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13章

病人力量

消費者導向的新醫療計畫


基本市場法則不適用於今日的醫療照護。價格不是由供需決定。
――「美國的經濟逃犯:美國醫療照護體系」
《紐約時報》(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六日)

我們的醫療照護體系是個大雜燴,有限度的自由市場,各式各樣的政府干預和管制,亂七八糟混在一起,而且越來越衰弱。…但健康儲蓄帳戶(HSAs)可以全盤解決醫療照護問題。
――約翰.麥基(John Mackey),健康食品超市CEO

當醫療照護成為全國關注的議題,《紐約時報》頭版登了一篇專題報導,聲稱美國的醫療照護體系「以幾乎完全不顧基本經濟原則的方式運作」,因此應受到政府的特殊待遇。「價格不是由供需法則或生產者之間的競爭所決定。貨比三家不可能。提高生產力不會降低成本,」記者指出。美國的醫療照護成本快速攀升,目前占國民所得的15%,高居世界各國之冠。
但醫療服務真的跟肥皂、汽車或棒球賽門票那麼不同嗎?
讓我們回到經濟學原理,以此來分析醫療照護爭議。我們將看到,與《紐約時報》的報導相反,供需法則在醫療照護業運作得太好了。事實上,醫療成本快速上升,很多人不能得到適當照護,恰恰因為第一章概述的經濟原則受到阻撓,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競爭、誘因和課責的水準未達到它們在自由經濟體系中應有的高度。
為什麼醫療照護成本上升得這麼快?大體而言,供給跟不上需求。原因有幾個:首先,來自「免費」或低價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和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的需求增加,占目前所有醫療支出的65%;其次,美國醫療協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限制醫學院招生人數,並限制護士、緊急救護員、專科護理師和醫師助理可以提供的服務;第三,第三方付費系統,造成使用者與付費者分離。
醫療照護市場面對的最大失敗是課責原則。受益人和付費者之間的自然關係大部分被切斷。使用者付費的原則表示,從一項服務得到利益的人應該付費給該項服務。如果你買一條麵包,你付一塊錢。買兩條麵包,付兩塊錢。但在今天的醫療照護體系中,如果你去看病,別人付錢,付費者若非你的雇主,即是保險公司或政府。
當人們不直接付費給他們使用的服務或產品,就有過度使用的傾向,也有較少的誘因去壓低成本。這個關聯性顯而易見:如果你使用醫生的服務,你應該付費給這些服務。用得越多,應該付得越多。如果你用得較少,就不應該跟用得比你多的人付一樣多的錢。
不幸的是,付費者和受益者之間的連結斷了。有越來越多的例子是,聯邦醫療保險的病患不付費,由納稅人付。醫療服務和醫生看診的顧客不付費;由雇主的保險公司付。一個主要的問題來源是,人們普遍使用雇主付費的醫療保險來支付,甚至是例行的健康檢查費用。當員工知道他人──保險公司──會埋單時,他們沒有誘因去比價和限制看診或進醫院急診室的次數。幸運的是,保險公司確實嘗試對醫院和醫師服務維持某種形式的成本控制,但現行系統不夠理想。不幸的是,因為保險公司不按同樣療程、同樣價格的統一標準償付醫生,使系統陷入困難。保險公司根據種種因素,包括表格怎麼填的,來決定他們會付多少錢。當醫生從保險公司獲得的酬勞太低時,他們會另外想辦法。
醫生的反擊辦法是限制每天使用聯邦醫療保險的病患人數,或完全拒絕跟保險公司打交道。很多家庭醫師現在只接受直接付費的病人,病人事後再向各自的保險公司求償。
全民健保是解決之道嗎?

