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四章 決策不是看準,是選一個你不那麼怕後悔的選項
4.1 你不是在分析,你是在逃避選擇的痛苦

分析太久,其實是在拖延面對風險

你說你在研究、在比對、在觀察,事實上你可能只是在逃避一件事——做決定。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決策迴避(decision avoidance)」,意思是人們面對選擇時,往往不是沒想法,而是太怕做錯。投資市場不缺資訊,缺的是「敢承擔錯誤」的心理彈性。

當你發現自己每天打開帳戶卻什麼都沒動作,或者一直把選股清單改來改去,就是這種逃避在作祟。你不是不知道怎麼做,而是怕選下去的那一刻,就必須承認:一切後果都是你的選擇。與其承擔那份責任,大腦選擇繼續比對、繼續分析,裝作自己還沒準備好,其實只是不想失敗而已。

大腦最討厭的不是風險,是不可逆

投資決策最大的心理壓力來自於「不可逆感」——你知道一旦下單,帳面就會有變動,那是無法撤回的事。心理學家稱這種狀況為「心理終局效應(psychological finality)」,也就是我們對於「無法回頭的選擇」特別焦慮,因為它讓我們感覺喪失了控制感。

所以很多人會不斷拖延進場,因為只要沒買,就還有無限可能;只要沒選,就還可以說「我在觀察」。你不是在等對的時機,你是在維持選擇的開放性。只不過,市場不會等你感覺夠安全,它只會照自己的節奏前進。你以為你保留了自由,實際上你錯過了機會。

選擇焦慮不是沒選擇,而是太多期待

現代投資人面對的不是資訊不足,而是選項過多。每一檔股票、每一個標的、每一個策略都有可能對,也有可能錯。問題不在於判斷,而在於你背後綁著太多心理包袱。你希望這次選對、希望別人佩服、希望自己不會後悔。這些期待讓你在每個選擇前都感覺壓力山大。

這種狀態叫做「過度完美預期(perfectionistic expectation)」,會讓你每次決策都想要「一次到位、永不後悔」。結果就是每次都卡住,什麼也沒選。你不是在分析風險,而是在害怕承認自己可能會犯錯。你的大腦把選擇這件事變成了「價值審判」,一選錯就等於你不夠格。

做決定不是承諾完美,而是接受不完美

如果你總是卡在選擇上,那你該練習的不是分析能力,而是「容許自己後悔」的能力。因為真正會讓你進步的,不是那個完美的選股,而是「做了→發現問題→修正→再做」的過程。你要的不是一次選對,而是一次次微調的勇氣。

試著練習以下方法:

.替自己設一個「決策時限」,不要讓每個分析拖過24小時
.把每次進場當成「假設驗證」,不是終局判決
.練習記錄選擇後的心情,而不是只看績效

你不是要成為市場上最聰明的人,而是要成為那個可以在錯誤後繼續操作的人。投資從來不是關於誰選對得多,而是誰願意持續面對選擇的痛,還能不逃跑。

所以,下次當你又說「我再看看」的時候,請問自己:「我是真的還在分析,還是只是不敢面對選擇這回事?」


4.2 選股就像選午餐,永遠怕點錯

你不是沒主見,是怕錯過更好的

你有沒有站在便利商店冷藏櫃前,盯著便當看了五分鐘,最後拿了雞肉飯,又懷疑應該選牛丼才對?這不只是午餐選擇困難症,其實你在選股時也一樣。你不是不知道要買什麼,而是太怕買了這個、錯過了那個。投資裡這種心態叫做「選擇悔意(choice regret)」:每次做出決定,都自帶懷疑與惋惜。

心理學家指出,人類面對選項時,一旦有太多可能,就會開始焦慮自己「是不是選錯了」。這種焦慮不來自失敗,而來自於「想像中的更好選項」。你不是真的討厭眼前的標的,而是腦袋裡那個幻想的報酬更香。所以選股這件事,常常不是在篩選資訊,而是在處理你心中那個永遠不滿意的小劇場。

多選項不是自由,是壓力來源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有上百檔股票、無數篇分析文章、KOL喊單、AI選股、策略軟體,全部在告訴你「這個好、那個更好」。結果是什麼?你每天都活在「可能錯過」的焦慮裡。就像餐廳菜單太厚你反而點不下去一樣,選項一多,你就無法動彈。

這叫做「選擇過載(choice overload)」,當選項過多,大腦不但無法做出更好決定,反而會降低滿意度。你會發現,明明照技術面選出的標的很穩,還是會突然想:「那個熱門標的好像更強耶?」然後改單、猶豫、焦慮。你不是選錯,而是被選項拖進了「如果我當初怎樣就好了」的思考陷阱。

總想等最完美的標的,你永遠不會進場

你以為你是在等待最好的進場時機,其實你是在追求一個不存在的完美選擇。你幻想有一天會出現一支「完全沒風險、百分之百獲利、技術線型超美、籌碼乾淨、消息面也好」的股票。然後你等啊等,等到行情過了,才說:「早知道我就……」

這是「最佳化詛咒(maximizer's curse)」的副作用:你越想選到最好的,就越無法接受「只是夠好」的選項。於是你一直在比、在選、在捨不得,最後什麼也沒動作。你不是沒眼光,而是眼光太執著。你不是不會選股,而是你沒辦法接受自己可能錯過其他機會。

接受「點錯」是成本的一部分

與其每次都在選股前崩潰,不如接受一個事實:就算今天選錯,也不代表你整體會失敗。市場是流動的,每一筆進出都是實驗,不是終局判決。點錯午餐頂多今天吃得不開心,選錯股票也一樣,不是砸鍋就是學經驗。

你可以試試這些做法:

.限縮選項,每次只分析5檔標的,從中選一檔就好
.設定「滿意進場條件」,達到就執行,不再繼續等待「更完美」的選項
.練習做完選擇就不回頭,除非有新資訊,不要再懊悔「如果我早點買那支就好了」

投資不是選命中注定的唯一,而是持續做出「當下對自己最合理」的選擇。你沒辦法每次都點到最好吃的午餐,但只要你習慣點、敢承擔、能修正,就比那個永遠站在冷藏櫃前猶豫的人,走得更遠。

記住:選錯不是災難,不選才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