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手稿]

勞動工資

|I|勞動工資(Arbeitslohn) 由資本家(Kapitalist)和工人(Arbeiter)之間敵對的鬥爭所決定。資本家勝利的必然性。資本家沒有工人能夠比工人沒有資本家活得更久。資本家之間的聯合是常態且有效的,工人的聯合則遭到禁止,且對他們有不利的後果。除此之外,地主(Grundeigentümer)和資本家還能夠靠產業利益來增加他們的營收,但工人既沒有地租(Grundrente),也沒有資本盈利來增加他們的產業收入。因此,工人之間的競爭才這麼激烈。所以單就工人而言,資本(Kapital)、地產(Grundeigentum)和勞動(Arbeit)之間的分離,是一種必然、根本且有害的分離。資本和地產不必停留在這種抽離當中,但工人的勞動卻是如此。

所以說,資本、地租和勞動的分離對工人而言是致命的。

最低且唯一必要的勞動工資額,就是工人在勞動期間的生存以及能夠養活一個家庭而不至於使工人族群滅絕的金額。按照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說法,一般的勞動工資就是跟普通人 、也就是跟牲畜般的生活相一致的最低額。

對於人的需求(Nachfrage)必然會像其他任何商品生產那樣調節人的生產。一旦供給(Zufuhr)遠遠多過需求,一部份工人就會淪入乞討狀態或者餓死。於是,工人的生存就縮減成其他任何商品存在的條件。工人成了商品,要是能夠把自己推銷出去,就是他的幸運了。而工人生活所依賴的需求,則取決於富人和資本家的心血來潮。要是供給量[超過]需求,那麼構[成]價格的一個部份,亦即利潤、地租、勞動工資,就會在該價格(Preis)以下支付,於是這種支付的[一部份]就會偏離這種使用,而市場價格也就[偏向]於作為中心點的自然價格 。可是:一、在大規模分工之下,工人最沒辦法朝不同方向提供自己的勞動;二、在他對資本家的從屬關係之下,他會最先遭遇到不利情況。

所以,在市場價格(Marktpreis)向著自然價格(natürlicher Preis)的引力之下,工人通常且一定會遭受損失。而正是資本家把自己資本投入另一方向的這種能力,使得侷限在特定勞動部門的勞工要嘛失業,或是迫使他屈就於這位資本家的所有要求。

|II|市場價格偶然且突然的波動對地租的影響,小於分解成利潤和工資的價格部位的影響,不過,它對利潤的影響卻小於對勞動工資的影響。當某一種勞動工資提高時,通常還會有一種保持穩定,以及另一種在降低。工人不見得隨著資本家獲利而獲利,卻一定跟著他蒙受損失。所以,當資本家透過工廠或商業機密、透過壟斷或自己地皮的有利位置而把市場價格維持在自然價格以上時,工人並沒有得到好處。

除此之外:勞動價格比生活物資(Lebensmittel)價格穩定得多。兩者通常處在反比的關係。在物價昂貴的年份,勞動工資由於需求的減少而減少,由於生活物資價格的提高而提高。所以打平了。不管怎樣都會有一定數量的工人失業。在物價便宜的年份,勞動工資由於需求的提高而提高,由於生活物資價格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打平了。

工人另一項不利的條件:

不同種類勞工的勞動價格,較之於資本所投入不同部門的獲利更加千差萬別。在勞動時,個體活動的整個自然、心智和社會的差異會顯示出來,並獲得不同的報酬,但死的資本卻永遠邁著同樣的步伐,而漠不關心實際的個體活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當工人和資本家同樣都在煩惱時,工人煩惱的是自己的生存,資本家則煩惱自己死財富的獲利。

除了自己有形的生活物資之外,工人還必須為了得到工作,也就是為了能夠實現自己活動的辦法或手段而奮鬥。

我們舉出社會可能所處的三種主要狀況,並考察工人在當中的境況。

一、當社會的財富處在消退中時,工人所受的痛苦最大,因為:就算工人階級處在社會幸福的狀態中,所得到的好處也比不上有產者(Eigentümer)。當社會衰退時,沒有哪個階級比工人階級遭受更可怕的痛苦 。

|III|二、現在我們來考察一個財富增長的社會。這種狀態是唯一對工人有利的狀態。這時出現了資本家之間的競爭。對於工人的需求超過了他們的供給。然而:

第一:勞動工資的提高導致工人方面的過度勞動。他們越想要賺錢,就越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時間,為了貪欲而完全出賣所有的自由從事奴工般的勞動。這麼一來,他們就縮短了自己的壽命。他們這種壽命縮短對整個工人階級而言是一種有利的狀況,因為如此一來不斷的新的供給就變得有必要。這種階級始終必須犧牲本身的一部份,才不至於全部滅亡。

再者:一個社會何時會處在富庶繁榮呢?隨著一個國家資本和收入的成長。不過,這只有在幾種情況下才有可能:(α)藉由許多勞動的累積,因為資本是積蓄了的勞動(aufgehäufte Arbeit) ;也就是說,工人被人從手上奪走的產品越來越多,於是他自己的勞動越來越成為別人的財產而跟他對立,而他生存和活動的手段越來越集中到資本家手上。

(β)資本的累積增加了分工(Teilung der Arbeit),分工增加了工人的數量;工人的數量又回過頭來增加了分工,如同分工增加了資本的累積那樣。工人一方面隨著這種分工,另一方面隨著資本的累積,於是越來越純粹依賴勞動,且是一種特定的、相當片面的、機械般的勞動。所以,如同他在心智和肉體上被貶低成機器,而從一個人變成一項抽象的活動和一個肚子,他也就越來越依賴於市場價格的所有波動、資本的運用和富人的心血來潮。同樣地,由於只會勞動的階級人口的增加,|IV|工人之間的競爭加劇,於是他們的價格就降低了。工人這種境況在工廠制度中達到極點。

