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推薦序

這本書讓我知道貧窮是一種很昂貴的行為,當人窮的時候因為手中的資源少,所以常常沒有選擇便宜的選項,(例如大包裝的東西划算,但沒錢只能選擇昂貴的小包裝)如果用盡全力只能顧的了現在,誰還有精力去看未來?

本書中寫出了社會對窮人的看法,社會對窮人充滿了歧視,看待窮人彷彿看待不同物種, (書中寫到在低收入社區的性教育宣傳,窮人做的爛工作領爛薪水沒人在意他的想法跟健康,但在性的方面卻希望窮人比較檢點,弄得好像窮人全身上下只有性器官重要)。事實上一般人其實也很容易變成窮人,窮人其實距離你我沒有這麼遙遠。

陳漢

推薦序

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 – 從窮人角度出發的啟示書

之前順手拿的一本書,買的原因是書名非常有趣。由於這本書是由一位美國人所寫,剛好台灣也一樣有這樣的狀況,所以想了解看看美國的狀況到底如何。

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走向貧窮化的年輕人,正面臨什麼樣的困境?被困在低薪、低保障、高物價的「新貧世代」,為什麼無法脫貧?

這本書的作者,本來還是小康家庭,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掉入了貧窮的循環。才了解到窮人的生活,並非富人所想的那樣,目前美國所實行的濟貧制度,有的時候並無法真正的幫助到窮人。富人們同時將自己的想法加諸人窮人身上,諸如節育,戒除不良習慣等等,但這些都是從富人的角度出發的建議,對幫助窮人的意義不大。

這邊條列出一些想法:

1.超過負荷的工作

如果一直在做最低薪資的工作的話,所得基本上也會是最低薪資,遠低於國家平均收入。這樣的狀況下,為了達到國家平均收入的生活水平,甚至是基本的食衣住行,你不得不多做第二份工作,或是加長第一份工作的時間。

不過會給最低薪資的工作,大多都是勞力類型的服務業,這類工作的特點就是工時長,重複性高,薪資低,而且要隨傳隨到。特別是最後一點的隨傳隨到,讓你很難把空閒的時間拿去做第二份工作。弄到常常會遲到或是早退,結果又變成只有一份工作的窘境。萬一今天客人不多,或者進入淡季,那你可能連第一分工作都不保,那就只能吃土了。

如果拿台灣來當例子,目前最低時薪為120元,一天做5個小時,一個月收入為12,000,這樣的薪水應該沒有人活得下去,因此可以了解要有第二份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免強打平。萬一第一份工作的時間跟第二份工作的時間打架,那很抱歉,你就真的要學怎麼用12,000來活一個月。

2. 抽菸喝酒的習慣

作者也提到富人們也有抽菸喝酒的習慣,只是喝的東西不同,抽的菸的品牌不同而已。為什麼窮人抽菸喝酒就像罪大惡極,富人抽菸喝酒就是小酌宜性?

有的人會說,抽菸喝酒長期對身體不好,應該要戒掉,也可以省下一筆錢,為什麼窮人不做呢? 作者用自身例子來說明,對她來說,她清楚明白抽菸喝酒的壞處,但是當你的貧窮壓著你喘不過氣,隨時都要發瘋的時候,是長期的健康重要,還是用一根菸或一杯酒,控制自己不要發飆重要呢? 記住,長遠的規劃對作者來說已如浮雲,明天的工作是否有著落,才是重點。

3. 小孩

窮人也可以有小孩的,跟富人一樣,作者也有兩個小孩,並且健康的長大。生小孩是人權之一,不應該用貧窮或道德標準來束縛。如果窮人沒有小孩,那以後誰要在餐廳工作? 你的小孩嗎?

4. 健康保險

這點感謝台灣的全民健保,狀況不至於如作者般糟糕。作者本身有牙齒方面的問題,美國的牙醫又出了名的貴,因此作者也只能拖著,看看哪天有免費的醫療服務,可以順手把牙齒的問題解決。對於作者來說,去看醫生的標準,不是這個病嚴不嚴重,會不會有併發症,那是富人的思維;而是這個病能拖多久,我能不能撐住不去看醫生,看醫生費用是否與拖著的成本相符,這是作者判斷的標準。

有病痛就馬上有醫生可以看,是很幸福的。

5. 補助

在美國有窮人的食物券和補助,不過領取的條件嚴苛,而且受道德譴責。作者對此憤憤不平。一樣都是政府發錢給人,為甚麼發給窮人的,窮人要卑躬屈膝來領,還要忍受其它人異樣的眼光;但發給銀行的救濟金,金額大到不可思議,但銀行的肥貓們卻領得理直氣壯,就像美國沒有他們會倒的樣子?

以上

看來貧窮沒有想像中容易,特別是在貧窮中無法脫身的狀況,更令人絕望。

藍盈彬 (太初部落格 格主)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