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當阿棋老師來到比西里岸:

海邊的鼓聲

    能將朱宗慶打擊樂團副團長何鴻棋請到三仙台「比西里岸社區」和一群部落小朋友合奏「寶抱鼓」,是一場美妙的意外。
二O一O年初,公益平台成立不久之後,我們正籌備「民宿訓練營」,請來高雄餐旅大學的蘇國垚老師負責課程總體規劃,原本我們想從花蓮或台東兩地擇一,挑選研習營上課場地,沒想到蘇老師找來找去,最後竟說「我們就挑兩個地方中間的成功鎮!」理由是,台東成功漁港附近的有一所台東唯一的國立高中「成功商水」,學校有很好的廚房、教室等設備,正適合辦民宿研習。這個決定,意外地開啟了一頁我原本根本想像不到的故事。
在民宿研習營隊熱烈進行的時候,我偶遇在成功商水任教的實習主任陳明珠女士,經由她推薦,我們造訪了離成功鎮不遠的三仙台「比西里岸社區」,沿途她一直說著「那裡有很會打鼓的小朋友」。
果然,我一到那裡便第一次見到打寶抱鼓(PawPaw)的小朋友,初步印象覺得他們鼓雖打得不錯,也很震憾,卻仍有待提昇。或許這裡離花蓮遠,離台東也遠,晚上沒事做,周末不知要幹什麼,於是找個東西來發洩他們對音樂的熱情,但看得出這樣繼續下去,可能也沒有辦法往前突破。
那時剛好過農曆年,帶著鼓聲的餘響,我立刻想到一位朋友、也是我們基金會的董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於是很快邀請他跟我走一趟花東。說來有趣,那時朱宗慶正巧在報紙上讀到公益平台最新的報導,做為董事的他感動之下傳簡訊給我,還問道:「有沒有我可以幫忙的地方?」我便老實不客氣地回他:「你正好自投羅網!」
於是研習營之後不久的三月中旬,我便邀請邀請朱校長來花東慢遊,他當然知道我有其企圖,所以就主動的把他的兩位得意門生朱宗慶打擊樂團副團長何鴻棋、首席吳珮菁小姐以及北藝大的夥伴一同帶到三仙台社區,欣賞比西里岸社區的寶抱鼓表演。
行家就是行家,朱宗慶專注聽完小朋打鼓之後,立刻對他們說:「啊!你們真是太有天賦了,很有爆發力,可以進一步培訓,提升更棒的水準。」這時候,何鴻棋副團長接著上場為他們示範一段鼓樂, 結果我觀察到,當阿棋老師打鼓的時候,這群孩子一個個眼睛全部都亮起來了,好像是說「原來鼓可以打得這樣不同啊!」一位男孩大喇喇對阿棋老師說:「你竟然這麼厲害,要不要來教我們?」就衝著這句話,阿棋老師點頭答應。
於是從那一年的五月十五日開始,阿棋老師每隔一週從台北飛來台東教孩子打鼓,他往往一大早從台北出發,到台東機場之後再搭兩小時的車子到比西里岸。支撐他的是一股對音樂的熱情,以及對偏鄉孩子的責任。
結果那一年暑假,鼓隊僅經過不到三個月時間的培訓,就在台東誠品戶外廣場演出。令在場所有人都感動,很多初聽寶抱鼓的朋友,都不敢相信,這個震撼人心的鼓聲,居然來自一個濱海漁村,一個長久以來不受重視,被人遺忘的地方﹣比西里岸。
如今,公益平台和阿棋老師對比西里岸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同時在公益平台與部落相處上,我們也從中學到寶貴的經驗。期望從鼓隊只是一個起點,未來在社區改造、環境改造,和部落前景上,他們能繼續延著鼓聲前行。
台十一號公路往三仙台風景區,左彎一條小路,走過十字架滿布的墳墓,來到防波堤邊的小村落,這裡是阿美族的比西里岸社區。
柏油路旁長滿了白水木、林投等雜木,接近正午時分,風好像停止般,熱氣蒸騰,連植物在烈日下呼吸的聲音都聽得見似。但是,隱隱約約之間,不知從哪個方向傳來了一陣陣遠方的鼓聲。
車子緩緩開近社區,沿途經過幾棟破舊的平房,這時候鼓聲愈來愈清晰,尋聲前進,我們來到一棟二層樓的老舊社區活中心門口,這個時候,鼓聲暫歇,忽然傳來「阿棋老師」的獅子吼,「打鼓,拿出你們的精神來!」


