毛皮處理後作成衣服,現代都市也蒙受大自然的恩典,只需利用「都市的獵物」就已足夠。
說穿了,最容易收集的都市獵物,就是「垃圾」。
被我問到的街友,都表示自己有很多衣服,而且幾乎都是撿來的。因為衣服講究流行,人們一旦厭倦了就丟掉,導致有大量還能穿的衣服被捨棄。
在回收可燃垃圾的日子,只要在街上走一走,衣服要多少就有多少。最近垃圾的分類愈來愈細,有些地區甚至訂了只回收衣服的日子,到了那天簡直就像百貨公司的特賣場,大家可以去那裡尋找中意的衣服。
此外,東京都內的幾間教會有在分送衣服,但條件是每個禮拜要禱告兩、三次。
代代木公園也會定期分送衣服。南千住的玉姬公園,每個禮拜有兩天的早上十一點左右起分送西式服裝(和服之外的衣服),衣服像樹上的果實般,會定期在路上源源不絕地結出來,著實令人驚訝。既然人永無止境地追逐流行,因此我們幾乎永遠都可以在都市免費獲得衣服,如果這不叫都市的獵物,那什麼才是呢?
更進一步,衣服也可以賣給二手服裝店,多撿些擺著還滿好用的,但是想全部從零開始的你,此時還沒有必要參與經濟活動,因此請盡可能以歸零的姿態呈現,撿拾自己需要的量,目前只要上下各有兩件就夠了。
身上雖然穿著西式服裝,但是光腳走在都市的柏油路上,可是會傷到腳丫子的,因此鞋子也成了必需品,而可燃垃圾中當然也不乏鞋子,我跟街友交談時,經常會看看他們的腳下,大家都是穿著蠻新的鞋子,鞋子跟衣服一樣俯拾皆是。
但是萬一撿不到鞋子,還是可以去跟教會拿,街友表示,衣服每個禮拜發送兩、三次,而鞋子則是上教會約一個月後,就幾乎確定可以拿到。我想可以這麼說。
「衣服」對於沒有工作、身無分文的你來說是必要的物件,但是對別人而言,只是退了流行就沒用的東西。
我十年前很迷歌手山塔那,當時他的專輯就是這種情況。山塔那的專輯通常賣得不貴,幾乎都不到一千日圓,偶爾賣三百日圓,甚至被擺在一百日圓的角落,他的專輯是我當時最想要的東西,因此突然間像是挖到金礦般地無法置信。
「別人棄若敝屣,你卻夢寐以求。」
若是如此,就能獲得功能好、品質高的東西。
首先請掌握一個重點:「垃圾」是別人最棄若敝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