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總體經濟篇
總體經濟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諸如經濟成長趨勢變化,還有受景氣循環影響的投資市場與勞動市場,以及與民生消費息息相關的物價水準等。從這些議題或事件中,又再衍生出相關的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且政策制定還必須考量國際政治經濟情勢等,涵蓋層面廣泛,重要性不言可喻。
一般而言,當經濟處於景氣擴張階段,投資增加會使得勞動力需求提高,同時帶動薪資成長,因而導致物價水準上漲,乃至可能衍生通貨膨脹現象;反之,則可能因經濟衰退而造成物價水準下跌,衍生通貨緊縮等現象。這些情況絕非僅是冰冷數據的呈現,更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總體經濟篇著重於經濟景氣、勞動市場與物價波動等議題,以國內生產毛額(GDP)為基礎,根據經濟指標判斷景氣好壞,進而推論總體經濟走向以及可能衍生的問題。
一、景氣趨勢
當富比士(Forbes)公布全球富豪排行榜時,我們很清楚地知道個人的財富數據,也了解其變動的情況。然而,一國的經濟情況又該如何衡量呢?為了方便民眾判斷,政府單位將統計的數據做出一些指數,讓民眾能簡單判斷出目前的景氣狀況及趨勢,瞭解不同角度的經濟趨勢解讀。
一般而言,我們常用國內生產毛額(GDP)來判斷一國的經濟成長狀況;在我國景氣燈號則是用來觀察國內的景氣狀況。此外,為了解景氣波動的情況,我們多會利用一些指標作為判斷依據,這些指標當中又可分為景氣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景氣同時指標(Coincident Indicator)以及景氣落後指標(Lagging Indicator)。
景氣領先指標是指具有領先景氣變動性質的指標,其轉折點常先於景氣循環轉折點發生,可預測未來景氣的變動;景氣同時指標則是具有與景氣變動性質同步的指標,其轉折點常與景氣循環轉折點同步發生,可衡量當前景氣。至於景氣落後指標則可用在驗證過去領先、同時指標走勢是否正確。
各項重要的指標也都常見於日常生活及新聞中,瞭解各指標的意義,有助於觀察景氣趨勢,掌握經濟動態。
(一) 國內生產毛額
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是指國民所得長期上升的趨勢。一般而言,經濟成長率較高的國家,人民的生活水準也會相對地快速提升。經濟學上就提出了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用以衡量一國經濟在一段時間內的變動情形。我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是由行政院主計總處負責估算。主計總處的定義如下:「國內生產毛額為在本國疆域以內所有生產機構或單位之生產成果,不論這些生產者係本國人或外國人所經營者。」GDP被當作經濟成長的指標,通常GDP成長愈快,表示該國生產力愈高、經濟活動愈熱絡、景氣也愈好。GDP為計算國民所得的重要指標,從支出面計算的GDP如下:
GDP=C+I+G+X-M
其中,C表示民間消費支出,I為國內資本形成毛額(固定投資),G代表政府消費支出,X代表出口,而M則代表進口。
根據GDP的計算公式,當民間消費支出、國內固定投資以及政府支出增加時,能帶動GDP向上提升;反之則使GDP減少。出口減進口稱為淨出口或稱貿易餘額,當貿易餘額為正值,我們稱之為貿易順差(Trade Surplus);若為負值,則稱為貿易逆差(Trade Deficit)。我國經濟發展是以出口為導向,2014年整體出口貢獻占GDP比重高達七成,若能提升出口產值,擴大貿易順差,將能促進GDP的成長。
總體經濟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諸如經濟成長趨勢變化,還有受景氣循環影響的投資市場與勞動市場,以及與民生消費息息相關的物價水準等。從這些議題或事件中,又再衍生出相關的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且政策制定還必須考量國際政治經濟情勢等,涵蓋層面廣泛,重要性不言可喻。
一般而言,當經濟處於景氣擴張階段,投資增加會使得勞動力需求提高,同時帶動薪資成長,因而導致物價水準上漲,乃至可能衍生通貨膨脹現象;反之,則可能因經濟衰退而造成物價水準下跌,衍生通貨緊縮等現象。這些情況絕非僅是冰冷數據的呈現,更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總體經濟篇著重於經濟景氣、勞動市場與物價波動等議題,以國內生產毛額(GDP)為基礎,根據經濟指標判斷景氣好壞,進而推論總體經濟走向以及可能衍生的問題。
一、景氣趨勢
當富比士(Forbes)公布全球富豪排行榜時,我們很清楚地知道個人的財富數據,也了解其變動的情況。然而,一國的經濟情況又該如何衡量呢?為了方便民眾判斷,政府單位將統計的數據做出一些指數,讓民眾能簡單判斷出目前的景氣狀況及趨勢,瞭解不同角度的經濟趨勢解讀。
一般而言,我們常用國內生產毛額(GDP)來判斷一國的經濟成長狀況;在我國景氣燈號則是用來觀察國內的景氣狀況。此外,為了解景氣波動的情況,我們多會利用一些指標作為判斷依據,這些指標當中又可分為景氣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景氣同時指標(Coincident Indicator)以及景氣落後指標(Lagging Indicator)。
景氣領先指標是指具有領先景氣變動性質的指標,其轉折點常先於景氣循環轉折點發生,可預測未來景氣的變動;景氣同時指標則是具有與景氣變動性質同步的指標,其轉折點常與景氣循環轉折點同步發生,可衡量當前景氣。至於景氣落後指標則可用在驗證過去領先、同時指標走勢是否正確。
各項重要的指標也都常見於日常生活及新聞中,瞭解各指標的意義,有助於觀察景氣趨勢,掌握經濟動態。
(一) 國內生產毛額
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是指國民所得長期上升的趨勢。一般而言,經濟成長率較高的國家,人民的生活水準也會相對地快速提升。經濟學上就提出了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用以衡量一國經濟在一段時間內的變動情形。我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是由行政院主計總處負責估算。主計總處的定義如下:「國內生產毛額為在本國疆域以內所有生產機構或單位之生產成果,不論這些生產者係本國人或外國人所經營者。」GDP被當作經濟成長的指標,通常GDP成長愈快,表示該國生產力愈高、經濟活動愈熱絡、景氣也愈好。GDP為計算國民所得的重要指標,從支出面計算的GDP如下:
GDP=C+I+G+X-M
其中,C表示民間消費支出,I為國內資本形成毛額(固定投資),G代表政府消費支出,X代表出口,而M則代表進口。
根據GDP的計算公式,當民間消費支出、國內固定投資以及政府支出增加時,能帶動GDP向上提升;反之則使GDP減少。出口減進口稱為淨出口或稱貿易餘額,當貿易餘額為正值,我們稱之為貿易順差(Trade Surplus);若為負值,則稱為貿易逆差(Trade Deficit)。我國經濟發展是以出口為導向,2014年整體出口貢獻占GDP比重高達七成,若能提升出口產值,擴大貿易順差,將能促進GDP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