許多有影響力的權威人士和政治人物倡議採行大部分其他國家實施的制度:全民醫療照護和單一支付系統(single-payer system)。本質上,這個政策意味全體國民納入聯邦政府經營的單一醫療保險計畫。它叫做「單一支付」,因為是由聯邦政府支付所有的醫療帳單。根據支持者的說法,單一支付全民系統實際上可以降低成本和簡化手續。
但全民健保違背經濟學福利原則的後半段,因為它提供納稅人福利給不需要照顧的人。納稅人應該替比爾蓋茲、洛克斐勒或其他任何年薪超過比如說10萬美元的人付醫療帳單嗎?大多數人會說不,我們不應該補貼有錢人。但那正是全民健保制度所做的──強迫人人參加計畫,共同分攤費用(通過他們繳的稅),連負擔得起自己的醫療保險的人也不例外。
英國和加拿大的醫療照護系統到底有多好?
單一支付系統的支持者常舉英國和加拿大的例子,證明這是一個成功的替代方案。英國的國民健康服務(NHS)是二次大戰後,社會主義者掌權時制定的。在該制度下,病人不直接付費給醫療或住院服務,所有費用由英國政府支付。多年來,英國國民健康服務被視為全世界最好的醫療照護系統。但這已不再是事實。為了應付零邊際價格下的無限需求,公立醫院和診所的醫療服務現在實施限量供應。在一些倫敦醫院,病人等十二小時以上才看到醫生是稀鬆平常的事。(我有親身經驗,我和家人曾在倫敦住了一個夏天。當我八歲的兒子跌倒受傷時,我們帶他去一家提供國民健康服務的醫院,枯等八小時後終於放棄和回家。)
在國民健康服務之下,行政人員總數已激增到每名病患有3.1名行政人員,但這個看似有利的比率,並未幫忙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因為他們是官僚體系的一部分,不能治療病人。自一九四八年至今,每千人病床數已減少一半。英國報紙經常報導做錯手術和病人躺在醫院走道無人聞問的故事。
加拿大呢?有些支持者指出加拿大是完美的單一支付保險計畫。政府支付所有加拿大人的醫療帳單。該系統被視為低成本。加拿大只花了國民所得的9.5%在醫療照護上,相較於美國的15%。
但低成本主要是因為醫療科技落後,缺乏最新的醫療設備和程序。就科技普及度而言,如核磁共振攝影(MRI)機或洗腎機,加拿大在先進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三。表13.1顯示在加拿大看專科醫生的漫長等候時間。
難怪需要專科治療和手術的加拿大人會南下美國,在那裡不需長時間等候,還有最新的醫療科技,只要你願意自己付費。
簡言之,每當你聽到一位候選人或政治領袖說「我們需要全民健保」,你可以保證這傢伙根本不懂明智的經濟學。
表13.1 加拿大等候專科醫生治療的平均時間
專科 平均等候時間(星期)
骨科 32.2
整形外科 28.6
眼科 30.0
婦科 15.3
耳鼻喉科 16.4
泌尿科 13.0
神經外科 20.1
外科 10.3
內科 11.1
心血管科 14.1
資料來源:費瑟學會(The Fraser Institute),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溫哥華市
市場解決方案:更低成本、更高品質且不必排隊

這裡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如果遵行市場法則,醫療照護體系會如何運作:雷射眼科手術和整容手術。大部分醫療產品和服務越來越貴,但雷射眼科手術不漲反跌。過去十年來,眼科醫生已動過三百萬次以上的雷射近視矯正術(Lasik),而且技術越來越精進,可說是各種手術中病人滿意度最高的一個。一九九八年,雷射眼科手術平均價格為一隻眼睛約2,200美元,手術結果好壞參半。現在平均價格已跌到一隻眼睛1,350美元,跌幅達38%,而且顧客滿意度也升高了。為什麼雷射眼科手術變得更便宜和更好,其他形式的醫療照護卻變得更貴?原因很簡單。雷射眼科手術不在第三方民營保險、聯邦醫療保險或醫療補助計畫的承保範圍內。因此,為了爭取病患,眼科醫師有誘因去改進技術和降低成本。雷射眼科手術是少數在真正自由市場上運作,受制於價格競爭和消費者選擇的醫療程序之一。
整容手術是另一個例子,證明了選擇和競爭使價格逐漸降低,並使品質逐漸提高。病人自己掏腰包付錢給這種非必要的手術,因此每次手術前都會權衡成本和利益。他們也基於品質和價格挑選醫生,而不是基於醫生是否屬於某個醫療保險網。因此,從一九九二至二○○一年,扣除通膨後的價格年年下跌。1
是誰的錯?
《紐約時報》那篇報導的作者將美國的醫療照護問題歸咎於私人企業,但真正原因是政府不允許市場充分運作。即使雇主付費的醫療保險,在某個意義上,也是政府的產物。高額的公司稅鼓勵企業提供各式各樣的附加福利,這些福利對公司而言可以減稅,對員工則是免稅的收入。企業選擇提供這些福利主要是為了節稅。
醫療照護業與獸醫業形成對比。獸醫院沒有醫療界所面對的問題(成本不斷升高、官僚手續、在醫療設施的漫長等候時間),主要因為獸醫服務大部分由寵物主人直接付費。牙醫業曾經是另一個好例子,因為多年來牙科服務大部分由病患直接付費,成本受到控制。不幸的是,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多企業和保險公司開始提供牙科保險,而且自付額相當低。不出所料,在第三方支付系統下,牙醫費用迅速攀高。
如何解決醫療照護問題
這個情況應如何改善?模仿加拿大和歐洲的國民健保制度無濟於事,因為它們違反市場原則。(如果你想知道各國醫療照護系統的缺點,根據市場原則逐一分析即可。)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在一九九三年簡短提出的醫療照護計畫也行不通。柯林頓的計畫採浮動價格制,按使用者的收入決定醫療服務費用,而非根據供需法則;受益者不直接付費給醫療服務;成立一個新的聯邦機構,對藥品及其他醫療相關服務施加成本控制。如果實施,結果將是供給不足、官僚主義、成本增加、服務縮水,及研發減少。幸運的是,這個計畫胎死腹中。
引進健康儲蓄帳戶:健康食品超市的啟示