(γ)在一個處在逐漸富庶的社會中,唯獨最有錢的人才能夠靠貨幣利息(Geldzins)過活。其他人都必須拿自己的資本從事某種行業或是將它投入交易。於是乎,資本之間的競爭會加劇,資本的集中加劇,大資本家令小資本家破產,而一部份原先的資本家淪為工人階級。他們部份由於這種供給而再度蒙受勞動工資的壓榨,並陷入一種對少數大資本家更深的依賴。當資本家人數減少時,他們為了工人的競爭幾乎不再存在。而當工人人數增加時,彼此之間的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越不自然而具強制性。於是,一部份工人階級也就一定會淪入乞討或捱餓的狀態,正如一部份的中等資本家淪入工人階級那樣。

所以,就連在對工人最為有利的社會狀態下,對於工人必然的結果還是過度勞動和早死、淪為機器、相對於他而危險地累積起來的資本的奴隸、新的競爭、餓死或是一部份工人的乞討狀態。|V|勞動工資的提高在工人身上激起資本家的發財慾,不過這種慾望只有藉由犧牲自己的心智和肉體才能夠平息。勞動工資的提高以資本累積為前提,並導致資本累積;於是勞動的產物相對於工人而言便越來越疏離(immer fremder)。同樣地,分工也讓他越來越片面且依賴,正如分工不僅導致人的競爭,也導致機器的競爭。既然工人淪為機器,機器相對於他也就成了競爭者。最後,正如資本的累積增加了產業的數量、於是增加了工人那樣,同樣的產業數量藉由這種累積而產出更大量的製成品(Machwerk),於是導致生產過剩。結果,要嘛大部份工人失去工作,要嘛他們的工資減少到最微薄的最低限。

這就是一個對工人最為有利的社會狀態、也就是財富不斷成長、擴充的狀態的結果。

不過,這種成長狀態一定終究還是會達到它的極點。這時,工人的境況是哪一種呢?

三、「在一個財富達到其最終可能階段的國家當中,勞動工資和資本盈利兩者都會非常低廉。工人之間爭取受僱的競爭會非常激烈,以至於把工資減少到剛好僅僅足以維持相同的勞工人數,而由於國家人口已經達到飽和,這個數量便沒辦法再增加了。」

超額的人口便不得不死亡。

所以說,在財富減少的社會狀態下,工人的貧困加劇;在增長的狀態下,貧困情形變得複雜;在完全發展的狀態下,貧困依舊不變。

|VI|可是,既然按照史密斯的看法,一個讓大多數人受苦的社會並不幸福 ,既然最富裕的社會狀態導致多數人的這種痛苦,而既然國民經濟學(總之是私人利益的社會)導致這種最富裕的狀態,那麼國民經濟學的目標就是社會的不幸。

關於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關係,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家可以藉由減少勞動時間量來大大補償勞動工資的提高;還有,勞動工資的提高和資本盈利的提高,對商品價格會產生像單利和複利那樣的影響。

現在讓我們完全站在國民經濟學家的立場,並根據他的意見來比較工人理論上和實際上的權益。

他告訴我們說,原本而且就概念而言,勞動的整個產物(Produkt)屬於工人。可是他同時又告訴我們,工人實際上獲得的是該產物最小、最不可或缺的部份。這個部份並不足夠作為人、而是作為工人而生存;並不足夠繁衍人類,而只足夠繁衍工人這個奴工階級。國民經濟學家告訴我們,用勞動可以購買一切,而資本不外乎積蓄了的勞動。可是他同時又告訴我們,工人不但根本不能買到一切,而且還不得不出賣自己和自己的人性。

懶散地主的地租通常佔土地產物的三分之一,而勤快資本家的利潤甚至可以達到貨幣利息的兩倍;至於工人在最佳情況下所能賺到的,頂多是他四個孩子裡一定會有兩個捱餓且夭折。

|VII| 按照國民經濟學家的看法,勞動是人擴大自然產物價值的唯一辦法,而且勞動是他能動的財產;可是按照同樣的國民經濟學,地主和資本家——他們身為地主和資本家,僅僅是享有特權而懶散的神明——處處都比工人佔上風,而且給他們訂定規則。

按照國民經濟學家的看法,勞動是唯一恆定的物價,可是,卻再沒有任何事物比勞動價格更加隨機、處在更大的波動當中了。

分工增加了勞動的生產力以及社會的財富和精緻化,卻使工人變得貧困,直到成為機器。勞動引發資本的累積,從而促成社會不斷增長的富裕,卻使得工人越來越依賴資本家,讓他落入更大的競爭,驅使他進入生產過剩的追獵中,隨之而來的卻是同樣嚴重的衰退。

按照國民經濟學家的看法,工人的利益絕不會跟社會的利益相對立,然而社會卻總是且一定跟工人的利益相對立。

按照國民經濟學家的看法,工人的利益絕不會跟社會的利益相對立。一、因為勞動工資的提高,除了上述的結果之外,還可以藉由減少勞動時間量而大大得到補償。二、因為對社會而言,整個總產量就是淨產量,而且這種淨值只對靠財產生活的人才有意義。

然而,既然勞動本身不僅在目前的狀況下、也就它的目的而言,畢竟單單是擴大財富,所以我認為,勞動本身是有害的、不幸的。這是從國民經濟學家的論述所推得的,儘管他並不知道這一點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