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婚姻經濟學:制度演變與風險分攤的解析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行為的學科,而人類的婚戀觀、婚姻行為歷經千年,從古代到現代的演變,不僅與社會體制的進化有關,亦可從經濟學的視角來解讀。
  雖然與人性的個體差異有關,但如果從風險投資、機會成本、邊際效益遞減等理論來理解,對當下的男男女女來說,是否會有一番新感悟?

婚姻與風險
  婚姻,是一種抗風險制度。
  無論是原始族群、農耕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人到了一定年齡大都會有一種共同的想法,那就是結婚。無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到了適婚年齡也會考慮走入婚姻的殿堂。
  這是為什麼?
  是生理驅動,還是一種經濟行為?經濟學家認為,婚姻是一種經濟行為。既然是經濟行為,就包括收益、成本與風險等因素。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會面臨一定的風險,既有繁衍的風險,也有經濟的風險,還有生存的風險,而人類對抗風險的一個共同路徑是集體行動,形成具有效率的組織,比如原始族群、宗族氏族、城邦聯盟、宗教團體、現代國家、企業組織等。這些組織能夠對抗經濟與生存的風險,但是無法解決繁衍問題。
  繁衍,需要兩性共同合作、共同行動,於是就有了婚姻制度,在婚姻制度上形成家庭,這也是養育孩子的最佳組織。
  人類歷史上存在不同的婚姻制度,但目的都是對抗風險。原始族群採用群婚制度,即一個族群與另一個族群集體通婚。這種婚姻制度雖然沒有形成家庭組織,但可以避免濫交和亂倫導致族群滅絕。
  農耕社會普遍採用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而且有一整套婚姻制度來控制風險。多妾是男權社會保持多生育的不平等制度,降低適婚年齡、提早生育是為了更快繁衍後代。
  家庭,是農耕社會農業生產最重要的經濟組織,當時成家立業的經濟學含義就是建立一個經濟組織來提升生產效率。家庭人口增加,也就是勞動力數量增加,家庭透過有計畫的管理和男女分工來提升生產效率,最後透過繁衍後代來拓展投資預期和跨代際投資。
  進入現代社會,自由戀愛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戀愛、結婚與離婚都成為個人的自由,雖然自由婚姻比傳統婚姻的風險更大,但效率卻更高。不過,隨著科技與制度持續進步,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人的經濟獨立性也越來越強,家庭不再是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取而代之的是企業組織。經濟越獨立的人越不急於結婚,因為他們在企業組織中可以獲得足夠的經濟保障。結婚年齡不斷往後推移,晚婚、不婚的族體在擴大。
  現代社會,婚姻對抗風險的作用越來越弱,似乎只剩下繁衍後代的功能。考慮到生育成本、結婚成本,很多人選擇不婚或不生、少生,婚姻制度和家庭組織逐漸失去了經濟效率與社會競爭力。正如當企業經營遇到風險時,你希望引入投資人來共同抵抗風險。但是,引入投資人也是有風險的。你不知道哪個投資人是合適的,投入多少資金適合,你需要讓出多少股權和決策權,等等。所以,現代社會的生存風險、經濟風險,被國家組織、企業組織等化解,婚姻制度和家庭組織抗風險的作用正在下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