阿棋老師來教我們

    周六上午,在這間小小的活動中心一樓擠滿了二十多位的阿美族孩子,男孩打著赤膞,精壯的胸膛流著油亮的汗,大部分的孩子打赤腳,瘦小一點的孩子,抱著半個人高的鼓,站在板凳上打鼓。不管老電扇如何搖頭晃腦哀嚎,他們全睜著大眼,一刻都不敢鬆懈。
小小的黑板上寫著簡單的樂理符號,阿棋老師正從零開始,教學生看譜、練習打拍子,「一右﹣二右﹣三右﹣四右,一、二、三、四…」阿棋老師指揮著他們的手。
這裡不是名校音樂班,沒有空調、也沒有吸音牆,甚至學生也沒有錢買樂器。但他們學習的專注力,可一點都輸城市的孩子,二十多位學生、四十多隻手,一一重擊鼓面,那巨大的音響真像千萬支箭射在水泥牆上,再反彈回來,不折不扣直擊耳膜,留下轟轟的殘響。
阿棋老師先示範一次,接著他先起頭,打了一陣漂亮的鼓聲,然後他的手指到誰,就輪到誰接手,中間半秒都不能脫拍。剛開始,有些小朋友還沒進入狀況,忽然被點到時,閃了神,傻楞原地,阿棋老師瞪大眼,喊著:「你、你、還有你,通通看我!」
阿棋老師其實身材壯碩,挺著一個跟鼓不相上下、頗具分量的肚子,渾身上下有著一種獨特的喜感。但他瞇起細眼兇起來,卻很具威赫力量,有時他要其中一個小朋友獨秀,便慈眉善目勸誘:「隨便打沒關係啊!SOLO一下,錯了也沒關係嘛!」 有時,脫拍一再發生,他又假意威脅說:「喝!你們難道不知道鼓棒會飛?拖鞋會跑嗎?」台下小朋友憋著笑,臉頰紅通通的。
如果小朋友唱歌打鼓身體太過僵直,缺乏韻律感,頭沒有隨之擺動,阿棋老師便用肥厚的鐵沙掌一把按住小朋友的頭,像打節拍計那樣「協助」他左右搖動。這是阿棋老師極具個人風格的「互動式」教學,對小朋友來說,絕對震撼。
這一天早上, 孩子們前後後練習了十多次統民謠〈馬蘭姑娘〉,從前段小女孩溫柔清唱開始,阿棋老師接手,打出一段節奏活潑的鼓聲,像一種暗號,接著小朋友加入,二十多人重重拍擊的鼓聲,瞬間如煙火爆裂,鏗鏘澎湃滙聚成壯盛的鼓浪。小小的雙手隨著一次又一次激昂的合奏,都發燙紅腫起來。
阿棋老師一整天上課下來,背始終挺得直直的,揹著重重的鼓,時而用力拍擊,時而扭腰擺臂,兩隻手臂揮來揮去,沒有停過,汗水濡濕了T恤。打鼓的孩子卸下沉重的鼓,揉揉腫脹的手,伸著腰,每個人的大眼睛裡竟都不期然閃耀著明亮的神采。
臨到黃昏下課了,一身是汗的孩子,一個個翻過堤岸,爬過討厭的消波塊,快意地跳入太平洋裡,讓冰涼的海水溫柔撫慰著一天的辛勞。

