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第一本小說《匹克威克外傳》(Pickwik Papers)出版時,他已經有相當的知名度了,這要謝謝他眾所周知的第一本散文集《博茲札記》(Sketches byBoz)。直到今天,《匹克威克外傳》的奇蹟式成功,仍讓作者與出版社雙方都覺得驚訝。這是本卓越的作品,在狄更斯所有的小說中,仍然是英國文學評論家卻斯特頓(G. K. Chesterton)的最愛。
小說在真空中無法留存,但它所帶來的成功卻可以。關於《匹克威克外傳》的成功,要探討其中的來龍去脈,才能有最佳的了解︰它是一本完美的書,在完美的時刻出版;它是一本關於英國工人的書,被同一階層的讀者閱讀和擁抱;透過山姆.威勒(Sam Weller)角色的介入,從藝術和商業兩方面來看,它是一本真正暢銷的小說。山姆.威勒是一位從事勞力的工作狂,卻成了匹克威克先生的貼身男僕和道德上的指南針。
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位紳士,受過教育而且富有,但他與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新世界秩序脫節。換言之,他是一位社會菁英。他與圈圈內的其他菁英都不是壞人,但他們卻是丑角,對社會的真正價值貢獻很少。這不但形成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勝利方程式,也是對於世界變化的一種精準直覺。但你知道嗎,許多現今的狄更斯讀者,未必是之前的讀者,他們都喜歡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反映出來,他們也特別喜歡看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受到肯定。就像山姆.威勒擦靴子那樣,他們在做的工作並不一定要有魅力,但要求誠實與必要性。
對許多美國人而言,選舉給了我們唐納.川普,大家所學到的是,一切都為了工作機會。是的,他承諾要建一座牆並限制移民,但這些想法所揭櫫的目的,是要創造、回流並保障美國良好的工作機會。那些憤怒的白人,為什麼對墨西哥或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憤怒?就是為了失去的工作機會。但是,用這些詞彙來看事情,會錯失一個重點,因為失去的並不只是他們所認為的工作機會,而是連整個行業都不保了。「工作」與「行業」絕非同義字,當你失去工作,影響主要是財務方面,可能一夜之間你能用的錢變少了,會讓你對未來感到憂慮:要怎樣付貸款?能送孩子去讀大學嗎?得了重病或受傷又該怎麼辦?雖然這些都不算小損失,也不是微不足道的擔憂害怕。不過,失去了你所從事的行業,可能就更嚴重,甚至傷及靈魂。從長遠來看,因為整個行業都沒了,那只好朝著喪失尊嚴與身份認同的方向前行了。萬一不知道自我調適,會連帶對周遭環境事物,都無法有所感受。沒了工作讓人害怕,但沒了行業,就更讓人生氣。
我自己並沒有「一份」工作。我的上一份全職工作是在緬因州的柯比學院教文學與創意寫作,這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從那時開始,我曾幫電影和電視製作人撰寫劇本、演出,比較典型的會做上好幾個月,但機會並不是很多,其中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工作,當然也就沒有穩定可靠的收入,和持續的健康照護,這讓我對未來感到害怕,但從不曾覺得會危害到我的尊嚴或身份。因為即使在我沒有「一份」工作時,我還是有許多其他可以做的事情,通常比我所能接到的案子還要多。我是個寫小說的人,雖然並非每個人都知道我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而做,但這工作本身提供了很高的自尊。甚至更重要的是,我視這個工作具有很高的尊嚴。雖然,我不見得跟狄更斯一樣好,但是我做的,就是他所做的;而且,我對於有這樣的機會心存感激。換句話說,即便是我在失業狀態時,也不會有像許多川普支持者那樣的感受:一種憤怒的、被貶低的、被汙衊的感受。
還要記得,許多有這種感受的川普支持者,是有「工作」的人,這點很重要。有些人失去高薪工作,而必須要做其他既低薪也不是那麼有意義的工作。其他的人也許仍然擁有原來的高薪工作,但他們當中有許多人也很氣憤,這通常代表他們沒有那麼幸運的朋友與親戚。突然之間,他們或許認為,自己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因為不像狄更斯所理解的勞動階級向上浪潮,今天的勞動階級所經常感受到的是,他們正在逐漸枯竭中。即使那些仍有工作、可提供不錯生活條件的人,例如電匠、鉛管工、木匠、機械技師之類的人也都了解,用人手操作的事情,常常都被人看不起。長久以來,也許是自從《退伍軍人法案》(GI Bill)通過以來,在美國,你沒有受過大學教育,就什麼都不是了,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這當然也影響到我,而我來自於正派和誠實的家庭,從事的是正當與誠實的工作。所以,父母堅持讓我去讀大學,也並不是因為自我深植的怨恨,他們只是了解到,在美國教育與所得相關,而他們要我成功。
