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突破僵局

9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第1章  兩難
人性中的「自利」如何影響市場運作?

  清晨的陽光灑在氤氳的露珠上,襯著枝葉上鳥囀甚是怡人,然而 Joe 卻一點也快樂不起來,看著堆在早餐桌上的客訴清單,都在抱怨「諾貝爾汽車公司」賣的二手汽車比隔壁車商貴,使這幾個月的業績持續下滑。想到下午的業績會報,Joe 不禁眉頭深鎖,空氣中只剩裊裊的咖啡香傾聽他的不安……

三劍客的難題

  諾貝爾在這條二手車商林立的大道上算是老資格的了,想當初開設時,這條街上也只有一、兩家而已,Joe 就是在那時候進公司當業務員。隨著頭髮逐漸變得稀疏,歲月也在臉上留下智慧的痕跡,現在的 Joe 做到了行銷部經理,但左、右鄰居也多了 20 幾家二手車商——有些專營高價位進口車,有些像諾貝爾一樣專注中、低價位的二手國民車買賣。

  兩週前,Joe 開始明查暗訪這些客訴問題,總結後,典型的情況大概是這樣:因為競爭激烈,有些同業會告訴客人:「我這裡的車價格實在,您挑挑看!」等客戶挑完之後要議價了:「哎呀,小姐,您真有眼光!您所挑的這一部正是本店的鎮店之寶,特價 30 萬元的淑女車。您看她粉紅色的內裝,很適合您高貴、優雅的氣質呦!」「是哦?我剛出社會沒什麼錢,有沒有便宜一點的代步車啊?」「現在最便宜的有一台,算您 20 萬。」「好吧,那麼 20 萬的車在哪裡?」業務員朝停車場僻靜的角落裡、一台像個小可憐、被冷落一旁的黃色小車抬抬下巴說:「有啊,就那台,也不錯啦!」在一旁的媽媽看了看心想:「哇,這銅公仔車安全嗎?」於是就把女兒拉到一邊商量:「這 30 萬的不太貴,也不知道有什麼我們沒發現的問題;而 20 萬這部開起來就真的有失尊嚴,妳看右前門還凹了一個洞,看起來不怎麼可靠,萬一開到一半輪子飛出去可怎麼辦?妳再找找比 20 萬好一點的好了。」

  結果,母女倆就在車商的停車場開始尋找,細雨滲著寒風,就像對二手車訊息的「不了解」,摻著怕付出超額高價被車商占便宜的「焦慮」,正一點一滴侵蝕她們的理性,兩人盡可能搜尋她們腦海中僅有對汽車少得可憐的了解,然後,做出她們主觀認為最有把握的決定:一台她們「看不出來」有多大問題、卻也不是心目中理想南瓜馬車的「折衷車」。媽媽鼓起勇氣說:「老闆,這台多少錢?」「這台喔,算妳們 25 萬就好,很便宜啦!我們的店最實在了。在這條街,妳找不到 25 萬這麼好的車了!」這位大學剛畢業的小姐和媽媽就花了 25 萬買一部小車走了,把對那台 30 萬氣質淑女車的不捨、和對那台 20 萬小可憐的鄙視,留在車商那裡……

* * *

  這樣的交易不是很正常嗎?但 Joe 用多年的青春換來的經驗告訴他:一定有不對勁的地方!啜口咖啡他想:首先,「訊息不對稱」。因為車商對汽車的知識一定多於客戶、而車商對於每一台二手車的車況一定比客戶了解,因此車商基於「自利」的理由,會不會避重就輕沒有告訴客戶,這台車的變速箱聲音其實有點問題、那一台的引擎腳可能快不行了?第二,客戶也會防範車商的自利,而為了保護自己,也會想:既然我不是很懂,那麼就不要買太貴的,就算被騙也不會損失太多,所以,成交的常常都是比較便宜的二手車。第三,久而久之,二手車的價格就持續低迷。車商開店做生意為的是交易,也就「投客戶所好」,只進那些便宜的二手車。但這些二手車之所以便宜,是因為車商的「慧眼」看出了缺點,所以能壓低價格。因此,市場上就到處充斥有問題的二手車;最後,這些有問題的二手車逐漸破壞二手車市場的名聲,消費者對二手車失去了信心,只好降低預算以減少風險。車商也只能進更便宜的車子,當然問題就更多了。逐漸地,二手車市就出現好車少、問題車多的情況。
  
  好吧!這確實是目前這條街所有同業的「僵局」,可是未來會演變成什麼結果?Joe 繼續思考:如果車商的車價介於 20 到 30 萬間,客戶因是「弱訊息者」,所以乾脆不花大錢冒險,取個中間值 25 萬。萬一對車稍微懂一點的客戶能看出缺點來,那麼,肯定會被殺價殺到血流成河,成交價將低於 25 萬。這樣一來,25 到 30 萬的車就變得有行無市。車商基於成本考量,會將 25 到 30 萬的「優質車」移走,只留 25 到 20 萬的「劣質車」。幾天後,車商又會發現 22.5 萬到 25 萬間的優質車又得移走,留下 22.5 到 20 萬的劣質車……假設一直沒有改變這個僵局,久而久之,這條街所有同業的停車場,都只剩下「接近 20 萬的劣質車」,所有優質車就有可能在這條街上消失。那時,客戶若想買優質車,就會到其他市場去。Joe 終於明白,這就是因為客戶天生對訊息弱勢,和車商隱藏訊息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Joe 和同事麥克也討論這個問題,麥克說:「嗯,經理,情況確實如此。以我們的眼光看來,其實這條街上已沒幾台好車了!」向來做事積極的麥克接著說:「可是經理,我們得想辦法讓客戶知道,我們的車確實比同業好才行啊!」這時,一旁正在研究二手車訊的約瑟夫帶著和善、樂觀的口吻說:「其實,我們不妨站在客戶立場想一想,他們既然是弱訊息者,就如同保險公司每位保戶的房屋毀於大火的機率不同。如果保險公司向每個客戶都收取相同保費,這樣只會吸引高風險的客戶,那些低風險客戶就選擇自己小心就好,時間一久,保險公司就會出現虧損。」麥克額頭不禁冒出三條線,深情望著約瑟夫:「所以呢?」「所以,保險公司應當依據保戶理賠風險訂定保費。我們應讓客戶有『知的權利』,告訴客戶,因每台車的優、缺點,所以價格有高有低,讓客戶即使多花一點錢也會覺得合理,不需要一味地和隔壁比價格。」

