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序言/二百年了,你真的懂馬克思?

二○一七年是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一百五十週年,二○一八年則是馬克思出生兩百週年。這兩年來,歐美陸續有幾部重量級的馬克思傳記及相關專書問世,我們也選在此刻出版這本書,紀念這位影響人類甚鉅的思想家、革命家。

台灣市面上已有許多與馬克思有關的書,但這本書的定位比較特別。它不是馬克思生平思想的入門書,不是輕薄短小的格言集,也不是長篇累牘的學術專論,而是試圖兼取各種體裁之長。本書選取的段落通常比「格言」長,也更富思想深度,每個主題還有一篇導言勾勒馬克思的主要思路;與學術專論相比,本書則刻意降低了導言的學術密度,也盡量減少字數及引用文獻,但並不因此犧牲基本的學術標準。

本書分為八大主題:人生、人與自然、宗教、辯證法、歷史、資本主義、國家與革命、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大致涵蓋了馬克思主要的哲學、社會、經濟、政治思想。為了更易理解,我盡量減少挑選與特定事件、人物有關的段落,以免讓繁複的歷史細節掩蓋了馬克思的基本觀點。

既然是選文,就不能包山包海。馬克思的特別之處在於:要解釋他的思想,往往不能不一併澄清各式各樣的誤解或扭曲。因此,我的原則是盡量挑選能「澄清誤解」以及一般讀者「不常留意」的文字。

舉例來說,在「國家與革命」這章,我選了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批評國家機器的段落,以區隔馬克思本人的想法和後來的各種「大國家」、「大政府」的思維。在「宗教」這章,我節錄了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一八五七—五八年經濟學手稿)和《資本論》第一卷討論「新教倫理」的幾個段落,不讓韋伯(Max Weber)專美於前。在「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這章,我則特別摘錄、翻譯了莫斯特(Johann Most)的《資本與勞動》第二版(一八七六年)由馬克思親自改寫的一段文字,這是連歐美的讀者平常也不容易接觸到的段落。這段文字表現了馬克思對人民「自我管理」(Selbstverwaltung)的重視,足以挑戰一般人對馬克思的刻板印象。

以下扼要說明各章(除了「人生」這章以外)想要回答的主要問題:人生:馬克思的人生觀是什麼?如何看待友情、愛情與治學?

人與自然:馬克思對「人性」的看法是什麼?有亙古不變的人性嗎?馬克思的思想是否缺乏「自然」或「生態」的面向?

宗教:馬克思的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鴉片」代表他徹底否定宗教嗎?

辯證法:馬克思如何運用辯證法來研究資本主義?辯證法是「怎麼說怎麼通」的「變戲法」嗎?

歷史: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否定「人」的作用嗎?是不是一種單線的歷史演化論?

資本主義:馬克思如何批判資本主義?馬克思主張「資本主義必然崩潰」或提出了「絕對貧困化」的理論嗎?

國家與革命:馬克思反對民主、擁抱專制嗎?馬克思的思想是不是等於「大政府」?

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馬克思所設想的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主張取消個人自由,由黨和國家包辦一切嗎?

由於本書篇幅有限,還有一些重要的主題,如文學與藝術、性別與家庭、民族(主義)問題、言論與出版自由等,都未能收錄在這本小書之中。未來如果有機會再版,我會再考慮修訂擴充。本書試圖呈現的馬克思,可以用椎柏(Hal Draper)這段話來表達:「馬克思是第一位『透過爭取擴大由下而上的民主控制』而接受社會主義理念的社會主義者……。在這個意義上,他率先將爭取徹底的政治民主的鬥爭和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結合在一起」。馬克思所設想並為之奮鬥的,是一個「共和的、帶來繁榮的、『自由平等的生產者聯合』的制度」,而不是「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的動物農莊。

本書選文主要來自北京人民出版社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包括自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八五年出版的第一版,以及自一九九五年起陸續出版的第二版)及《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二○○九年出版)。現有的馬恩著作中譯本,是中共中央編譯局數十年來不斷精進修改而成,譯文大致平實可信。因此,在每一章的「導論」中,我引用的都是原譯文。但「選文」的部分,我則根據原文(多為德文,少部分為其他語言)做了少部分的潤飾及修訂,並視需要說明修改的理由。最後是我的建議。如果要完整瞭解馬克思的思想,本書固然提供了不少線索,但仍然必須搭配其他讀物,如《散步在華爾街的馬克思》(商周,二○一二)、《馬克思》(麥田,二○○○)、《嗨,馬克思!再見啦,資本主義!》(暖暖書屋,二○一四)等,都值得與本書交互參照。但除了這些二手研究外,我還是希望讀者可以回到馬克思本人的著作,直接體會他的文采與思想魅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