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79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楔子-實在年代
文/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榮村(中國醫藥大學校長)、王汎森(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朱雲漢(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南方朔(時事評論家
二○一一年的歲末,總統大選在即,全球正陷入一系列危機,我們的思緒與心情沈重,亦正是心所謂危不能不言。面對台灣未來需要克服的難關更甚於此,國人需要信心與勇氣,從當前的困境中找出一條路,群策群力,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策劃「面對公與義:邁向永續」研討會,為台灣思索方向與答案。
首先,我們要務實的看待今日嚴苛的困局;全球的經濟秩序與自然環境,在長期發展過度與分配失衡的重創下,各國都面臨雙重的危機與挑戰;經濟面,歐債危機尚未見曙光,美國的赤字與失業率依舊低迷,日本繼續失落,中國的通膨與泡沫仍籌措對策、未見解除,沒有一項數據展現樂觀前景,二次衰退的預言甚囂塵上…。今天歐美所面對的危機中,歐債與失業只是浮面的病癥,其基礎的病灶在於國家活力漸喪失、老化,難以因應快速變化的世界,一步步走向昏暗與沉淪,亟待傾力扭轉。處在全球結構性巨變挑戰中的台灣,同樣陷入困境;貧富差距、分配失衡,嚴重衝擊社會公平正義,急於尋找對策與出路,焦慮與其他國家並無二致。
金融自由化與福利民粹化的衝擊下,台灣正複製歐美的僵局;一面伴隨著金融管制解除,應有合宜的再管制。目前寬鬆的貨幣政策固然有部分刺激投資效果,是否也扭曲了投資的方向與內涵,尤其過多的游資湧向股市與房市,擴大了金融投機與土地炒作的空間,也拉大了貧富差距與所得分配。另一面在朝野競相加碼下,各種津貼、年金的發放不斷擴張,政府財政的赤字不斷擴大,有限的稅制改革仍不能扭轉此趨勢。台灣的居住正義、分配正義與世代正義在流失中。走出困境?尚無對策與方案。
全球科技產業快速洗牌與競合衝擊中,台灣產業亦邁入關鍵調整期,此起彼落的裁員與無薪假,科技產業正進入艱困的盤整與重組的過程;過往積蘊深厚的文化傳承與教育培養,雖屢見台灣新生代的創意與不服輸的精神領先於亞洲的同世代,但產業更迭與人力資源的脫節正在慢慢上演,不能不有所警惕。台灣下一波的主導產業在那裡?在這波由盛趨疲的資本市場中又如何尋找競爭優勢,尚待政府的決心與產業的努力。
全球暖化、環境變遷的衝擊下,過去幾年極端氣候導致水旱災頻傳,世界各地環境警訊不斷;南極冰河快速融解、泰國六十年來罕見的水患、美東酷寒,正陸續釀成生態、能源、糧食乃至物種多樣化滅絕的危機。台灣的生態環境也在一步步惡化,整體的國土規劃亟需前瞻性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