健康儲蓄帳戶(Health Savings Accounts ,簡稱HSA)是一個解決醫療危機的務實辦法。二○○三年國會立法通過健康儲蓄帳戶,是聯邦醫療保險一籃子改革計畫的一部分。這個法案的前身是醫療儲蓄帳戶,一九九六年由柯林頓總統簽署立法。
健康儲蓄帳戶是一個延後繳稅的帳戶,允許你為了醫療費用存錢。讓我舉一家最成功的公司為例,說明它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它成功的原因。這個例子是健康食品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全世界成長最快的天然食品連鎖店,《財星》百大最佳就業公司排行榜第五名。直到二○○三年,健康食品超市提供員工慷慨的自選式健康保險計畫。這個計畫非常昂貴,且缺乏鼓勵節約的誘因。二○○三年,健康食品超市面臨700萬美元虧損,不得不提高保費將近35%。員工不滿公司的醫療計畫。
健康食品是最早替員工辦理健康儲蓄帳戶的公司之一。為了強調對醫療照護的積極態度,該公司實際上稱之為「個人保健帳戶」。2員工自動加入保險,公司替所有全職員工付100%的保費。不過,這個保險計畫有高達3,500元的自付額:1,000元醫療費,500元處方藥費,2,000元共同負擔部分(co-pay)。為了支付這筆自付額,公司發給每位員工一張萬事達(MasterCard)簽帳卡,可以用來提取「醫療保健」費。(公司仔細查核萬事達卡帳單,以確保它們僅用於醫療相關1。)
員工如未用完自付額,餘款會轉到一個健康儲蓄帳戶,帳戶裡累積的錢不必繳稅。在新法下,健康儲蓄帳戶是可攜式的,所以員工跳槽時可以帶著帳戶去新東家。如此就創造出了誘因,使員工變成聰明的醫療照護消費者,因為他們可以保留任何剩餘的錢。員工欲處理未用完的健康儲蓄帳戶資金,有兩個選擇:
‧ 他們可以把錢(免稅)存在孳息的帳戶供未來醫療之用,利息也免稅。
‧ 他們可以在年底從健康儲蓄帳戶提款,只要維持最低餘額。
非醫療用途的提款會被充分課稅,另加15%的欠稅罰款。「有些員工會有8千、9千,甚至1萬塊錢存在帳戶裡,」CEO約翰.麥基說。「他們不必擔心因為生病而傾家蕩產。」
結果令人驚奇。員工更換率暴跌至20%左右。公司的醫療成本被控制住了。約74%的員工只花了健康儲蓄帳戶裡不到500元,45%的員工分文未花。為什麼不花?因為他們有誘因保持健康,也不再一咳嗽就跑去看醫生。
健康食品超市的員工有誘因去四處比價,尋找最價廉物美的醫療服務。高自付額一方面降低保費,同時給予員工重大疾病或傷害保障。員工受到鼓勵吃健康食物並運動強身。由於減少看診就醫次數,他們可以存錢在自己的健康儲蓄帳戶。約翰.麥基稱之為「賦能模型」(empowered model)。3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到了二○一○年,24%的健保市場將包括消費者導向的健康計畫(HSAs)。它是美國醫療照護的未來趨勢。
以下是一些應用經濟學來改良醫療照護品質並降低成本的方法:
1. 打開醫學院大門招收更多學生,以增加醫生供給。
2. 增加醫療照護的多樣性。應賦予專科護士和醫師助理更多權限去開診所及提供一般照護給基本醫療需求,如耳朵發炎、皮膚外傷和流行性感冒之類。
3. 讓市場決定價格,而非由保險公司決定。
4. 侵權法改革:限制醫療過失賠償金額,以降低醫療過失保險費。
5. 資訊公開:使人們更容易知道醫生是否曾因醫療過失被控告或定罪。
醫療照護危機的解決之道是將政府干預減至最少,而不是擴大。透過靈活的自付額和共同付費辦法,民營保險公司有能力自行解決問題。這個做法可以鼓勵競爭和比價,從而達到控制成本、刺激醫學進步,並鼓勵預防性照護和運動的效果。如此一來,美國就可以穩坐全世界醫療照護體系最完美的國家寶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