當破敗的社區,開始響起了鼓聲

    這裡原本是一個阿美族居住以補魚、養羊維生的部落,很久很久以前,部落居民在退潮時羊趕在島上,利用漲潮阻擋,將羊群圈在島上乖乖吃草,因此三仙台的原名就叫做PiSiLiang,阿美族語意譯就是「養羊的地方」,但政府莫名所以將這它音譯為「白手蓮社區」。
雖然有此美名,但隨著經濟失衡發展,工作機會原本不多的原住民部落,青壯人口大量外流,很多家庭被迫分居各地,或年輕的爸爸上船到遠洋補魚,一去就是三、四年,單親、隔代教養等是社區普遍的現象。雖然臨近三仙台風景區,但部落也賺不到觀光客的錢,因為一般遊客慕名而來,從外環道直通三仙台停車場,完全不知有此部落,更不可能走進來消費。
親身走在這個小小漁村彷彿只有三種顏色,白色的平房、灰色的路、藍色的海。天氣糟的時候,連海都是灰灰的。很多久無人住的空屋任其毀敗倒塌,一群戴著帽子的中年男人,坐在屋簷下沉默地捕魚網。
多年前,比西里岸「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春妹,不願再看部落如此蕭條下去,申請經費將荒廢多時老舊活動中心整修為社區辦公室,推動母語教學及其他課程,試著凝聚部落向心力,也讓孩子不必無所事是,鎮日沉迷於網咖,然而,敵不過聲光娛樂刺激的課桯,效果畢竟有限,孩子來了又跑,讓陳春妹好灰心。
後來 「都蘭調」樂團團長兼主唱范志明,以一項原住民藝術家駐村計劃,來到比西里岸部落。有一天,他在海邊散步時,發覺部落附近海灘常有廢棄的定置漁網所用的「塑膠浮筒」( 阿美族語稱之為PawPaw,即之後的「寶抱」鼓稱呼的由來),它們或被颱風打上岸,或因老舊被丟棄。
喜愛音樂的范志明,來自花蓮壽豐的溪口部落,他從非洲鼓得到靈感,將橄欖形的浮筒剖半對切,在塑膠圓剖面上繃上自家的羊皮或山羌皮,另一端安裝上竹筒或漂流木做為鼓座,最後再加傳統編織彩繪裝飾,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寶抱鼓」。
范志明觀察到,大部分的人一看到鼓,都會想要玩一下。尤其原住民部落的孩子,節奏根本就如同呼吸一樣,是不學而能的本能。他說:「 這不單單只是音樂,它還可以成為這個地方的特色。」
寶抱鼓果真吸引到部落的孩子,接著一個牽一個進來,甚至取代網咖,成為一種時髦的活動。
寶抱鼓成了某種催化劑,在范志明的引導下,這裡的國、高中孩子成立了一個質樸的、帶著部落原始生命力的樂團。一位部落少年說:「當初要找朋友玩,發現到處都找不到人,原來都去打鼓了,好奇之下,我也加入鼓隊。」
而且,孩子為了打鼓,部落興起了一股「自力造鼓」的風氣。從挑選Paw Paw(有人刻意要被海水浸泡很久,帶點滄桑味的浮筒)剖半、繃皮、安裝鼓座、雕刻彩繪……,整顆鼓全是孩子之間互相幫忙手工製作,注入自己心血個性和感情。
「寶抱」名字不知誰取的,其實頗為傳神,有的孩子成天抱著寶抱鼓,像抱著愛人或珍寶一樣,在部落裡晃來晃去,神氣得很。就連在當兵的大孩子,放假時都趕回部落,就是一心一意要做自己的鼓。
當鼓聲出現,部落彷彿有了心跳聲,空氣傳來不再只是令人窒息的海濤聲,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春妹說:「 聽到小朋友的鼓聲,就是我最大的力量。」
孩子們渴望被看見、被重視,渴望上台的感覺。

    寶抱鼓隊中很多孩子是成功商水的學生,在成功商水任教十七年的陳明珠主任 ,被學生暱稱為「雞腿阿嬤」(因為嗜食這裡美味雞腿得名),她眼見有的孩子原本輟學的,因為打鼓又回來讀了,她說:「愈了解這些孩子,你會愈感動,我在這教書那麼多年,直到他們打鼓時,那種神采飛揚,好像身上積壓多年、被人看不起的東西都不見了。
這種感覺讓我好感動,那是一種glory! glory!的感覺, 我們要幫孩子,就是要給他們舞台,讓他們找回做人的尊嚴。」
一位高二生,抱著自己的鼓驕傲地說,「我們的寶抱鼓已經做到第三代了。自己做鼓,雖然很辛苦,至少要兩個月,但打鼓讓我很忘我,而且自己做的鼓,打起來比較有自信。」他露出白牙笑了笑。
在志明老師及阿棋老師兩人「接力賽」的教學之下,孩子們藉由歌唱,族語更加流利,也將過往學到的阿美古調或歌謠,重新傳唱起來;同時鼓隊無形中回復了阿美族原本極為重要的年齡階層文化,讓大哥大姊帶著弟弟、妹妹,長幼之間有了凝結的力量。而且開始有人向他們訂購寶抱鼓了,這個地方特殊產業也慢慢成形。
這些孩子長年受到壓抑,不受重視,因為有了鼓,一切都不同時,他們渴望受到重視,渴望上台的感覺。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