小說在真空中無法留存,但它所帶來的成功卻可以。關於《匹克威克外傳》的成功,要探討其中的來龍去脈,才能有最佳的了解︰它是一本完美的書,在完美的時刻出版;它是一本關於英國工人的書,被同一階層的讀者閱讀和擁抱;透過山姆.威勒(Sam Weller)角色的介入,從藝術和商業兩方面來看,它是一本真正暢銷的小說。山姆.威勒是一位從事勞力的工作狂,卻成了匹克威克先生的貼身男僕和道德上的指南針。
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位紳士,受過教育而且富有,但他與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新世界秩序脫節。換言之,他是一位社會菁英。他與圈圈內的其他菁英都不是壞人,但他們卻是丑角,對社會的真正價值貢獻很少。這不但形成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勝利方程式,也是對於世界變化的一種精準直覺。但你知道嗎,許多現今的狄更斯讀者,未必是之前的讀者,他們都喜歡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反映出來,他們也特別喜歡看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受到肯定。就像山姆.威勒擦靴子那樣,他們在做的工作並不一定要有魅力,但要求誠實與必要性。
對許多美國人而言,選舉給了我們唐納.川普,大家所學到的是,一切都為了工作機會。是的,他承諾要建一座牆並限制移民,但這些想法所揭櫫的目的,是要創造、回流並保障美國良好的工作機會。那些憤怒的白人,為什麼對墨西哥或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憤怒?就是為了失去的工作機會。但是,用這些詞彙來看事情,會錯失一個重點,因為失去的並不只是他們所認為的工作機會,而是連整個行業都不保了。「工作」與「行業」絕非同義字,當你失去工作,影響主要是財務方面,可能一夜之間你能用的錢變少了,會讓你對未來感到憂慮:要怎樣付貸款?能送孩子去讀大學嗎?得了重病或受傷又該怎麼辦?雖然這些都不算小損失,也不是微不足道的擔憂害怕。不過,失去了你所從事的行業,可能就更嚴重,甚至傷及靈魂。從長遠來看,因為整個行業都沒了,那只好朝著喪失尊嚴與身份認同的方向前行了。萬一不知道自我調適,會連帶對周遭環境事物,都無法有所感受。沒了工作讓人害怕,但沒了行業,就更讓人生氣。
我自己並沒有「一份」工作。我的上一份全職工作是在緬因州的柯比學院教文學與創意寫作,這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從那時開始,我曾幫電影和電視製作人撰寫劇本、演出,比較典型的會做上好幾個月,但機會並不是很多,其中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工作,當然也就沒有穩定可靠的收入,和持續的健康照護,這讓我對未來感到害怕,但從不曾覺得會危害到我的尊嚴或身份。因為即使在我沒有「一份」工作時,我還是有許多其他可以做的事情,通常比我所能接到的案子還要多。我是個寫小說的人,雖然並非每個人都知道我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而做,但這工作本身提供了很高的自尊。甚至更重要的是,我視這個工作具有很高的尊嚴。雖然,我不見得跟狄更斯一樣好,但是我做的,就是他所做的;而且,我對於有這樣的機會心存感激。換句話說,即便是我在失業狀態時,也不會有像許多川普支持者那樣的感受:一種憤怒的、被貶低的、被汙衊的感受。
還要記得,許多有這種感受的川普支持者,是有「工作」的人,這點很重要。有些人失去高薪工作,而必須要做其他既低薪也不是那麼有意義的工作。其他的人也許仍然擁有原來的高薪工作,但他們當中有許多人也很氣憤,這通常代表他們沒有那麼幸運的朋友與親戚。突然之間,他們或許認為,自己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因為不像狄更斯所理解的勞動階級向上浪潮,今天的勞動階級所經常感受到的是,他們正在逐漸枯竭中。即使那些仍有工作、可提供不錯生活條件的人,例如電匠、鉛管工、木匠、機械技師之類的人也都了解,用人手操作的事情,常常都被人看不起。長久以來,也許是自從《退伍軍人法案》(GI Bill)通過以來,在美國,你沒有受過大學教育,就什麼都不是了,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這當然也影響到我,而我來自於正派和誠實的家庭,從事的是正當與誠實的工作。所以,父母堅持讓我去讀大學,也並不是因為自我深植的怨恨,他們只是了解到,在美國教育與所得相關,而他們要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