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庶民國富論

9特價46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八章 全球化風險下的庶民生存策略
第一節 當全球化成為風險:庶民為何總是第一個受傷?

  全球化曾是許多國家的經濟成長引擎,也曾被描繪成庶民翻身的階梯——貿易擴大、市場互通、製造外移、跨境電商……這一切看似創造了無限可能,讓地球村的夢想看起來觸手可及。

  但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全球化的裂痕逐漸浮現——從美中貿易戰、供應鏈斷裂、能源危機、地緣政治緊張、疫後通膨,到俄烏戰爭與紅海危機的國際運輸中斷——我們開始明白,當全球化出問題,最先感受到衝擊的,不是資本家,而是手無資本、腳踩土地、生活靠穩定薪資與基本價格的庶民階層。

  這一節將帶你理解全球化從「機會」轉變為「風險」的歷史脈絡,解析庶民為何總是最先、最深、最無力地承受其代價,並為接下來的庶民生存策略奠定視野與基礎。

一、全球化的雙面刃:從機會到風險的轉變

1. 初始的承諾:效率與成長的夢

  1970年代後期,跨國企業逐步將製造外包至亞洲、拉美、東歐等低薪地區,以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競爭力。這段期間:

  .發展中國家獲得就業與出口成長機會
  .已開發國家享有便宜商品與通膨抑制
  .全球供應鏈變得更加密切與互賴

  對庶民而言,這一波全球化確實帶來了物價降低、科技普及與短期就業機會。

2. 漸變的陰影:空洞化與弱勢化

  然而從2000年以降,全球化逐漸變調:

  .產業外移導致本地製造業式微,中產階級勞工工作消失
  .全球勞動市場競爭拉低薪資水準,尤其對技術門檻低的職位衝擊最大
  .金融全球化與資本自由流動加劇資產不均,使富人避稅、庶民納稅
  .社會安全制度趕不上風險速度,使庶民無從保障自己在快速變動中的處境

  到2020年代初,疫情爆發、供應鏈中斷、物流價格飆升、原物料短缺、地緣政治危機頻傳,讓全球化從「效率解方」正式變成「風險來源」。

二、全球風險如何傳導到庶民生活?四個現實劇本

劇本一:供應鏈中斷→物價上漲→生活成本攀升

  紅海危機、疫後封城、港口壅塞……只要國際物流出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民生商品價格上升,而漲價速度遠快於薪資調整。

  庶民要多花錢買一樣的東西,等同變相減薪。

劇本二:企業外移或自動化→就業流失→非典型化擴大

  當本地企業無法與低工資地區或自動化競爭,選擇裁員、縮編或轉向派遣制。庶民變成外包、接案、兼職者,薪資不穩、保障不足、風險自負。

劇本三:能源與原物料價格波動→庶民負擔極化

  石油、天然氣、小麥、鋼鐵……這些商品在全球市場交易,價格易受戰爭、氣候、政治影響。能源價格一上升,交通費、電費、食品成本全部連動上升,但政府補貼與社會制度反應卻常常滯後。

劇本四:資本自由移動→房價飆升→庶民難以立足

  國際資金湧入不動產與金融資產市場,導致房價、股市飆漲,而庶民無法參與資本增值,只能面對租金飆升與購屋困難。

三、為何庶民總是「最先受傷」?

1. 缺乏避險工具

  富人可分散資產、轉移投資區域、使用金融工具避險;庶民則多半收入集中在單一工作、無法應對突發衝擊。

2. 時間與資訊限制

  庶民往往需要長工時維持生計,缺乏了解國際局勢與預測未來趨勢的資訊來源與時間,也就無從布局與調整策略。

3. 制度設計排除風險緩衝

  多數庶民勞工仍被排除在彈性工時補償、職業訓練補助、創業風險擔保與經濟轉型補貼制度之外,當大變動來臨,只能靠自己撐。

4. 市場導向治理模型

  全球化過程中,政策往往傾向優先保障資本自由與企業彈性,而不是勞工權益與地方穩定。庶民只是「被動調適者」,沒有「制度議價權」。

四、疫情與戰爭如何重塑庶民現實?

疫情期間:庶民被迫數位轉型,卻無人協助

  2020年起,大量庶民勞工(如導遊、攤販、現場技師、長照照護者)一夕間失業或收入腰斬,但數位轉型補助、創業課程、貸款機制資訊不透明、流程繁瑣、門檻過高,使得受災最重的人反而最難獲得幫助。

烏俄戰爭與能源通膨:小吃店倒,家庭生活成本爆增

  2022年以來,天然氣、柴油、電價上升,全球原物料價格動盪,臺灣無數庶民行業(餐飲、小吃、農業、運輸)被迫漲價、縮編、歇業。庶民無法轉嫁成本,只能忍耐與退場。

五、庶民能如何自我強化與互助?

  在這樣的世界中,庶民絕不能只當被動觀察者。我們需要:

  .強化韌性:發展多元收入、建立儲備資源、學習應變能力
  .建立互助:組織社區經濟、工會聯盟、共購平臺、知識分享社群
  .爭取制度改變:提出庶民風險補償政策、反炒房制度、平臺勞工保障法案
  .培養全球素養:讓庶民理解世界如何運作,讓每一次波動不再突如其來

  這些將會是我們接下來章節中要探討的「庶民面對全球風險的生存策略與集體回應」。

全球化未死,但庶民不能再失聲

  全球化不是壞事,風險也不是不可控。問題在於:誰擁有決定全球遊戲規則的話語權?誰在每一次危機中被棄守?

  庶民不能再只被視為勞動力、納稅者、消費者,而應成為國際秩序、經濟模式與政策決策的意識主體與制度參與者。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