問題分析

  隔天,行銷部三劍客帶著未解難題到隔壁辦公室的管理部求救。管理室裡,號稱智多星的首席顧問約翰正好外出度假;接待三劍客的萊恩,先打電話給約翰,只聽見約翰在電話那頭說道:「這是同業間的『不合作賽局』,我有一份資料放在桌上叫『囚犯的困境』,你們先拿去看看。」萊恩接著說:「由於不完全訊息的賽局較為複雜,你們可以考慮拆成幾個『子賽局』,這樣研究起來比較方便。」他指著一旁的查理說:「查理和我研究了一段時間,他可以幫你把不完全訊息的賽局轉換成不完美的『完全訊息賽局』。」

  麥克這時已一頭霧水,鄰座管理部的數學天才羅伯特,聽到他們的討論後補充道:「其實不管同業或客戶都是理性的,因理性就是在既有訊息下的『效用最大化』。」麥克不解地道:「喔,可否請大師開示一下。」羅伯特接著說:「因為當訊息有限使我們無法全盤了解時,通常我們會選擇自己最『偏好』的行動,也就是用我們認為『最能掌握』的方法解決問題。」羅伯特喝了口奶茶繼續說道:「比如客戶,她既然知道自己對二手車的了解不如車商,屬於弱訊息者。她想買又怕被騙,但她能掌控預算,所以客戶就偏好買較便宜的車子。」「哦,原來是這樣喔,那麼同業呢?」有點開了竅的麥克問道:「至於同業,當然是屬於強訊息者,同業對於車況的掌控度高,但對於下一個進來的客戶會不會買他的車,就沒有那麼高的掌控度;加上市場競爭激烈,低價商品通常比較具吸引力,所以車商的偏好便是降低二手車品質。當然,只要讓客戶看不出來有什麼缺點就可以了。不過話說回來,不管再不好的車子到你們三劍客的手,不也是完美無瑕,不是嗎?」

  這時,管理部經理湯姆斯走進來,這位自稱周遊不定的策略高手,能將理論與實際情況結合、並具體而生動地描述出來,公司董事會稱他是:一位非常傑出具開創性的探險者。Joe 上前握手寒暄幾句後,湯姆斯說道:「行銷部的問題我大致了解,我建議採取兩個『策略行動』,分別是對客戶與對同業。」麥克心想:「哇,行家果然不同凡響。」湯姆斯接著說:「給客戶的策略行動是『強迫』,也就是我們要客戶『做什麼』,我們應該選擇的方法是『承諾』,比如說,給客戶兩年『保固』承諾。」麥克頓時豁然開朗轉頭對 Joe 說:「經理,我昨天跟你說要讓客戶知道我們的車確實比同業好,其實要跟你說的就是這個啦!」Joe 挑了挑眉毛看了麥克一眼:「喔。」湯姆斯繼續說道:「給同業的策略行動也是『強迫』,我們應該選擇的做法也是『承諾』。比如說,找幾個志同道合的績優車商組成『保固聯盟』,讓客戶覺得我們不是單打獨鬥的小廠商。聯盟的訴求,我們建議是『高品質、合理的價格』。此外,聯盟會讓客戶覺得我們到處都有,對我們就比較不陌生。客戶會認為『他們開這麼多家,大費周章不會只為了騙我幾個小錢吧』。如果這聯盟持續一段時間,客戶會想『他們做這麼久都沒倒,信用應還可以』。而人往往會因熟悉而降低猜忌,這樣做就可提高我們在客戶心中的『可信度』,藉由『創造價值』,而不須在價格泥淖中與客戶糾纏。不過..」「不過怎麼樣?」Joe 說。「無論『保固』或『聯盟』,我們都或多或少遇到『協調』和『履行』的問題。」Joe 似有領悟地點點頭,湯姆斯補充道:「『保固聯盟』最好先訂一個加入聯盟的『最後期限』,以便能讓那些心存觀望的同業下定決心。」Joe 繼續問道:「如何才能讓聯盟成員都遵守誠信?」湯姆斯眼神裡流露自信說:「維持『恐怖平衡』是降低『交易成本』中『監督成本』的一個可行方法。」「喔?」湯姆斯繼續說道:「就如同美、蘇的『軍備競賽』,到頭來都會對彼此的經濟造成沉重負擔,對誰也沒好處、且讓彼此關係更緊張,戰爭大有一觸即發的可能。若大家都繼續發展『攻擊性武器』,則緊張程度將持續升高,一旦發生戰爭便是『互相毀滅』。破解方法便是:發展『報復性武器』。因為彼此雖不信任,但也不至於不共戴天,不過,誰都會擔心隨時會發生核子戰爭,因此希望『即使對方先發制人而且成功,我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